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弟兄和陈姊妹的老家在浙江玉环县,19日8年两位新人喜结连理,那时他们还不认识主,婚后将近一年,身怀六甲的陈姊妹在临产前不慎摔了一跤,她的坐骨神经因此摔伤,万幸的是孩子居然安然无恙地降生了。但从此以后,伤痛时常困绕着她,使她坐立不安,心烦意乱,多次医治都不见效。有一次,陈弟兄一位信主的姐姐回娘家来,看见她那般痛苦的  相似文献   

2.
吴志福 《天风》2016,(9):38-39
有一次,一位姊妹跟我说,上一个主日礼拜结束后,同工们请她留下来一起读经祷告,而她说以前的同学来厦门,要带她们到鼓浪屿玩,因而无法参加。话音刚落,就有人当面斥责这位姊妹,认为她“不够属灵”,不重视主日的重要性,想着世界的玩乐,缺乏敬虔的心。这件事让这位姊妹很苦恼,觉得信主后,有时候连自己一些合理的娱乐活动都被限制了。  相似文献   

3.
程乃珊 《天风》2013,(5):42-43
著名作家程乃珊姊妹于2013年4月22日凌晨,在上海安息主怀,在世蒙恩67年。程乃珊姊妹是基督教恢复礼拜初期(1983年),在上海基督教国际礼拜堂领洗归入基督名下,她是上海市基督教第五届(次)代表会议的代表,并当选为上海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第五届、上海市基督教教务委员会第二届委员。她也是中国基督教第四届(次)全国会议的代表。曾担任上海基督教女青年会董事。在程乃珊姊妹患病期间,中国基督教两会咨询委员会主任曹圣洁牧师曾去探望,程乃珊姊妹向曹牧师表示:"有主同行、我无畏惧。"充满信心地面对疾病,让人感动。本刊此时刊出她在中国基督教第四届(次)全国会议上的大会书面发言,以志悼念!  相似文献   

4.
1996年除夕夜,上海奉贤县南桥耶稣堂组织一次信徒见证会,赞美主一年来的恩典。会上,一位30多岁的姊妹热泪盈眶地通过见证她丈夫一年来的前后变化,述说神奇妙的大爱,情真意切,催人泪下。与会者无不情意交融,感谢主恩。  相似文献   

5.
施国荣 《天风》1997,(6):31-31
1996年除夕夜,上海奉贤县南桥耶稣堂组织一次信徒见证会,赞美主一年来的恩典。会上,一位30多岁的姊妹热泪盈眶地通过见证她丈夫一年来的前后变化,述说神奇妙的大爱,情真意切,催人泪下。与会者无不情意交融,感谢主恩。  相似文献   

6.
张范英 《天风》1996,(10):28-29
浙江上虞乡下,离教会较远,做礼拜要走20多里路,但爱主的弟兄姊妹却不少。他们爱主的心十分单纯,饥渴慕义,在真道上根基扎实。在众多的弟兄姊妹中间,特别要介绍一位好姊妹,也是众口称赞的好媳妇,她名叫陈巧英。虽然她信主才二年,但她热心追求,灵性长进很快,行事为人与未信主前大不一样,使神的名得到了荣耀。 去年,也就是1995年,她的婆婆得了子宫癌,待发现已是晚期。经过三次手术,卧床不起。  相似文献   

7.
去年12月的一天,我们教会探访组的弟兄姊妹再一次去医院看望了病重即将离世的孤寡老人钟秀英姊妹,她当时非常激动,紧握着笔者的手含着热泪说:“真感谢神呀!若不是我信了主,若不是圣灵感动周礼玉姊妹十年来如一日地关心照顾我,我一个孤寡老人哪有这样幸  相似文献   

8.
《天风》2015,(6)
<正>在一次例行的同工交通会上,一姊妹无意间聊起一件发生在她所服侍教会中令人哭笑不得但又发人深省的事:主日聚会结束后,一位平时自诩属灵经验丰富、颇得神隐秘启示的信徒找她商讨有关事宜,言谈间态度傲慢、咄咄逼人、颐指气使。无奈之下,姊妹向其表达了自己的见解。结果,该信徒不是坦然接受,而是大发雷霆:我奉主耶酥的名跟你说,你不同意就是违背神的旨意。说罢,拂袖而去。留下姊妹一人目瞪口呆,好一阵子也缓不过神来。  相似文献   

9.
田素良 《天风》2010,(3):40-41
<正>"老牛自知夕阳晚,不用扬鞭自奋蹄。"这是单县教会弟兄姊妹竖起拇指称赞张秀英姊妹的佳话。张秀英姊妹是山东省单县基督教堂负责同工,今年83岁。她信仰虔诚,热心爱主,平易近人,同龄人乐称她"张姐",青年同工皆尊称她"张姨"。张秀英姊妹虽然年事已高,却眼不花,耳不聋,思路清晰,口齿清楚,用耳聪目明来形容她一点也不夸张,她为基督作出了美好的见证。  相似文献   

10.
吴志福 《天风》2018,(7):34-35
在礼拜时鼓掌是合宜的,但掌声只能献给主,而非献给人前段时间在一个基督徒的微信群里,有位姊妹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圣诞晚会期间,她为唱诗班优美的献唱所陶醉,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可坐在她旁边的一位老姊妹却叫她住手,并说:"基督徒参加聚会不能鼓掌,这是高举人,是不属灵的行为。"这位姊妹因此感到疑惑.  相似文献   

11.
马素英是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相城教会的一个姊妹,年已73岁,年轻人都亲切地称她"马姨".马姊妹出生于普通农民家庭,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看到神在母亲身上显出的大能,她的心里很早就埋下了福音的种子,她和哥、嫂、弟媳都先后受洗归主.提起马姊妹,教内教外无不交口称赞,称她是完全奉献的模范.关于她的事迹,《淮北日报》曾有"雷锋在身边"的主题报道."愿向主奉献一切,我所有时间、财物;献我身,献我灵魂,永完全,永归与主."(《依傍十架歌》)这是她的心声,也是她的实践.马姊妹一路走来,亲身经历了相城教会的发展;相城教会的兴旺也见证了马姊妹的付出.  相似文献   

12.
刘行 《天风》2014,(9):38-39
她,一头短发,圆圆的脸形,声音清脆,眉宇间荡漾着笑意,每个主日从不缺席,站在讲台上教唱诗歌……谁能想到——十二年来,她经历两次癌症手术;十二年来,她从完全不识谱,到现在能弹琴教歌,还带领组建了村里的管弦乐队、大鼓队、腰鼓队等并出任队长,多次参加市镇文艺汇演获奖;还为摆脱村里贫困,探求致富增收的路子,带领一帮"娘子军"办起家庭作坊,在家门口就业挣钱。有主同在,人生别样出彩。她,就是福建省邵武市下沙镇胡书基督教堂的黄远娇姊妹。  相似文献   

13.
袁小泓 《天风》2014,(3):24-25
<正>第一次看到陆扬,是在2013年秋国际礼拜堂的青年聚会上。那天,我同往常一样坐在左侧的第一排。当赞美的歌声响起,我不禁泪流满面。坐在我左侧的陆扬转身对我说:"耶稣爱你!"我也对她说:"耶稣爱你!"这时我看到了陆扬的脸——世人称为"脑瘫"的脸。坐在我右边的唐姐告诉我:"这是我们的姊妹陆扬!"我和陆扬拥抱问好。第二次看到陆扬,依然是在国际礼拜堂的青年聚会上。聚会结束后,大家聚拢在教堂长长的靠背木椅上聊天。雯雯姊妹把陆扬介绍给大家,陆扬欢天喜地。那天她穿了一件白底绿色小花的背带连衣裙,雯雯姊妹说这是陆扬挑布料自己设计的。"一个脑瘫的姊妹能自己设计连衣裙?"我心里有一份惊诧。"脑瘫"姊妹的诗几天后,唐姐发来手机短信,短信的内容是陆扬写的诗歌《一  相似文献   

14.
怡人 《天风》2002,(7):52-53
当前,在一些地方,有一些信徒热衷于说方言,甚至神学院的有些在校学生也追求说方言,不但自己说,而且也鼓励他人追求说方言,仿佛能说方言是一种属灵能力的标准。对于说方言的现象,我在多年的主内团契生活中也遇到过几次。第一次是在1980年代的一次庆祝主圣诞的聚会后,我和一些弟兄姊妹在诚实和平地交通时,其中一位姊妹突然说起了方言,这是一种我们所听不懂的话语,她低头闭眼,神态安详地说着,没有丝毫的张扬和激昂。立刻,我们都安静下来默祷,约有5分钟,她停了下来。这位平日为人处事谦卑言语不多的姊妹告诉我们,她不知道为什么就不由自主说起来,并问我们懂不懂说的是什么。从她一张口说方言时,我就默默祷  相似文献   

15.
吴志福 《天风》2017,(7):34-35
前段时间,有位姊妹跟我说:“我们教会有位女同工最近情绪很低落。原因是她与一位非信徒结婚后,发现教会里的弟兄姊妹对她不再像以前那么热情了。这位姊妹感到难以接受,因为她的丈夫虽然不信主,但很支持她在教会的服侍,而她公公也开始了解基督信仰,有信主的想法。为何教会里的人如此轻看不同信仰的夫妻?”  相似文献   

16.
一粒麦子     
张保罗 《天风》1996,(11):30-31
1995年正月初二下午,在兰州市山字石小礼拜堂举行了一次特殊的聚会。虽是中国传统合家团聚忙碌的时候,但小礼拜堂内却座无虚席,甚至连走道和门口都站满了人,大家怀着尊敬与惜别的感情来参加一位爱主老姊妹的追思礼拜。台前及两侧挂满了“终身侍主”、“安然见主”等各样挽幛。  相似文献   

17.
病中的爱     
四川黄盼姊妹今年27岁,生了一个婴孩刚满5个月。复活节那天,她抱着孩子来到教堂,与众信徒及香港友人们分享主恩,大家争先抱着她的孩子照相,彼此心中十分快乐。不料,当夜她的丈夫急病发作,第二天凌晨住进了医院。6点钟左右,黄姊妹打电话给教会的同工王伟,说丈夫住院,请求代为祷告。王伟那几天很忙,以为她丈夫那么年轻,身体一  相似文献   

18.
李维丽 《天风》1995,(5):25-26
我于1984年7月受洗归主,是在热心事主、现已辞世归天的林桂美姊妹的引领下,认识基督并得着救恩的。 1983年春季,偶然与林桂美姊妹相识并亲密相交。每次见面,她都向我传讲主道。  相似文献   

19.
巴图 《天风》1998,(12)
每次的大小聚会,当弟兄姊妹走到教会,进入圣殿时,总会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姊妹不是安排弟兄姊妹就坐,就是在帮助别人代祷代求,有时还安慰遭遇患难的和启发引导软弱的弟兄姊妹,她就是义务看管我们教会的李文菊老姊妹。 李姊妹今年63岁,起初她是个不幸的人。早年她爱人因病去世,自己带着五个孩子,孤儿寡母,上有老下有小,尊老爱幼,艰难度日。后来,儿女们都长大成家立业了,她信靠耶稣归向主。信  相似文献   

20.
李世峥 《天风》2022,(10):38-39
一位年轻的姊妹在她工作的城市买了新房,装修的时候,她在微信朋友圈里细心地记录着整个过程.走好了水电,铺好了地板,装好了厨具,买好了电器,姊妹都会发一组照片,写一段文字,与她的亲友分享心中的喜悦.姊妹每发一组照片,都会有不少人给她点赞、留言,看到大家与喜乐的人同乐,姊妹很是开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