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同时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论。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这个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毛泽东同志在这里,指出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性,这也就是说,在马克思主义者手里,世界观同方法论是一个东西。毛泽东同志的军事著作和战略战术思想,就是创造性地运用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去分析“事物的矛盾的运动”的伟大典范,并且体现了世界观同方法论的高度的统一、一  相似文献   

2.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每一个事物的内部都包含着两个对立的方面。我们观察问题,处理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认真地去解决矛盾。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又说:“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地看问题,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它的反面。”一分为二,是我们观察事物的一个根本方法。近几年来,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在活学活用毛泽东哲学思想的过程中,把一分为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应用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应用到做政治思想工作、练兵、打仗、搞技术、开机器、种庄稼、做生意、教学、治病、打球中,改造自己,做好革命工作。一分为二的思想已逐步为广大工农兵群众和革命干部所掌握,成为他们手中最锐利的武器。  相似文献   

3.
唯物辯证法是关于客观世界及认識的发展法則的科学,是无产阶級的宇宙观和方法論。而对立統一的法則則是唯物辯证法最根本的法則。运用辯证法的这一法則,对我們认識和把握事物,以及解决当前实践中的問题,具有很大的意义。因此,毛主席教导我們說:“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学会这个方法,才能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历史和現状,并推断革命的将来。”又說:“辯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因此,具体地了解事物矛盾这一个法則,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简要介绍马克思的矛盾分析法,并据此对矛盾同一性问题谈点认识。马克思是分析矛盾的能手。细读他的著作会发现,里面有一种独特的矛盾分析法。其要旨是:根据事物或矛盾的二重性和两面性,遵循矛盾自身的辩证运动,把它分为形成的历史过程和发展的逻辑过程。并把这两个过程分别分为两个阶段或过程。历史过程的两个阶段,可分别称之为“差异和生成阶段”与“分离和对立阶段”;逻辑过程的两个过程,可分别称之为“正题”(肯定)形态的变化过程”与“反题(否定)形态的变化过程”①,或称为“矛盾运动的正面过程”与“矛盾运动的背面过程”。  相似文献   

5.
“矛盾就是事物”这一提法有其特定的涵义,不能曲解。所谓“矛盾就是事物”,同黑格尔说的“一切事物自身都是矛盾的”(转引自列宁的《哲学笔记》第144页)一样,是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的简要表述。说“矛盾就是事物”,并非就是说二者是沒有內在差别的绝对等同、僵死的同一。既然主词和宾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就表明了二者有着内在的差别。同样,矛盾即是运动,即是过程,即是思想的说法,也绝不是把矛盾和运动、过程、思想简单地等同起来。事物不仅仅是“有形有体,被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实际上它和“存在”是同等  相似文献   

6.
同一性     
人随着岁月流逝而变老,有些树按时落叶凋零,冰块随着春回大地而消融,木头焚烧而化为炭烬。世界似乎永在运动,变化不息。然而,尽管我们看到这些变化,但我们仍要说,这个成年人就是我们过去认识的那个小孩;这就是上个月凋落枯叶的那棵树;这一滩水的“原料”就是在那儿融化的那块冰。人们从哲学上思考变化的本质,思考辨认或者说重新辨认某个事物或某个人的问题,结果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我们统称为“同一性问题”。最简单地说来,可以认为这个问题就是试图正确地解释世界的某些特点,它们既说明了世界的同一,又说明了它的差异和变化。用现代术语来说,这个问题是  相似文献   

7.
有人认为,认识和分析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科学地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有的把对矛盾“特殊性”的分析和“具体分析”等同或并列起来,甚至把它说成是实践的基础。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首先,把对事物“矛盾特殊性”的分析作为认识的基础,是不符合人类认识运动发展过程的。人们要完成一个认识过程,必须经过两次  相似文献   

8.
一毛主席教导我们:“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中,矛盾贯串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要作好任何工作,就必须善于不断揭露矛盾和正确解决矛盾。售货工作中也存在着种种矛盾,我通过《矛盾论》的学习,初步分析了这些矛盾,摸出了一些规律,从而大大地改进了工作。当我刚开始学习《矛盾论》时,曾经简单地认为,售货过程中存在着的只是买和卖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就是想法使  相似文献   

9.
存在和非存在的矛盾是以过程方式出现的事物所固有的矛盾,因此,唯物辩证法作为运动和发展的学说,应当重视对这对范畴的研究。所谓“存在”,就是“有”,这是事物的自我同一、自我保存的性质和趋向;所谓“非存在”,也就是“无”,它是事物自我否定、自我分解的性质和趋向。存在和非存在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所内在包含着的矛盾。在事物的存在之中就包含着非存在的因素;同样,在具体某物的非存在之中也包含其存在因素。二者的性质既正相反对,又内在统一,它们的对立  相似文献   

10.
好事和坏事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对于矛盾双方之间的斗争和统一,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事情不是矛盾双方互相依存就完了,更重要的,还在于矛盾着的事物的互相转化。这就是说,事物内部矛盾着的两方面,因为一定的条件而各向着和自己相反的方面转化了去,向着它的对立方面所处的地位转化了去。”毛泽东同志所说的矛盾着的双方互相转化的关系,同样适用于对好事和坏事的分析。事实上,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就是一直运用这个观点来分析和处理我们  相似文献   

11.
“序”是系统论中的重要理论概念。系统科学主要研究系统如何从无序到有序,又从有序到无序的运动发展过程,研究其中的一般原理。随着系统科学的兴起和发展,“序”也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名词概念,人们常常用“有序”、“无序”来说明事物的有秩序、无秩序现象。但“序”在系统论中的确切含义到底是什么?许多人并不是弄得很清楚的。一般人认为“序”就是规律,“有序”就是有规律,“无序”就是无规律。这种看法仍停留在过去科学所达到的水平上,还没有进入系统科学的境界。“序”在系统论中是指事物系统整体协同运动的规律,是指事物运动…  相似文献   

12.
不能笼统说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徐必珍,刘怀玉:矛盾在不同领域物质运动形式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从一般意义上说,“矛盾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根源”,无疑是正确的,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但是,据此就简单地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不完全的、不科学的...  相似文献   

13.
最近一个时期来,报刊上登载了许多工农兵和广大基层干部创作的有材料、有观点、有分析,内容丰富,语言生动的好作品。今年一月,我们接连从《人民日报》上读到徐寅生同志的《关于如何打乒乓球》,中共江南造船厂委员会的《一万二千吨水压机是怎样制造出来的》,时传祥同志的《让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代代相传》,就是这样的好文章。从这些文章看来,要对事物作透彻有力的分析,就根本上说,必须抓好两条:一条是要活学活用毛泽东著作,善于用毛泽东思想,用辩证唯物论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一条是要熟悉客观实际,要深入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革命实践,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客  相似文献   

14.
马书珂、支继军在《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吗?》(见《国內哲学动态》一九八二年第六期)一文中提出,不能把分析矛盾的特殊性看作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我们认为这是不正确的。我们说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是从认识的方法和秩序来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而普遍存在着的矛盾又各有其特点。每一事物的內部,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也包含矛盾的特殊性,是一般和特殊的对立统一。人们  相似文献   

15.
管理的目的是要通过有条理、有系统的工作求得实效,而要从根本上解决“条理”、“系统”问题,就得研究管理方面的哲学问题。第一,用运动发展的思想去指导经营。世界万事万物都在运动,没有不运动的事物,也没有离开事物的运动。企业本身也就是投入某种生产、流通中的、具有一定程度独立性的社会主义资金运动的一个实体。企业经营这个生产、技术和销售的统一体当然  相似文献   

16.
“中”、“中庸”、“中和”平议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庸”是儒家思想的哲学基础。它是由“中”和“庸”二方面含义构成。“中”是事物的核心,又是事物矛盾双方处于相对平衡与和谐的表现,它贯穿事物的发生、存在、发展乃至死亡的全过程。万事万物始于中而又止于中。道从中出,中即道。“庸”为“常”,“中庸”之道就是“中常”之道,也就是说“中”道乃是事物的常道。“中庸”反映了儒家对事物本质规律的认识。属于哲学上本体和认识论范畴。“中和”则是儒家把“中”道用到处理各种实际事物中以求得和谐。“中庸”是就客观事物存在、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而言,“中和”则主要指人们运用‘“中庸”而达到理想的和谐境界而言。  相似文献   

17.
肝癌诊断和治疗中的对立统一规律上海医科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200032)杨秉辉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含着矛盾,矛盾双方又斗争又统一,推动着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一切事物”当然也包含...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生产上常常会碰到一些关键问题,困难问题和一些“扎手”、“挠头”的事。这些都是生产中的矛盾。正如毛主席所说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就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充满着矛盾,没有什么事物不包含矛盾;我们只有不断地解决矛盾,才能推动事物不断地向前发展。我厂水泥窑的小时产量在1953年开工生产时只达到原设计能力的百分之八十,现在已达到原设计能力的百分之一百九十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林彪、“四人帮”完全抹杀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把矛盾的同一性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特殊意义,视为异端,诬为邪说,讳莫如深。他们居心叵测地鼓吹所谓“斗争哲学”,把革命的联合,安定团结,说成是折中主义、投降主义的代名词,而把矛盾归结为斗争,又把斗争和大乱、打倒混同起来,用反革命的棍子哲学偷换革命的辩证法,给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造成了我国社会的停滞和倒退。  相似文献   

20.
客观存在着的万千事物,都是由矛盾构成的,所以说事物即矛盾。事物在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运动中,转化是一个关节点。一个事物向另一个事物的转化就是矛盾的转化。矛盾的转化,反映了事物性质的变化。 矛盾的转化是需要条件的。对矛盾转化条件的研究,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