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九七七年二月二十八日至三月一日在莫斯科召开了苏联哲学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五年前这一协会的创立,是我国哲学界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把苏联哲学家团结到哲学协会中来,这在目前是解决下列一系列任务的重要条件;这些任务同提高整个科学、特别是社会科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有关,同文化发展有关,同满足苏联人民的精神需要有关。同时,苏联哲学协会面临着传播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对青年进行思想教育以及同各种异己的概念和观点进行斗争这样一些广泛的社会目标。  相似文献   

2.
《共产党人》(《Ko从MyHH叮》) 题目和作者期数共产主义建毅的强大因素(J’I.晰、洲.)1在走向无阶是及社会的道路上(B.C,旅oB)i苏联的工人阶叛和科学技术进步(H.Ha即阴)1社会主义民族的文化及其现在和未来(H‘ra及- 水“。习)、1民族解放运动—世界革命过程的一个不可 分割的部分2苏联共产党—人民的党2和平共处和革命(r.CTapyujeHKo)g帝国主义宣傅的手段和方法(B.只如的2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和社会科学教研室的 任务(M.A. Cy即0.)3共产主义劳动的物质基础(A.柳aK。刀只的3党的工作的中心—人(H.只y双。H)3共产主义—真正的人类社…  相似文献   

3.
苏联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胜利地实现着苏共纲领提出的宏伟任务。共产主义社会作为一个完整的社会结构,作为一个统一的社会经济形态正在建立和发展起来。共产党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从使社会主义社会全面地和协调地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这一伟大目标出发,把苏联人民的努力集中起来解决建设共产主义的三位一体的任务;建立共产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形成共产主义的社会关系和培养新人。苏联共产党及其  相似文献   

4.
1963年秋,苏联科学院副院长П.Н.费多谢耶夫院士率领庞大的代表团,出席在墨西哥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哲学会议。1964年,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将苏联代表团在这次会议上所作的报告加以补充,增添了一些对资产阶级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在会议上的发言的批评,汇集在《人和时代》一书中出版。这本书共收入有关报告十三篇,这里译出的是费多谢耶夫的报告的头两节(这两节中略有删节),后两节“人的全面发展”、“今日的人和人类的命运”未译。在这两节中,作者首先叙述人和人道主义概念在历史上的演变情况,其次批评某些资产阶级哲学家在会上的发言,批评抽象的人道主义观念,最后论证他所主张的现实的人道主义。在文章中,他诽谤说,《共产党宣言》是现实人道主义的头一个宣言,而苏联第一部宪法中的《劳动人民和被剥削人民权利宣言》则是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在法律上的头一次表现。他贬低甚至否认革命斗争的作用,宣称人道主义的社会关系不可能建立在暴力之上,在共产主义的理想中暴力是没有地位的,那种认为暴力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理论是不科学的、反人道主义的。他还特别强调个人概念。他说:在社会主义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成为有个性的人,共产主义把个人从社会机体中抽出来,大大提高个人的意义和尊严,共产主义是人类和个人的最高繁荣。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哲学学会召开年会,强调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同时,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研究,面向实际,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会议认为,特別要从三个方面发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职能作用: 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产主义的理论基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加强对干部、群众和青年学生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发挥它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职能作用,鼓舞人们奋发向前,成为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有文化的人民;  相似文献   

6.
今年7月1日至4日苏联科学院举行了全体会议。会议根据苏共中央六月全会的决议讨论了科学院的任务,通过了苏联科学院新章程,改选了科学院主席团和各学部机构。在最后一天的会议上,苏联科学院副院长、哲学和法学部主任Π.n.费多谢耶夫院士以“科学与思想生活”为题作了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一、大肆攻击中国共产党,为苏共纲领及其关于战争与和平、关于民族解放运动、关于和平过渡的修正主义论点作辩护,二、谈到目前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所进行的思想斗争和存在的哲学问题,指出苏联哲学与社会科学现在面临的任务,三、最后,提出“改进”理论研究工作的若干实际措施。现将这个报告全文译出,以供批判和研究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为纪念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六十周年,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哲学和法学研究所、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于1977年9月在阿拉木图召开了“唯物辩证法是现代科学认识的逻辑学和方法论”的第二次全苏讨论会。全国许多城市的哲学家和学者,苏联科学院、加盟共和国科学院、苏联哲学协会和全苏《知识》协会的代表,以及《共产党人》、《哲学问题》、《哲学科学》等杂志编辑部的工作人员等共300多人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8.
苏联自1985年以来兴起了加速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改革逐渐波及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触动各种科学,其中包括哲学和伦理学。苏联伦理学界开始对伦理学的状况进行回顾、反思,批判地分析已经取得的成果,思考存在的问题。1986年9月在莫斯科举行了全苏伦理学科学会议。会议是由苏联伦理学学会和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联合发起的。会议参加者分析了苏联社会的道德状况、伦理学研究的基本趋挚、道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研究了伦理学在改革中的任务。1987年在莫斯科由《哲学科学》杂志、哲学研究所伦理学研究室和苏联哲学会的心理调节和自我完善哲学问题组联合召开了园桌会议,讨论了在改革中完善个人的问题。此外,在一些重要刊物,首先是哲学刊物  相似文献   

9.
据苏联《心理学问题》杂志1965年第4期报道,1964年11月25日和26日,苏联心理学家协会中央理事会曾举行会议,研究了1966年8月将在莫斯科举行的第十八届国际心理学会议情况。这次国际心理学会议将讨论以下一些问题。一、心理学的生物学和生理学问题  相似文献   

10.
1977年6月19日,莫斯科大学附属社会科学教师进修学院,哲学教研室与校哲学协会分会就这一题目举办了理论会议。同苏联哲学家一道参与会议活动的有来自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和捷克的高等院校教师和科学工作者。Д.桑金教授在“对唯物主义辩证方法的研究”的报告中,指出苏联哲学家就有关唯物辩证方法的性质问题所做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科学理论意义和  相似文献   

11.
苏联目前对社会科学各门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正在进行改革。他们认为,学校的理论教育必须联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实际,说明现时代不断涌现的新问题,为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信念作出贡献。现有的教材已经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现据1985年末苏联《哲学科学》等杂志刊载的有关制定高校马克思列宁主义哲学新大纲草案的文章,重点介绍莫斯科大学教师进修学院于1985年2至6月制定的哲学新大纲草案,以及讨论中的不同意见。该草案提出了以下哲学课程结构(供讨论): 导言人类精神文化中的哲学(题目1) 第一篇哲学史奴隶占有制形态的哲学(题目2) 封建主义形态的哲学(题目3) 资本主义形  相似文献   

12.
苏联人民由于共产党的领导,首先在人类史上建立了社会主义社会,如今正在由社会主义逐渐地过渡到共产主义。苏联科学和苏联学者在创造新生活的壮丽事业中,起着积极的作用。为了保证社会生产的不断增长和改进,就必须把科学成就和先进经验大规模地运用到国民经济中。只有这样发展社会主义经济才能保证充分数量的产品,以满足苏联人民不断增长着的需要。苏联共产党十九次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九月全会的决议,是现在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指针和纲领。苏联人民胜利地解决了工业化问题以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是共产党和苏联人民建设共产主义社会的全部活动的思想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力量就在于它的严格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就在于它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劳动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期望,以其崇高的理想鼓舞他们。只有以非常科学的、现实主义的态度来规定实践任务,才能保证实现我国共产主义建设的伟大纲领。科学的世界观是同主观主义和唯意志论的表观作斗争的可靠武器,它有助于及时发现矛盾,寻找解决矛盾的途径和方法。在现代的条件下——在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  相似文献   

14.
1987年1月在莫斯科召开了苏联哲学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苏联哲学协会副主席B·斯托利亚罗夫作了《关于1982—1987年苏联哲学协会活动和从党的二十七大决议看协会工作改革》的总结报告,他在报告中谈到,在协会的第三次和第四次代表大会之间,在探讨马列主义哲学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实质性成果。如发展理论的哲学基础、科学知识发展的辩证法、当代科学发展的辩证法等等。这些问题由论辩证法的多卷集专门进行了论述。同时第一次试图撰写关于科学共产主义问题的概括性著作。这项工作成果拟在《科学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历史》一书各卷中加以论述。还有,对自然科学的哲学问题进行了积极探讨。报告人还着重谈  相似文献   

15.
根据苏联《哲学问题》杂志文章透露,第八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科学哲学会议将于今年8月17日至22日在莫斯科,由国际科学史和科学哲学协会、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部主持召开。  相似文献   

16.
应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孙克信、邝柏林与近代史所陈铁健参加了苏联纪念李大钊诞辰一百周年学术会议。这次会议是苏联科学院根据苏共中央的指示召开的,由苏联科学院远东所、哲学所、东方所、苏中友协、苏联对外友协、全苏汉学协会等六个单位共同主办的,于11月14日至15日在莫斯科举行。与会者共60余人。会议由苏联科学院院士费多谢也夫和齐赫文斯基轮留主持。会上,苏、中学者对李大钊的一生,他的哲学思想、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思想、统战思想、新闻思想以及他与中国传统思想的关系等问题,作了广泛的探讨和热烈的讨论。这次会议开得很好,既严  相似文献   

17.
苏联科学院主席团决定于1981年3月在莫斯科举行全苏第三次自然科学哲学问题会议。会议的任务是总结最近几年来这个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根据现代科学和进一步研究唯物辩证法的要求和任务,根据对敌视马列主义哲学的资产级阶的现  相似文献   

18.
1990年秋,在敖德萨召开了全苏科学大会——以“知识综合的新阶段”为题的纪念凯德洛夫院士第4次报告会。会议的组织者是苏联科学院自然科学和技术史研究所、国立敖德萨大学自然科学系哲学教研室和苏联哲学协会敖德萨分会。与会者参观了“凯德洛夫院士生平活动”摄影展和凯德洛夫学术著作书展。来自莫斯科、列宁格勒、敖德萨、基辅、明斯克、雅罗斯拉夫、阿拉木图等城市的学者参加了大会。 A.A.佩琴金在开幕词中说:“时间过得真快,昨天发生的事到今天已成为历史,甚至80年代头5年的苏联哲学已成为历史。因此我们应该思考一下这部哲学方法论方面切合实际的原理。历史科学一向关注重要人物,凯德洛夫就是苏联哲学界的重  相似文献   

19.
1987年4月在苏联召开了以“哲学与生活”为题的哲学会议。主持会议的《哲学问题》杂志原主编B.C.谢苗诺夫教授指出:“苏联哲学发展中曾经涌现出著有许多不朽之作的名人巨匠”,并认为科普宁是其中之一。这位苏联哲学界的“名人巨匠”生于1922年,死于1971年。1943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44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哲学系,1947年莫斯科师范学院哲学系研究生毕业。1947—1962年在托姆斯克、莫斯科和基辅等地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1957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58年为教授。1963—1971年任《哲学问题》杂志编委。1962—  相似文献   

20.
1980年12月18日—19日,在历史唯物主义领域从事研究工作的科研人员和教师,举行了一次例行的全苏协作会议。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历史唯物主义迫切问题教研室和苏联哲学协会历史唯物主义组,每年召开一次这样的会议。在这类会议上,与会者要探讨业已成熟的历史唯物主义问题,研究某些学术问题的现状,对现有的各种观点进行比较,并就这些问题的解决途径交换意见。这就使那些最令人感兴趣和最有发展前途的思想和见解变成了研究马列主义哲学的科研人员和教学人员的共同财富。已经举行的会议有:“社会关系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