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伊斯兰教在中国社会的传播及其中国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七个方面:其一,对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认同是伊斯兰教中国化的内在动力。如清代著名的回儒大师刘智所言:“虽载在天方之书,而不异乎儒者之典,遵习天方之礼,即犹遵习先圣先王之教也。圣人之教,东西同,今古一。”另一位回儒大师马注在比较伊斯兰教与儒家之后说:“圣不同时而道同,语不同音而义同,字不同迹而理同,教不同术而认同,服不同制而心同。”  相似文献   

2.
对传统礼乐文化不同态度,除了时代变迁,还缘于主体在不同意义层面上言及礼乐.从字源上看,礼乐昭显了一种文明生存之追求.先秦思想世界中的礼乐呈现出礼乐之文、礼乐之情及礼乐之本这三个层面上的意义.儒家思想历史展开,渐次凸显对此三者一体性关系所蕴涵的"合内外之道"追求.先秦礼乐不同观念形态间的演化,既是先儒对礼乐认识的推进与深...  相似文献   

3.
梵论与佛教皆将“平等”视为与解脱有关之事,但可以辨别出二者平等观的五重差别:一、平等在解脱之路中位置的不同;二、本质下之平等与缘起中之平等的不同;三、淡化主体性与张扬主体性的不同;四、作为幻觉之不平等与作为事实之不平等的不同;五、通过放弃成就平等与通过行动成就平等的不同。这些都只是较为纯粹的理论性差别,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但不能因之否认纯粹理论性辨别的必要性。常峥嵘,哲学硕士,山西忻州师范学院政教部教师。  相似文献   

4.
如来藏为众生本具之思想的具体含义,这种本具之如来藏通常表述为一个清净本体(本心)。空性亦是此种清净本体的另一种表述,因而空性思想与本有如来藏思想并无二致,只是佛说法时所针对之对象不同而相应地有不同的表述。  相似文献   

5.
王雷 《天风》2008,(22):7-9
古往今来,普天之下处于不同时期和不同地域的教会,看似形态各异,实则皆属一体——基督之身体,犹如"月映万川",虽万川皆有月之倒影,其景观各异,而其本体(月亮)原本为一,故而不同教会之间不应相互排斥或对峙,而应彼此相爱,相互联络,终成一体,方才符合基督之教训和福音的真谛,顺应和谐社会的建设。基督教会不应闭关自守,这不仅表现在教会要面向世界敞开胸怀,还表现  相似文献   

6.
商鞅为变法而“观”礼。在商鞅看来 ,礼发生于变乱为治、为政天下的政治需要 ,不具有普遍或永恒价值 ;三代之礼不同 ,三代时期各个君王所用的礼亦不同 ,即是说 ,夏、商、周之礼一直在“变” ,也不具有普遍或永恒价值。对于儒家之礼 ,商鞅批判之为乱世之源。不过 ,由三代之礼反“观”商鞅之法 ,则可以看出商鞅之法有礼的印记。  相似文献   

7.
证的概念包括证据与诊断两方面的含义,诊断是证据在头脑中的意识反应,两者不能割舍.用有形无形、客观主观来统一证的理论内涵,认为无形之证是有形之证的意识概括,两者总是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达到统一.  相似文献   

8.
林存光  蔡鱼游 《孔子研究》2024,(1):48-57+158
孔子儒家之“学”不外是一种修己安民的君子之学,亦可说是一种以君子为治体的修己治人或经世济民的道德政治学。“儒者,人之需也”,孔子儒家之学实为适应人的需要而生,对于人类心理的认识乃是其一切理论主张的重要根据。从适应人的需要特别是参照或借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角度,人们可以更好地来理解和阐释孔子儒家之学的本质义涵,尤其是君子之学与修己安民之道的深层意蕴。要而言之,孔子儒家的君子之学及修己安民之道的核心要义、最具深意的地方就在于它们是对人类不同层次的需要或人民生活的各种需求与愿望所做出的某种积极的、建设性的回应。正唯如此,孔子儒家修己安民之道的理念才能在历史上逐渐与社会不同阶层的人产生共鸣,并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徒。  相似文献   

9.
写文章,正确认识个性、题材、气势三者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题材,有重大和一般之分。所谓“金戈铁马”,便属于重大题材;所谓“吹箫踏月”,则属于一般题材。重大题材和一般题材,其本身所蕴含的气势,有大小之分,强弱之别。不同的题材,对不同的作家往往具有不同的吸引力;而不同的作家,又往往要选择那些能够表现他个性气质的题材。刘白羽最感兴趣的是硝烟迷漫的战斗生活,唱出来的是  相似文献   

10.
断句妙趣     
断句,前人称之为顿读,乃是运用读法之技巧,妙解文句之含意。断句不同,文意大变,别有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