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过程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是当今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文化思潮。为使国内中青年哲学工作者较系统地了解当代西方过程哲学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状况和发展动向,由广西师范大学、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主办,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协办的“中美过程(后现代)哲学暑期高级研讨班”,将于今年7月18日在桂林举办。◎办学方式:聘请美国过程哲学家和后现代哲学家进行教学和学术研讨,在其指导下阅读英文原著,面对面地进行交流并进行英文论文写作。本期主讲人为美国著名过程哲学家、美国…  相似文献   

2.
《世界哲学》2006,(3):F0003-F0003
过程哲学与后现代哲学是当今西方具有重大影响的哲学化思潮。为使国内中青年哲学工作较系统地了解当代西方过程哲学和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基本理论、研究状况和发展动向,由广西师范大学、美国过程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未来哲学与发展战略专业委员会主办,美国中美后现代发展研究院协办的“中美过程(后现代)哲学暑期高级研讨班”,将于今年7月18日在桂林举办。  相似文献   

3.
经济、科技迅猛的发展强有力地实现了社会的又一次跨度变迁,使人类从“温饱时代”迈进“休闲时代”。文章通过对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并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大纲内容的演进及对其体育教学模式影响,且在正确理解休闲内涵的情况下,折射出的却是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下降,体育休闲锻炼的兴趣不高,从而提出了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面临着“脱俗”的新必然。  相似文献   

4.
内隐领导理论的中国研究——与美国的研究进行比较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内隐领导理论代表了某种特定文化中人们内心对领导概念化的构成方式。本研究发现,中国人的内隐领导理论的内容由“个人品德”、“目标有效性”、“人际能力”和“多面性”四个因素构成。与美国的八因素有很大的差异。这也许是中美文化不同所造成的。本研究获得了与CPM领导行为评价模式非常类似的结果,从而验证了CPM模式是不同于西方文化的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5.
《科学与无神论》2006,(5):64-64
2006年6月25日至7月19日,应北美华人基督教学会的邀请,中国无神论学会组织代表团赴美国访问。此行是继2004年8月“第一届中美学者宗教对话研讨会”之后,两个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美学者宗教对话研讨会”。访问期间,中美学者先后在费城ACE会议中心、波士顿大学召开了学术研讨会,主题为“宗教在中美文化中的作用”。中国学者还在加州基督学院举办了“当代中国宗教信仰”的报告会,并考察了纽约、费城、波士顿、洛杉矶、旧金山、硅谷等地的社会风俗和宗教文化。参加学术研讨会的中美学者有42位,提交论文36篇。多数学者在会议上发表演讲,畅…  相似文献   

6.
田语 《宗教学研究》2020,(1):240-245
1830年,美部会开辟了美国基督新教在中国的第一个传教站。作为美国首个派遣传教士来华的海外传教机构,美部会是中美早期文化交流的主要推动者。这一组织的旨趣根植于美国深厚的社会文化土壤之中:它是美国本土对印第安人传教活动的延续和发展,同时又受到了以爱德华兹、霍普金斯等宗教神学家为代表的新神学派的影响。在教会长期准备工作的基础上,经营广州同孚行的美国商人奥利芬的呼吁成为美部会派遣对华传教士的直接诱因,裨治文来华则正式拉开了美部会在华传教活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阳征 《哲学动态》2002,(1):9-10
2001年9月7日至9日,“熊十力与中国传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武汉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湖北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来自德国特里尔大学、日本关西大学、创价大学、美国中美精神心理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台  相似文献   

8.
法律霸权为美国提供了在全世界进行长臂管辖的意识形态与制度规范,与经济霸权、军事霸权、文化霸权协塑美国对世界秩序的支配。1998年以来,美式“宗教自由”渐次成为美国人权外交的核心话语之一。美国大力推广这一理念成为全球共识,逐步形塑相应长臂管辖规范,并多方推进多国宗教人权法律规范变革。2015年前美国较少以长臂管辖推进“宗教自由”。特朗普总统任内,美国始系统性借助长臂管辖推进“国际宗教自由”,力图维持其霸权优势。拜登政府履职以来,“宗教自由”由以往的外交目标全面转型成为集成性制裁工具,成为美国全面遏制中国的重要手段,从以经济制裁促“宗教自由”转型为借“宗教自由”挤压中国地缘政治空间、制约中国经济与科技发展。当前中美之间就“宗教自由”及相关议题开展的制裁与反制裁斗争进入新阶段,双方均重视制度建设,各自行政、司法和立法体系协同配合制度实施,在国际上动员多边机制以维护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9.
刘丰 《哲学动态》2003,(1):18-20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术交流委员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中国海外交通史学会、泉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以及喜马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华文化与域外文化的互动暨‘海上丝绸之路泉州’”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2年 10月 19日至 2 1日在福建泉州举行。来自海峡两岸以及美国等地的 6 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学术讨论会。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中外文化交流曾经十分繁荣 ,在中国文化对域外文化产生重大影响的同时 ,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也曾产生过相当深远的影响。但是 ,由于受到一元史观和王朝中心观念影响 ,中国历史上并没有出现系统的文化交…  相似文献   

10.
国际动态     
中美教会事工研讨会在美国举行 2月26日,在美国太平洋大学演讲厅举行了“中美教会事工研讨会”,会议以“处境中的神学再思”为主题。研讨会上,中美神学院的教授们,直面中国处境,各抒己见。通过研讨,与会者对中国教会神学思想建设有了更多的了解和关注。从神学层面对教会作必要的思考,是一个成熟的教会必然要经历的过程,而这一过程恰恰是中国教会当下最为需要的。(本刊)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1,(11):F0002-F0002
中国基督教两会、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和美国葛培理布道团共同主办的“中美基督教领袖论坛”于2011年9月28日,在美国华盛顿举行。  相似文献   

12.
对长期以来具有争议的中美学生存在课堂学习行为差异的现象,研究者推测中美学生由于具有思维风格的差异,造成他们对课堂内容的处理方式的区别,从而影响他们不同的课堂行为反应。研究对来自于中国学生、中国留美学生和美国学生三组样本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控制了文化组别和学习动机因素后,思维风格仍能显著预测课堂学习行为,并能部分地解释中美学生之间存在的课堂学习行为差异。  相似文献   

13.
宗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文化体系,无论它以何种形态存在,总是要服务于现实社会的。《美国的本质——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交》试图为人们“打开一扇认识美国的新窗口”-摆脱世俗的国家关系“利益论”窠臼,从美国基督教国家本质及其福音使命,去认识和理解它的外交政策。但是,国家的发展目标和利益诉求远比信徒的追求要复杂的多,书作者所期望展现的“一个全新的看待美国的角度”,实际上存在着严重的错位,即宗教意识形态传播目的与手段的错位,或许还带有某种宗教崇尚意识以及其不可忽视的社会动员力。全面深化改革和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进一步引导和激励社会大众树立足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自觉抵御境外宗教渗透,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更好地坚守中国文化底色。  相似文献   

14.
对中美高校"民间艺术"类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研究,有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化用各自的优势。中国方面拥有悠久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及植根于传统和现实的管理理念,而美国方面则关注传授技艺方面,以及与学生在课堂上的密切互动上。  相似文献   

15.
哲学发展的人文学动因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哲学发展的人文学动因辨析田海平.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在方法论、逻辑学和一般知识状态上的迥异是一个无须争论的事实。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就会使人们在人文学的研究中断然放弃对自然科学的简单效法。但是,如果自然科学在哲学0于中的基本的典范地位不曾动摇,严格独立的人文学方法论就不具备存在的合理性。大卜H青况表明,一方面,自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方法典范”愈来愈被吸纳到了哲学世界观的反思建构中,进而扩展为人文学逻辑上的自我思考产另一方面,具有现代气质的哲学家一直试图摧毁“自然科学的方法典范问题”,以期将人文学从一种方法论迷失或世界观迷失的困境中拯救出来,并以此着手改变着传统哲学的基础和方向。这样,我们面临的难题是,当哲学世界观理论尚处于自然科学模式的主导下时,人文学的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科学观点的影响。这当然与自然科学在近代精神文化运动中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不无关系。但造成这种深入人心的文化影响的根本因素是哲学论证的力量和近代自然科学关于必然有效的客观性的允诺。而与之相关的一个基于类比提出的难题便是,人文学是否也能带来这种必然有效的客观性的知识?哲学不能回避这样的问题。如果哲学还困于它的“自然科学的基础”上思考,它便无法回  相似文献   

16.
益西 《佛教文化》2013,(1):72-74
佛教自东汉传人中国以来,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并与中华文化融会贯通,共同构建了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也受到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诞生了“塔”、“石窟”等许多新的建筑样式。同样,中国文化也对原本来自印度的佛教建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在千百年的相互影响中,形成并创造出独具魅力的佛教建筑文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座谈会”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 0 0年 9月 2 7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东方文化研究中心、《中国文化研究》杂志社和“天、地、生、人讲座”共同举办的“中国传统文化座谈会”在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召开 ,来自北京十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从事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专家学者4 0余人出席了会议。代表们围绕文化讨论中诸多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广泛座谈。大家普遍感到 ,关于传统文化的研讨会虽然召开过许多 ,但像这样不同学科的学者聚在一起 ,共同探讨文化问题还不多见 ,它说明文化讨论已走出专业圈 ,为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1 继承传统文化与建设先进文化的关系 北京大学张岱年…  相似文献   

18.
问题的提出如何发展学生的智力,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上的重大课题之一。美国J·布鲁纳的“知识结构论”,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的实验,西德教育家们提倡的“范例教学”等,都是在此方面的有益尝式,其目的都是尽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智力。特别是高等院校的学生,他们的世界观正逐渐形成,具有一定的辩证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本文试就在高校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没有导致(或产生)由物理学所代表的现代自然科学,这一事实本身就反映了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不同。尽管历史上中国在科学和技术方面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但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促成现代自然科学的诞生呢?本文打算证明中国的语言,尤其是古代的书写文字是中国自然科学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将通过探讨中国语言和综合思维方式、哲学、科学以及政治的关系,来完成上述证明。 一、中国语言与综合思维方式 文化是思想活动的产物。因此,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不可能不受其思维方式的影响,而思维方式又不可能不受思维外壳─…  相似文献   

20.
金蔚 《天风》2011,(12):6-7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一个紧迫、具有现实及深远意义的时代命题。这个命题使我们联想到的一个词组就是"文化软实力"。国庆期间,我有幸随中国基督教代表团前往美国参加"中美基督教领袖论坛",并顺访美国教会,其间对美国社会观察所得的一个强烈的印象就是"文化软实力"在美国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和持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