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更好地推进校园足球,以当下大力发展的校园足球活动为依据,结合校园足球开展至今的现实情况,查阅文献进行理性分析各职能部门、学校、家长、学生形成的不同意识形态,并提出在校园足球推进过程中应当确立正确的意识形态。校园足球的推进需要职能部门、学校、家长和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形成积极的意识,在校园足球推进过程中扎扎实实共同努力从而形成合力,使足球运动真正扎根校园,使更多的青少年学生真正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来,让足球运动引领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大量研究表明,校园氛围对青少年学业成就具有重要影响,但是关于校园氛围起作用的中介和调节机制却少有研究涉及。本研究提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考察了学校依恋在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关系中的中介作用,以及该过程是否受到自控水平的调节。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校园氛围问卷、学校依恋问卷、自控问卷、学业成就问卷。结果显示:(1)在控制了性别、年级、社会经济地位后,校园氛围对学业成就具有正向预测作用;(2)学校依恋是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的中介变量;(3)校园氛围通过学校依恋对学业成就的间接效应受到自控的调节,相对于自控水平高的青少年,间接效应对于自控水平低的青少年更显著。因此,校园氛围与学业成就之间既存在中介效应,又存在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3.
本问通过文献资料等对日本足球的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根据今年日本足球世界排名和所取得的成绩。再从8、90年代入手,分析取得如此大进步的原因,指出日本校园足球是日本足球的基石,从而提出对发展我国足球快速发展的一些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学校满意度发展特点及其对学校归属感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问卷法对1093名青少年进行调查,考察了青少年学校满意度的特点及学校满意度对学校归属感的预测。结果发现:1)青少年在学校满意度六个维度的均值排列顺序由高到低依次为:同学关系、师生关系、教学、学校管理、成就、课业学习。2)不同性别、年级、学习成绩的青少年在学校满意度各维度上的满意情况不同。3)青少年学校满意度和学校归属感紧密相关。年级、学习成绩、学校满意度均对学校归属感具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价值观是否可以通过未来目标和动机内化程度影响高中生的学校投入,对六个城市七所学校的1022名高一学生的价值观、未来目标、学习动机内化程度及学校投入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自我超越型价值观和自我完善型价值观能够使青少年发展出内在未来目标以及较为内化的学习动机,进而更加努力学习,而物质主义价值观则会使青少年形成外在未来目标以及较为外化的学习动机,进而更少投入学习;(2)当考虑价值观对未来目标的作用时,内外在未来目标不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动机,但影响学校投入;(3)当不考虑价值观对未来目标的作用时,内在未来目标能够促进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内化,进而更多地投入到学习中,而外在未来目标则会阻碍青少年学习动机的内化,进而更少投入学习。研究结果表明青少年的价值观比未来目标对学习有更重要的影响,说明学生发展指导工作中更应该注重价值观教育。  相似文献   

6.
许多研究表明,青少年感知的校园氛围对其问题行为有重要影响。但是,校园氛围起作用的中介机制仍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旨在考察青少年感知的校园氛围与其问题行为(行为不良、抑郁)的关系,以及同伴侵害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社会经济地位问卷、家庭功能问卷、校园氛围感知问卷、青少年同伴侵害问卷、儿童抑郁调查表、青少年行为不良指数问卷。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和家庭功能后,积极的校园氛围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行为不良和抑郁。(2)同伴侵害在校园氛围与青少年行为不良和抑郁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生活经历与社会适应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青少年一般生活经历与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广州市三所中学的447名学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和自编的《青少年生活经历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结果(1)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总体比较好,大部分在中等水平。存在年级的差异,初二得分显著高于高一,但两者交互作用不显著。(2)一般生活经历及其评价均与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3)学校活动和同学交往两个因子可以解释良好适应行为9.5%的变异;对学校活动的感觉、对家务劳动的感觉和对社会实践的感觉三个因子共解释良好适应行为9.8%的变异。结论青少年一般生活经历对良好社会适应行为预测最佳。  相似文献   

8.
公益心是个体在公益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人格特征。以435名青少年为被试,采用内隐观调查法搜集了具有公益心特征的形容词或短语,通过分类与合并找到了能代表具有公益心特征的80个形容词;然后,通过489名青少年对这些形容词或短语的评定得分,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了青少年公益心的四个因子,即同情友爱、环境意识、集体意识、热情自信;最后,对另外351名青少年的形容词问卷得分进行了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公益心四因素模型的拟合度较好,从而确认了青少年公益心的四因素结构模型。  相似文献   

9.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一份全球校园霸凌现状报告。报告显示,每年约有2.46亿儿童和青少年遭受学校暴力和霸凌。在中国人民大学统计调查协会的一份2.6万人的调查中至少有一半的孩子亲身经历过校园欺凌,其中有1/4的人欺负过别人,而其中绝大部分欺凌者也被别人欺负过。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衡量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是否具备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些年来各个学校不断扩招,为了满足扩招需求,校园建设也急速发展,却导致了"千校一面"的现状出现。校园是孩子人格塑造、学习知识以及优良习惯养成的重要场所,校园不仅是培养人才的载体,还承载着一个城市的文化建设。所以,如何建设一个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园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采用校园欺凌/受欺凌量表、多重暴力暴露量表和自编基本信息问卷,对浙江省10所小学和8所中学的2462名青少年进行调查,探索不同性别青少年早期校园欺凌潜在模式,并分别考察暴力暴露对男女生卷入校园欺凌的预测作用。结果发现:(1)男女生存在不同校园欺凌潜在模式,男生分为4组:低卷入组(61.90%),中度卷入组(16.49%),高度卷入组(5.05%),受欺凌组(16.56%);女生分为3组:低卷入组(74.16%),中度卷入组(14.29%),受欺凌组(11.55%);(2)暴力暴露是校园欺凌的危险性因素,对校园欺凌的预测效应因情境和形式不同出现差异。从暴力暴露形式出发,亲历暴力均为男女生卷入欺凌的最大危险性因素;从暴力暴露情境出发,家庭及学校、社区分别对男生、女生卷入欺凌的预测作用更大。本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不同性别青少年在校园欺凌方面的差异以及暴力暴露对校园欺凌的预测作用,为校园欺凌预防和干预提供支持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师生关系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全国大城市抽样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640中国青少年(平均年龄14.5岁)以及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参加了一次全国城市青少年抽样调查.该调查的目的是为了研究师生和亲子关系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如学生成绩,心理健康,利他行为和问题行为).结果发现师生关系与青少年发展有很高的相关,甚至超过亲子关系与青少年发展的相关.另外,师生关系等与青少年发展的相关程度不受性别及年龄的影响,此研究的发现指出教师在中国青少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强了一个正在起步的研究领域--非父母成人(包括教师)在青少年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校园霸凌事件屡有发生,引起学校、家长、教育工作者等群体的广泛关注。作为一种校园暴力,霸凌行为对受害者造成极大的伤害,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这对正处于人生重要发育阶段的儿童、青少年来说往往是沉重的打击,甚至可能会对受害者产生终身难以治愈的心理创伤。以中关村二小校园霸凌事件为例对校园霸凌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学校、家庭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为了更好地开展和组织课余太极拳活动,促进太极拳等传统体育项目在高校的不断传承和发展,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湘潭市高校的180名在校大学生参与课余太极拳活动的形势及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并找出了影响湘潭市高校大学生参与课余太极拳活动的因素,提出了湘潭市高校课余太极拳活动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变迁的新时代背景下,分析青少年价值观构成特征,形成有效的测量工具,并对初、高中共780名学生的价值观结构及价值观的学校和社会适应功能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国青少年价值观由社会平等、集体取向 、遵纪守则、亲情、友情、上进竞争、时尚、享受快乐 8个维度构成,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男生相对女生更认同友情,初中生相比高中生更认同社会公平和亲情,高中生更认同享受快乐;青少年价值观各维度对学校和社会适应的某些指标具有预测作用:对上进竞争的认同可以正向预测学业成绩和学校能力;对时尚的认同负向预测学业成绩和亲社会行为,正向预测学习问题;对亲情的认同正向预测社会能力和亲社会行为;对友情的认同正向预测同伴偏好。总体而言,新时代青少年价值观构成特征受到自身发展阶段、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研究结果有助于理解现阶段青少年健康心理发展与价值观教育之间的关系,对未来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提供了心理学的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6.
调查的目的(略) 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调查表) 结果与分析(略) 小结 1、足球和排球分别是大连市男女学生最喜爱的体育活动,从兴趣水平来看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建议在体育活动中,遵循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积极开展这两项活动。 2、游泳是大连市中学男女同学共同感兴趣的项目,学校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游泳活动,以利增强体质。 3、当前应趁"武术热"之有利条件,把学生对武术的直接兴趣引导到间接兴趣中来,树立为振兴中华而锻炼的正确思想,同时在开展武术活动中,要教育学生不要乱打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于阶段环境匹配理论,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山东省青岛市65所中学3355名高二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和上网时间后,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2)学习焦虑在学校归属感与青少年手机依赖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学校归属感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直接作用、学习焦虑的中介作用均受到同伴关系的调节,且相对于同伴关系水平低的个体,学校归属感对手机依赖、学校归属感对学习焦虑以及学习焦虑对手机依赖的作用都在同伴关系水平高的个体中更强。本研究有利于揭示学校归属感是如何影响青少年手机依赖的,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对青少年手机依赖的影响更强/更弱,对移动互联网时代预防青少年手机依赖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卢文 《四川心理科学》2014,(16):256-256
本文通过在陕西以及陕西各个高校的五人制推广调查研究,通过文献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对五人制足球在陕西高校推广前景作了深入的研究。五人制足球还是比较受足球爱好者的喜爱,并且通过足球比赛还可以扩大自己的人际交往和技术,认识更多的足球爱好者,推广五人制足球,即实施五人制足球在高校之间的比赛时非常关键的,要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采实施这样的比赛,邀请各大高校的足球教师以及陕西足球文化传播的参加,并且号召更多的足球爱好者积极的参加。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成长期,既渴求知识,又探索人生道路,对周围事物充满新奇,有时难免困惑。近期,我们从各种渠道了解到,很多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们,在校园里和社会上,都碰到了一些宗教传播和迷信现象问题,感到很困惑。其实,成长中的青少年对精神世界的需求与日俱增,尤其是对人生、信仰的问题既不会因应试而消弱,也不会自动解决;相反,更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关心和指导。为此,从本期开始,本刊邀请一些专家和青少年朋友共同参与,探讨一些精神世界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尽管相当一部分青少年自杀发生于学校背景中,但目前较少有研究考察校园氛围是否会影响以及怎样影响青少年的自杀意念/企图。本研究旨在检验校园氛围的不同方面(教师支持、同学支持、自主机会)与青少年自杀意念/企图的关系,以及自尊在其中的中介作用。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广东省10所学校2758名初中生作为被试,匿名填写家庭功能问卷、社区问题问卷、校园氛围问卷、Rosenberg自尊量表、自杀意念与企图问卷。回归分析表明:(1)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社会经济地位、家庭功能和社区问题后,教师支持和同学支持均能显著负向预测自杀意念/企图,自主机会对自杀意念/企图的预测作用不显著;(2)自尊在教师支持和同学支持与自杀意念/企图之间起着中介作用。因此,实践工作中应重视教师支持和同学支持对青少年自尊的塑造作用,进而减少自杀意念/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