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晔 《美与时代》2005,(10):69-70
傣族舞蹈的发展和佛教紧密相连,在孔雀舞、白象舞、蜡条舞等所有傣族舞蹈中都体现了佛的精神、佛的形式、佛的文化.傣族舞蹈在佛教的渗透下获得了发展,佛教在傣族舞蹈的发展下获得了完善.  相似文献   

2.
刘羽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198-199
在我国漫长的舞蹈历史中,巫傩舞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民俗、艺术和宗教集合形式下的文化形态,对我国经济、文化思想以及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湘西巫傩舞的历史演变与发展着手,通过视觉的角度进行切入,在湘西巫傩舞视觉与形态审美方面进行着重的分析和阐释,尤其是表演者的服饰特点、体态动律以及巫傩面具方面进行了深层次的研究,从而展示本源的巫傩舞的审美价值与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3.
甘肃的民俗文化艺术多种多样,其中舞蹈艺术形式也是形态万千,舞种众多,不同地区的人们用各具特色的舞蹈语言来表达当地特有的民风民俗。民乐县顶碗舞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舞蹈形式和音乐文化背景,能够充分地表达当地人们的精神世界,所以它的审美功能及认识功能历久弥新,具有多方面的民俗意义。目前,相对于蒙古顶碗舞、维吾尔族顶碗舞来说,甘肃民乐县顶碗舞的相关研究较少。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从舞蹈形态、服饰音乐等风格特征方面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对其前景进行展望,促进其不断的创新与完善,有助于民乐县顶碗舞在更广阔的天地上大放光彩,从而达到保护与传承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以"歌乡舞海"而闻名海内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优秀的歌舞艺术传统。近年来,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已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因素。因此,内蒙古丰富的民间歌舞艺术将对草原文化旅游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通过进一步探究内蒙古民族歌舞艺术与草原文化旅游相融合的产业化发展道路,从而推进内蒙古草原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5.
乐舞是起源于原始社会的祭祀舞蹈,它是一种集歌、舞、乐三位一体的艺术体裁,是我国古代社会音乐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而古代齐国乐舞《韶》乐又是其中古人所推崇的以规矩、中和为特点的雅乐舞中的典范,它以其动人的音乐和优美的舞蹈,展示着我国古代乐舞的辉煌成就。本文从《韶》乐的起源、蕴含内容、艺术形式、艺术风格入手,对《韶》乐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旨在能够更好地了解齐国音乐艺术文化的发展情况,弘扬齐国古都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农业区域品牌的形象建设对提升地域的经济实力具有重要意义。要构建兼具品牌视觉识别性与区域特色的农业区域品牌,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充分挖掘。以河北沧州农业区域品牌为例,深入挖掘沧州地区地域文化特色,从品牌文化建设、品牌标志设计、品牌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三个方面出发,将地域文化特色和品牌形象建设进行整合,形成系统性的品牌形象设计融合策略,增强沧州农业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当代舞是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的一些舞蹈创造作品.当代舞所表现的新旧事物都来源于中国最本土的人情世故,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杂技有2000多年的历史,人们都知道河北吴桥是杂技之乡。实际上,河北的沧州、山东的德州和聊城、河南的濮阳等冀鲁豫不少地区都是杂技之乡,只不过多数人这方面知之甚少。北京牛街回族中有三大家族对我国的传统文化--杂技事业影响和贡献很大。他们就是空竹王雨田、车技王文礼和中国古典戏法杨小亭,统称"二王、一杨",现作一下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9.
文章在深入分析生态文化内涵及要求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河北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立足生态文化视角,为构建河北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文化体系,提出进一步加快推进河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途径,包括:科学统筹,合理规划,持续加强物质投入;与时俱进,健全文化产业制度;充分借助新技术,促进河北文化产业可持续性传承创新。  相似文献   

10.
跳丧舞是土家族歌,舞、乐三者合一的民间艺术形式,它积淀了土家族深厚的文化内涵,显示出土家人生活中的特殊社会价值,具有历史、社会、民俗、艺术等全方位的价值,本文仅从其社会价值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大运河历史悠久,它促进了古代中国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对沿线区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形成了不同民族独特而丰富的物质文化符号,尤其河北段音乐文化符号的存在,更是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比如有高亢悠扬的船工号子、铿锵有力的运河架鼓以及热情欢腾的沧州落子等,这些具有中原地区特色的文化瑰宝构成了大运河河北段丰富的历史文化。在它们形成或流传的过程中,或同宗流变,或取长补短,都打上了民族融合的烙印,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划分为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两大类,这两大类舞蹈都有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具特色的舞蹈风格及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华民族文化象征符号之一的麒麟,是我国民间传说中的神兽.从历史上考证,麒麟形象已有2500年的历史,最初是作为一种图腾、一种信仰来崇拜,后来提升发展到哲学高度,又进入文学领域,最后派生发展出民间舞蹈艺术麒麟舞,这是我们一项不可多得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近年来随着对传统文化保护力度的加强,东江麒麟舞出现了繁荣的局面,因而对东江麒麟舞地方民间艺术的历史发展脉络的厘清,和对其审美象征意义的追溯有利于更好的保护、传承、发展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  相似文献   

14.
古典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之一,古典舞蹈最大的特点就是延续了中国传统的典雅之美,所以,古典舞蹈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在经过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而古典舞蹈正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从而更好地让人们认识历史、理解历史。  相似文献   

15.
采茶戏作为一个传统的民间地方剧种,蕴含着较深的艺术内涵.采茶戏来源于生活,表现出民风淳朴、种类繁多等特点,其中歌唱与舞蹈所占的比重较大,舞蹈动作细腻而生动,而大部分动作又与现今的舞蹈动作有相似、相通之处.研究采茶戏中采茶舞的地位与风格特征,既可以使我们了解传统舞蹈的过去,也可以大胆地设想它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傣族是一个具有古老文化传统、能歌善舞的 民族,几乎全民信仰小乘佛教。在傣族的宗教节日活动中,大都有歌舞表演。所表演的舞蹈既是娱佛的宗教舞蹈,同时又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孔雀舞、大鼓舞、马鹿舞、大鹏鸟舞等。 孔雀舞傣语称“戛洛涌”,意为孔雀跳的意思。孔雀舞是傣族的传统舞蹈,也是佛教舞蹈。傣族老人说,孔雀舞是专为佛祖做摆(即做佛事)时跳的,是佛祖带来的舞蹈。 关于孔雀舞的起源有许多美丽的传说。一种说法是:在很久以前,佛祖做大摆,众人前来朝贺,有一对人面鸟足的动物也来朝贺,它们跳起…  相似文献   

17.
正本文将道教仪式视为由身体-行为-符号-信仰构成的具有完整文化表意的舞蹈身体语言系统,是具有宗教和艺术双重价值的"神圣舞仪"。道教仪式舞蹈起源于巫舞,主要功能在于沟通神灵、驱邪祈禳、内炼内修和演法宣教,因宫观和民间的差异、道派的不同而呈现多元舞蹈风格。在动作上以跪拜祈祷、步  相似文献   

18.
佛教中有关舞蹈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佛陀时期。佛教东传,舞蹈也一定传了过来,要不敦煌洞窟中怎么有那么多的舞蹈壁画呢?可惜汉族人不大喜欢用舞蹈表达感情,所以把佛教舞蹈都留在了墙上,在现实佛教仪式和佛教民俗中却少有舞蹈表现。所幸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却十分重视舞蹈,特别是南传佛教,几乎所有佛教节日舞蹈都是少不了的,不仅少不了,而且几乎男女老少官员百姓一齐上场,只是没有僧人参加,因为上座部佛教戒律禁止僧人歌舞。在云南傣族村寨里,佛教民俗舞蹈最常见的有“喊扎舞”和“戛秧舞”等,所使用的乐器主要是象脚鼓和铓锣。  相似文献   

19.
刘芳 《美与时代》2014,(3):152-152
浅议即兴艺术创作的定义和由来,指出即兴舞在舞蹈表演与教学中的实际地位,并且从作用和目的两方面论述了即兴舞的独特性质,充分说明了即兴舞在教学和表演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中,蒙古族以能歌善舞著称。优秀的历史文化底蕴让蒙古族独具特色。其中比较出名的就属蒙古族民族舞蹈了。蒙古族舞蹈与其开阔明朗的生活环境背景离不开,或演绎多样马步,或展示矫健身姿,亦或是热情的摔跤舞等等,这一切个性风格的形成都是有一定特殊原因的。本文从蒙古族民间舞蹈的历史渊源、特色差异化、历史影响等着手,着重剖析蒙古族舞蹈的现实意义,从而为民间舞蹈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