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年中国300强企业慈善捐款达60.03亿元,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消费者对企业社会责任行为动机的质疑呈整体上升趋势。企业耗费巨资履行社会责任反遭遇感知伪善,无疑与其初衷背道而驰,而现有理论不能充分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自Wagner等学者2009年在营销顶级期刊开启感知品牌伪善相关研究以来,学者多从社会学借鉴感知个体伪善研究中言行不一的分析框架,把企业社会责任单维化,显然不能反映由多样性利益相关者所决定的企业社会责任类型的差异性和复杂性,所以应从利益相关者视角揭示感知品牌伪善的形成机制。根据利益相关者特征划分企业社会责任类型——技术性和公共性,进而引入其中间机制——合法性理论和感知道德资产理论,最终验证企业社会责任类型的交互作用、企业社会责任类型与宣传的交互作用对感知品牌伪善的影响。考虑到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和社会双重影响,这一成果将指引企业正确履行社会责任,促进企业和社会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
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野下的金融企业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全面爆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影响波及全球。从企业伦理或经济伦理的角度来看,此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传统的股东利益至上理念的内在缺陷。本文提出用利益相关者理论替代股东利益至上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企业应该考虑股东、员工、客户、合作伙伴、社区、政府、环境、经济共同体等各方利益相关者的权益。金融企业必须转变传统的经营理念,积极引进利益相关者理论,履行其所应承担的企业社会责任,此乃克服金融危机的一种可能的和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企业社会责任是企业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对股东和股东以外的利益相关者的责任,这种责任高于法律的要求并且是企业自愿承担的一种社会责任。企业在获取利润的同时也应该承担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是企业自身伦理道德的要求,深化社会责任是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能够有效地建立与维持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将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融入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方式、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跨国公司经营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随着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国门开展跨国经营,我国跨国经营企业应努力协调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与西方文化价值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尊重之心处理好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逐步提升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汤正华 《学海》2008,(1):185-189
引导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自觉担负起各自的社会责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由企业经济性和社会性本质决定的.企业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法律责任、利益相关者责任和道德责任,它们之间没有层次之分.企业社会责任实现依托内外二种机制,并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国内外对"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这个问题的回答一直处于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丛林"之中.本文提出了"明确定义标准、聚焦关键问题"的走出"丛林"思路,提炼了六个关键问题,包括两个前提性问题(事实如何还是应当如何、部分责任还是综合责任)和四个基础性问题(由谁负责、对谁负责、负责什么、负责到什么程度),然后一一作了讨论,最后给出了明确的定义: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了维护和增进利益相关者的正当权益、造福于社会而应当对利益相关者和社会整体承担的包括底线责任和超越底线责任在内的综合责任.  相似文献   

7.
企业社会责任的道德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作为影响社会财富的创造积累、社会利益的分配格局和社会需求的有效供给的基本经济细胞,需要擢升其企业公民意识、关怀利益相关者以及尊重社会及其成员道德尊严的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以向社会传递一种荻取企业自我价值实现的社会道德认同境界.  相似文献   

8.
道德基础问题是企业社会责任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在这一问题上,弗里德曼等人以企业利己主义为股东至上论进行辩护,弗里曼等人以义务论为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辩护,但这两种辩护都存在着问题而不足以为企业社会责任提供合理的道德基础.后果主义理论通过为波特等人提出的共享价值论进行辩护,以及为企业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利益冲突的解决提供合理辩护,显示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9.
企业的社会责任可以从责任相对人一企业利益相关者的权利的角度来界定.企业社会责任不仅仅要求企业超越简单的"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狭隘立场,而且也要超越狭隘的"社会利益最大化"的立场,以超越单纯经济计算的理性态度来维护和促进人类的某些基本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证明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既是社会的需求也是企业应尽的义务,企业与社会责任是共生关系,没有社会的发展就没有企业的发展.从对企业竞争提升的角度来看,许多企业对社会责任的承担存在效率问题,而社会责任认证标准,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片面化等成为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低效率转化的原因.由此提出企业要在社会责任实践中积极探索,将国际认证带来的不利变有利,致力于利益相关者管理以及将企业的慈善公益责任纳入战略规划体系等对策.  相似文献   

11.
企业伦理:社会的普遍约束与企业的内在构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龚天平 《哲学动态》2006,1(4):18-22
近几十年以来,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伦理问题受到国内外学界的广泛重视。围绕企业伦理的核心问题即企业道德责任,美国学者提出了诸种理论,比如,普拉利(Peter Pratley)提出的“核心道德责任论”、恩德勒(George Enderle)提出的“多层次的企业责任框架”理论、卡罗尔(Archie B.Carroll)提出的“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理论等。我国学界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企业伦理的研究,虽然稍晚于国外,但成果颇丰。国内外学者探讨的主要问题有:企业伦理精神、企业行为的道德推理方式与模型、企业伦理与经济绩效、企业的社会责任、利益相关者及其管理等。笔…  相似文献   

12.
论企业道德化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开放系统中企业利益相关者及其伦理关系 ,指出企业决策应该是关注企业利益相关者的道德化决策 ,并对如何实现企业道德化决策进行了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社会责任与道德约束--从社会责任标准(SA8000)说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责任标准(SA 8000)的提出,有国际贸易和劳工标准关系“挂钩”的复杂背景,对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我国企业构成了不小的挑战。但是,如果把这个标准看作是在强资本弱劳动情况下,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善待利益相关者(主要是员工)的一种道德约束,它的积极意义仍然值得肯定。重要的是,切实执行以《劳动法》为代表的我国有关法律法规,与取得SA 8000标准认证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14.
企业道德的两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企业道德的两个基本问题是:企业为什么要讲道德和企业怎么样讲道德.本文通过对否认企业道德重要性的自由主义模式的批判,以及对强调企业道德重要性的权力--责任模式、利益相关者模式、"伦理回报"模式和伦理价值模式的分析,为第一个问题的回答提供了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解释.而在企业怎么样讲道德这一问题上,本文强调为了使企业从"知"转而"行",在企业内部必须追求企业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合而为一;在企业外部则应站在民主体制改革的高度,对"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这一理念提出质疑,以期从根本上改变企业的概念与性质,使企业的社会责任真正成为企业存在的合法性依据.  相似文献   

15.
王铮 《学海》2004,(4):132-135
企业为投资者的利益服务在新古典经济学传统中是无需讨论的“金科玉律”。但随着人力资本价值的提升 ,以及对其他利益相关者关注程度的提高 ,人们提出了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概念和政策主张。通过对经理激励和控制权分享的研究表明 ,利益相关者企业的治理结构存在难以克服的内在缺陷。我们在承认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基础上 ,认为企业的控制权应该集中于单一团体 ,对利益相关考可以通过合约和法律等途径加以保护 ,以实现一种次优结果  相似文献   

16.
企业伦理:意涵及其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伦理从日常伦理衍生而来,但也具有自身的场域逻辑;企业伦理主要涵括企业之于社会系统的责任伦理和企业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职业伦理;企业伦理的功能渐次演绎为“约束效用”、“工具效用”以及“价值效用”;在一定情境下,企业伦理与其组织功效、经济绩效其实还存在着一种“兼容性”。  相似文献   

17.
论企业经济行为的伦理限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文兵 《现代哲学》2001,23(4):89-92
长期以来,在企业伦理建设方面,人们一直十分关注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探究和研讨,却忽视了这种社会责任的根植土壤和“条件极值”,甚至将企业的社会责任搁置于企业追求自身利益合理合法的行为之上,没有真正寻找到企业经济利益增进与道德素质提高的切入点,其结果难免流于空谈,缺乏  相似文献   

18.
拥有良好道德的企业具有与社会共存共荣的企业目的、合乎伦理地对待利益相关者的企业策略、经营道德素质较高的员工、合乎道德的企业文化等特征。这些特征有利于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吸引、留住人才,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促进个人、部门、组织之间的协调,赢得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与合作,不断创新与变革,同时,这也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企业伦理的观念让企业重新思考其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伦理关系。企业伦理的建设要求制定一套具体的行为规范作为企业遵行的标准 ,从而促成了企业伦理规范的产生。企业伦理规范的建立是一项依据企业伦理价值四原理的系统工程 ,其内容可以从企业利益相关者、规范指示程度和指示类型等层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20.
建设科研诚信、遏制科研不端需要我们树立合理的科研诚信观。在反思科学契约论和委托代理理论的科研诚信观基础上,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出发,科研诚信建设既不能单纯依靠科研共同体及其成员的自律,也不能单纯依靠公共机构的监督,而是应当将公众也纳入科研诚信建设的主体。科研共同体、公共机构和公众三者是利益相关者关系,科研诚信建设实质上是要正确处理科研诚信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利益关系,需要利益相关者各方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