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出自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之口。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方面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有的人养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养成了很坏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  相似文献   

2.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行为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断乳”期,处于这一时期的青少年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道德行为习惯开始形成。在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都很大,其中又以家庭中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尤为直接。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查了200位初中学生,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和青少年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严厉的教养方式、不良的学校环境与青少年的反社会行为有相关关系,而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和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则不显著。本文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还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以38名大学生和研究生为被试,采用Chicken Game实验范式测量合作行为,考察了单人和双人合作模式游戏后,性别和游戏习惯对玩家在博弈决策中合作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1)双人合作模式游戏可以促进玩家在博弈决策中的合作行为;(2)双人合作模式游戏后,男玩家(相比女玩家)在博弈决策中的合作行为更多;(3)玩游戏的习惯影响博弈决策中的合作行为,相比于经常习惯与现实朋友玩游戏和独自玩游戏的玩家,经常习惯与网友玩游戏的玩家在双人合作模式游戏后的合作行为更多。本研究不仅证实了一般学习模型,也证实了亲社会合作类视频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博弈决策中的合作行为。  相似文献   

4.
张陆  佐斌 《心理科学进展》2006,14(5):769-774
遗传和环境是影响人的两个根本因素,人的心理和行为是在二者及其共同作用的基础上逐渐发展的。婚姻是大多数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同样也受到遗传和环境的制约。文章从择偶、婚姻质量、离婚等婚姻生活的不同方面着手,回顾和评价了进化心理学、社会与文化心理学和行为遗传学对婚姻中遗传和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服务破坏行为是指服务行业组织成员在向顾客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故意做出的对服务造成负面影响的行为,也是以往研究中关于工作场所中的破坏行为在服务行业中的体现;服务破坏行为的表现主要有四种类型:习惯且私下的服务破坏,习惯且公开的服务破坏,偶发且私下的服务破坏,偶发且公开的服务破坏;服务破坏行为的测量方法主要有: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情景投射法;从个人、群体、组织与环境四个水平分析服务破坏行为的前因变量,从对个体、服务绩效及组织绩效三个方面探讨服务破坏行为的结果变量;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应着重于进一步改进测量的方法,分析相关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寻求控制服务破坏行为的有效对策,拓展视野,进一步扩大研究中被试的类型及行业领域  相似文献   

6.
修行如莲     
佛教中讲修行,就是不断修正身、口、意三业的行为,把错误的身口意调整为正确的身口意。很多人认为,修行是出家人到山里去,或是关起门来在寺院里才能修行。事实上,修行每时每刻都在我们的生命中、意识中、行为中。  相似文献   

7.
出勤主义行为是指在生病时依然坚持工作的行为。工作场所的出勤主义行为不仅危害员工的个人健康,还会给企业带来额外的支出。近年来,出勤主义行为逐渐引起管理者的重视,并得到越来越多管理学和心理学研究者的关注。总结以往研究,对出勤主义行为的概念界定和测量方法进行了概述,从个人因素、工作相关因素、组织层面因素和团队层面因素四个方面探讨了出勤主义行为的影响因素,并总结了出勤主义行为对个人健康、工作方面和组织层面的影响。最后,对出勤主义行为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吴崇翔作品     
吴崇翔 《美与时代》2021,(3):134-134
双层扶手公共座椅人们在坐着的时候,无意识下会有将酪膊时放在扶手上的习惯。而公共连猗上相邻两人中间却只有一个挟手,往往会有一人没有扶手可闱。双层扶手公共座椅设有高低两个扶手,相邻两人的略医不会相互打揽,无意识行为是人的本能。只有遵循人的本能的没计,才会收获更好的用户体险。  相似文献   

9.
习惯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斌  马红宇 《心理科学》2012,35(3):745-753
习惯是一种由某特定线索引发并指向某特定目标(包括外显目标与内隐目标)的自动化反应。它具有过去有行为的重复、环境线索的稳定与自动化的反应等特征。关于习惯的测量方式主要采取自我报告法(如自我报告过去行为频率、自我报告习惯频率、自我报告习惯索引等)和反应频率测量法。对习惯的形成的理论解释主要有环境促进、态度促进、目标促进等几种观点。未来研究应继续深入探讨习惯的本质、整合形成机制的相关理论及开发更可靠方便的测量工具。  相似文献   

10.
自杀是抑郁症最悲惨的后果。据估计美国每年有300000人自杀,其中30000人因此死亡。自杀者亲属和朋友经常的反应是:“他怎么会走上绝路,真是无法想象。”自杀并非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自杀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  相似文献   

11.
李丹  李燕  宗爱东  丁月增 《心理科学》2005,28(4):961-964
1引言 在儿童早期的社会发展中,社会情绪及其相应的社会行为发展最为关键。由社会动因驱使的人际互动行为,如爱抚、安全、舒适等需要的满足将导致社会情绪状态的重组和发展。在诸多的社会情绪中,移情能力的发展对于幼儿来说尤为重要。移情是对另一个人产生同感的情感反应(Hoffman,2003),它是一种复杂的情绪沟通能力,是在条件反射基础上,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通过模仿、强化逐渐形成的。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的伦理观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代大学生的伦理观现状叶松庆当代大学生是社会的一根非常敏感的神经,比社会的一般成员更能体察到时代的变化。时代的变化又促使大学生在传统、习惯影响和现实生活实践的整合中逐渐形成了新的道德素质,并对他们自身的价值取向和行为选择及评价他人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3.
行为医学学科发展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为医学学科发展的回顾和展望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及生物反馈学会沈家麒,杨菊贤行为医学这个术语是美国人柏克在1973年首先应用的,他的《行为的医学生物反馈》一书中第一次把“行为医学”与“生物反馈”等同起来。他认为在人体内有一个控制行为的机构,人们经过训练...  相似文献   

14.
行为观是当代天主教新自然法学派道德理论的一个重要基础。该学派特别强调自由选择在决定自我中的作用,强调人类行为是一种受理性控制的活动,认为行为的对象、行为的目的和行为的环境是判断人类行为道德性的三大因素,但同时又指出人的内在意愿在判断行为的道德属性时居于核心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孟宪平 《学海》2012,(2):10-22
非制度化行为及其效用既决定于行为者的主观努力,也决定于制度的有效性和约束力,还受到社会习俗和传统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如果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非制度化行为的变量参数、博弈形式、策略选择、成本核算、心理预期等是行为主体优先考虑的因素。非制度化行为的策略选择与利益驱动有关,其运行方向决定于不同个体或团体的力量对比和博弈能力,它的成本和收益是一定条件下的帕累托优化或纳什均衡。非制度化行为的策略选择还与行为主体的"情景信任"、"品质信任"等因素有关,其边际成本和边际效用是推动行为主体跨越制度边界的重要因素,其中不仅有"风险厌恶"基础上的"效用最大化"追求,也有"风险偏好"引起的行为偏激。非制度化行为中,行为主体对基本变量的把握、对行为策略的选择、对行为效益的权衡以及对行为风险的判断是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6.
行为疗法的根本目标在于对人类行为的控制,以所谓适应的行为取代不适应的行为;表演疗法的目标在于鼓励人们对行为作出主动的选择,从而创造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开创人生的发展而摆脱旧有的情绪障碍。求治在一种疗法中被当作“物”来修理,在另一种疗法中将得到引导,成为人生舞台上的演员兼编剧,不知他们需要哪一种。  相似文献   

17.
论人格、交往行为与人际关系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作为人在实践活动中生成的内在精神要素和外在行为规范的系统结构,是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是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并被主体吸纳为自身的一种本质力量.人格影响和制约着人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的交往行为对人格的修养具有促进作用.良好的人格修养和交往行为合理化,是实现人际关系和谐的现实需要与重要标志,使整个社会成员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交往行为模式,能够协调人际关系和规范社会秩序,有利于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王从友 《天风》2013,(3):13-14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人各有其祖,但“祭祖”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而是有其深刻的文化大背景。春秋以降,人们便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年复一年地对先人进行着“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而白清明节成为法定假日以来,其更是成了增进文化认同、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途径,不少海外侨胞、华裔,都有清明回乡扫墓的习惯,以示不忘先人、不忘故土的敬祖爱国之情。  相似文献   

19.
采用《小学生学习主体性测试问卷》和《小学生学习习惯测查表》检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98名小学生学会学习的实验影响,结果发现,学生在学习主体意识、学习目标意识、学习行为自制、改进学习方法、克服身心障碍、爱动脑筋的习惯、学业责任心、学习自我负责精神、学习内归因倾向、学习进取心、学习目标与评价的独立性、学习行为方式的独立性等12个因子上实验前后测查有显著性差异:男生在学习计划性、克服身心障碍等六个因子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女生在学习计划性、学业自我负责精神等五个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学习习惯各因素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改观。培养非智力因素对小学生“学会学习”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网络化时代,厘清并恪守网络行为的道德底线对规范网络行为、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尤为重要。道德底线是整个道德建筑的基石。在伦理学意义上,网络行为是现实的人借助网络进行的、自主自愿的、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其所涉及的伦理关系本质上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网络行为的道德底线,究其本质是网络主体之网络道德行为的底线,即不损害其他网络主体的正当利益。恪守网络行为的道德底线,关键是需要众多网络主体强化主体意识、牢固树立网络行为底线意识,加强道德自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