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花欲经夏,访觅汉时人,朝朝花迁落,今日扬尘处,风月催不待,能无一个在。岁岁人移改,昔时为大海。君看叶里花,今日畏人攀,可怜妓艳娘,将此比如花,能得几时好?明朝待谁扫?年多转成老!红颜岂长保?!世事变迁 浮生若梦@寒山~~  相似文献   

2.
七律二首     
国庆节喜赋缅怀建国迄今日,四十余年惠爱长。培育青年优且秀,恩加白发寿而康。民安国泰天心顺,雨顺风调主降祥。娜绣河山花月好,果真人世有天堂。中秋节怀旅台同胞飘泊岂因舫抵舟?载愁不动久淹留。老亲抱恨长理骨,少妇红妆已白头。隔海二千三百里,离家四十一中秋。每逢此夜更清苦,说与嫦诫亦泪流。七律二首@朱古雪~~  相似文献   

3.
黄幸平 《天风》2013,(4):34-35
属灵话,原是好的。可今日教会中有些人,能讲出漂亮的属灵话,却做不出漂亮的属灵事来。俗话说:“听其言,观其行。”别人不仅听你讲什么,还要看你做什么。看不到你的生命中有圣灵所结的果子(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等),时间一长,即使你平时说得再好也能看出你的本相来。  相似文献   

4.
各族人民盖高楼,根基扎在人心头; 公社就是命根子,保証人民享幸福。千家万户手拉手,引水上山水自流, 人民公社威力大,百日无雨又何愁。田野禾苗綠油油,男女老少看不够; 旱年长出好庄稼,澇了也能?崾铡?公社万岁水长流,千年万岁不断头,  相似文献   

5.
欣赏的距离     
正美丽馨香的花儿,人皆爱赏,但赏花的距离有讲究:远望者少,一般人见花,都爱走近,就像美女谁都愿多看两眼。近赏花,有把手机绑在自拍杆上凑到花前"啪啪"闪的,有把鼻子凑到花前嗅的,更有把花拉到眼前细瞅的,甚至有折断两枝带回家的。不管是折花带回家,还是买了一盆搬回家,你与  相似文献   

6.
苏轼的仙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千古名篇《前赤壁赋》中写道:“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苏轼好道,对神仙道教充满了无限向往,希求进入神仙境界直言不讳。《留题仙都观》吟道:“真人厌世不回顾,世间生死如朝暮。学仙度世岂无人,餐霞绝粒长辛苦。安得独从逍遥君。泠然乘风驾浮云,超世无有我独行。”也表达了同样的思想感情,乐意登上神仙境界。正如《左庵词话》中的评价,“此老不特兴会高骞,直觉有仙气缥缈于毫端。”读苏轼的作品,我们确实感到仙气缥缈,如风如雾,与长歌曼韵相伴。那么…  相似文献   

7.
哭也无妨     
追求快乐是人的一种本能。因此,诸如“笑比哭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之类的道理,很容易为人们所接受。但苏轼说得对:“人有悲欢离合,月的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所以人的一生光想着快乐的事是不现实的,只有正确对待哭的问题,才是最应该注意的。  相似文献   

8.
道教流传到闽北(南平)的历史年代长久,但史籍上没有明确记载其传入的时间。福建古以闽越人为主,他们“信巫鬼,重淫祀”。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越国亡于楚,王族部分流入闽中,传播吴越和中原文化。《史记》卷114《东越列传》载:“闽越王无诸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我国古代南方楚越崇巫之风与古越族文化融合,在福建深深扎下根。秦汉的神仙传说、方士方术、老庄道家学说亦影响到此。秦汉时以武夷君为代表的神仙已广为流传。古传昔时有神仙降于武夷山,自称为武夷君,曰吾居此山,受上…  相似文献   

9.
真花好美     
我跪着祷告时,留意到讲台前那一瓶一瓶塑料做的五颜六色的花,于是心里想:“假花保存的时间长,颜色保持的时间久,而真花却只长一季,开花也只有那么可怜的几天。如此看来,假花倒比真花的命运显得好了。”心念至此,我不禁长叹…… 由假花与真花的不同生命和与之带来的不同命  相似文献   

10.
前些年,天津市大海肉类制品有限公司在开业时打出了“今日开业,何时倒闭,开业大愁”的独特口号。这则口号挂出后,很多人认为是不吉利的兆头,纷纷为企业的命运捏把汗。出人意料的是,几年过后,这家企业在肉类制品市场普遍疲软的情况下,不但没有“倒闭”,而且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年产值由成立之初的几百万元发展到现在的超亿元。 从表面上看,大海公司的兴衰与它的开业口号并无直接关系。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不难发现,企业的稳定快速发展却与企业经营者这种忧患意识有很大关系。可以说,正是这种忧患意识促成了大海公司的发展。 古…  相似文献   

11.
我在北京学习时,看了徐水县建立人民公社的影片,心里想:公社比合作社的好处更多,不论在生产和生活的安排方面,优越性更大,什么时候我的家乡也象徐水那样建立起公社就好了。学习后,回到家里一看,人民公社已经建立起来了。社員们告訴我:吃飯不要钱,还有零錢花。我真是高兴的不得了。几千年来,农民愁吃愁穿,有些阿洪也不例外。就拿我这个阿洪来說吧,过去为了一家九口人的吃穿,整天愁眉苦脸。一旦家里人来寺里找我,甭对方說話我就知道,不是来要吃的就是要穿的。我回家去也总是問问粮食还有多少,够吃多少时候的?整天想誰家来请我?能进多少錢、粮?——整天想着剝削别人。解放后,政府救济我家,生活有了改善,但脑子里也还照样想来想去,不是想誰家来請我,让我好剝  相似文献   

12.
神仙信仰是道教信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神仙信仰而期望得道成仙、长生不死,不仅是古代修道者终生不渝的追求目标,也为当时社会中许多不同身份的人所企盼和津津乐道。这种久远漫长的历史现象,既说明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出现并承传至今的宗教,与世世代代生息繁衍于华夏大地上的中华民族仰慕和崇奉神仙的传统有密切的关系,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自古以来人们对人生多方面的美好向往与追求。因此,对道教的神仙信仰应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加以研究,本文拟就这方面的内容进行一些简要探讨。神仙信仰是指人们对神仙的相信、崇敬和追求…  相似文献   

13.
瀚青  国新 《中国道教》2002,(4):25-27
葛洪作为道教学者和教育家 ,有着丰富的教育思想。本文仅就他培养“上士”的教育目的和以道为主 ,兼采各家教育内容作一探讨 ,敬希方家教正。一、培养“上士”的教育目的教育目的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 ,道家一般把所培养的人才称为“真人”、“至人”等。这是道家推崇备至的理想人格。所谓“真人”就是修真得道之人。他以修身养性为要 ,达到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葛洪把“真人”、“至人”的培养目标进一步具体化为“上士” ,有时亦称“长才。”“上士”和神仙是有密切联系的 ,而且是神仙中最高级的。葛洪说 :“上士得道 ,升…  相似文献   

14.
正拂去嫦娥的婀娜,桂影的婆娑,不禁发问,到底什么才是一轮明月的真面目? "思苦自看明月苦,人愁不是月华愁。"是月亮真的含愁带恨吗?风花雪月,本不是有情人生的点缀,也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它们是穿越年光时不可缺少的情感元素,一个人真想与明月交谈,明月就会不离不弃。李白那么爱明月,他在明月之中到底能够完成什么样的交流呢?  相似文献   

15.
花前看鱼游     
正花前看鱼游,人在花前,鱼在水中,有花,有鱼,有人,有水,一个"看"字,让这一切缀联了起来,关键词,其实就是人有闲,有情怀。闲,不等于有时间,如同通常人们所讲的没钱,多指的是没"大钱",或是为了发泄心中的不平、不满,也可能是不安于现状的一种躁动。闲,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人对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个人的心境问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理想,理想需要跟自己的能力相匹配,否则,便成了妄想。人生是一种  相似文献   

16.
清人李汝珍所著《镜花缘》里有两个国家的人最不快乐,那就是:杞人忧天,伯虑愁眠。说的是有个杞国人,担心天会崩塌地会陷落,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而伯虑国的人最怕睡觉,唯恐一睡不复醒,他们因终日愁眠而不知喜笑欢乐为何物,年未弱冠而须发已白,寿岁极短。  相似文献   

17.
有个成语叫杞人忧天,说的是有个杞国人,因担心天塌下来无处存身而愁得寝食不安。妻不是杞人而是农人,她也会为淅淅沥沥的秋雨愁得寝食不安。妻担心成熟的稻谷收不回家,被雨淋落在水田里;妻担心没有阳光,黄灿灿的稻谷会长出白生生的芽;妻担心晒干的谷子淋雨后成为碎米卖不上好价……妻的担心并非庸人自扰,她所担心的事不只我家多次经历过,几乎所有的农人都经历过。  相似文献   

18.
仙境     
道教称神仙所居的胜境。《桓真人升仙记》描绘为:“有长年之光景,日月不夜之山川。宝盖层台,四时明媚。金壶盛不死之酒,琉璃藏延寿之丹,桃李花芳,千年一谢,云英珍结,万载圆成。”道教认为无限美妙的神仙世界,或在天上,或在海中,或在幽远之名山洞府。仙境之说源于我国远古神话。其一,以昆仑为中心。《山海经》的《西次三经》、《海内西经》和《大荒西经》皆谓  相似文献   

19.
人常于两难之境中耗费时间与精力。所谓鱼与熊掌总想兼得,如何不难?特别是在做人方面,列是如此。但,有时又必须去选择。选择之后,归纳为三条。一曰神仙之乐。完全脱俗。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不骄骄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超然“物”外,超然“世”外.能俯视人生。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到无求品处高,这种精神贵族式的潇洒,令人出神入化、此为神仙之乐二曰俗人之乐。能从俗亦好。没有“琴棋书画、诗、洒、花”.就去醉心于“柴、米、油、盐、酱、醋、茶”。安贫乐富,甘于平凡,忙忙碌碌,此为俗人之乐,也是大众之乐。三曰小人之乐。一…  相似文献   

20.
道教的神仙有两个来源 ,一类是修成的 ,一类是降生的 ,修成的神仙是由人而仙 ,降生的神仙是由神而仙。他们虽然在人神之间相会于神仙的共同名称之下 ,其实有很大的不同。道教的女仙也有人仙和神仙之分 ,《列仙传》和《神仙传》里的女仙基本上是人仙 ,而到了《墉城集仙录》和《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里 ,就并存着人仙和神仙两类神仙了。从性别的角度检讨这两种不同类别的神仙 ,可以明显地看到 ,归属于人仙的女仙并没有摆脱一个男性的框架 ,而由神而仙的女仙才真正是宇宙和历史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