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寓言四则     
蝴蝶与垃圾有一次,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一堆垃圾里寻找食物。垃圾向蝴蝶问道:“你是谁?你是否也想加入我们的圈子。”蝴蝶说道:“我是一只蝴蝶,我并不想加入你们的圈子。”垃圾问道:“你不想加入我们的圈子,那你到我们这里来干吗?”蝴蝶说道:“我到你们这里来寻找食物。”垃圾说道:“我们这里没有食物,只有废物与垃圾。你到我们这里,我觉得你不是废物就是垃圾。”蝴蝶说道:“你怎么能这样说我呢?我是一只美  相似文献   

2.
《友弟德传》《友弟德传》是我们天主教“旧约史书”中的一部名人传记似的经典著作。犹太教和基督新教认为,它是在公元前二、三个世纪间,以“圣经”的形式写成的但不是正典圣经著作。而我们天主教和东方的正教则认为,它虽然未被列为“第一(批)书目”中的“首正典圣经”之中,但却被列为“第二(批)书目”中的“次正典圣经”(Deuterocano nical Bible,简译“次经”或“次圣经”),即被确认为是受天主默感启示的一部圣经著作。人们知道,我们天主教常说:“首经(正典圣经)是(圣)经,次经(次正典圣经)也是(圣)经”,两批书目,在审定时间上固有“先、后”或“首、次”之分,而两者却都是正典圣经,这是毫无疑问的。最近,我国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了一  相似文献   

3.
关于金圣叹思想评价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表在《中华文史论丛》第三辑上,刘大杰、章培恒同志的《金圣叹的文学批评》一文,对于明清时代评论家金圣叹的政治思想作了若干分析。作者认为,金圣叹的政治思想,是以“儒家为根底,而又深受着道家的影响”(不加注的引文见《金圣叹的文学批评》一文,下同),这里存在着“金圣叹政治思想中的进步因素与其企图巩固封建秩序的保守落后思想之间的根本矛盾”(重点号是引者加的)。在最近两三年来报刊上对金圣叹的评论文章中,有些同志也认为金圣叹思想是进步的,或者认为有进步因素。我们认为这些看法是错误的。这里试就刘大杰、章培恒同志的文章  相似文献   

4.
这件事发生在北京某食品商店里。一位年轻人走进商店。他走到卖香烟的柜台前,问柜台里面的售货员:“同志,这里有好烟卖吗?”售货员是一位女同志。她看了年轻人一眼,然后回答说:“我们卖的烟都是好烟!我们从来不卖坏烟!”年轻人:“嗨!我不是这个意思。我是问这里有没有好一点的香烟。”售货员:“我们卖的烟都不坏。”于是,两个人之间就你一句我一句地争论起来了。我们不想在此评论谁是谁非。我们仅想  相似文献   

5.
在用人的问题上,曾经有这样一种说法:“宁用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能人,不用没有缺点的庸才”。我认为这是不妥当的。我们这里不管它在实践上是否行得通,也不管它在理论上如何,只从逻辑上加以分析。上述说法的前一分句“宁用有这样或那样缺点的能人”,在逻辑上似乎还通,而后一分句“不用没有缺点的庸才”,便违反逻辑规律了。矛盾律要求:在同一个思维过程中思想不能自相矛盾。“没有缺点的庸才”的中心语是“庸才”,前面用了“没有缺点”加以限制。所谓“庸才”  相似文献   

6.
在有关技术伦理的讨论中,有一种比较流行的观点认为,技术伦理学是关于工程师的职业伦理学和责任伦理学。例如,2003年,在第一次中德技术伦理问题研讨会上,我国有学者提出研究科技伦理“不容忽视科学和技术活动中出现的违规和失范现象”(参见王国豫、李文潮);2004年,有学者认为,就“研究科技道德现象而言,科技伦理学实质上又是一种职业伦理学,既有职业伦理学的一般性质,又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定性”。(杨怀中)下面就技术伦理与职业伦理的关系谈谈我们的看法。1.关于技术伦理学的“不”我们认为,技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工程师的职业道德,技…  相似文献   

7.
有一次,上级有关部门向我们厂提出了一个改变生产流水作业线的计划。这涉及到我们厂的厂房、设备和劳动组织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厂里一次干部会议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同志们发表了各种不同的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实现这个计划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主张坚决执行;第二种意见认为这个计划有贪大求洋的思想,不符合我们厂的实际情况,主张坚决抵制;第三种意见认为既然是上级布置下来的,不管对不对,照办就是了。于是提第二种意见的说提第三种意见的是“奴隶主义”,提第三种意见的说提第二种意见的“组织观念不强”,讨论逐渐转移到他们的互相指责上去了。  相似文献   

8.
自我们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以来,“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就成为理论界热烈讨论的课题之一。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物质文明”包含一些什么内容,生产关系是否包含在内?党的十二大以后,广大理论工作者在学习和宣传十二大精神中,继续探讨了这一问题,发表了不少好的意见;但是也有少数同志认为,“物质文明”不仅包括了生产关系,而且还具有阶级性,物质文明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分。这里,我们想就这个问题谈些看法,同持这一观点的词志讨论。  相似文献   

9.
时间副词“就”“再”“才”的语义、语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引言副词“就”、“再”、“才”都有多种意义和用法,但有一种用法是相同的,即出现在表时间意义的词语的后边,如: (1)明天就走 (2)明天再走 (3)明天才走我们把这类句子记为公式 (S)’T就/再、才VP 其中,T代表表时性词语,VP代表谓词性短语。T在这里重读,副词“就”“再”“才”轻读。我们把出现在(S)中的“就”“再”“才”看成时间副词,它们有共同点,即都可表示在T的时间内实现VP,但也有不同点,比如《现代汉语八百词》就认为,“就”“强调在很久以前已经发生”或“表示两件事紧接着发生”,“再”“表示一个动作将要在某一情况下出现”,“才”表示  相似文献   

10.
把人的能动性称之为“主观能动性”,是我们长期使用的一种提法。这种提法是否科学?我认为有商榷之必要。这里的问题在于,人的能动性是否必须冠之以“主观”二字,也就是说,把人的能动性归结为“主观”能动性是否妥当。“主观”这一概念有其特定的涵义。“主观”是相对于“客观”而言,是指人的认识、意识、精神方面。而自觉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属性。这种能动性,是人作为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同客体之间的关系的一个方面。人对客体的关系,既是受动的又是能动的。人  相似文献   

11.
孙伯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专家。他立足马克思主义历史文本 ,关注社会主义的现实问题 ,充分展开与当代西方哲学和社会思潮的对话 ,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富有启示意义的学术遗产。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创建以前 ,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研究实质上局限于“读经”、“注经”阶段。孙先生则认为“六经皆史” ,强调必须以文本为依据 ,从历史的视角加以解读 ,取得了多项原创性学术成果。这里略举两例 ,以见一斑 :一是通过对马克思早期文本的历史解读 ,提出了马克思早期思想经历“两次转变”和《1 84 4年经济学哲学…  相似文献   

12.
邱云 《天风》2013,(11):24-27
一次诡异的台风 余姚市地处美丽富庶的长江三角洲南翼。这里是“全国十强县”之一,是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这里是王阳明的故乡,五山二水三分田;这里是有着七千年河姆渡文化的东南名邑、文献名邦。它归属于宁波大市,多少年来,这里“海宁波平”,风调雨顺,是鱼米之乡。  相似文献   

13.
有一个命题,即“非此即彼”,一直被人们误解为不相容选言命题,人们一直认为“此”与“彼”:是不相容的,而且有人进一步说,“非此即彼”是形式逻辑研究的范踌,而“亦此亦彼”是辩证逻辑的范畴,并认为两个命题是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 要弄清这些问题,首先要理解,“非此即彼”的涵义。这里的联结词“非……即……”的涵义为“不是……就是……”,这是无可置疑的。我们也曾多次撰文论述,“此”、“彼”等指示代词是中国古典逻辑中的变项,现在,在逻辑中使用它们正是中国古典逻辑的延续。  相似文献   

14.
李亮光 《天风》2014,(7):46-47
最近看到几篇关于“智商、情商、灵商”的文章,作为基督徒,颇感兴趣.我们如何看待这个“灵”的概念?圣经强调人是“有灵”的活人(参创2∶7),基督徒是不是一群“高灵商”的人?这里的“灵商”与我们信仰中常说的“属灵智慧”是不是一个概念范畴,有什么异同?在信仰层面遐想这些问题,也是一种有趣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理念论”辨正──再论哲学的价值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所谓“再论”,是相应于已发表的拙文《康德哲学辨正》(载《哲学研究》1994年第4期)而言的。同是借着西方哲学史的话题对过分逻辑化或认识论化了的哲学思维作一种反省,本文更多地把意趣寓托于对“理念”的某种真际的抉发,而无意一一驳法关于柏拉图哲学的其他种种理解。一、“理念论”的初衷在柏拉图的“理念”被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和不少学者的著述一次又一次作为“共相”的绝对化作了批判后,这里试图对被批判的对象作另一种分辨。问题当然不在于对哲学史上这一著名范畴更多地赞誉还是更多地责备,而在于这一范畴的品评者们是否真正…  相似文献   

16.
对于“洗一次头”和“住一天旅馆”的句法分析,语言学界过去一直有一种较为一致的看法,就是认为“一次”和“一天”分别是“洗”和“住”的补语。这种看法的理由是:动词后头表示动量和时量的词语在意义上是补充前头动词的,而与后边的名词没  相似文献   

17.
郭锐 《美与时代》2004,(4):26-27
美的构成,它是一个整体的概念,而不应简单地说成是主要部分的构成,否则我们会停留在主与次的某种错误的概念中。一幅作品的失败或许并不因为画面“主体”的设计不合理,却有可能是“次体”起了决定性的破坏作用。我们总认为决定作品成败的只是一幅画面的主体,是中心,而物与物之间的关联域却常被我们所遗忘。  相似文献   

18.
“谤佛”是从哪个朝代起成了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色?这里我们不想作考证,也不想用“因果报应”来诅咒当今时代某些从“谤佛”中寻求刺激的无行文人,只想告示中国佛教界与谤佛者斗争的一次小小胜利,并用更大的篇幅,来向人们正面展示佛门中无数双庄严的“沉默的眼”(文章见下页)。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休谟的认识论近年来休谟认识论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 休谟认识论的本质。传统的观点认为休谟的认识论是唯心的和不可知论的。而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在经过较为细致的分析后指出,其认识论中有许多唯物主义的因素,其不可知论也不是绝对的不可知论。首先,休谟认识到观念是以感觉为条件的。他并未一概否认感觉印象有任何客观来源。他认为“外界对象只是凭着它们所引起的那些知觉才被我们所认识”。在这里他是承认了感  相似文献   

20.
最后一次     
我们不久就要搬家,于是发现我们在这里做的很多事情都是最后一次做了:我们最后一次去附近那片海滩。我们想最后去一下我们最喜欢的墨西哥餐馆。我们想再四处走走。如果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