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美国伊斯兰教的来源 说起美国与伊斯兰教,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追溯至美国建国初期。北非穆斯林国家摩洛哥是第一个承认美国独立的国家。为此,美国与摩洛哥还签署了一份协议,在这份协议中杰斐逊总统明确表示美国不是一个基督教国家。  相似文献   

2.
《科学与无神论》2012,(3):65-F0003
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于歌著《美国的本质——基督新教支配的国家和外交》,打开了一扇认识美国的新窗口。世俗外壳下的基督教根底。美国的一些政要和重要的社会文化人,越来越鲜明地表示,美国是以宗教建国和立宪的。1998年10月美国总统颁布了《1998年国际宗教自由法》,表明美国已经公开以宗教信仰为价值尺度给全球各国立法;  相似文献   

3.
吕桂霞 《学海》2004,2(5):120-125
越南战争是二战后美国直接介入时间最长、损失最大、影响最深远的一场战争。在很大程度上 ,对共产主义的恐惧奠定了美国介入越战的思想基础 ;维持美国的威望和在世界的荣誉、特别是美国力量的可信性 ,是美国在越南问题上的重大考虑。美国在越南的干涉植根于它对中国的长期敌视政策。从美国国内来看 ,悠久的自由主义传统和浓厚的反共主义是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同时 ,战后历届政府在越南问题上都做过一些重大决定 ,他们对于美国卷入越战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美国人崇尚自由民主,自美国独立以来近三百年时间里一直贯彻自由民主思想,并以此作为执政理念。本文将从美国人日常生活、自由创词、接纳外来词汇三方面,结合美国历史来分析美国自由文化,并从中吸取优点,发展中国文化。  相似文献   

5.
<正>20世纪80年代早期,国产电影(以大陆为主)里并不直接出现"美国形象",而常以从美国归来的华裔作为美国形象的象征,如《庐山恋》、《牧马人》等影片,这种现象可以表述为"缺席的美国";到20世纪90年代初,缺席的"美国形象"则通过想移民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去的中国人来体现,如《大撒把》等。"缺席的美国"象征着一种与民族主义或爱国主义相对立的他者诱惑,一种背离高尚精神的物质享受,美国形象是一种被主观建构的想象。从90年代末开始,国产电影开始出现直接的美国形象,以中国人在美国的生活建构美国形象,美国逐渐地不再  相似文献   

6.
美国是世界上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其高科技产业引领了世界的潮流;与此同时,它也是宗教信仰非常普遍的地方。美国没有国教,然而宗教是美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理查德.纽豪斯说:“关于美国的一个基本的事实是,在美国人自己的概念中,美国社会的道德基础是犹太—基督教道德”。  相似文献   

7.
孔子最初通过何种途径进入美国,这是学术界一直未能回答的问题。细致研读美国早期文献之后可知,美国社会能够知晓孔子,得益于耶稣会会士、新教传教士、美欧商人和美欧外交人员撰写的各类著述。四大群体依据自己的在华经历和深入思考,翻译了孔子的所有论著,写作和发表了蔚为壮观而又富含孔子信息的中国观感。这些书籍、信函、报告和演讲或者在美国出版和重印,或者被美国图书馆收藏,或者通过媒体摘登被民众所熟悉,成为美国认识孔子的初始途径。由此形成的孔子观影响着后来乃至当今美国人的对华认知。  相似文献   

8.
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历史、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回顾美国宗教心理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现状,并从中揭示出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存在的问题。美国的宗教心理学经历了兴起、衰落、复兴的曲折发展过程。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系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维度,宗教同人格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在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中处于突出地位。两支研究队伍(心理学背景的宗教心理学研究者和宗教学背景的宗教心理学研究者)的分歧及心理学取向的研究者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分歧,是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学海》2018,(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的社会阶层流动趋于固化,中产阶级的规模在不断萎缩。导致这种趋势发生的一个根本原因是美国经济不平等在加剧。根据美国人口普查局2017年提供的最新数据计算基尼系数和家庭收入五分位数据,结果均表明美国家庭的贫富分化在不断拉大。尤其是作为家庭虚拟收入的公共服务在美国公民间和区域间的供给存在不公正现象,加剧了美国的经济不平等状况。从制度分析来看,美国的政治体系日益被富有的利益集团掌控,两党轮流执政的体制限制了美国降低经济不平等程度的能力,削弱了中产阶级的社会流动性;长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制度重效率、轻公正,特别是以教育领域为突出代表的公共服务供给不公正现象不断加剧了美国的社会阶级冲突。  相似文献   

10.
刘文鑫  杨玲  舒跃育 《心理学报》2023,(10):1729-1744
美国社会在“二战”后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变迁,透过美国文化固有的“实用主义”与“个人主义”特点,形塑了其战后的社会性格。这种社会性格以“单向度化、追求工具理性和个体优先”为核心特征,它们与科学心理学的主要特点存在对应关系。这一社会性格在文化方面对心理学的期待是“科学主义对精神世界的祛魅”,即“心理的世俗化”。在这个意义上,它进一步促进了战后美国心理学科学主义范式的形成与巩固,继而促成了今天科学心理学在美国乃至全世界心理学中的主导地位。而科学心理学在美国的蓬勃发展反过来又巩固了其社会性格,体现出美国的科学心理学作为其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参与维持美国社会高效运转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宗教问题。1970年以来,美国的宗教出现若干倾向。自美国独立战争以来周期性的社会反抗浪潮,以及接踵而至、遍及全国的宗教复兴震荡着整个美国。全国范围的宗教复兴出现在70年代早期,之前是60年代的反抗浪潮:所有的人群,不论其是否宗教团体,都对宗教问题给予  相似文献   

12.
正藏人移居美国始于20世纪50年代,藏传佛教传入美国也随之传入美国。如今,在美国已经形成一些固定的藏人社区,而藏传佛教在美国发展已经超出了藏人社区,进入了美国的本土主流社会和精英群体,不仅对美国社会产生影响,亦对中美关系产生影响。涉及本议题的中文文献主要有以下一些论著。房建昌的《藏传佛教在美国的兴盛及其发展》(1),探讨了自1959年以来藏传佛教在美国的发展,认为藏传佛教在美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学术的发展,同时指出美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美国宗教心理学发展历程的梳理,从中揭示出美国宗教心理学当前的发展态势及存在的问题。美国的宗教心理学经历了兴起、衰落、复兴的曲折发展过程。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构成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的基本维度,宗教与人格的关系、宗教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在美国宗教心理学的研究中处于突出地位。两支研究队伍的分歧及心理学取向的研究者在研究方法方面的分歧,系美国宗教心理学研究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美国青年宗教信仰状况相关研究的梳理,呈现了美国青年宗教信仰的一些典型变化和发展。美国青年的宗教信仰状况体现了20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宗教世俗化、私人化的整体发展趋势。借鉴美国的情况,我们应坚守自身立场,扎根本土、结合时代,以一种严谨科学的态度推进我国青年的宗教信仰状况研究。  相似文献   

15.
美国是一个移民组成的国家,许多人将其比作民族"大熔炉"。移民们不仅将基督教三大分支——新教、天主教、东正教带进了美国,也将犹太教、伊斯兰教、佛教、印度教等带到了美国。此外,美国还存在着土生土长的宗教如摩门教和难以计数的小型宗教派别。在这个宗教多元的国度里,如此多的教派何以能够和谐共处?本文从政教分离、司法独立、崇尚教育、法律完备、移民的美国化、慈善机构的作用以及美国社会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二、美国政治中的宗教因素董小川教授把宗教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归结为五点:第一,从人的精神世界出发,宗教是美国人个人的心灵慰藉;第二,从社会政治出发,宗教是美国国家的意识形态;第三,从群体心理意识出发,宗教是美国民族的统一道德观和价值观;第四,从宗教的社会价值出发,宗教是美国政治生活的添加  相似文献   

17.
恐怖主义是全人类的共同敌人。在美国主导国际社会反恐话语权的宏观背景下,美式反恐战略在美国国内造就了一个放弃“美国价值”的美国;在国际社会,给无数无辜者带来了巨大的道德伤害。其对人类社会伦理秩序破坏所造成的损害尚无法评估。  相似文献   

18.
美国佛教徒的身份认定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多年来,美国学术界一直对此加以研究,但并未达成共识。本文在选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进行分析、评判的基础上指出,应该以是否皈依作为标准来认定美国佛教徒的身份。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美国资产阶级的报刊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鼓吹保守主义政治思想的宣传。美国股票经纪人的机关报“华尔街日报”登载了以“美国新保守主义趋向”为题的文章。像“生活”杂志一类的刊物也都提出了美国需要“一剂保守主义良药”的说法。许多的历史家、哲学家、法律学家、社会学家用他们自己关于保守主义和保守主义趋向在美国生活中的作用这一类问题的文章,充斥美国的书籍市场。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他的竞选对手史蒂文森都公开表示他们对保守主义的同情。现代美国主要的保守主  相似文献   

20.
陈星桥 《法音》2013,(6):40-44,29,31
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刚好在地球的另一端,我们的中午,相当于他们的半夜。虽然两国远隔重洋,但自上个世纪30年代以来,无论是我国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美战争,还是中美长期冷战,我国的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美国因素或隐或显,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反过来看,中国因素也会对美国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从儿时开始,美国在我头脑中简直就是一个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