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的目的为继续探讨皮肤感觉(电感受性、电痛觉)的暗示感受性和针刺镇痛的关系。被试为30例正常人。方法:针刺镇痛的效果是通过观察针刺对痛刺激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的抑制效应,以第一体感区的P_2次波幅变化为客观指标。暗示实验重复过去方法。主要结果:1)针刺能镇痛,针刺对多数被试(21/3D)能抑制痛刺激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2)暗示后电感受性和痛阈均有提高(分别为31.26%和18.37%)3)暗示感受性高低和针刺抑制痛刺激引起的大脑诱发电位没有相关(P>0.50)。还看到被试对针刺能镇痛的信任程度与针效无关,提示暗示在针刺镇痛中不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影响针刺效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现仅就针刺效应与心理因素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一、针刺效应与暗示 暗示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在针刺过程中予病人以适当的心理暗示,其治疗效果优于单纯针刺组和单纯暗示组,其作用主要通过言语的暗示,意念的守神,以及针刺的无痛手法。而使患者达到良性刺激。 二、针刺效应与情绪 《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即说进行针刺治疗时,要注意病人的精神情绪状态,这是针刺能否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 三、针刺效应与气质 每个特殊的气质不仅决定其对不同致病因子的易感性,及其产生病变类型的倾向性,也决定了对针刺不同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双盲、前瞻性研究,选择90例妇科择期全麻下子宫肌瘤剔除或子宫全切手术患者,ASA分级Ⅰ或Ⅱ级,按年龄分两组,中青年组(A组)50例,年龄25岁~50岁,老年组(B组)40例,年龄60岁-80岁,术前使用电刺激测定并记录患者的痛阈和耐痛阈,观察不同年龄妇科患者痛阈和耐痛阈以及两者之间相关性。结果显示A组与B组痛阈分别为(1.86±0.51)mA和(1.89±0.66)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比B组耐痛阈低分别为(6.16±2.53)mA和(8.40士3.21)mA,差异有统计学意史;A组痛阈与耐痛阈之间有相关性(Spearman相关系数为-0.42,P〈0.05);B组痛阈与耐痛阈之间无相关性。因此,老年患者耐痛阈升高,中青年患者术前痛阈和耐痛闽均可预测术后疼痛,老年患者术前痛阈不能预测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
阈下情绪启动是最近热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阈上和阈下情绪图片所诱发的情绪状态对任务转换的影响。实验一对28名被试分别阈上启动三种情绪,发现积极和消极情绪对任务转换有一定的影响,但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两者对任务转换影响的差异不显著。实验二对32名被试分别阈下启动三种情绪,并完成相应的数字任务,发现三种情绪下的转换损失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表明阈上和阈下刺激所诱发的情绪对任务转换影响机制是有差异的。  相似文献   

5.
王军妮  王勇慧 《心理科学》2019,(6):1312-1318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从乐观特质连续谱上选择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组个体,考察他们对情绪和中性词的分心抑制。实验一以情绪词为材料发现,当启动分心词为负性时,乐观组出现负启动;分心词为正性时悲观组出现负启动;无论分心词为正或负,中性组均出现了负启动。实验二以中性词为材料发现,仅悲观组和中性组出现负启动。说明乐观个体对正性和中性信息不实施分心抑制。这可能与注意在这些刺激上的维持及乐观个体拥有积极的认知图式有关。本研究为乐观个体积极而务实的行为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王军妮  王勇慧 《心理科学》2005,(6):1312-1318
本研究采用负启动范式,从乐观特质连续谱上选择乐观、中性和悲观三组个体,考察他们对情绪和中性词的分心抑制。实验一以情绪词为材料发现,当启动分心词为负性时,乐观组出现负启动;分心词为正性时悲观组出现负启动;无论分心词为正或负,中性组均出现了负启动。实验二以中性词为材料发现,仅悲观组和中性组出现负启动。说明乐观个体对正性和中性信息不实施分心抑制。这可能与注意在这些刺激上的维持及乐观个体拥有积极的认知图式有关。本研究为乐观个体积极而务实的行为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分心对记忆影响的年龄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分心对老年人和青年人的记忆影响的年龄差异。分心条件是在判断简单算术题正误的同时,识记指向记忆和故事。结果:1.在上述分心条件下,老年组记忆作业受损比青年人更为严重;分心扩大了记忆的年龄差异。2.相对分心消耗值显然受刺激条件的影响,属片断记忆的故事分节分,分心消耗最大,类似语义记忆的故事意义分,分心消耗最小,介乎两者之间的指向记忆分,分心消耗居中。3.分心对上述记忆的影响有适应现象,两组的第二次分心测试成绩均较第一次进步。  相似文献   

8.
从知觉分心任务看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马晓清  冯廷勇  李宇  李红 《心理学报》2008,40(9):987-993
采用四类图片类比映射任务,考察了知觉分心对90名4岁、5岁、6岁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阐释影响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可能机制。四类图片类比映射任务分别为一种关系无分心任务、一种关系有分心任务、两种关系无分心任务和两种关系有分心任务。结果表明:(1)在具备相应知识经验的前提下,知觉分心对儿童类比推理成绩有显著影响,儿童在无分心任务中的表现明显好于知觉分心任务的表现。在无分心条件下,4岁儿童已经开始能够选择关系匹配来正确完成类比推理。错误分析发现知觉分心任务中儿童所犯错误主要是分心错误,而且分心错误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这表明对知觉分心的抑制控制可能是儿童类比推理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2)随着年龄增长,儿童类比推理能力逐渐提高。总体表现为6岁组的成绩显著优于4岁、5岁组的成绩,而4岁组的成绩与5岁组的成绩没有显著差异。5岁可能是儿童能够抑制知觉分心进行类比推理的快速发展期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报告证实了针刺能够显著地提高两点阈限。本文探讨了针刺对两点阈限改变的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分析了情绪状态、电针刺激强度、频率对针刺提高两点阈限的影响。还分析了针刺对痛阈的提高与对两点阈限的提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如果先呈现若干分心物,然后添加靶子与其他分心物,那么就会改善搜索——预搜索效应。对于过滤分心物的潜在机制,研究者相继提出了主动抑制说、突然呈现说与时间分离说等理论。这些理论都有其合理的一面,能解释一些特定的实验现象,但任何单一机制都无法解释所有的实验现象。文章提出,未来的研究应该整合已有的实验现象与理论,系统考察旧客体与新客体的作用,重点整合抑制说与突现说,它们可能是一个连续体的两端  相似文献   

11.
关于启动工作记忆负荷的强度与过滤分心刺激这两种认知资源的关系一直存在争论;并且对ADHD儿童来说,新异的分心刺激是提高了唤醒水平,还是干扰了任务进程也一直存在争论。本研究选取了ADHD儿童32名,正常儿童35名。采用视听跨通道oddball任务,通过操作视觉任务工作记忆负荷的高低,以及分心刺激与目标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探讨不同工作记忆负荷对 ADHD 儿童过滤新异分心刺激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低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分心刺激对两组儿童都起到了唤醒作用;在高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分心刺激影响了两组儿童对任务本身的加工过程,使其判断的精确性下降。但是 ADHD 儿童受到的影响更大,表明其过滤分心刺激的能力落后。(2)当分心刺激与目标刺激同时出现时, ADHD儿童受到的干扰最大;但随着二者时间间隔的延长,并没有出现间隔越长干扰效应越小的趋势。在本研究条件下,得出以下结论:(1)两组儿童对跨通道新异分心刺激的过滤受到目标任务的工作记忆负荷强度的影响。(2)适度延长分心刺激与目标刺激之间的时间间隔可能会帮助ADHD的注意回归。  相似文献   

12.
许淑莲  王小明 《心理科学》1993,16(6):321-325
本文以95例额叶、颞叶和顶枕叶脑肿瘤患者为被试,探讨了脑肿瘤部位同分心记忆和符号数字的关系。结果表明,额叶患者的故事意义分的分心消耗值显著高于正常人,其词的分心回忆和分心消耗值显著差于颞叶组,表明额叶在分心作业中较颞叶参与较多。右顶叶也有涉及分心注意较多的趋势,提示大脑前部可能与分心注意关系较密切。“符号数字”作业中,则“写”的作业有颞叶组好于额叶组,“说”的作业颞叶组好于顶枕组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阈下情感启动范式, 研究威胁信息启动效应及其特质焦虑的调节作用,旨在揭示焦虑非自主闯入性特点形成的机制。实验在随机的三种条件下(阈上/阈下/基线)给38名被试呈现两种目标词(威胁词和中性词),其中基线条件不呈现目标词;之后要求被试在回避目标词的条件下完成组词任务,结果:(1)无论是中性词还是威胁词,被试阈下条件下目标词的击中率显著高于基线条件;(2)特质焦虑对阈下启动效应起着调节作用:高焦虑组被试威胁词的启动效应显著高于中性词,低焦虑组被试中性词的启动效应显著高于威胁词。结论:阈下启动效应显著,高特质焦虑组个体对威胁信息的无意识加工会增强对威胁信息的意识加工,产生闯入性想法,导致焦虑非自主闯入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学前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实验一先初步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25名3~4岁和26名5~6岁儿童完成含有知觉分心的类比情景任务的影响。其次,揭示知觉分心与关系整合在类比推理中的具体作用模式。实验二先初步探究分心抑制和关系整合对30名3~4岁和28名5~6岁儿童完成含有语义分心的类比情景任务的影响。其次,揭示语义分心与关系整合在类比推理中的具体作用模式。结果表明,抑制控制能显著预测儿童完成各种类型类比推理成绩,工作记忆能显著预测儿童完成含有语义分心的类比推理成绩而不能显著预测含有知觉分心的类比推理成绩。儿童完成类比情景中的分心抑制是在关系整合中完成的,当类比情景中的关系整合没有超过儿童的工作记忆容量时,知觉或语义分心才能造成对儿童类比推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选用视觉搜索范式,探讨了与恐惧相关的简化刺激在不同知觉负载条件下的注意捕获效应。结果发现:在分心物刺激为清晰的条件下,与恐惧相关的分心物刺激能够优先捕获被试注意,即使分心物刺激在一定程度上被简化,与恐惧相关的简化分心物刺激依然具有加工优先权,并且与恐惧相关的简化刺激在低知觉负载条件下和高知觉负载条件下的注意捕获量并没有显著差异,这一结果表明,与恐惧相关的简化刺激不受知觉负载的限制,能够自动化加工。  相似文献   

16.
给患者进行针刺疗法时常会引起一种特殊的复杂的感觉,称为“针感”。针感中是否包含疼痛的成分,抑或其本身就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疼痛(所谓“以痛制痛”),这是研究针刺问题时难以解决的课题之一。本工作以罕见病“先天性无痛症”的患者为对象,试图借以探讨针感和痛觉的关系。受试与实验方法实验受试为先天性无痛症患者二例,另随机选取年龄相当的男(12至14岁)、女(9(1/2)至11岁)儿童各10名作为对照。无痛症患儿例一82年检查一次(20天)例二81年至83年每年各检查一次。  相似文献   

17.
金钱镇痛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琦  刘爱萍  罗劲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8):1283-1289
当前金钱镇痛理论主要有两派观点, 一类观点认为金钱在缓解痛中起到次要和补充作用, 另一类观点认为具体的情境信息决定金钱在缓解痛中地位的主次。作者首先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金钱是次要镇痛缓冲器和情景变化决定金钱镇痛地位的研究证据及其理论观点, 之后着重评判了这两种理论观点的优劣, 最后从金钱镇痛的范围、地位、程度和研究手段几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8.
该研究通过两个实验,采用单因素的组间设计,探讨了阈下启动的恐惧情绪和厌恶情绪对人际判断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显示:1)阈下呈现恐惧图片的情况下,被试认为随后的中性人物面孔图片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和威胁性,相对于阈下呈现中性图片的条件;2)阈下呈现厌恶图片的情况下,被试认为人物随后的中性人物面孔图片表现出更多的无礼性和令人讨厌,相对于阈下呈现中性图片的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在具体情绪的水平上,阈下情绪启动会影响被试随后的人际判断。  相似文献   

19.
姚懿  李小平 《社会心理科学》2006,21(5):54-56,82
本研究在前人的基础上再次证实权威与群体是影响受暗示心理的主要因素,选取了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学生作为被试,从而证明该结论在不同的群体样本中都成立。同时也比较了两者影响作用的大小和在不同群体中的表现是否有差异。通过设计由两个群体暗示实验组、两个权威暗示实验组和一个控制组组成的实验来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中学生群体中权威与群体都对受暗示心理有影响,但是群体的暗示作用更大,权威的暗示作用显得比较小甚至会出现相反的结果,这说明中学生和大学生相比,心理发展还处于不稳定时期,在受权威暗示上还存在一定程度的逆反心理。  相似文献   

20.
系统考察在控制目标与非目标颜色特征属性的条件下, 动态非注意盲中视觉系统是否存在对分心物的抑制机制。实验一为基线实验, 将目标与非目标设置为相同的白色圆形, 考察被试对不同颜色特征(白色或者黑色)新异刺激的觉察情况; 实验二和实验三通过改变目标与非目标的颜色特征, 进一步探讨视觉系统对分心物(包括非目标和新异刺激)的抑制机制。结果发现, 视觉系统对干扰目标追踪(并计数)任务的分心物均产生抑制作用, 并且不同颜色特征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不同, 与目标颜色特征相同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大, 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低; 与目标颜色特征区分明显的分心物受到的抑制作用较小, 相应新异刺激的觉察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