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新课程的教育实践中,我也深切体会到传统评价体系的不足。因此在高中课堂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极探索新的学科学习评价方法。新的历史课程标准中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中学历史课程培养的能力包括: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交流成果。”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结合课程教学开展一些研究性学习活动。活动之后学生能力的提高究竟有多大,我应该如何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这就需要一种有效的评价方法。我尝试用“表现性评价”来对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做出一个全面的评价。经过几年的实践,我对“表现性评价”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有了一些心得,下面就这种新的评价手段和我的实践经验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对于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生存都具有重要作用和影响。历史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人类文明遗产的传承和发扬,通过历史教学的开展,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同时,带领学生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璀璨,让学生真切了解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在世界上的地位,帮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本文就高中历史中所蕴藏的中华传统文化进行阐述,并探索历史教学深化中华传统文化的路径,希望可以为高中历史教学的更好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针对不同地区的历史教材的比较,有助于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的历史教育情况,从而在接下来的教材编写中提高历史教材的质量,以便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本文分别从香港和内地教材脉络以及教材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方面简单比较了一下两地的高中历史教材,希望能对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揭示地球的演化历史,迄今都是科学和哲学关注的课题。但是,由于地球极其悠久的起源和演化进程,几乎都是在人类肇生以前无限时间内所经历发生的,因此,人们研究地史,不免要受到种种的局限。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地史课题神秘莫测,无法解决。随着地史科学的发展,人们的视野空前地加深和扩大了。而具有方法论和认识论意义的是,如何凭借近代地质现象的研究作为认识的基点,在“现在的已知”到“过去的未知”之间,搭起一座由此达彼的“桥梁”,运用“已知现在推断未知过去”,进而做到由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逐渐揭开地史这个未知领域的奥秘。  相似文献   

5.
社会时间不是相同的,它因地区、国家和层次不同而不同、同一历史时刻,对确定该时刻的社会来说,它可能呈现为“现在”;对超前的社会来说,它可能呈现为“过去”,而且有时可能还是十分遥远的“过去”;而对那些沿同一社会文化方向运动但相对来说却仅仅走完一小段路程的社会来说,它可能呈现为可望而不可及的“未来”.虽然进步的标准不是什么无可争议的和普遍承认的东西(象进步这一概念本身一样),但毕竟存在某些有关社会体制的观念;这些观念能促使自已实现并淘汰现已过时的实在.这些思想观念在有些国家里,早已变成了现实.这些国家的历史时间与普遍的时间是一致的.而其他“落后了的”国家的“现在”,在这些国家看来,已经作为“过去”而死亡了,所以需要更新.这样就出现了现代化问题:如何把这种基本上已经过时了的“现在”改造成“现在的现在”,即在普遍的历史日历中已经翻开的公认的现在.在俄国,这场变化的方式、阶段和速度,变化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它与其他国家的类似过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它的可能性(其基础是面向未来的开放性)和必然性(必须符合历史的规律性),这些就是本刊组织的这场讨论的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以及认知水平的不断提高,钢琴教育也得到新的发展契机。钢琴的学习,也由早期的“望子成龙”幼儿钢琴热开始,发展到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成人”大军加入到钢琴的学习队伍当中来。而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钢琴学习中成人所占的比例将会逐渐增加。因此,研究成人钢琴教育有何特殊性以及如何搞好成人钢琴教学的问题就值得我们思考与探索了。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要想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必要条件。教学效果主要是由教师教学好坏决定的。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所以只有提高教师的素质,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研究历史教学方法,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必备条件。因此在授课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如何导入新课,如何新授,新授过程中采用哪些教法,如何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能力,使用哪些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在这些方面,全方位地进行研究、准备。另外“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也就是说教师不仅备教材,还要备学生,找出最适合学生的教法,为下一步教学作准备。  相似文献   

8.
生与死同时存在,相伴相随,构成人生命的全过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追求生命的价值,提高生存的质量逐步成为人们新的选择。人们在提倡“优生、优育、优活”的同时,也倡导“优死”。本文拟从医学及哲学的角度介绍晚期肿瘤患者应该如何正视生命,面对死亡,走好人生最后一程。  相似文献   

9.
唐风和样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这话现在已成为人们谈论两国历史所惯用的开场白、口头禅,中日佛教关系之密切,也广为人知,尤其几年来赵朴初会长所提出的“黄金组带”被三国佛教界广泛认同和加以运用之后,“黄金纽带”这个词也几成东亚佛教友好关系的一种代名词。这当然都是好事情。不过,要是再深问一句,中日之间的历史文化究竟是个怎么个渊源关系?比如说,具体到中国佛教文化到底对日本文化起了哪些作用?恐怕能说出个一二三的就不多了。近年来,随着两国推动友好邦交的老一辈逐渐谢世,年轻一代不了解过去历史、对两国友好重要性认识不足的…  相似文献   

10.
寇征 《哲学动态》2001,(5):14-14
由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中英澳暑期哲学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现代外国哲学研究室共同发起的“历史哲学 :过去与未来”学术研讨会于 2 0 0 1年 3月 7日在北京举行。与会学者 2 0余人。会议主要围绕四个问题展开了讨论 :(1 )历史哲学在中国的发展与现状 ;(2 )西方历史哲学研究的现状 ;(3)历史哲学与其他哲学学科的联系 ;(4)如何在中国推进历史哲学的研究工作。何兆武先生是我国现代历史哲学研究的先驱之一。他在会上比较了建国初期和改革开放后历史哲学研究上的变化 ,认为现在正是开展历史哲学研究的大好时机。涂纪亮先生则特别指出了…  相似文献   

11.
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传输过程.教师在调控信息传输的过程中,必须掌握和利用教学的反馈信息,使教学处于最佳状态,以提高课堂效率.在课堂教学中,不管什么“式”,什么“法”的教学,都应通过各种反馈信息来评估,什么样的教学改革也应受反馈信息的制约.因此,研究如何及时获取语文课堂教学的反馈信息,以使有效地校正.调控课堂教学,减少时间的消耗,避免教师作无效的劳动,提高课堂效率、是语文课堂改革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探究性学习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成为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热点。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注重学生对历史的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搜集史料、提取信息、解决问题、成果交流的能力,并将这些能力落实于学生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历史探究性学习恰好适应了新课改的要求,它让学生有一些属于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学习,在潜移默化中逐步提高探究的能力。因此,如何指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已是摆在历史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如何尽快有效地实现素质教育“两全”,即“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都得到全面发展”已成为教育界亟待深入研究的课题。其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实现后进生的有效转化,使后进生同样得到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是当前每位教师渴求解决的一大难题。要想改变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学习现状,转化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业成绩,必须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对此,我们应在教学实践中切实研究后进生的表现,分析后进生的形成原因,进而探索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办法,使中优生队伍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4.
世纪的困惑──中西哲学对“本体”问题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十世纪即将结束,当人们回顾这一个世纪的哲学的情形时,不免深深感到人们并未摆脱“物自体”、“本体”的困惑和索绕。不错,人们以为早已告别了“物自体”,黑格尔的思辨哲学体系似乎早将康德的“物自体”“消化”掉了:“本质”通过“现象”“显现”出来,干是有“现象学”——“显现学”。“现象学”到了现在,胡塞尔杨弃了黑格尔的“辩证的”、“历史的”“过程”,把“本质”与“现象”统一,看作是“直接的”,无需任何外在的“符号”的介入,“本质”直接地“显现”出来,这才是“理念”。“消解”辩证的、历史的“过程”,也就是…  相似文献   

15.
香烟,在我们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已成为被人们敬而远之的物品。吸烟的危害也为多数人所认识,烟民的队伍日益缩小。“吸烟是不良习惯”的认识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二战前在日本,香烟是由国家控制的专卖品。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政府为筹集军费和限制尼古广的危害以保证战车力,曾将烟厂全部控制在国家了中。人那以前,日本的烟厂全部是私有企业。过去,东京银座的岩谷商店里出售一种著名的“天狗”牌香烟,此烟销路极好。为此,该商店被人们称为第一纳税大户。我父亲对“天狗”牌香烟,也是嗜之如命,每天消费量惊人,是一地地道道的“超…  相似文献   

16.
随着哲学史方法论讨论的深入,对历史上哲学唯心主义的评价问题,已经引起不少同志的关心和兴趣了。和以前那种简单化、绝对化不同,现在许多同志都肯定,对历史上哲学唯心主义的社会作用,应该作历史的具体分析。但是,就在哲学史研究中这种形而上学方法已经被冲破了缺口的时候,有的同志仍然坚持“唯心必反动”的公式,认为“唯心主义,无论过去、现在或将来,都没有、也不可能起进步作用。”(陈孟麟:《唯心主义能起进步作用吗》,  相似文献   

17.
是针对张功耀《告别中医中药》一文的序言部分所作的辩驳性文章。是以中国文化的历史演变为背景,对照观察中医学的发展历程,从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而分析“废除中医”的思想对中医不同发展阶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中的自我认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人们不仅会通过与他人的比较还会通过与过去自我的比较来评价自我。根据以往的研究发现在社会比较和时间比较中自我提高(self-enhancement)动机起了决定性作用。在社会比较中人们会贬低他人,在时间比较中人们会贬低过去的自我,从而来达到提高自我,最终使现在的自我感觉良好。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反思如下问题:设定社会主义的目的为“善”,我们怎样达致“善”?所以作此反思,主要因为“真”与“善”的关系在历史发展中呈现出复杂性,而在过去的实践诉求和当下有关效率与公平的讨论中,这种复杂性并不为人们所特别经意。一、两条致“善”路向唯物史观有两个思想要点,一是人类解放或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二是探索和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前者是目的,显现为一种价值取向,马克思一生都在为实现这个目的而奋斗;后者是途径,显现为一种方法论意义上的科学态度,马克思一生都在为发现揭示这个途径而工作。我们用两个概念浓缩唯物史观的这…  相似文献   

20.
唐龙 《美与时代》2005,(4):47-48
针对现在高师和声学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文从教学目的、教学手段、教材选择、教材建设等诸方面阐述了如何丰富和声学课程内涵,以适应当前教学和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