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土观·罗桑却季尼玛对汉地儒家的源流和特点的系统阐述,是儒家图景在藏传佛教视域下的首次完整呈现。其立足于"初儒教如星、次道教如月,最后佛则如日"的立场,区分了"儒"、"儒教"、"儒学"的内涵和特点;其通过对儒学不论述佛教因果轮回涅槃、四书五经和朱子并不抨击佛教的解释以及用佛教的观点诠释《大学》,表明其佛儒并行不悖的倾向,其对易学在藏地的影响以及藏地对孔子、易学的谬见清理,体现出当时藏传佛教对儒学认知的进一步深化,在藏传佛教与儒学交流认知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3.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30-31
罗藏昂秀1962年生于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李家山镇阴坡村,18岁在塔尔寺出家为僧,1980年代起在塔尔寺下花院学习和制作酥油花,多年来,他在坚持塔尔寺酥油花传统特色的同时,不断深入研究提高酥油花的制作水平和表现能力,他以孜孜不倦的求学精神,熟练精湛的制作技艺,使塔尔寺酥油花艺术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2012年,罗藏昂秀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塔尔寺酥油花代表性传承人。  相似文献   

4.
豫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目前豫剧的发展遇到了瓶颈。从音乐人类学的角度看,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首先是音乐内容必将随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但豫剧的很多剧目其内容还停留在传统的道德说教上,无法引起青少年观众的共鸣;其次,当前大众娱乐方式越来越多元化,豫剧的传统优势受到了削弱;第三,豫剧的场景单一化、虚拟化,与现代观众追求强烈视觉效果的审美观相悖;第四,其传播形式和渠道相对单一。鉴于此,为推进豫剧发展,必须加强豫剧题材和内容的创新,适当提取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真正表达百姓的思想情感;在曲词的写作中吸收新鲜元素,不断与时俱进;同时尝试创作具有豫剧曲调的流行歌曲,并加大与现代传媒的结合,使豫剧传播形式多样化。豫剧起源于人,其传承发展也要复归于人,只有牢牢把握当下人们的审美需求,才能迎来豫剧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5.
齐文化主要传承于齐地的东夷文化,兼收商、周文化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灿烂的地域文化。考古发现证明,齐地的东夷先民繁衍于10000年左右的后李文化早期(沂源扁扁洞文化),繁荣于5500年左右的大汶口文化时期。文献记载,齐地的东夷先民为爽鸠氏,爽鸠氏发展到大汶口文化时期已建立方国,即爽鸠国,进入了文明社会的早期阶段。大汶口文化时期的爽鸠国在鲁北地区形成了一个早期文化中心,且在制陶、医学文化诸领域处同时期世界文化之领先地位。齐国腹心地区文化中心恰于东夷早期形成的这个文化中心,在区域和范围上相吻合,繁荣强盛的齐文化,在煮盐业、制陶业、纺织业、医学、军事、祭祀文化诸领域传承于东夷文化,这应是齐地文化传承发展的历史必然,尤其是典型领域中受内因的作用而传承和发展,最终形成嬗变。  相似文献   

6.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我国道教全面发展时期,继承和发展了南北朝道教。 南北朝时期,是朝代递次更换的时代,除拓跋氏建立的北魏外,其他均为统治时间不超过半个世纪的短命朝代,且均处于有限国土的小型国家性质。至隋建立,乃是中国几百年来又一大统一王朝。隋重佛教,这与政治目的有关,但更重要的是隋文帝的出生及抚养与僧尼有关。据《隋书·帝纪第—·高祖上》载。  相似文献   

7.
从能海法师的行迹、著述、蜀地信仰等几个方面,探讨了能海法师与普贤信仰的关系,或有助于理解普贤信仰的流传情况及能海法师本人的信仰取向。能海法师由显教入密教,以普贤信仰沟通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毕生苦行实修,身体力行,圆满地体现了普贤菩萨的大行精神,堪为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8.
蔡元定主张"河十洛九"、"河先洛后",与刘牧的"河九洛十"、"河洛同出"说相反。蔡元定强调河图与洛书的区分,与朱熹的"虚中为易、实中为范"说企图融合河图、洛书也不同。其目的是加强十数图与《周易》八卦的关联,九数图与《洪范》九畴的关联,进而将《洪范》纳入易学系统。其子蔡沈的《洪范皇极》以《周易》为象学,对应河图,以《洪范》为数学,对应洛书,正是这一目的的体现。这一区分是对刘牧河图、洛书说的发展,蔡氏父子由此构建了其范数之学。  相似文献   

9.
牟宗三依据自己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分析批判了康德的道德哲学,指出康德只有道德的神学,而无道德的形上学。牟宗三的批判基本上没有真正把握康德道德哲学的实质,因而其批判是落空的。由此,也使得我们反思在进行中西哲学比较和融通的工作时,必须本着宽容的哲学心态,依据恰当的立场,来分判中西哲学的特点,从而获得对各自哲学理论实质以及哲学问题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朱熹提出《易》之本义为卜筮的见解,由此对程颐易学和义理学派提出批评。朱熹主张区分《周易》经传,提出易学发展阶段说。通过比较《周易本义》和《周易程氏传》,可见两者之异同。朱熹以象数、卜筮求易理,把义理学派与象数学派统一起来,从而发展了宋代易学。  相似文献   

11.
能海法师是近现代藏传佛教高僧,弘法四十余年,重新将藏传佛教弘传内地,期间与五台山结下不解之缘,为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复兴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目前五台山藏传佛教寺院大多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2.
觉域派是公元 1 1世纪产生于西藏的藏传佛教重要宗派之一 ,由藏族著名的女密宗大师玛久拉仲所创立。觉域派的教法 ,主要是以般若波罗蜜多为宗义 ,结合大手印觉法修持的一种法门 ,就是以菩提心或慈悲心来断灭自利心 ,以般若性空来断除我执。故觉域派的教法 ,又称般若波罗蜜多之觉域法或大手印觉法。  相似文献   

13.
能海法师是近现代藏传佛教高僧,弘法40余年,重新将藏传佛教弘传内地,期间与五台山结下不解之缘,为五台山藏传佛教的复兴和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目前五台山藏传佛教寺院大多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隋唐之际,佛教在中国进入鼎盛期,出现了天台、法相、律宗、禅宗等中国佛教宗派。《宁玛教派源流》提及吉祥狮子早年参究禅法,所以应为禅僧。因此他所传授的大圆满法中,有许多与禅法的相似之处也就不足为奇了。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与噶举、萨迦、格鲁并列为四大传承之一,而其历史最为悠久。  相似文献   

15.
藏族传统的聚落形态由于偏僻和远离现代生活要素,所以目前远未充分被主流文化所关注,但它对西部藏族来说却是世代相传的生存方式。本文认为聚落形态是被自然环境决定的,而宗教信仰则是维持这种形态的传统保障,体现的是藏族人民对恶劣的自然地理条件进行的主动适应。在未来社会中,藏族社区可望通过延续传统的聚落方式,来保护本民族的多样性,通过文化和生态的多样性与货币进行交换来参与现代化,形成在城市和农村两种社区形态之外的第三社区。  相似文献   

16.
藏传佛教美术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不仅有独自发祥孕育,发展演绎,成形定性的清晰脉络和事物迹象,并以其自成体系的精湛技艺及其造型经典理论,从一个侧面构建着中华民族美术、尤其是东方美术的典型实体。藏传佛教造像的庄严妙好,基本上依赖于其严格的型制量度经典的延续承传,故“三经一疏”经典是使藏传佛教美术乃至藏民族传统美术的民族性、宗教性、地域性、历史性、审美性得以确立的重要因素。也是使藏族绘画、雕塑、建筑、书法、工艺美术诸方面构成实体性文化层、艺术高度和有机组成部分的基本法度。本文就藏传佛教美术造型量度的纲领性理论经典“三经一疏”:即《佛说造像量度经》、《造像量度经》、《画相》和《佛说造像量度经疏》的量度法则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川西麦洼寺藏传佛教的历史、寺院现状、僧侣及信众的社区生活进行考察与描述.从中我们发现,麦洼寺的发展能够有现在的规模和影响主要在于有一定的教派渊源而且历史悠久;拥有气势不凡的建筑和其他宝贵的文化遗产;寺院管理秩序井然.宗教生活与国家制度之间和谐适应;受寺院影响的社区居民日常生活与寺院关系十分密切.  相似文献   

18.
David Stott 《Religion》2013,43(3):221-226
The use of the body as a vehicle for spiritual transformation as exemplified in the Tibetan Buddhist meditation practice known as gCod (‘cutting’) is discussed. The principal feature of this form of meditation is its stress on the contemplative offering of the body as a technique for generating the compassion and wisdom crucial to the attainment of buddhahood according to Mahāyāna Buddhism.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paper a brief definition of the principal features of gCod is given, and then the practice is situated in its historical setting by relating its development as a distinct practice in the eleventh century and briefly surveying its subsequent transmission. This introductory material will be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f the theoretical underpinning of gCod, as located primarily in the confluence of the Prajñāparamitā doctrines and the techniques of the Vajrayāna. The third and final part of the paper focuses on one particular example of a gCod meditation-text, outlining the fundamental structure of the practice, and at the same time endeavours to show how it is designed to provide existential realisation of the various doctrinal affirmations of Mahāyāna Buddhism.  相似文献   

19.
论文就独具特色的藏传佛教经文典籍木板雕刻的主要题材、雕版形制、材质加工、雕刻工艺、印制技术;藏文典籍经书封版的形制、构图、纹样装饰内涵、雕刻工艺特色;及经文页面装帧设计的形式三部份作了较全面的论述.从中折射出了藏民族勤劳智慧的创造能力,多姿多彩、自成体系的文化传统魅力和博大精深.光照千秋的悠久历史文明风采.  相似文献   

20.
藏族宗教文化对藏药的影响是深远的,处于特殊地域环境及浓郁宗教文化氛围中的藏药,从它的用药思想,到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再到具体的临床实践过程,都无不渗透着藏族宗教文化的影子.其中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贯穿在藏药用药规律的始终,同时这一理念也引发我们对人与环境之间和谐统一关系的重新审视与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