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曾在医院工作的朋友聊天,我问他:"你所看过的不快乐的人很多。请问他们有什么共同特性?"他说:"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沉溺在一个负面事件里不想出来。恨一个人,就不断说那人做的坏事、说的坏话。倾吐是一种发泄,但不断谈论自己痛恨的人,会累积负面能量,那人的形象就更可恨了。"很多和婆婆处不好的儿媳妇,心情不好就想起婆婆。"花太  相似文献   

2.
正一凡是我最难忘的朋友,只是,在她28岁的时候,上天就把她从我们身边带走了。如果你认识她,或许会和我一样喜欢她。她是个既安静又开朗的姑娘,言语恰到好处,有她在,既不会觉得聒噪,也不会感到冷场。她周到地照顾着每个人的情绪,也能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她散发着温和的光彩,从不灼痛别人的世界。就是这么一个姑娘,28岁之前,她都是幸运的。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朋友想减肥,用了很多方法都不奏效。有一天她听人说,每天记录吃的食品的热量,只要不超过基础的热量,人就会渐渐地瘦下来。朋友一听,觉得这个方法不错,吃什么都先把它们各自的热量记录下来。若哪天菜品太好,吃超额了,她一定会比平时多做一倍的运动,赶紧将热量消耗掉。我问她,你不嫌麻烦吗?她  相似文献   

4.
我认识这么一位大龄未婚女青年,别人给她介绍的第一个朋友,长相、身高、思想品德、家庭情况、住房条件她都无可挑剔,就在她准备确定关系时,听信了一位朋友的不负责任的意见:“从事体力劳动的人会变得很粗野。”她居然同男友割爱分手了。这以后,又陆续相处了十几位,不是长相不如第一个,就  相似文献   

5.
吴保罗 《天风》2018,(8):36-36
有位没有信主的朋友跟我说,她前段时间参加了同学会,与十多年没见的中学同学聚会。席间有位基督徒同学,把温馨的同学会变成了"传教"会,没有和广大同学叙旧,而是喋喋不休地讲基督教。当大家要交活动经费时,她竟然不愿意,认为大家跟她的信仰不同,不是一路人。虽然这只是个案,但不免让人对基督信仰产生负面印象。  相似文献   

6.
<正>这是一个已咨询10多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个新手,这次督导的主要议题是她不清楚为什么来访者看到的自己和她看到的形象不同。来访者的不同形象:情绪表达上被督:“来访者描述自己情感表达的方式和我看到的不一样,她说自己是一个平静的人,处理事情非常冷静。在咨询中大多数情况下她都是如此,但她提到的几件事情引起了我的注意。当她和别人发生冲突的时候,她的情绪反应就不再是我熟悉的模式。”督导:“你能具体说一下吗?”被督:“比如之前她曾说在和朋友聚会的时候说到一个新闻事件,她表达了不一样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放下抱怨     
抱怨是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的一种负面情绪。做错了事,丢了东西,或者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心中就会产生一种不满、自责、怨怼的情感,这种负面情绪经由嘴巴抒发出来就成了抱怨。  相似文献   

8.
正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难免产生并积累负面情绪,如委屈、忧愁、不平、猜忌、愤怒、怨恨……这些负面情绪很容易蒙蔽人的心灵,使人被其左右,甚至失去理智,破坏人的正常生活与和谐的人际关系。负面情绪不仅伤害他人,也伤害自己,许多人对此深有感触。作为基督的信徒,如不能管控好负面情绪,就会将负面情绪带进教堂,影响自己的信仰生活和堂区风气。很多神职人员对教友带进堂区的世俗陋习、身上世俗陋习较重的教友甚至对接受能力较差或不  相似文献   

9.
可贵的遗忘     
一个能过目不忘的人,是大家称赞和艳羡的对象。但如果一个人总不会遗忘,特别是不善于把那些会让他产生负面情绪的信息束之高阁,那可能是一件很糟糕的事。了解多少伤心事让多少伤心人失魂落魄,就知道遗忘应是一种可以保护自我的本能。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一个咨询近40次的个案。咨询师是个新手。她对咨询进行到40次会有一些不安和无措。咨询进入新阶段,咨询师没有用了?被督:“我们的咨询明显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马上就40次了。我很迷茫:该怎么继续工作?前10次咨询我跟随她、回应她;后来她开始讲原生家庭,她有很多情绪,我们在情绪层面工作;目前这个阶段,我和她有些默契,彼此知道对方要说什么,但不知道这个阶段的意义,不清楚咨询是变好还是变坏了,也不知道我是否在工作?”  相似文献   

11.
可贵的遗忘     
一个能过目不忘的人,是大家称赞和艳羡的对象。但如果一个人总不会遗忘,特别是不善于把那些会让他产生负面情绪的信息束之高阁,那可能是一件很糟  相似文献   

12.
如果你正在等待幸福,那么你已经错过它了。 在我作了关于幸福的讲座后,听众中的一位妇女站起来说,“我真希望我丈夫也来听你的讲座。”尽管她非常爱她的丈夫,她解释说,但和一个不快乐的人相处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 这位女人促使我把我一直探索的东西──认真对待幸福的理由──用笔写出来。我告诉她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尽可能地在我们的配偶、我们的孩子、我们的朋友面前表现得快乐。如果你不相信我说的,那么问问孩子,有一位忧郁的父亲或母亲是什么滋味。或者问问父母,如果他们有一个不快乐的孩子,他们会遭受怎样的痛苦。我不是一…  相似文献   

13.
<正>一、引子开学第一天,小安就来到学校"心灵驿站"工作室,说要咨询一件很重要的事。她特别强调说,如果这件事解决不好,不但影响她和好朋友的关系,还会影响到她的学习。看着小安迫切、焦急的样子,我赶紧安排咨询。二、我无法拒绝她坐我的床小安说,她和好朋友小芳之间有一件事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在宿舍里,我是下床,她是上床。她从外面回来,也不换衣服,也不征求我的同意,就一屁股坐在我的床上。老师,你不知道,她是整个腿和屁股全  相似文献   

14.
Q1:我担心自己有双相性格障碍。我不想参加任何形式的晚宴、庆典活动,因为我觉得别人的快乐与我无关,甚至在大多数时候,别人,特别是熟悉的人,获得的成就与快乐越多,对我的负面打击就越大。我会感到自卑,甚至自责,从而加重我的抑郁情绪。我的情绪极不稳定——稍稍达成了一定成就之后就会自我膨胀、目中无人到一种骄狂的程度,漫不经心地破坏社会关系而满不在乎,事后往往又追悔莫及。  相似文献   

15.
羞耻是人类的一个普遍情绪,在临床工作中更是一个常见现象,可能给患者带来很强的负面感受并影响临床治疗。羞耻同时具有自我指向性和交互主体性特征。从萨特的存在现象学去理解羞耻这一情绪,在被关注中,我(I)的客体性被揭示,被对象化为客体(me),我(I)为我自己(me)在他人(Other)面前感到羞耻。但是我(I)在这一过程中的感受受到他人(Other)所投来的关注的性质的影响。由此论述医生的专业积极关注和患者的自我悲悯可以增强患者的良好自我感受,减少羞耻感。  相似文献   

16.
虽然知道是我的投射,但是别人的有些行为真的让我很难受。虽然知道与我无关,但是别人的言语真的触痛了我。虽然知道我不该这样想,但我还是一直逃避着去面对它。虽然知道愤怒、悲伤没有用,但我还是无法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我们是如此地身不由己,主要还是因为惯性的情绪在操控。深沉的行为和情绪模式,就像计算机里的程序一样在操控我们。我们之所以会让情绪操控,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去面对情绪后面代表的痛苦。也许是因为不被尊重  相似文献   

17.
大和小     
一位朋友谈到他亲戚的姑婆,一生从来没有穿过合脚的鞋子,常穿着巨大的鞋子走来走去。儿子晚辈如果问她,她就会说:“大小鞋都是一样的价钱,为什么不买大的?”每次我转述这个故事,总有一些人笑得岔了气。  相似文献   

18.
一天,我收到一个六年级的女学生给我写的条。她问我:“家长不理解我,动手打人怎么办?”我立即给她写了回信,首先肯定了她对我的信任,接着我告诉她,应主动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父母,只有让父母了解自己,才有可能求得理解。父母打人是不对的,但在他们生气的时候,你最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跟父母顶嘴,不要使矛盾激化,你就会不挨打或少挨打,等他们气消了,你再把自己的理由、想法,好好跟他们交谈,也许会有好的效果。你可以试一试。  相似文献   

19.
正累了躲到舒适区歇歇,就像是网络游戏中的"回城加血"。虽说舒适区听起来贬义,但不可否认它对于调剂生活还是有积极作用的。某教授朋友告诉过我,她当年写博士论文时,经常会在午夜情绪崩溃时狂看网络小说;而她的一个师兄在某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压力下,读了四遍《红楼梦》才最终交上气势辉煌的结题报告。不过,现在不少文章都在呼吁人们跳出舒适区,是因为它像麻醉剂,痛苦的时候来一剂能放松情绪,帮助你扛过去,  相似文献   

20.
(一) 小丽是一名初一年级的女生。一次,我听她们班的思想政治课坐在她的旁边,我们随便聊了几句,就这样认识了。第二天,她写了封短信交给了我。信中写道:“我现在应该是一个快快乐乐的女孩,可我的心中充满了痛苦。我想找一个朋友诉说心事,可没有一个同学让我十分相信,我无法对她们说,只有让那重重心事藏在心底,希望您能帮我分担忧愁,成为我的朋友。我就是您在校刊说的那种过早品尝爱的苦涩的人,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早恋’。关于我的背景,有一段长长的历史,在信中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