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凡高作品的主要特点是,能运用对比强烈而又响亮的色彩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本文在分析<周易>卦象与绘画作品会通点的基础上,运用现代的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将凡高的代表性作品概括成<周易>卦象,透过卦意来解析画家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尝试了一种全新的凡高绘画解读方式.  相似文献   

2.
《手稿》是一部经济道德内涵丰富的马克思早期著作。对这部著作作经济道德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本文从四个方面对《手稿》进行了经济道德解读:一是经济事实与经济主体及其关系的价值分析;二是异化劳动导致劳动关系的非理性化;三是资产阶级国民经济学的道德缺损;四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发展与道德进步的悖论。  相似文献   

3.
歌剧《泰伊斯》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歌剧中抒情歌剧的典型代表,其中的罪感和救赎精神不再是基督教义中原初的含义,而是表现了西方民族用基督教对整个东方民族的拯救,体现了西方对东方的控制欲和窥探欲。《泰伊斯》中的音乐作曲家直接采用异国曲调,音乐特征符合学者所总结出的西方表现异域作品中音乐的固定模式,舞蹈动作设计具有明显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4.
傅山曾尝试着运用佛教的思想去诠释《庄子》,希望能以此把握《庄子》的本意。他非常欣赏《逍遥游》中的大鹏,认为《齐物论》中的"吾丧我"说的是神识摆脱形体躯壳的束缚而获得解脱;他将《大宗师》中真人等同于禅宗的明心见性之人;他指出《养生主》中的薪火之喻有多方面的含义;他为"在己无居,形物自著"的道家观念与以《金刚经》为代表的佛教核心思想建立了一致性。他反对理学家的排斥佛老,欣赏佛老的"成己"之功。因此说,包括《庄子》在内的佛老二氏之学,成就了傅山不仕清廷、为明之遗民的志向和人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力图基于我们自身的解释学情境来展开与文化伟人孔子的思想对话,因此而视《论语》为一个哲学解释学的文本而予以解读。笔者认为,作为一个划时代的思想家,孔子的思想贡献主要是开显了一种以文明教养为核心的人文道德理念,正是在这一人文道德理念的自觉意识的根基之上,孔子积极地思考和应对他所面对的时代性的人类生存困境与社会政治难题,而其思想既具有保守性,更富有开新性。  相似文献   

6.
神圣文本意义结构才是宗教教义构成的主导内容。解读《古兰经》的意义结构和层次是达到信仰者与非信仰者、同一信仰中不同教派解读神圣文本最大限度共识的最佳途径。《古兰经》作为伊斯兰教的教义经典,除了具备神圣文本对全人类的最终极的关怀和最普世性的道德主张之外,还把当时的社会矛盾与冲突内化到了经文中,其经文是在普世性主张的前提下做出的特殊性阐释,显示出信仰意义的二元性——普世性与特殊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把清代解读《诗经·齐风》的经学家分为“注重考据的传统派”和“反传统的思辨派”。“传统派”解读《齐风》重考据、训诂,遵从《毛序》,代表人物有胡承珙、马瑞辰和陈奂等。“思辨派”解读《齐风》注重涵咏篇章,阐述诗歌本意,用文学眼光进行解读,代表人物有姚际恒、崔述和方玉润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旨在从哲学史的角度重构刘智在《天方性理》中构建的灵魂理论。根据近来的学术研究,心性问题作为《天方性理》的关键问题逐渐得到学界的接受,这被认为是理解《天方性理》的重要线索。本文将以哲学史传统的"灵魂"问题为切入点来理解刘智谈论的"性",细致地考察《天方性理》的本经卷三及相应的图传,在梳理其中的思想脉络的基础上,重构刘智意图展示的灵魂理论。  相似文献   

9.
张凌云 《学海》2007,1(3):194-201
马克思东方社会理论前后期哲学基础是一致的,后期理论对前期理论不是历史发展双线论与历史发展单线论的对立,而是合世界历史理论逻辑的发展,是以可以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东西方双线发展论发展了前资本主义的东西方双线发展论。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国家跨越式发展的理论,是他的伟大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仲景的个人素养是<伤寒论>理论产生的关键条件,他的仁学理念为其研究医学提供了精神动力,他的继承与创新的精神使他构建了理、法、方、药的完整理论体系.东汉末年气候转寒,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动荡不安,瘟疫流行,迫切需要新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东汉末年的学术思想也为<伤寒论>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1.
张仲景的个人素养是《伤寒论》理论产生的关键条件,他的仁学理念为其研究医学提供了精神动力,他的继承与创新的精神使他构建了理、法、方、药的完整理论体系。东汉末年气候转寒,自然灾害频发,社会动荡不安,瘟疫流行,迫切需要新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东汉末年的学术思想也为《伤寒论》的理论构建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正>汉代是书法艺术理论的源头,蔡邕是汉代最有影响力的书法家之一。它的《九势》、《笔赋》、《笔论》、《篆势》等理论著作可以说是中国书法艺术理论史上的伟大丰碑。他的书法艺术理论启迪和影响了之后的书法理论和书法创作实践。  相似文献   

13.
公共行政正义既是行政伦理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公共行政实践的核心价值要求,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从国内的研究现状来看,尽管一些学者对这一问提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但总体而言,对行政正义或行政公正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和需要弥补的地方.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冬艳教授所著<公共行政正义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6月版)从义务论、目的论和德性论三个维度对"公共行政正义"进行了全面系统的伦理学解读,有力地推进了公共行政正义研究,是一部具有重要理论和实现意义的力作.  相似文献   

14.
“故乡”是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心结和意象.这种“挥之不去”基于生存论意义上时间的四维结构,使人几乎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哲学意味的寻根冲动.鲁迅的短篇小说《故乡》以近乎完美的艺术境界展现了时间的四维结构,通过书写“故乡”在精神中引起的幻灭,创造了丰盈的审美体验,传达出富于生存论意味的哲学洞见.  相似文献   

15.
何光沪 《天风》2009,(7):45-46
《论语》是一部越读越有味道的书,圣经也是(卡尔·巴特说圣经里有一个“奇妙的新世界”)。两部书对照起来读,就更有味道了。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经学史视野中,《论语》"侍坐"一章中曾点之志被多维解读。汉唐时期今文学家、古文学家、玄学家分别从春游、求雨、隐逸三个维度进行理解;宋明理学家将曾点解读为得道的圣贤;清代汉学家汇辑汉说,同时也纠驳汉注,试图寻求经意的历史真相。纵览两千多年来的"侍坐"阐释史,汉学、宋学互有短长。汉学重实证,失之拘谨;宋学妙义精微,失之过度阐释。《论语》的成书特点决定了多义性的阐释成为可能,而这种多义性的理解正是《论语》接受的本真状态。  相似文献   

17.
程倩 《学海》2015,(4):133-140
改革开放30余年,中国经济腾飞已为世界所承认,但解释经济腾飞、引领政治、社会发展的社会科学理论显得比较薄弱。因此,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出发点、着力点及落脚点只有深深植根于特定国家的政治实践,才能保持旺盛生命力,彰显意义与价值。这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学者秉承"文化自觉"心态,禀赋现实关怀,突破狭隘的学科领域,抱持时代赋予的强烈使命感进行历史考察和论证,关注现实中的治理困境和潜在的社会危机,以敏锐头脑和犀利目光洞察这些危机的方方面面及其形而上学的根基,自信而公允地展现和评述西方社会发展和知识累积的总体性面貌,进行理论创新。这种创新首先要在广博的历史叙事和交叉性学科视野中展开分析,在批判性反思的深度中立论,建构起逻辑连贯的思想体系,最后以概念的深度阐释与分析框架的创新进行理论构造,完成真正跨越学科界限的累积性理论目标与表达的清晰结合,使哲学社会科学直面社会现实,打造释放理论雄心的学术精品。  相似文献   

18.
史少秦 《孔子研究》2013,(2):127-128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活动家。他推崇周礼,倡导仁爱,追求道义,开创了最具历史影响力的儒家“思想范式”,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思维习惯、价值取向和生活方式等产生了至为深远的影响。正是这样一位思想家,他从古至今,一直处在思想舆论的中心地带,或被人推崇备至,或遭人批评诋毁。那么,孔子其人究竟如何,孔子之学的真实意义何在,迄今仍然是人们关注和热议的对象。林存光先生所著《孔子新论》一书,正是这样一部力求还原历史中真实的孔子形象和思想的著作。该书作为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儒学系列讲义”丛书之一种,2012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9.
《本草问答》为清末唐荣川所撰,其倡导中西医汇通,是中西医汇通学派的早期代表人之一。该书重在理论探讨,是唐荣川与学生围绕中医药理论中某一类药物或某些共性问题,以问答体裁进行讨论,其精华不在“本草”二字,而在这一问一答中尽显淋漓,包涵了传统中医药理论、西洋格致之学以及唐氏多年临床实践经验,融会贯通,颇具启发,引用传统的阴阳五行、形色气味、取类比象等学说,探导出药物之“真性能”。就书中关于中医药传统理论与现代物理学的妙解互证做出总结,以期促进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广州芭蕾舞团的现代芭蕾舞剧<梦红楼>运用了德国戏剧家贝尔托·布莱希特"间离化"戏剧理论进行创作.<梦红楼>的间离化实践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维度的,不但从舞剧的结构、舞蹈的语汇,甚至从音乐舞美等多方面都体现这统一的创作思想.从现场的演出效果来看,这些间离化的手段的确起到了理想的效果,观众以一种疏离甚至惊异的态度看待着表演,他们看到的不是所熟悉的古典名著<红楼梦>,而是与其有着千丝万缕联系但又极具先锋色彩的,需要观众们积极思考、重新解读的<梦红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