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9思想是人的生命得以闪光的火花。思想的火花一旦熄灭,人的生命就不会再有闪光点了。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先生这样写道:“构成生命的主要成份,并非事实和事件,它主要的成份是思想的风暴,它一生一世都在人的头脑中吹袭。”由此可见,人的生命如不以思想为寄托,则生命就会逐  相似文献   

2.
“说”与“看”胡传胜1.那最初的、最源始的言词必然“诵”着生命之最初的、根本的讯息,必然保持着与生之最初的、最密切的关联。“诵”和“关联”的实质并不是某一词代表生命的某一方面或特征,而是从整体上使人处于对生命的“亲切体验”或“看”的状态。或者说,原初...  相似文献   

3.
一、《论道》之“道”辨析顾名思义,《论道》以“道”为研究对象。金岳霖说,这“道”是各家所欲言而不能尽的道,国人对之油然而生景仰之心的道,万事万物不得不由、不得不依的道。以论道》,第16页)显然《论道》所论的是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抽象最富思辨色彩的道概念。金岳霖称他历来主张哲理之为哲理不一定要靠大题目,对日常生活中常用概念的精深分析本身也就是哲学。(同上书,第4页)一个不大谈超现实思想的哲学家为什么要讨论最抽象的道呢?金岳霖是这样说明他的研究动机的:中国作为世界的大文化区之一,必有它的中坚思想,中国思想…  相似文献   

4.
由于道教思想体系对于“道”(自然规律)的特殊理解,决定了它在“科学思想”层面上的重要性。道教思想实际上内含了对科学技术的需求,科学技术在道教的信仰、实践中又获得了存在和发展的思想基础。最终道教哲学“发展了科学态度中许多极为重要的特点,因此对中国的科学史非常重要。”英国生物学家、科学史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1995)曾说:“中国人性格中有许多最优美的东西都源出于道家学说。如果没有道家学说。  相似文献   

5.
论道教美学思想中的“生即美”观点潘显一道教的思想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过程中发生过很大的变化,然而,它在追求人的生命与“道一美”的结合方面,却是一以贯之的。现实生活是丑恶的,人生是痛苦的,但如果锲而不舍地求“道”,将自己的生命与“道”合一,那么,生命就进...  相似文献   

6.
喜乐的秘诀     
恩敏 《天风》2012,(12):33-33
“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这节经文可另译为:“你所思所想要谨慎,因为生命由思想定型!”(参箴4:23)这里的心不是指心脏,而是指思想、意念。水源保护,主要从源头开始。在一些源头支流常有一些人在视察监督,我们的心是否也需要保洁员?大卫说:“神啊,求你鉴察我,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参诗139:23—24)人要喜乐,要从源头查起。  相似文献   

7.
泪水来自于人最温暖的心底。它晶莹透明,饱含深情,是人生命中最高贵的客人。我听到的最早的关于眼泪的故事便是“泪洒斑竹”。相传斑竹本是没有斑点的,是娥皇女英的泪在它们身上留下了永远的印痕。  相似文献   

8.
一般人提到“思想方法”“逻辑学”和“谬误学”,如果不是感到陌生,便是皱起眉头,联想到“生硬抽象”、“枯燥乏味”、“艰深难懂”,认为它是一些“不近人情”、“板起面孔”、“不切实际”的“概念游戏”。所以,很自然地,不少人对“思想方法”敬而远之。为拉转这种局面,自六十年代以来,我在《学研究工作之余.在港台长期致力于“思想方法”的通俗化、大众化工作,为支力求“平易近人,活泼实用,深入浅出,妙趣横生”。近几年在与大陆学界的交流中,很高兴地看到我的著述也得到广泛欢迎和好评。读了《思维与智慧》的办刊宗旨,感到…  相似文献   

9.
英子 《思维与智慧》2005,(11):63-63
“如果谁要不喜欢你,那一定是你的过错”。在读一篇文章时,心灵与这句话相遇,心中顿然留驻它了,在生命和灵魂碰撞的一刹那有种强烈的震撼。此言平凡中孕育着伟大;伟大中包涵着悠深;悠深中渗透着禅意。使人思绪飞扬联想起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一个人如果能随时随地反省自己.让美好的心灵常驻心间,以善良和宽容来感染和影响别人,与人交往才能给别人带来快乐。  相似文献   

10.
道教生命哲学及其在日本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日本的医学医疗明显地表现出偏重“技”即偏重机械和技术的倾向,这与老庄道家的“道”哲学明显不同①。“道”哲学是以与“技”相对应的“道”为中心,探究人的生命根源(即人的生命本来是什么)的问题。我是一个专门研究中国思想的学者,据我所知,“道”哲学无论是在过去,还是现在,在日本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今天我将站在老庄道家的“道”哲学的立场,围绕“技”和“道”的实践哲学问题,着重讨论以“道”为核心的道教生命哲学的内容及其在日本的影响。一“技”和“道”是中国古代老庄哲学和依据这种哲学发展起来的道教宗教哲学…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禁忌”除了对人们的话语和行为起到规范作用之外,也起到了积极的心灵约束效果。天主教信仰作为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成果之一,其“禁忌”对于信仰者“内心的道德法则”(康德语)极具重要性。下面将对天主教会的禁忌作简要记述。 1.独身禁忌。根据教会的传统,天主教的主教、神父、修女是不结婚的。教会的传统观念认为,凡进入神职界奉献生活的人,没有家室所累将使他们获得更多的自由去宣讲基督的博爱思想。天主教会“独身制”的产生,并非出于对现实生活的逃避,而是个体生命对高尚行为在体验中升华的过程。所以…  相似文献   

12.
常识是人们广泛认同并得到检验的信念。常识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得以形成并受到检验,这决定了人民群众是常识的主体。人类在生命活动中形成“我”的生命意识,“要活下去”和“要过好日子”的信念概括了人类生存意识和生活意识的最终追求,成为两个最具普遍性的常识。我们可以把常识划分为“与感觉和知觉相联系的常识”和“与观念相联系的常识”,后者包括“知识类型的常识”和“价值观念类型的常识”。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决定了“与目的形成相联系的价值观念类型的常识”比“与方法形成相联系的知识类型的常识”更为重要。同人生最根本的“利害”相联系的“要活下去”和“要过好日子”的信念是常识世界的核心。人文精神作为追求自由的主体意识,既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社会价值观念,也是由历史唯物主义诠释了的“世界精神”。作为常识世界核心的生命意识是人文精神内核的集中体现,这代表了唯物史观的基本态度。人文精神通过常识世界中的生命意识,以集体意识的方式、“共鸣”的方式、“范式”的方式和归宿感的方式成为人文精神发挥作用的机制。一方面,我们要尊重常识,认识到“事出反常必有妖”。对于以生命意识为核心的常识世界的敬畏,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崇高的信仰意味。另一方面...  相似文献   

13.
论文从庄周梦蝶的“物化”思想开始分析,阐述庄子与老子“自化”思想的关系,说明物化不仅强调万物以气为根据的变化,更在人与万物之间建立关联与感通,实现物我交融的忘我状态,体现了道家式的“天人合一”的生命境界。庄子不仅强调了“物化”中个体生命的自主性和超越性,还说明它与道的必然关联,使人能够突破形体、时空与知识的障碍,直面大道,同于大通,上契天道,实现生命的变化与提升,在与物交接时,不为个人欲望、执念、外物及社会政治所异化。最后论文通过对庄子超越个体生命的现实境遇的方法进行梳理,从而说明物化与坐忘思想的关联,并反驳荀子对庄子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哲学人类学意义上的儒家生态学,其论述“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思想由以下五个基本观念组成:1.“天人合一”的本体论,它指出人与自然关系的“固然之理”;2.“赞天地之化育”的价值论,它谈的是如何将“天人合一”的“固然之理”转化为现实生活中的“实然”;3.“德性之知”的认识论,它强调要从“生存意义”方面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作通观地了解;4.“民胞物与”的义务论,它认为人类要以平等之心去看待自然万物,这是人的义务和“特权”;5.“执两用中”的方法论,它提出人类在与自然打交道时,既要考虑人类的利益与价值,也要顾及到自然的利益与价值,要在二者之间达成一种平衡,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太和”。  相似文献   

15.
施韦策尊重生命的伦理学为西方生态伦理学奠定了基础并确定了方向,成为现代环境保护运动的重要思想资源。施韦策认为,万物都有要生存下去的坚强意志,人应当尊重其他生命意志,并与它休戚与共。指出尊重生命的世界观具有宗教性,遵行它即是对上帝的敬畏与崇拜。本文从“求生意志”谈起,通过与通常伦理学相比较,可以显现出施韦策伦理学的特色。  相似文献   

16.
快乐,人的思想处于愉悦时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一种积极的情绪。乐观的人常常热情洋溢、精力充沛,且人缘极佳。人们也常把快乐与健康相联:在二千多年前,所罗门就曾说过:“快乐的心犹如一剂良药,破碎的心却吸干骨髓。”西方也流传着“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的谚语、因此,人们常把祝你快乐作为一种美好的祝愿送给亲朋好友.拥有快乐生活也是每个人内心最真诚的期盼,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末,当西方鸦片商人登上中华大地时,最感惊异的景象,也许要算当时正在兴起的“百岁人瑞坊”了。它可以视为信仰的丰碑。中国人信仰什么?一般认为,士人信奉儒、道,庶民信仰杂神。然而最简括的表述,可说共同信仰一个“老”字。儒家,如蔡元培先生所说,“悉以伦理学为范围”(参见《中国伦理学史》),其出发点为孝悌,即尊老敬长。道家,如冯友兰先生所说,“出发点是全生避害”(参见《中国哲学简史》)即“修道而养寿”(《史记·老子传》)。杂神的迷信,则与“人老成精,物老成妖”(《晋书·五行志》)的观念紧密相联。所以…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对"本体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变革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传统本论在黑格尔哲学中达到了它的最高形态,同时暴露出严重问题。对此,马克思没有采取与他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如叔本华、尼采等)仅仅改变“本体论哲学”的某种理论形态的做法,而是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本体论借以立立论的那种“绝对化”的基本思想原则和思维方式,使哲学找回了具有双重生命本性的现实的人和由人参与开拓的现实生活世界。即使如此,也不宜把马克思的哲学归结为“实践本体论”。  相似文献   

19.
听说蜥蜴一心要和蝎子交朋友,善良的骆驼赶去提醒它:“谁都知道蝎子最狠毒,你和它交朋友可要小心。”蜥蜴抬头看着骆驼说:“我看中的就是它的狠毒。”蜥蜴的话让骆驼莫名其妙。“如今的世道真是变了,交朋友都要找狠毒的。”骆驼自言自语地悻悻离去.  相似文献   

20.
现代科技事业离不开群体协作.现代科技课题凭借某一个人的力量很难胜任,现代科技人员事本上都属于特定的科研群体.现代科研群体可能是一个科研职业组织,如研究室、研究所,也可能是一个非正式的科学共同体,如某一学派或学科群体,还可能是一个临时组建的课题组,如“夫妻店”、“翁婿铺”、“师生组”等等.科研群体的壬要特征是科研协作.科研协作的员普及的形式是群体成员之间互为听众的思想交流和学术研讨.这实际上是将科技人员各目的“心智-动作”反国回路(I61自是描眉助于内田喜活在头脑中进行的认识活动,动作是指人的肌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