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达亮 《中国宗教》2022,(6):64-65
我国寺院历来有编纂寺志的传统, 通过寺志,可以全面、系统地了解寺院的历史。寺志按照内容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一是专门记载某一地域寺院的兴废沿革,如《五台山志》《普陀山志》《峨嵋山志》;二是以山为名,专记一山梵宇兴衰,如广东省的《鼎湖山志》《丹山霞志》《云门山志》;三是某地寺院或某一寺院的专志,如广东省的《曹溪通志》《光孝寺志》,这类寺志数量最多,内容丰富,大致包括:图考、沿革、建置、景物、名胜、古迹、僧传、住持、法系、法语、田产、经籍、文物、碑刻规约、艺文等内容。纂修志者有寺僧、名儒居士,亦有官方所修。  相似文献   

2.
龙虎山道教     
正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境内,是闻名遐迩的"千古名岳,道教仙山",为道教发祥地、正一派祖庭所在地,《云笈七签》载其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中的第三十二福地。据《龙虎山志》记载,东汉时期,第一代天师张道陵率弟子游鄱阳湖,再经信江溯泸溪入云锦山修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从此,云锦山便更名为龙虎山。龙虎山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大自然的亿载造化,成就了  相似文献   

3.
在音乐研究中,人们往往把能弹奏古琴者称为琴人。据考,在我国的一些道教名山宫观,曾有过一些道士琴人弹奏古琴的事迹,如南北朝时期隐居庐山修道的陆修静、隐居茅山的陶弘景,唐代隐居天台山的司马承祯,宋代隐居终南山的种放、隐居浙江余杭大涤山的邓牧等。到了明清时期,一些道教名山的道士琴人更多,活动也更频繁,并自成系统。其中,最为有影响的是在山东崂山有一个道士琴人系统,他们师徒相传,人才辈出,在道教琴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另外,四川青城山道士琴人对川派古琴艺术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1.崂山宫观中的道教琴人系…  相似文献   

4.
武当山道教文化杨立志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位居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首。据文献记载,汉魏六朝时,修仙学道之士荟萃是山,唐末,道教称之为第九福地;宋代道经尊此山为真武修炼之地,武当道正式形成;元代武当宫观教团日益发展;明成祖大建武当山宫观祠庙,明皇室长期...  相似文献   

5.
天柱山 ,又名天竺山 ,在陕西山阳县城东南约 40公里处 ,距西安约 2 40公里 ,是道教和佛教活动历史悠久的名山。清代中叶纂修的山阳地方志书中记述 ,从唐朝贞观初年到清朝顺治年间 ,慧圆、化藏、大机、无边、超古等佛教高僧均在天柱山一带弘扬佛法 ,天竺山之得名显然与此有关。道教在天柱山一带的活动 ,更是源远流长 ,本文主要记述以天柱山为中心的山阳地区道教的历史与现状。据清嘉庆元年刊本《山阳县志》记载 ,早在东晋时代 ,著名的道教理论家、炼丹家葛洪即在本县境内的馒头山隐居修道。葛洪 ,字稚川 ,号抱朴子 ,丹阳句容 (今江苏境内 )人…  相似文献   

6.
青城山道姑的奉献精神尹育政5月初,随中国道教协会副秘书长张继禹先生,前往四川都江堰市的道教名山青城山,调查了解那里的道教宫观在落实政策、加强管理、劳动自养等方面的情况。我们首先来到始建于唐代的建福宫,宫中的20多名道姑(坤道)正忙着为游人香客服务,实...  相似文献   

7.
<正>2016年12月16日,《道教名山》专题在中国网上线。为了更好地宣传本土道教文化,弘扬传承道教精神,现面向全国征集稿件,并诚邀各级宗教主管部门、道教协会、名山宫观、企事业单位合作。发布媒体:中国网《道教名山》专题媒体介绍: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中国  相似文献   

8.
正让更广泛的年轻群体走近道教,了解、尊重这一古老宗教的信仰与文化,是道教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获得历久弥新生命力的重要途径。对于武当山、武汉长春观、骊山明圣宫、济南五峰山、淄博原山等5处道教名山或宫观来说,2014年的盛夏充满了前所未有的青春与活力。7月6日,全国大学生首届道文化夏令营在湖北武当山道教学院开营,随后在武汉长春观、西安骊山明圣宫、济南五峰山、淄博原山相继展开,  相似文献   

9.
茅山道教自东晋魏华存正式创立以来,一直被崇奉不衰;隋唐时代为王远知、潘师正、司马承祯等人竭力推崇而名声大振,该派从肖梁至北宋中期,鼎盛数百年,一直为道教主流,与龙虎山、阁皂山同为道教著名的三大符箓派。嘉熙三年(1239),宋理宗命正一道第三十五代天师张可大提举三山(龙虎山、阁皂山及茅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从此,茅山正式归入正一道。从茅山的历史发展来看,他对整个中国道教的发展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在道教史中也具有极高的地位。相传早在黄帝时代,中原有位展上公迁往伏龙山溪上(今茅山玉晨观)“手植白李弥满,食之味异美。”夏、周、春秋、战国时期,茅山已为帝王巡游和采集药草的名山。  相似文献   

10.
中国道教协会第五届六次常务理事会于1995年7月11日至13日在四川青城山召开。会议期间,听取了傅元天会长就目前主要工作所作的讲话,学习了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讨论了在道教界贯彻实施的意见,还讨论了今年在四川青城山开坛进行全真派传戒,在龙虎山举办正一派授箓的有关事项。各位常务理事还介绍了当地道教宫观场所  相似文献   

11.
陈官道长,道名觉帅,福州城区人,1920年出生于贫农家庭,从小跟随父母信仰裴仙爷,是一个虔诚的道教信徒。1980年工作退休后,参访全国各地道教的名山胜地,访师求道,于1994年深蒙江西龙虎山天师府授箓,成为福州地区道教历史上唯一到龙虎山授箓的道教徒。他重视道教养生之道,故平日均在宫观内坚持修炼,努力阅读有关书刊、报纸,并练习书法,注重身心修养。陈官道长今年已八十一岁高龄,神彩奕奕,眼不花、耳不聋、步履轻快、心怀宽阔、乐道逍遥,是一个乐观主义者。由于他弘扬道教,奉献社会,被选为福建省道协副会长兼秘…  相似文献   

12.
李超 《中国道教》2012,(4):28-32
道教在元代甚为鼎盛,道流和士流的交往在当时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而这种风气势必会对文人和文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以道风浓厚的江西一地来考察这种影响。一、元代江西道教的分布江西地处吴头楚尾,民风好巫,加之山明水秀,远离北方政治中心,所以它是历代士人仙隐避世的所在。尤其到宋代时,江西道教名山已然很多,如龙虎山、门皂山、南昌西山、庐山、玉笥山、麻姑山、华盖山等等。  相似文献   

13.
正嘉靖三十五年(1556),由皇家拨库银三万余两,敕建宫殿,嘉靖皇帝改白岳为"齐云山",御赐观名为"玄天太素宫",并亲撰《御制齐云山玄天太素宫之碑》立于宫内。安徽省休宁县境内的齐云山与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并称中国道教四大名山,道教玄天大帝的道场玄天太素宫即坐落于此。  相似文献   

14.
木兰山这座名山,我心仪已久。其中重要的一点,当然是她与中国文学名篇《木兰辞》的主人公花木兰有着某种关系,而更吸引我这个研究道教文化学人的,还因为她是武汉市郊黄陂的一座道教名山。早就耳闻,木兰山上,宫观林立,远近来朝山的香客极多,是考察道教文  相似文献   

15.
正一观坐落在道教称为三十二福地的江西鹰潭市龙虎山脚下,它座东朝西,背山面水,风水奇特,是道教祖师张道陵当年炼丹得道之地。据《龙虎山志》载:汉和帝时张道陵携弟子王长游淮入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真人...  相似文献   

16.
第一条:经县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恢复并进行登记的宫观,可接收信奉道教的弟子(居士)。第二条:道教宫观收俗徒、居士,必须经客堂领报监院或方丈同意,并根据师承授于道号、三代宗派及戒律条规,也可由住持指派某一道长或由造诣相当的老道长接收。第三条:要到宫观信奉道教者,年龄须在十八岁以上,应是具足正信,志心学道的男女信众。  相似文献   

17.
《中国道教》2009,(6):61-61
张泽洪先生在《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37卷第5期撰文指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唐代社会,是道教、佛教兴盛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政治、文化中心的长安,亦是全国道教、佛教活动的中心。唐代长安佛教寺庙、道教宫观数量众多,各名山高道、高僧汇聚于此,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8.
武当山是著名的道教圣地,唐末杜光庭《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列为第九福地。道经说真武大帝曾在武当山修道四十二年,在山中留下了众多圣迹。历代皆有高道大德栖隐此山,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五代宋初的陈抟真人和元末明初的张三丰真人。明代曾数次大修武当山宫观,留下了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今已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武当道教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武当道教历史、道教人物、道教音乐、道教武术、道教医药等各个方面。贯穿于其中的则是道教的精神。武当道教文化就是道教精神的具体体现。道教精神是以尊道贵德为核心的道教优良传统的凝结。…  相似文献   

19.
明代是武当山和武当道教最为鼎盛的历史时期,武当山志的编修也蔚为大观。明代武当山志是武当道教的生动写照,也是道教宫观山志的杰出代表,但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却屡有疏误,即使是《明史·艺文志》、《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中国善本书提要补编》、《新编天一阁书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权威目录学著作对明代武当山志的著录也多有不尽人意之处,需要加以补充和订正。  相似文献   

20.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南二十公里处的贵溪县境内。是祖天师修道合丹之所,为道教发源地之一,道教称为第三十二福地。据《龙虎山志》载:“其地三代为扬州之域,春秋战国迭为吴楚地,秦并天下,属番县,汉属豫章郡之余干,隋唐间属雄石镇。”龙虎山群山绵延,乃象山(今应天山)一支西行数十里而至,山状若虎踞龙盘,或曰因名。这里道教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著名的道教府第——天师府。位于上清镇中部,全称“嗣汉天师府”,又称“大真人府”,是历代天师的起居之所。其府门曾有联曰:“麒麟殿上神仙客,龙虎山中宰相家”。以示天师在道教和历史上的地位。据《龙虎山志》记载:宋崇宁四年(11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