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诠释了影视服装的含义,分析了古装剧中唐朝服装的特点及唐朝文化走向T型展台的过程.通过大众媒体--影视,向世人宣扬中国的唐朝服装及其与现代服装特点结合,使我们的历史文化得到传承与发展,让有中国特色的服装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影视建筑事业随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已迈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此阶段中,现代影视建筑逐渐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并被广泛应用。中国传统元素,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核心,同时也深刻影响着现代社会的各产业发展,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文章详细分析了在现代影视建筑设计中,中国传统元素的作用,突出体现了其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舒鹦姿  沈雷 《美与时代》2013,(5):110-112
随着"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的腾飞,服装产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同时对服装产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在发展过程中很多服装企业陷入了同质化竞争状态。比如,稍大服装企业为得到市场覆盖率,大规模贴牌的生产;小品牌则为了得到更大的利润,大量扒板复制,导致服装品牌成长环境复杂、特色不强,消费者品牌认同感减弱,严重阻碍了服装品牌的发展。这些问题导致服装企业家的视线转移到了品牌战略提升这条路上,因此,如何探索发现新的品牌提升点,是品牌常青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大力开发、创新自己的素材市场,迅速提高产业整体质量,解决国产原辅料与服装配套发展的问题,降低成本,以原创设计来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成为中国服装产业面临的首要问题。与之相应,服装院校也迫切需要根据产业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课程创新;打破界限,把传统教学中被细分的学科知识、内容联系起来,培养产业所需要的综合性设计人才。  相似文献   

5.
电影、电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跟据实际的影视作品服装设计案例,探讨影视服装设计师的工作职责、拍摄技术要求、古装与现代装的设计分类、色彩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并对影视服装设计与色彩情感表达进行着重分析,有利于探索如何通过服装多种变化增添影视作品的可看性,使影视作品通过服装美术、形象造型等方面的视觉效果加强作品艺术层次,进一步帮助影视作品成功塑造人物性格,帮助演员更完美塑造角色,从而使中国有更多的影视佳作得到大众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6.
动漫衍生服装产品是从动漫产业中衍生出来的动漫衍生品之一,它涉及动画产业和服装产业两种产业的交叉,包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投资商机。从动漫衍生服装产品的受众群体和消费心理分析,为设计制作符合市场需求的动漫衍生的服装产品,促进动漫产业链的完善打下理论基础,探究如何刺激和创造更大的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社会全面迈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动画影视传统的运营模式受到严峻挑战,IP化运营作为一种新的运营方式,汲取了"互联网+"的先进理念,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动画影视的IP化运营是一个系统工程,动画影视运营商需不断学习移动互联网先进的理念与技术,充分挖掘动画本身的特性和内容,潜心做好IP化运营各方面工作,才有可能打造重量级的动画影视作品,拓展动画影视产业链,推动整个动画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8.
影视基地能为地方经济和社会产生诸多效益,近年来在中国各地兴起了影视基地建设的热潮,但随之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有的甚至还陷入经营困境。因此要认真审视和思考影视基地的建设问题,从多方面对其进行规划和管理。在对影视基地的经营管理方面,也要有现代化理念和国际化视野。  相似文献   

9.
影视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载体,我国的影视艺术应坚持真善美统一的尺度,发挥好自己的时代功能。新世纪以来,文化意识形态的激荡,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我国的影视艺术创作逐渐偏离真善美统一的尺度。这对于提升中华民族的整体精神素质,带来了负面效应。当今影视艺术创作弘扬真善美既是艺术本身的内在要求,也是新世纪时代精神的召唤。  相似文献   

10.
王立松 《美与时代》2014,(3):155-155
众多学者和表演爱好者一直以来的争论和探讨的焦点就是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属于表演艺术的范畴,它们存在很多共同的规律,无论是在创作原则,还是表演方法上。这也决定了影视演员可以参加戏剧表演,戏剧演员也可到影视界去寻找表演机会。然而,它们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艺术特点和美学原则不同,决定了影视剧和戏剧的不同。理解和掌握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异同,无论是在影视领域还是在戏剧领域都能成功塑造人物的特性。  相似文献   

11.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服饰妆容无疑是一朵朵璀璨的浪花,其中唐代的女子造型最为人所熟悉,并且在诸多艺术作品中均有所表现。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年,这期间随着经济持续高速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同的影视剧中武则天的人物造型无论是化妆、发型、服装等都各具特色,而这些特色是导演、化装造型师的审美观决定的。不同年代的导演、化装造型师的审美趣味与他们所处的时代流行趋势密切相关,并且导演以及化妆造型师也随自己的意愿加入了一定的其所处时代的元素,从影视剧中武则天这一人物造型中,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12.
文学与影视的合流合作,已经成均近年来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研究文学改编于中国电影的关系对促进中国电影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其中同样改编自严肃文学文本的电影作品《天狗》与《罗生门》因其相似的剧情结构与叙事手法,成为值得比较一二的典型佳作。  相似文献   

13.
高月梅 《美与时代》2013,(5):105-10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装已经大大超出了传统意义上遮风挡雨的工具与手段的功能,成为人们追求物质生活基础之上的精神满足的重要途径之一。这就是说人们越来越把服装看作是一种艺术形式,从而在近现代社会中服装设计也成为了艺术。事实上,服装艺术体现了人们对于服装设计的创造智慧与审美诉求,与其他艺术种类一样,遵循着一定的审美准则,记录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反映着不同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服终心理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也可以说是一门边缘科学。它与哲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类知识和各门艺术有着密切地联系和关系。服装心理学,不仅反映着人的心理活动的状况,而且表现着人们的物质文明和精神面貌。常言道:“人是服装马是鞍,打扮起来挑戏班。”这就是说服装既能表现一般人的内心世界,也能说明各种各类人物的行为。  相似文献   

15.
张国涛 《学海》2003,3(3):206-207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 0 0 2年 6月 ,338页  影视艺术研究有着很多切入角度 ,而从影视受众角度研究影视艺术 ,当然也是一个好的角度和思路 ,其研究成果肯定也会颇有新意。孙宜君先生的专著《影视艺术鉴赏学》就是从受众的角度对影视艺术鉴赏的理论问题做出了具有开拓性的归纳和总结 ,初步构建了一个具有创新意义的影视艺术鉴赏理论体系。受众 (读者 )是 2 0世纪 60年代兴起的西方接受美学理论中一个核心概念 ,该理论将受众 (读者 )置于整个文学活动的中心地位 ,传统文艺理论所关注的作品则被视为仅仅是一种“可能性的存在” ,而作家创造作…  相似文献   

16.
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艺术设计等同样受生产力的发展与支配。生产力发展相对为一切事物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使得时装画与服装款式图设计在各自的领域里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王芬 《美与时代》2014,(3):50-50
虚拟试衣系统是指通过立体视觉原理获得或根据顾客身体的三维信息,利用计算机图形学构造顾客身体的三维模型,而大量的服装效果图像存储在计算机内,顾客可以通过浏览来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然后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和计算机图形学原理,把顾客自己选择的服装“穿”到顾客的三维身体模型上去,实现二维服装到三维人体模型的映射,并显示出顾客人体三维模型的着装立体效果图。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不仅通过试衣系统使设计师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到服装的最终效果,也可以使设计师和顾客之间有更好的交流,顾客也可以针对效果提出更适合自己着装的建议,运用试衣系统做出更适合顾客的高级服装定制作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典舞蹈的发展源远流长,因其特殊的艺术属性在近现代影视剧中占据着不可缺少的席位。本文以部分古典舞在现代影视剧中的运用为例,剖析舞蹈创作的文化底蕴,浅谈中国审美体制下舞蹈艺术的时代性与美学价值。古典舞的传承与发展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了多元的艺术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9.
服装设计师的个性化表现与市场需求是与时代同行的.服装设计师是时代服饰风尚的缔造者和引领者,而市场需求则是消费者在信息时代的反应.信息时代总朝着人性化设计的方向发展,服装设计自然也努力不断满足社会的需求,这也正是研究信息时代下服装设计师的个性化表现与市场需求的根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沈奇 《美与时代》2014,(10):42-42
自上个世纪影视剧服饰在时尚行业中大放异彩以来,服装服饰就能够在当今社会中成为一种新的潮流引导者,也同样对观众们的生活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在影视剧当中的服装艺术,就像一种独特的影视剧语言,能够对影视剧的情节、剧情、环境、情绪等方面进行干预,使观众从演员的服饰方面读懂一部影视剧所要表达的深切内涵。由此可见,影视剧服饰不仅能够诠释影视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还能够对观众进行引导,起到身临其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