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把人的能动性称之为“主观能动性”,是我们长期使用的一种提法。这种提法是否科学?我认为有商榷之必要。这里的问题在于,人的能动性是否必须冠之以“主观”二字,也就是说,把人的能动性归结为“主观”能动性是否妥当。“主观”这一概念有其特定的涵义。“主观”是相对于“客观”而言,是指人的认识、意识、精神方面。而自觉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属性。这种能动性,是人作为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同客体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方面。人对客体的关系,既是受动的又是能动的。人  相似文献   

2.
论坛荟萃     
陈志尚:对主体问题的几点认识 一、主体性是人性在对象性活动和关系(即主客体关系)中的体现。人的活动和关系是多层次,多方面的,主体性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有三点特别重要,即自觉能动性、社会性、对自由的追求。 二、要全面地理解主体的自觉能动性。自觉能动性中最根本的是实践性。现在值得注意的一种倾向是:极端夸大实践的作用(所谓“实践本休是存在的本质”,“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一切存在对人来说都无从谈起”……甚至公然说是人的实践创造了自然界,等等),夸大非理性、无意识甚至本能的作用,贬低或忽视理性在人的主体性中的地位。必须重视研究情感、意志、直觉、  相似文献   

3.
“文化自觉”是著名学者费孝通先生在晚年所提出并反复倡导的一个概念。“文化自觉”即是“生活在既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实事求是的自觉意识,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费老认为,人们赖以生存和生活的文化必须适应时代的急剧变化,中华民族要对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人和自然的统一和每个人的全面发展,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议题。突出“人”和主体的自觉能动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但从苏联传人的以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自由自觉活动”和对象化劳动的命题,有缺乏明确的社会规定性的弱点,但作为研究劳动实践活动的开端,它在理论上的巨大价值和重要启示在于凸现了历史过程中人的活动的主体性,坚持从主体的客观物质活动去考察社会,说明历史。马克思以作为主体的人的生命活动——客观的生产活动出发去研究人的本质和历史的发展,对劳动的目的性,现实性作了深刻阐发,对劳动的客观性和能动性作了深入研究,并在对异化劳动的分析中,部分地猜测到了劳动的社会性。也正是在这些研究中,马克思终  相似文献   

6.
张丰君 《管子学刊》2012,(2):24-26,35
推恩说是孟子实现其“仁政”理想的主要措施,它与孟子“爱有等差”的思想并不矛盾.推恩说具有可能性是因为孟子将血缘情感赋予自然的、本能的含义,同时强调这种血缘情感又具有高于自然的理性自觉.孟子以“孝”为“仁”的起点,实质是强调“仁”以人的自然性为起点,这使孟子的“仁”学具有高扬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的内容;同时孟子并不局限于自然因素,他所强调的只是仁义礼智等社会道德需要奠基在人的自然而真实的情感之上,否则会导致虚伪的道德、导致对人性的扭曲.“仁者以其所爱及其所不爱”,“仁”的自然性起点并不意味着对理性自觉的否定.  相似文献   

7.
青年马克思对实践理解的演化张阳升马克思一登上哲学舞台,就面对贯穿德国古典哲学的关于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费尔巴哈以存在为主体、思维为宾词,克服了黑格尔用精神来统一存在的错误。但是他没有解决思维和存在如何统一的问题。马克思独具高见地提出了两者相统一的中介桥梁范畴即实践。一开始,马克思将实践仅仅理解为哲学的实践,并且“哲学上的实践本身就是理论的”。这种哲学实践是立足于自我意识立场上的理性批判活动。《德法年鉴》时期的青年马克思越出纯哲学的批判而达到政治性的实践理论,他认为实现人类解放的途径就是哲学与无产阶级的结合,无产阶级在哲学的统率下对现实进行武器的批判。由于从政治性实践角度对无产阶级及其阶级意识的关注,马克思思想的触角就不能不触动工人的工资、资本的利润,即政治经济学这块园地。((18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以异化劳动学说作为思想基础的。在这里,马克思是从人的本质出发去阐述生产劳动的,这是一种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理想劳动。这种抽象的劳动实践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思维和存在统一的中介,以此即可消除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绝对统一。《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立足于“人的感性活动”,这标志着马克思对实  相似文献   

8.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化史上“审美自觉与艺术自觉”的时期。所谓“审美自觉与艺术自觉”,是指审美活动、艺术活动的独立价值的被认可。从学理上讲,“艺术自觉”必致艺术形而上学(或曰艺术本体论)的确立。“艺术自觉”发生在观念领域,它是人因着对艺术活动的反躬自省而达致的对人生审美维度的肯定。在艺术观念领域的重大建树,往往得力于一个时期的哲学反思,魏晋南北朝时期也不例外。艺术形而上学的建构与魏晋玄学的兴起是密不可分的,它紧密关联于魏晋玄学所表达的“人的自觉”。一、魏晋玄学与“人的自觉”魏晋玄学具有一种特质,这种特质使我…  相似文献   

9.
社会风气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制造”出来的。虽然它的产生和变化遵循着一定的社会规律,但社会风气与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活动是密切地连在一起的。不过社会风气与人的自觉能动性相距甚远,是低层次的社会意识现象。社会风气的好坏,对社会的进步、对社会意识的其他方面都具有非常要重的影响。因此  相似文献   

10.
智能范畴是心智哲学的基本范畴,也是认知科学的核心范畴。近来,随着信息革命的深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一范畴正在受到人们愈来愈多的关注。人,这个骄傲的名字,就在于他具有能够高皮发展的智能。人的自觉能动性,人的一切伟大的创造,包括制造出自己劳动器官和思维器官的“放大器”,都是与这种高度发展的智能分不开的。然而,如果你要问智能是什么,答案却总是不甚了了,不能令人满意。现将国内外关于智能范畴研究的一些动态简介于后,并略加评论。 1、人智能的多维性一般认为,智能是一种复杂的机制和过程,它包括认知、思维、目的、记忆、经验等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而且最终还表现为一种行为的要素,即表现为对环境的适应和改造,表现为一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因此,智能具有多维性,至少可以从4个不同的维度来描述。  相似文献   

11.
应当:真理性和目的性的统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实践的过程正是主体与客体不断矛盾又不断统一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主体不断地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达到对世界的真理性的把握,使得人的活动合乎客观规律。同时,由于主体具有“自觉的能动性”(毛泽东语),使得其活动也是一个合乎自身目的的过程;人总希望把世界的现实状态改变成自己所期望的状态,而不希望把它变成一种“异己物”。只有这样,  相似文献   

12.
当马克思说“自由王国只是在由必需和外在目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才开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 第926-927页) 时, 他是在指: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 劳动会成为自由的对立面。另一方面, 成为劳动的对立面的, 还有一个闲暇领域。这就引出了“劳动”、“自由”、“闲暇”之间关系的问题。一、劳动与闲暇“劳动”二字, 对有些人来说, 似乎意味着衣衫褴褛, 无知无识。对劳动的这种歧视性态度是如何形成的? 凡勃伦在其成名作《有闲阶级论》中分析说, 劳动的歧视性源于“未开化文化”后期对“武力取得”和“劳动取得”这两种方式的…  相似文献   

13.
孔子道德主体性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性和规范性的对立统一,是道德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道德的规范性,是一定的社会物质关系对社会成员的一种必然性制约,具有超越个人意志的客观必然性。但是,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道德对社会和个人的规范、约束作用,必须通过行为主体的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才能实现,没有人的主体能动性,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就始终只能是外在于人的需要的东西。相对于法律、规章、制度而言,道德之所以为道德,就在于它发挥作用的基础是行为主体的自觉,而不是外在的强制;是“人类精神的自律”,而不是他律。道德的主体性与规范性对立统一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主要探讨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工作倦怠对二者关系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劳动量表、心理健康量表和工作倦怠量表对山东省5家医院的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呈显著负相关,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具体表现为对躯体化、焦虑、妄想和精神病性有负向预测作用;情绪劳动与工作倦怠呈显著正相关,对工作倦怠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表现在情绪衰竭和去人格化两个方面。工作倦怠是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关系的中介变量,工作倦怠对情绪劳动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具有完全中介作用,情绪劳动通过工作倦怠间接影响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5.
吉贻祥  毕素华 《学海》2006,(6):177-179
一般意义上,人力资源是指一定范围内的人口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总和,通常用一定范围内具有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财富,从事体力和智力劳动的人的数量来表示。“高校人力资源是指高校中从事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工作的教职工总体所具有的劳动能力的总和,是现代学校管理最根本、最核心的资源。”"!该领域理论架构的原点在管理目的和手段的创新进程中得到了发散,即通过科学管理,谋求教职工之间、师生之间,教职工与教育事业、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达到事得其人,人适其事,人尽其才,事尽其功。与经济动因作为高校人事管理…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早期关于人的能动性和受动性统一的思想,是异化理论的核心;它同抽象的人的“类本质”的提法并不矛盾。生产力和交往关系的矛盾的发现,使马克思实现了由异化理论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因而是唯物史观形成的标志。根据唯物史观,个人发展和生产力的发展是一致的;造成劳动者和生产力之间格格不入的分裂感的,只能是个人活动得以进行的特定的社会关系;因此,个人的解放归根到底是社会的解放,亦即从一种既束缚生产力发展、又束缚个人自觉活动的社会关系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7.
为了考察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在情绪智力与医患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采用《情绪智力量表》《情绪劳动量表》和《医患关系量表》对275名医护人员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医护人员的情绪智力、情绪劳动和医患关系三者存在显著正相关。情绪劳动的深层行为对医护人员的医患关系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在情绪智力与医患关系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因此应关注医护人员的情绪劳动,有利于促进医患关系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人类学最具“反思”精神,20世纪人类学的总特征是“我”和“他者”之间观察关系的改造.中医药文化的现代研究应当引入文化人类学中的“文化自觉”概念,应当在对中医历史传统回溯的基础上,建立现代文化的自我理解和自我价值认同.而文化人类学中“他者”对中医药文化研究提供的是另一种自我观察的方法,包括人的他者、文化的他者和历史的他者.现代中医文化研究可以运用文化人类学中的自我和他者的理念和方法,思考中医学现代性中的定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叶宝娟  方小婷 《心理科学》2017,40(4):892-897
为考察双文化认同整合、文化适应压力在文化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文化智力量表、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文化适应压力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799名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双文化认同整合是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2)文化适应压力是双文化认同整合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因此,双文化认同整合和文化适应压力在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表明双文化认同整合和文化适应压力是影响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因,研究结论对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基于文化智力理论与社会认同理论探讨了主流文化认同、自尊在文化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采用文化智力量表、主流文化认同量表、自尊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648名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自尊是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2)主流文化认同是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自尊的中介变量,因此,主流文化认同和自尊在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表明主流文化认同和自尊是影响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因,研究结论对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