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丹 《美与时代》2014,(7):71-71
美是客观存在,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舞蹈讲究形象美、动作美、线条美、姿态美等无声的美。舞蹈教学中的美感训练是我们舞蹈基本功训练中的基础之一,它既是训练一种表演能力,也是训练一种美的表现力,更是训练学生美的意识。  相似文献   

2.
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中学生可谓爱美也深,爱美也切。在语文教学中除注意道德和社会目的外,还要注意渗透审美教育。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中用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美的情感、美的语言、美的分析和美的板书。一、美的情感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美到处都有。语文是所有科目中最富有感情和美的一门科目。语文课本中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和语言美。如何让这些美为学生所认识、所感悟、所接受呢?以情动人是最好的方式。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美的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美国以罗杰斯为代表…  相似文献   

3.
现代青年应爱礼仪美王传贵常言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青年人的爱美之心尤为强烈。例如爱服饰美,爱修饰美,爱体态美,爱语言美……,但往往被青年人所忽视的重要一美便是礼仪美。礼仪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所谓礼仪一般是指人与人之间的恭敬谦让之心;尊重爱护他人之举;...  相似文献   

4.
报刊文摘     
伦理美学和历史必然 李翔德在《晋阳学刊》1986年第1期上发表题为《伦理美学与历史必然》一文,认为美的形态可分为(1)美而不善,或者叫做形美而“内丑”形态;(2)善而不美,或者叫做形丑而内美的形态;(3)既善且美的形态。第三种既善且美、善的内容与美的形式相统一的美,就是伦理美。伦理美的要素归纳为有益性、愉悦性和形象性。因之伦理美的定义是:以使人愉悦的形式或形象表现出来的有益于人类社会的美的心灵、愿望、行动或行为。一方面它体现着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社会关系,因此它应是一种关系美;另一方面它表现了人们的优良品德、人格和节操,因此是一种人格美。 中国古代的“物性比德”使德善美化、形象  相似文献   

5.
审美素质指个体在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等方面相对稳定的品质与特性.人的审美素质有三个层次:一是知美、爱美;二是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三是能够按照美的要求来塑造自身和客观世界.语文审美素质指学生通过学习一篇篇课文,逐渐形成的认识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语文审美素质的高低是一个人语文素质高低的标志.我们每个语文教师对此应有清醒的认识,并将语文审美素质教育落实到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6.
浅谈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凡是人类存在的地方,就有美的踪迹.我们每个人一定有很多美的体验,当你在童年时,以欣赏的眼光对着自己用彩色蜡笔描绘成美丽的图案时,美的概念的幼芽已悄悄在你心中萌生.一首优美的乐曲时而深沉时而激越的旋律使你心旷神怡,陶醉奋发.一部名著使你爱不释手,陷入痴迷的境地.这不正是美的魅力在呼唤着你的心灵?当你在清明节,在烈士纪念碑聆听先烈的呼唤时,你的心灵能不受到震撼吗?当你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你的胸中升腾的不正是崇高的美感吗?当你看到大千世界坑人拐骗的假、恶、丑的现象时,你能不义愤填膺吗?当你看到马加爵现象、安徽劣质奶粉事件时,能不感到痛心吗?的确,大学生阶段正是人生最美好的黄金时期,对美的追求更强烈,爱美之心更甚,因此,增强审美意识,培养健康的审美的情趣,在学习和实践中认识和把握审美规律,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审美的品位,才能真正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相似文献   

7.
爱美的误区     
爱美的误区华丁爱美是人的天性。追求美是一种时尚,更是年轻姑娘的本能。然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看到,爱美也有误区。一是以奢侈豪华为美。以为美是靠花钱,靠打扮得珠光宝气,这就把奢侈、豪华、虚荣同美划等号了。其实,追求打扮不见得就美,朴素大方不见得就不...  相似文献   

8.
尽管人人都爱美,但当人们面对美的客体时,不同的人,心中所产生的美感却是不一样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环境里面对相同的美的客体,内心所产生的感受也是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9.
“真”的原则.“善”的原则、“美”的原则是人类活动的当然之则.人类整个实践活动都是遵循这三大原则的.凡是美好的理想,必是真、善、美的统一,儒家理想也是如此.无论是“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还是以“圣贤”为中心的人格理想,它们都包含着这三个基本要素.所谓“真”,即它来源于现实,反映了客观规律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体现了世界的本来面目和当然法则;所谓“善”,它反映了人的要求、目的,符合人的利益需要,实现人的价值追求;所谓“美”,它是人们一种美好愿望,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构想的一个蓝图,在人的思想和行动中协调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关系,达到一种融洽与和谐,而为主体带来情感的愉悦.与真、善、美三种要素相对应的就是人们的认识、行为和情感,或是理智、意识和感受.对真、善、美统一的理想追求,也就是儒家在精神生活上对求真、向善、爱美理想的追求和实现.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  相似文献   

1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些如花似玉的少女爱美之心较男子尤甚;那些“缺陷少女”,爱美之心又更切。所谓“缺陷少女”,并不是他们生理上有什么缺陷,而是指她似有“美中不足”:身材过胖过矮,过高过瘦;脸色过黑过黄;脸型过窄过长。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少女们尤其是那些“缺陷少女”们爱美之心如此迫切,这也不能全怪她们,而是社会压力所致。虽然“男才女貌”尚未绝迹,但是,请天下男子汉扪心自问:自己选对象,择伴侣,是不是想找一个美貌的爱人?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少女之间的嫉妒心。少女们聚集在一起,常常对“漂亮女郎”评头品足,羡慕至极,而内心则妒火中烧。然而,不少少女虽有爱美之心,却无打扮之法。她们常常把追求时髦与装饰美混为一谈,以时髦、洋、怪、奇、特为美。一见喇叭裤、太阳镜、项链、戒指、耳环  相似文献   

11.
美!是人们所向往、所喜欢的,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那么什么是美呢?美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五彩缤纷颜色的搭配与组合所形成的美,另一方面则是不需要颜色所体现的美,即用心灵和行动去创造的美,这里面有和平、温柔、谦虚、和谐、友爱、体谅、关怀等原素。前者的美为有色彩和图案之美,后者的美则为心灵和行为之美。  相似文献   

12.
艺术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现了人们的理想与追求。它通过美的形象和令人愉悦的形式,感染着人们的心灵,陶冶着人们的情操,丰富着人们的情感。艺术美并不是孤立的形象,它必然反映真理,并用真挚的情感来表达,当人们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美并追求它时,就会产生追求真理的动力。而音乐作为艺术的一个特殊门类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是统一广大群众情感的一种工具,一种组织力  相似文献   

13.
环境设计是以解决人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为任务,为不同国家、民族、地域、文化背景的人,提供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使人满意和舒适的环境空间的行为活动。随着现代化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居住环境品味的提升,将环境设计与美学理念完美融合是现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环境美已经成为人们的一种时尚追求,其空间、视觉效果、色彩等各个方面都离不开美学。设计美学所研究的形式美、艺术美是设计作品一直追求的美的准则,可以将这些美的原则也运用于环境设计中,使美学和环境设计相互结合,相互交融。  相似文献   

14.
伊斯兰美学深受伊斯兰教义的影响,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在世界诸美学体系中独具特色。现将伊斯兰美学的几个基本范畴简要介绍如下: 美的感受伊斯兰美学视美的感受为安拉赐与人类的特殊禀赋,认为审美可以使人类心灵愉悦,并领悟到宇宙深刻的内涵。就美的本质而言,伊斯兰美学认为:美是一种秩序,是宇宙万物间细致、均衡、合谐的关系。美不是万物生存的必需,而是附加在生存必需之上的一种存在。伊斯兰教认为,宇宙源于安拉的意愿,它遵循一定自然法则,从而形成一种秩序。因此人们对美的最初感受是一种自然、轻松的秩序感,而非强制、压抑的“必需”感。这种秩序感在宇宙万物中具体表现为:精确、对称、均衡、联系和轻巧。从地球上的日、夜、光、影、冬、夏、春、秋,可以看到对称的美;苍穹笼罩大地,让人们领略到冥冥中存在着的均衡之美。《古兰经》第31章中的“鲁格曼”(哲人)说:“他创造诸天,而不用你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许多人都认为地理课的内容只是一些枯燥无味的地名、物产和死板的图形等,与美无缘,这是一种偏见!法国艺术家罗丹曾经说过:“到处都是美,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地理中也同样蕴含着美,我们教师要去挖掘,发现这些美,用充盈着美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给学生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6.
青铜饕餮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观赏它的形式,呈现给我们的是原始社会人们劳动生活的内容;品味它的形象,我们感受到了原始人们对那个"血"与"火"交织年代炽热情感;咀嚼它的意味,我们看到了历史前进道路上的腥风血雨与沉重的沧桑。它带给我们美的享受,一种浑厚凝重的美。它美在形式,美在形象,更美在意味。然而,这美的"有意味的形式"更是来自原始的积淀,艺术的积淀,生活的积淀。  相似文献   

17.
这些年,中国的美容事业,颇呈发达之势,美容院、美容中心、美容城、美容大世界等店堂名目,充斥街头巷口。其业务无非是纹眉、隆鼻、整胸、减肥,以及割双眼皮等。据业务广告说,一旦经过美容,准有“似曾相识燕归来”之奇效。爱美之心人皆有,莫说仅是局部手术,倘若真有谁象《聊斋志异·陆判》那样的本事,把一颗方才咽气的美人头,换接到另一人的颈上,即  相似文献   

18.
笃定做自己     
我一直梦想着自己的人生会有一些美的东西。老师告诉我,请去看看一朵花是怎么做的。我去看含笑花,看百合花,看栀子花,看玉兰花,每一种花、每一朵花都是不同的,都是美的,我比较不出谁更美,谁更值得我喜欢。老师说,我解释得再多也比不上一朵花的启示。你的感觉是对的,每一种花都没法取代另一种花,相同种类的花也是这样,"另一种物种没法取代才构成美的条件"。美的人生同样如此,无论是谁都没法取代你自己,笃定地做自己就是大美。  相似文献   

19.
广告美作为处于较高层次的广告作品所拥有的一种感染、愉悦消费者的特殊属性,是受制于、服从于广告的根本性质即整体规定性的。在优秀的现代广告作品中,因为有了广告美的存在,不仅强有力地推动着商品的销售,还起到了传递真、善、美的社会作用,而它的美却又不同于纯艺术的美,是现代广告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20.
审美教育,是以美为对象,通过审美活动和审美实践有意识地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以形成人正确的审美观;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蔡元培认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是由于感情推动力的薄弱。要转弱而为强,转薄而为厚,有待于陶养……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一、审美教育的必要性1、美术教育是审美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美术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承担着从感觉——知觉——情感——分析——判断——表现全方位的审美的教育,是提高人认识美、辨别美、表现美的基本途径,也是审美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人的审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