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問題 在前一个研究中我們观察到:初中学生在識記文言短文吋应用了单句識記、逐句迭加、定量分段、意义分段、明确要点、分段分层等种种方法。根据被試所用的方法,我們推论,她們的識記过程,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累积式的,一种是綱要充实式的。在前次的研究中,被試只在識記后当时和一周后各默写短文一次,仅这两次默写的材料,难以揭露識記的过程。使被試由开始識記到对材料全部或大部熟記,多次默写,由默写的成績中分析識記的过程,是这次研究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2.
問題 在我們前一个研究中曾表明:多数初一学生在識記四字短句吋,都能运用一定的識記方法,运用有效識記方法的学生比没有运用任何方法或只逐句識記的記忆效果为佳。四字短句和中学的普通語文教材还有一定距离。学生在語文課中識記課文应用什么方法,是現在要研究的問題。 我們对初一学生識記課文时所用的方法作了初步調查,还由随堂听課、观察記录、个別談話、座談会等方式,了解教师在教学中所用的輔导学生識記課文的方法及其对学生識  相似文献   

3.
問題意义識記是以对材料的理解为根本条件,是以借助于詞的、反映材料之間的意义联系的概括化了的联想为基础。生活实践和实驗研究都証明意义識記的效果,无論在識記的敏捷性、精确性和巩固性方面都比机械識記好。意义識記对小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小学生通过意义識記,可以更有效地把必須記住的东西識記和保持起来。  相似文献   

4.
由视、触識記与再認形象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問題在感知-記忆过程中,从接受刺激到形成知觉,进行識記、保持,到回忆或再认,要經过多次的轉換或編碼过程。編碼要有取舍,每經一次編碼,信息就要有所損失,所以人不能知觉刺激的全部属性(只有經过反复观察,可以知觉更多的刺激属性),記忆的內容也总不如知觉的丰富(也只有經过反复識記,記忆的內容才可以逐步接近知觉),回忆和再认也不能完全显示保持的信息量(这由回忆、再认和重学所表現的記忆效果不同可以看出来)。  相似文献   

5.
問題 有效識記方法的掌握是儿童記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儿童能进行有意識地識記时,也就常能寻求并采用一定的識記方法。例如有人在实驗中看到:有半数左右的五、六岁儿童在做采购員的游戏时,就能主动用复述的方法識記所承担的采购任务。但是  相似文献   

6.
材料数量与呈现速度对视、听同时瞬时记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视、听材料同时识记、瞬时记忆效果并非普遍降低。材料数量影响视、听同时瞬时记忆效果的变化及其方向;无意义联系汉字数量超记忆广度时,视、听同时瞬时记忆相对效果与非同时识记相比提高。材料数量也影响视、听同时瞬时记忆的相对优势及重现方式。这些结果倾向于表明,材料数量在记忆广度内及超记忆广度时,视、听同时瞬时记忆的组织加工不同。呈现速度只影响记忆优势及重现方式。根据多项分析,可以认为视、听通道标签是组织视、听同时瞬时记忆最鲜明的标签,经过识记5个视、听同时字表,视、听同时识记效果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7.
陈光山 《心理学报》1964,9(1):86-95
目的关于詩歌和散文的遺忘发展差异問題,心理学工作者在“識記对材料的依存性”研究領域內,做过一些实驗,取得一定成果,并作出“詩歌識記的成效高于散文”的結論。然而,这方面的研究毕竟是不够广泛的,材料也不很充裕,根据背誦要求加以探討,更是为数不多。本研究是通过学生背誦詩歌和散文的实驗,探索它們的遺忘发展及遺忘成分的差异性,以了解学生背誦这两种材料的遺忘发展特点及其依存条件,从而为背誦教学提供有关意見。  相似文献   

8.
张增慧 《心理学报》1962,7(1):53-58
一、前言 几年来临床工作的实践使我們认識到記忆障碍給神經衰弱患者带来莫大的痛苦,因而确定患者記忆障碍的类型和程度并为解除其痛苦給以必要的帮助,以及从实践中发展記忆的理論都是急待解决的問題。 法国Ribot曾对神經衰弱患者的記忆問題进行过研究。苏联心理学家們一向着重研究健康人有意識記的形成、意义識記的发展以及詞和直观形象在記忆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等問題。如陈千科对健康人进行的无意識記与有意識記的实驗研究。結果表  相似文献   

9.
问题视觉和动觉通道在运动学习中最为常用。在视觉输入和运动的选择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以往的研究主要考察了视觉和动觉通道在同通道和异通道匹配条件下进行识记一回忆时的相互关系,对于视、动两种感觉通道同时或先后识记同一刺激物的问题,尚无报告。研究运动记忆的传统方法,主要使用线性定位作业。近来,一些研究已注意使用划图作业来探讨运动记忆,但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本实验拟以信号检测沦为手段,运用模糊集合统计方法处理实验结果,计算肯定程度函数作为再  相似文献   

10.
对感觉记忆在相同范畴视觉搜索中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以三种字母卡片为刺激物,通过两种靶字母搜索实验,探讨了感觉记忆在相同范畴视觉搜索中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信息都可能利用时的搜索成绩,明显高于限用短时记忆信息时的搜索成绩。这表明,感觉记忆信息可以直接用于相同范畴的视觉搜索。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Ursula Goodenough 《Zygon》2005,40(2):369-380
Abstract. Despite its rich and deepening panoply of empirical support, evolutionary theory continues to generate widespread concern. Some of this concern can be attributed to misunderstandings of the original concept, some to unfamiliarity with its current trajectories, and some to strongly held fears that it strips the human of cherished attributes. In this essay I seek to deconstruct such misunderstandings, lift up current concepts of what evolution entails, and address some of the existential issues it generates.  相似文献   

15.
16.
17.
PSYCHOANALYSIS AND INFERTILITY MYTHS AND REALITIE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Psychoanalysis, long interested in infertility, and a valuable treatment for men and women suffering with this affliction, has also helped to create and support a myth of psychogenic infertility. Multiple causes of infertility exist across the physiological - psychological spectrum. There is no simple psychodynamic causality. Advances in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provide treatments that create emotional stress and outpace psychological preparedness of patients and analysts.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a unique study group in Boston. An analytic case illustrates some of the ways analysis can be a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people using assisted reproduction. In fact, analysis offers a unique opportunity to elaborate fully the complex realities and dilemmas faced by people and their therapists throughout the infertility experience. More generally, this study of the concept of psychogenic infertility explores a valuable role for psychoanalysis in the treatment of medical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8.
19.
20.
20世纪90年代,我着手写一篇论文“13至19世纪高加索西北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关系”。从这个项目一开始,我就遇到了两个困难:采取哪个进路,使用哪个术语。当时,俄罗斯刚刚开始出版列夫·古米廖夫的文集,他是列宁格勒大学教授,曾在劳改集中营服刑。他所应用的术语从推导上讲结构似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