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阳明心学、石门心学、霞谷心学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中国、日本、韩国传统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特别是通过对中国的阳明心学、日本的石门心学、韩国的霞谷心学三种心学的“心”、“性”、“良知”、“俭约”、“生理”哲学范畴及其社会价值的比较研究,探讨了中国、日本、韩国三种不同心学的本质特征,并从中研讨了东亚意识的基本内容即主体意识、人文意识和多元意识等。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日本近则有“一手拿《论语》,一手拿计算器”的佳话。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腾飞,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日本政界、企业界人士均开宗明义地坦称其成就归功于中国的儒学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东亚“孔子文化圈”内国家和地区的业绩,使明末起传入欧洲并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儒学,再次受到重视。欧美大国对儒学的研究正在深入展开。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与知识价值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第一概念”。人类正在迈步进入知识社会,正在经历一场知识革命。这一大浪潮、大趋势必将波及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影响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等等。其中,价值观念变革尤为重要。1985年,日本...  相似文献   

4.
“海峡两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1996年7月9日至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台湾“中流文教基金会”协办的“海峡两岸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山东省曲阜孔子故里举行。海峡两岸60多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共发表40余...  相似文献   

5.
如何切入对历史主义、实证主义、第二国际教条化马克思主义的现实反思,是包括卢卡奇、本雅明、阿多诺等在内的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共同难题。他们都强调现实历史的变革要以历史哲学的重构为底色,即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必须立足于一种新的历史意识以摆脱“经济决定论”和线性进步观。其中,本雅明试图以“起源历史”重构历史唯物主义,他的“起源”概念是其理论的难点。学界对“起源”概念在《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和《拱廊计划》中的内在作用存在争议。对本雅明而言,《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时期的“起源”概念侧重于将真理从主客认识论的困境中分离出来,内蕴着柏拉图的理念和歌德的表达性生命的影响;《拱廊计划》则进一步将“起源”批判性地内化为对19世纪现代性之自然历史性质的辩证揭示,并识别为一个过去与当下充满张力的、“起源历史”的真理性时刻,以便从历史连续体的叙事中剥离出来。通过这一工作,本雅明不仅破解了新康德主义以及受其影响的历史主义变体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理论困境,还为历史唯物主义把握历史提供了一种新的“辩证历史”意识。但在现实性上,这种历史意识过于倚重主体对历史经验的创造性领会,而忽视了经济作用及其内在张力,存在着主观...  相似文献   

6.
在受到鲁迅的决定性影响之前,竹内好也相信“大东亚战争改写了世界史”,这时他的“大东亚理念”是“作为欧洲近代的超克者的大东亚”。这种理解与当时的京都学派和日本的浪漫派既有重合之处又有决定性的不同。在鲁迅思想的启发和影响下,他重新认识了中国近代史和日本近代史的意义,通过痛切的反省而从“大东亚”的幻想中解放出来。战后他整理“虚妄的遗产”而提出了新的亚洲观。  相似文献   

7.
一、生活意识问题(1) “价值多样化”与生活意识近十几年来,关于“价值多样化”的问题在日本多有议论,这体现了日本人民生活意识发生变化的特征。其实际形态并不简单。首先,价值(严格说来是价值意识)的多祥化来源于人们对富于个性的生活方式的追求,这是进步性的倾向。但同时也具有否定的一面,即人们丧  相似文献   

8.
中日两国学者大都认为5至8世纪为中国儒学初传日本时期,称这一时期的日本儒学为“早期儒学”,但对这一时期中国儒学的影响,以及这一时期中日儒学的差异却各执一端、争论不休。日本学者中最有代表的是津田左右吉。津田左右吉认为,这一时期的“儒教毕竟只是儒教,是中国思想,是文字上的知识,还没有进入日本人的生活。”(津田左右吉:忡国思想和日本》,岩波书店,1939年版,第89-90页)他还认为,初传时期的“儒教思想,对日本人的政治实践也几乎未曾发生影响。”(同上书,第163页)与日本学者相反,出于对津田左右吉等人否认中国儒…  相似文献   

9.
日本商人以精明、擅变的经营技巧纵横于世界经济舞台。以下几个经营故事,值得有心人学习和借鉴。 黑白对比卖“抱娃” 日本有一个叫佃光雄的商人,曾把一种叫“抱娃”的玩具拿到百货公司去推销,并为此刊登广告,做了一番宣传,可惜,这种玩具几乎无人问津。佃光雄只得从百货公司把这种黑皮肤的“抱娃”取回来,堆放在仓库里。  相似文献   

10.
岩崎弥太郎,一个不再为当今人经常提及的名字;然而在一个多世纪以前,就是他,创造了由“地下浪人”到“船运巨子”再到“日本第一财阀”的奇迹。他在极贫穷的环境中长大,但是胸怀大志,以从商为身,仅以十五年的岁月,为三菱财阀打下了基础,是日本经济史上屈指可数的实业家。那么,在当时日本内忧外患的环境中,岩崎弥太郎运用了什么法宝铸就其霸业呢? 激励机制——强烈的国家意识 岩崎弥太郎很注重用国家荣誉精神来激励员工,使员工发挥  相似文献   

11.
任永生 《法音》2001,(12):37-37
本刊讯9月26日至10月2日,应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日本委员会(“日宗和”)的邀请,以中国宗教界和平委员会(“中宗和”)常务副秘书长、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刀述仁居士为团长,由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代表组成的“中宗和”代表团一行14人赴日本进行了为期7天的友好访问。“中宗和”是由赵朴初、丁光训等老一辈宗教界领袖发起创立的宗教和平组织,在全国各宗教团体和信教群众中享有较高威望和影响。此次我国五大宗教代表首次以“中宗和”名义组团联合出访,受到了日本宗教界的高度重视和隆重接待。代表团抵…  相似文献   

12.
朱熹的《泛舟》一诗云:“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相似文献   

13.
常识是人们广泛认同并得到检验的信念。常识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得以形成并受到检验,这决定了人民群众是常识的主体。人类在生命活动中形成“我”的生命意识,“要活下去”和“要过好日子”的信念概括了人类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的最终追求,成为两个最具普遍性的常识。我们可以把常识划分为“与感觉和知觉相联系的常识”和“与观念相联系的常识”,后者包括“知识类型的常识”和“价值观念类型的常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决定了“与目的形成相联系的价值观念类型的常识”比“与方法形成相联系的知识类型的常识”更为重要。同人生最根本的“利害”相联系的“要活下去”和“要过好日子”的信念是常识世界的核心。人文精神作为追求自由的主体意识,既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社会价值观念,也是由历史唯物主义诠释了的“世界精神”。作为常识世界核心的生命意识是人文精神内核的集中体现,这代表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态度。人文精神通过常识世界中的生命意识,以集体意识的方式、“共鸣”的方式、“范式”的方式和归宿感的方式成为人文精神发挥作用的机制。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常识,认识到“事出反常必有妖”。对于以生命意识为核心的常识世界的敬畏,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崇高的信仰意味。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4.
阎书昌 《心理学报》2018,50(8):920-928
据史料表明, 中国人执权居士于1872年在《申报》上首创了学科名称“心理(学)”一词, 这要早于日本学者西周1875年公开使用“心理学”一词。本文判定晚清的持平叟、执权居士、持平子、持平居士、公道老人均系同一人, 即朱逢甲。朱逢甲饱读经书, 国学底蕴深厚, 并在襄助传教士办报纸过程中接触到了西学, 具有了现代学科意识。1871年, 他在讨论中国传统相术时, 曾在心理学意义上使用过“心之理与事”一词, 为其创制“心理(学)”一词奠定了基础。中学与西学的交融与碰撞是朱逢甲创制“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的时代与文化背景。尽管“心理(学)”一词首先由中国知识分子创制, 但因西学在中国晚清时期发展的延缓和曲折, 故没有像日本学者西周使用“心理学”一词之后在日本学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佛教新闻     
《法音》2002,(11)
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日本委员会代表团来访本刊讯10月21日下午,以理事长白柳诚一为团长的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日本委员会(简称“日宗和”)代表团一行13人拜访了中国佛教协会,一诚会长、刀述仁副会长、学诚副会长兼秘书长会见了客人。世界宗教者和平会议是成立于1970年的国际性多边宗教和平组织。中国宗教界和平会议(简称“中宗和”)与“日宗和”同为其成员组织。2001年9月,由中国五大宗教代表组成的“中宗和”代表团访问日本,受到日本各宗教、特别是佛教界的热情接待。此次受“中宗和”邀请,“日宗和”首次组织日本各…  相似文献   

16.
儒家思想的时代课题及其解决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前言近二十年来包括台湾在内的“亚洲四条龙”,紧随日本之后造成了惊人的经济奇迹,而这五个东亚地区又同时具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传统儒家的世俗伦理深入民间,构成思想文化(亦即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所云“意识形态的上层建筑”)的一大要素。这就引起了不少社会科学家的问题探讨:儒家伦理对于亚洲这五个地区的经济成就是否形成意识型态层面的有利因素?为什么在印度、泰国、斯里兰卡、菲律宾等未受儒家伦理影响的其他亚洲地区,就没有  相似文献   

17.
拜读了两本颇为畅销的著作:《中国可以说不》,《中国何以说不》,很有些异议,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曰简单模仿。提起“说不”,很容易使人想起几年前的日本。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的日本政界鹰派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先后写出了《日本可以说“不“》、《日本还是要说“不”)、《日本坚决说“不”》三本在美国及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的书,向美国及全世界发出“不”、“不”、“不”的警告性呼声。日本要说“不”,是因为日本人觉得战后40多年里,日本一直受制于美国,没有独立的外交,现在日本经济强大了,腰杆硬了,可以不听美国的“训示”了。它体现了日本人要对过去几十年的所忍所受“翻案”的心态。  相似文献   

18.
网络流传讨论“B级人生”的文章,引述日本经济专家森永卓郎的论述,把人生分为三级:A级人生是“有钱没闲”,B级人生是“钱少一点点,但是有闲”,C级人生则是“因为缺钱而生活质量很差,有没有时间都已经没有意义。”他所指的“B级人生”,并非“Bad”,而是“Better”,主张降低对物质欲望及社会成就的追求,给自己更多休闲时问,享受生活,提高质量。  相似文献   

19.
老子生态智慧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子》作为道家思想的源泉,其蕴涵的“道法自然”的本体意识、“知常曰明”的环境意识、“知足者富”的消费意识、“知止不殆”的发展意识等生态智慧中的合理内容,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中国佛教自公元六世纪传入日本,一千四百多年来,对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佛教。近几年来在赵朴老提出的中韩日三国佛教“黄金纽带”构想的指导下,中日佛教界友好交往日益增多。从本期开始,我们将着重介绍一些日本佛教具有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