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托尼在英国社会主义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他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一步步摆脱基督教控制,成为一个不受道德约束的贪婪社会的过程,并对这段历史进行了批判性反思。托尼克服贪婪社会的办法是建构一种与基督教有深厚渊源的平等主义哲学,其思想底色可以被概括为基督教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意识,这已经被学界所公认。那么为什么一位人文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其作品中具有浓厚的基督教意识除了文化之间的继承性与连续性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天才"和诗人.他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从一磅肉的矛盾展开,在歌颂友谊和爱情及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的同时,通过剧中人物不断强调法律尊严和人道主义的举动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肯定与歌颂了更广泛的生活理想与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一代新人.  相似文献   

4.
《天风》2012,(2):14
编者按:文化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体现在伦理道德的提升上。基督教信仰历来重视伦理实践,基督教要为文化繁荣发展做贡献,值得在伦理上深入挖掘。本刊特邀请学者与同工就此话题展开讨论,希望以此为砖,引出更多的玉来。  相似文献   

5.
基督教的传入,使皈信基督教的民族产生了深刻的社会文化变迁;但同时,基督教也在与民族社会文化的互动中逐渐本土化,具有不同民族特点的多样化的基督教形式也丰富着基督教自身。正是由于基督教的简单性与丰富性并存,形成了其统一与多元的共容(Diversity in unity, unity with diversity)。因而基督教不仅为皈信基督教的民族带来社会文化的变革,而且其自身也在开放包容不同形式的基督教表达方式,从而使基督教也走向“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斐奇诺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神学家、哲学家和人文主义者,他的神学带有浓烈的基督教人文主义色彩.本文通过梳理斐奇诺的人文主义思想背景和主要特征,介绍了他的非主流人文主义享乐观、人生的目的在于回归上帝的论断和提倡"古代神学"等三大人文主义特点,初步说明了其基督教人文主义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王美秀1994年10月10日至1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与中国民间基督教团体爱德基金会在北京梅地亚宾馆联合举办了“基督教文化与现代化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韩国、新加坡、菲律宾、英国、德国、美国、加拿大、巴...  相似文献   

8.
肖安平 《天风》2016,(2):13-14
正正确处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风俗习惯的关系,可以便基督福音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更紧密地融合,加快基督教中国化进程。中国传统节日和礼仪风俗习惯是中华文化的具体表现之一,具有文化、伦理道德、理想等价值内涵。正确处理基督教信仰与中国传统风俗习惯的关系,可以使基督福音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更紧密地融合,加快基督教中国化进程。对基督徒来讲,参与有意义、能联络情谊的中国传统风俗活动,与基督教信仰并不矛盾。因为中国基督徒能否正确对待传统风俗习  相似文献   

9.
在基督教传入彝族之前,彝族文化从整体上引导着彝族人的生活与伦常。彝族文化中的鬼神观主要体现在彝文古籍中。本文主要从文献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来论述彝族文化中的鬼神观和诸神崇拜。最后,就彝族原始宗教与基督教中的某些教义进行对比,从而探究其中的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10.
防疫对策处于医疗技术、权力制度与观念文化交叉点上,它是特定阶段国家应急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早期英国的防疫对策,在内容形式上呈现较强世俗性和现实性特征,基本摆脱基督教传统宗教医学控制;在具体措施上,它以严酷隔离和必要救助为主,将理性防疫与现实救济结合起来,相对其他国家,英国的防疫对策具有极强针对性;在防疫措施来源和参与人员身份上,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特点。17世纪中后期,鼠疫在近代英国消退,其独特严格的防疫对策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裴连山 《天风》2018,(7):12-13
今天教会的礼仪既要有神学上的考虑,也当有中国元素,更要体现时代精神。崇拜和聚会是基督徒教会生活的中心,而教会的崇拜离不开礼仪。除了圣礼,基督教还包括更广义的礼仪。礼仪传统是为了表达基督教的信息,其传统肯定受到犹太传统、希腊罗马传统的影响,后来又被欧洲中世纪文化所塑造。  相似文献   

12.
单渭祥 《天风》2018,(10):4-5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王作安曾指出:"宗教思想中国化,是宗教中国化的灵魂。"所以说,基督教中国化不是仅仅表现在教堂建筑、崇拜礼仪、活动方式等外在形式上的中国化,其根本是要体现到思想层面的中国化。从文化交融层面来说,不仅需要实现文化披戴,更要实现文化相融。因此,多少年来中国教会的前辈们已经为基督教中国化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傈僳族是跨中国、缅甸、泰国、印度而居的跨界民族,在19世纪缅甸沦为英国殖民地、中国面对帝国主义威胁并逐渐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半殖民地的历史背景下,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先后接踵在中国与缅甸傈僳族中传播基督教,从此,两国傈僳族之间又增加了基督教文化互动的内容。本文重点探讨20世纪前半期处于不同国家政治场域与文化场域中的傈僳族基督教发展的背景、特点,并以傈僳族为个案说明宗教认同与民族认同之间的关系以及基督教在重构区域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施萍 《宗教学研究》2005,16(1):96-101
林语堂的现代基督教思想是以生命哲学为理论基础的,他以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探寻为纽带,在人文主义与基督教之间建立了亲缘关系,在本土语境中重塑了"上帝"的神学形象:它来自人为善的高贵本能,是人类至善意向的神学象征,是个体获得生存意义的导引,是精神世界中至高无上的神.林语堂是"五四"知识分子中将现代基督教思想植入自身文化人格的第一人,他对基督教的认识异于"五四"思想主流,却同样值得珍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历史考察的基础上对中国基督教本色化运动进行神学反思,并扼要地谈谈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交会,以更好地探研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关系,更全面地、深入地、有效地、具体地促进基督教中国化。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20,(10)
正基督教中国化不是仅仅体现在教堂建筑、崇拜礼仪、活动方式等外在形式上的"中国样式",中央统战部王作安副部长曾指出:"宗教思想中国化,是宗教中国化的灵魂。"从文化交融层面来说,不仅需要实现文化披戴,更要实现文化相融。多少年来,中国教会的前辈们为基督教中国化已经做了不懈的努力,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可喜成果。可以说,基督教中国化已在路上,但还任重道远。它绝不是搞个运动就能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我们久久为功、积跬步以至千里。对今天的中国教会来说,也许可以先从四个路向着手:  相似文献   

17.
陈永涛 《天风》2018,(7):26-26
不可否认,基督教在中国的未来取决于其是否能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基督教。而要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基督教,中国化是其必由之路。基督教中国化乃来承道成肉身的原则,因此它不是可有可无的,更不是权宜之计,它的意义是使耶稣基督的道在中国文化、中国社会中得以具体化.作为一个中国基督徒.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国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出现了基督教信仰的社会运动。由于基督教所具有的教规和当时在中国所处的特殊政治地位,导致信教少数民族在行为规范、纠纷解决以及在国家诉讼中权位,诉讼选择上都发生了变化。在这种转变中,最重要的是少数民族教民在国家诉讼中权位结构发生了重构。这种法律文化的重构对这个时期少数民族信仰基督教是一种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在世俗与神圣之间: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儒家伦理与西方基督教伦理作为两种不同的伦理文化类型,其本质差异典型地彰显着伦理的世俗性和神圣性的一体两面,体现了中西伦理思想的各自特色。从学理上对儒家伦理与基督教伦理进行比较研究,既是厘清两者所代表的中西伦理文化特征的需要,也能为当今中国的道德建设带来启示性  相似文献   

20.
文摘     
中国基督教的大众情怀章铸在2007年7月上半月版《天风》上发表文章《中国基督教的大众情怀》。作者认为,回顾基督教在华传播历史,不论是西方传教士还是中国基督徒,都曾致力于反省如何结合基督教信仰与中国文化。他们主要从两个不同进路入手:调适与对话,寻找基督教与中国文化的汇通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