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纤手搓来玉色匀 ,碧油煎出嫩黄深 ;夜来春睡知轻重 ,压扁佳人缠臂金。这是苏东坡所写的一首面食商品广告诗 ,赞的是馓子。据说苏东坡谪居广东海南琼州时 ,当地一位老婆婆的油煎环饼 即油炸馓子 香脆可口 ,色泽金黄 ,根条均匀 ,不禁便人联想到美人玉臂的金环。苏东坡对这种色、形、味俱佳的美食大为赞誉 ,于是赋写了这首诗。老婆婆请人把这位大名鼎鼎的文豪所写的诗装裱后悬挂在店堂供人欣赏 ,这首诗也就成了中国最早的商品广告诗。馓子店也因苏东坡的诗名声远播 ,一时小店生意格外兴隆 ,门庭若市。馓子 ,早在汉代就已出现 ,当时以糯米煎炸…  相似文献   

2.
“月儿明/月儿亮/月儿照在酒瓶上……”这是某家电视荧屏上吟诵的一首“诗”。我在“欣赏”了荧屏上的这则“酒广告”之后,始而觉得滑稽,颇有啼笑皆非之感,继而则又心头袭来一阵阵的悲  相似文献   

3.
正古今许多文人爱写广告,所写的广告既有文学价值,又起到推销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有一些文坛佳话问世。诗仙李白曾为兰陵美酒写下一首《客中作》的广告诗:"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寥寥28个字,巧妙地把酿酒人要宣传的内容与诗歌的形式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可谓古代  相似文献   

4.
广告促销心理机制从本质上讲就是广告受众从接触广告信息到付诸购买行动这一过程中一系列心理变化的综合。广告促销心理机制应包括以下环节: 一、接触信息 这是广告对消费者影响的开端。根据认知心理学的一般原理,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接受程度与接触该事物的频度及接触时  相似文献   

5.
有一类诗格外引人注目,这就是能够净化人们心灵的廉洁诗。明代曾任江苏巡抚的刘应麟,告老还乡之时,在府衙墙壁上留下了一首诗,以言心志。这首诗为:  相似文献   

6.
中央电视台播放过“奥林是天然饮料,天然饮料是奥林”的广告,语言学者宋玉柱先生曾认为后半个分句“不合语法,也违反逻辑”(见《语文月刊》1994年第2期第9页)。后来来先生的一位日本留学生提出“这个句子表面看不合语法”,“但广告制作者是有深意的,天然饮料有许多种,只有‘奥林’才是最好的,其他都不足道”。(着重点系笔者所加。下同。)宋先生很赞赏这个观点,由此改变看法,认为这“是一种语言艺术的表现”,是一种语用方式的“创造”:“用看似荒谬的语言达到排他的目的”。笔者的看法是,广告的受众跟诗的读者在接受时的心态…  相似文献   

7.
最新的广告理论“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心理学原理是目前研究广告心理的重要理论。该理论提出以消费者资料库为基础,认识消费者的心理图式为广告策划依据,主张把策略与执行二者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视消费者行为和观念的变化作为评估广告作用的指标。这一新的观点是广告心理与广告策划理念上的一次革命,对未来广告心理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最新的广告理论“整合营销传播”中的广告心理学原理是目前研究广告心理的重要理论。该理论提出以消费资料库为基础,认识消费的心理图式为广告策划依据,主张把策略与执行二紧密地联系起来,同时视消费行为和观念的变化作为评估广告作用的指标。这一新的观点是广告心理与广告策划理念上的一次革命,对未来广告心理研究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陆龟蒙七绝《白莲》是唐诗中的名篇,但是以往选家多从单篇论其风神华贵、高冷脱俗。其实这首诗是皮陆唱和组诗中的一首,皮日休原题作《木兰后池三咏》(《松陵集》卷七),分《重台莲花》《浮萍》《白莲》,陆龟蒙又有同题和作。《白莲》诗既是组诗中的一首诗,又是皮陆唱和诗中的一首诗。只有把这首诗还原到具体创作的情景中,才能品味《白莲》诗"肌理细腻骨肉匀"之情态。  相似文献   

10.
网络语言作为广告文案经常被应用于营销实践中,但少有文献探讨此类应用对于传播效果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大学生被试,基于信号理论和情感迁移理论来分析网络语言文案如何影响消费者对于广告的注意和感知。研究1通过眼动实验考察网络语言广告文案对被试注意的影响。结果显示,相较于标准语言,网络语言广告文案吸引了受众更多的注意,但在广告观看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会减少受众对于广告图片的注意。研究2采用问卷方法考察网络语言文案对广告信任和产品评价的影响及其中介效应。结果显示,网络语言文案会提升消费者对于广告产品的评价,这一效应受到受众的感知广告有趣性的部分中介。另外,网络语言文案会降低消费者的广告信任,这一效应受到受众的感知广告严谨性的完全中介。本文还讨论了研究结果对于学术理论和营销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薇 《学海》2005,(4):81-87
陈衍"以诗存史"诗史观,重心在搜集有事之诗达到存史目的,这一诗学观既是对孟棨<本事诗>以来纪事诗话宗旨与元好问<中州集>以来"以诗存史"诗学观的传承与发扬,也是晚清国势衰微之际陈衍民族危机与世道关怀意识的投射.这是一种自觉的有着强烈现实主义精神的诗史观.  相似文献   

12.
上期“专题讨论”栏已介绍有关诗班建设的经验,这期我们继续这一话题。诗班不仅是为了唱歌,诗班本身就是一个基督的身体,一个爱的团契,一个提供给青年弟兄姊妹侍奉的机会。如何在爱中建造自己?如何使诗班更有凝聚力?这是本期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话说打油诗     
正关于打油诗的来历,据说,唐代有一个叫张打油的人,平日喜欢做俗话诗。有一天,大雪纷飞,天地浑然一色,张打油诗兴大发,吟了一首诗:"天地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黑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这首富于风趣、逗人发笑的诗,形象而又夸张地描绘出了雪中景物的特色。还有一次,也是天下大雪,张打油在一处官衙的墙壁上题了一首诗:"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这首诗前两向,  相似文献   

14.
孔子说诗可以“兴、观、群、怨”,有人认为这是现实主义观点,有人认为这是诗的抒情说。本文不同意这些看法,认为所谓兴是断章取义,即由特定思绪触发,将诗中某一两个意象从整首诗中抽取出来并转到修身治国上去。观即观志——一人或一国之志。群是群居相切磋,达到对诗句象征的观念的认识。怨即抒发抱负,针砭时弊。这里面兴是关键,有兴才有观、群、怨,才能起孔子认为诗应起的社会作用:提高人的道德境界,使天下拨乱为治。而这些与现实主义说,诗缘情说不相关涉。  相似文献   

15.
我从中央电视台的广告节目中听到这样一则推销酒的广告:“饮酒要饮佳味思,送礼要送金皇后。”“佳味思”和“金皇后”均系酒名。乍一听觉得这则广告不错,上下对仗,略带洋气。但仔细一分析就觉得这条广告不妙,犯了逻辑错误。上句“饮酒要饮佳味思”本意为此种酒最好,如果你要饮酒的话,别的什么酒可不饮,要饮佳味  相似文献   

16.
一次,欧阳修外出办事,恰好与一小青年同行。小青年不知同行者乃一代宗师,居然指着远处一棵枯死的老树做起诗来,诗曰:“远望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是典型的败笔,乏味之极平庸之极,既无色彩更无生命,乃是地道的死诗。但欧阳修加了两句之后,那诗立刻变得灼灼有神且熠熠生辉,这两句就是“春来苔是叶,冬至雪做花。”让我们再看一个生动的例子。一次老友聚会,欢送他们中的一个应征入伍。席间,大家纷纷祝愿,唯独一位王先生的祝辞极怪:“东边一棵树,西边一棵树,南边一棵树,北边一棵树。”听到这,众人皆笑:“这叫什么诗…  相似文献   

17.
赞美的力量     
总也难忘一个故事。欧阳修有次外出,曾与一小青年同行,小青年不认识欧阳修,居然指着路边的一死槐树,当着欧阳修的面做起诗来,诗曰:“远看一枯树,两个干树桠。”显然,这是一首不堪救药的死诗——既无色彩更无活力,但欧阳  相似文献   

18.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所载的“中氏”即今传本《诗·仲氏》。孔子时代的《仲氏》一诗 ,在流传的过程中 ,因错简而被误入它诗 ,它的原貌至少包括了《燕燕》诗的末章和《何人斯》的第七章。经复原后的《仲氏》一诗 ,体现了儒家孝悌精神。上博简《诗论》载孔子以“君子”评《仲氏》一诗 ,其主导思想即在于对“孝弟”原则的肯定。《仲氏》一诗透露的内容与共伯兄弟的情况十分吻合 ,且其简被编入《邶风》 ,此皆可以推测此诗为共伯余之作。《诗·仲氏》对于了解“共和行政”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相当可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9.
四滴水     
某诗人梦中得一佳句,吟与别人听,都夸:“好诗好诗!”这句好诗迅速传播。以后每逢聚会,他便被隆重推出:“这是诗人某某,曾有佳句‘某某某某某’传世!”“哦”,人们作大悟状,纷纷与其拍照合影,留作纪念。诗人名声远播。  相似文献   

20.
香江正道     
香港两则涉及唐僧和天坛大佛的广告遭到投诉 这两则广告,其一为宣传止痛药,电视画面上扮演唐僧的演员口中不断诵经,使得一位打工仔头痛欲裂。后打工仔向唐僧口中扔了一片止痛素,唐僧即化为轻烟消失;另一则广告为一豉油厂所制,利用电脑特技,把天坛大佛改成了左手手托豉油瓶,右手持筷子的样子。 以上两则广告,被佛教界人士和一些市民投诉为诋毁佛教,对大佛不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