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柳松 《天风》2017,(7):42-43
《马太福音》11章12节说:“从施洗约翰的时候到如今,天国是努力进入的,努力的人就得着了。”一些弟兄姊妹对此存有疑问:我们不是因信称义吗?不是凭着信心就得救,可以进入天国吗?救恩不是上帝白白的恩典,不需要人为努力,人也没办法靠努力得到救恩吗?面对信徒的疑问,我曾经从称义和成圣两个方面来解释,一个人因信被称义,但还要经过成圣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天国的福音     
本文根据相关经文分析了何谓"天国的福音"、"因信称义"、"义人",什么样的人能进"天国",指出因信称义之"信",乃是信上帝、信主耶稣所赐来自上帝的恩典,并因此而有爱兄弟、爱众人的实践。如此才是遵行天父的旨意,才能进"天国"。  相似文献   

3.
未信的人啊我爱你因我未信的时候上帝已把他的大爱赐给了我爱是白白得来我有什么理由在你面前自傲同受主造同承主恩同蒙主爱上帝爱世人上帝所爱的我岂能不爱未信的人啊我爱你因我满身罪污全凭耳俘稣宝血涂抹我有什么资格在你面前自称为义未信的人啊我爱你我愿把重生的喜悦与你分享我盼有一天在荣耀的十字架前我们一起同声赞美主啊我们爱你未信的人啊我爱你因为我们未信的人啊我爱你@李德坚  相似文献   

4.
黎约瑟 《天风》2002,(1):48-49
“因信称义”是神的恩典,是圣灵启示给我们的真理,对所有未信者真是一个极大的福音,是神给所有迷失(惘)之人开出的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也是历世历代以来每位基督徒曾走过(也是必须走)的路。有人曾为“因信称义”质疑上帝的公义:罪大恶极,做了一辈子坏事的人临终的一刻钟就因为相信耶稣基督,他就因信得进乐园;而那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人就因不信或者没有机会信(统称未信者)就不能进乐园吗?对于前一种情况,我  相似文献   

5.
沈承恩 《天风》2008,(11):10-12
保罗在<罗马书>里讲了一个"因信称义"的道理,却使一些人认为保罗是反对讲人的道德行为的.这是一个莫大的误解.保罗在讲"因信称义"的道理的时候,他所反对的是那些顽固的犹太人主张的"因行律法称义",而他们的所谓"行律法"主要是"行割礼","行割礼"是一种礼仪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称义教义既构成新教神学的理论基础,又造成新教与天主教长期分离。在20世纪"教会合一"运动的影响之下,世界信义宗联合会与罗马天主教会就四百多年来"因信称义"教义分歧进行多次非官方的对话,于1999年10月31日正式签署《称义教义联合声明》。从该声明中的称义共识来看,天主教确实对信义宗称义教导保持了最大限度的开放态度,从而也间接地接受了马丁·路德称义神学的主要观点,这主要体现在信仰与善功、外在的基督之义、同时是罪人与义人、律法与恩典等问题上。在称义教义问题上,各教派的对话越是深入和广泛,就越有必要重新回到路德称义思想中来,不断对其独特的洞见加以反思,从而获得更多的教义澄清。  相似文献   

7.
查常平 《宗教学研究》2007,1(1):109-114
保罗的反对者的共同特征是:上帝在耶稣基督里使人得救的恩典本身是非自足的,必须在这恩典之外增添上人遵守的律法作为、接受世上的智慧与知识,否则,人就不可能获得完全的救赎。基于这种背景,在保罗神学中,他关于恩典与律法的关系,是他讨论社会正义的基础。他否定了所有犹太教形式中两个共同的柱石:以色列的神选和对于摩西律法的忠诚,将上帝的拣选范围扩大为包括外邦人在内的教会,用因信称义取代以律法称义。基督教正是在这两个方面而区别于犹太教。因信称义的教义落实到个人身上,保罗认为肉身与圣灵是对立的,他进而把人分为两类:一类按肉体生活,另一类按精神生活,认为存在着自然的人和精神的人,未皈依的人和皈依了的人,堕落了的人和得救的人,尘世之子和上帝之子。第一类人源出于亚当,第二类人来自于基督,提出旧人与新人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16世纪德国宗教改革的先驱马丁·路德(MartinLuther,1483-1546年)认为天主教的七圣事中只有洗礼和圣餐礼是耶稣基督亲口设立的,应该作为教会的圣礼来持守,而弥撒应废止。路德通过对圣经的专心研读,认为人神之间已有耶稣基督做了中保,不再需要一个祭司阶层,信徒人人都是祭司:‘你们来到主面前,也就象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作圣洁的祭司,借着耶稣基督奉献神所悦纳的灵祭。”(彼得前书2:5)。对当时天主会的善切得救、守圣礼称义的信条,路德主张“因信称义”(罗马书1:17),因为基督徒信仰的来源和标准是圣经,而不是天主教…  相似文献   

9.
王从联 《天风》2022,(10):51-52
身体健康是服侍上帝的本钱.道理虽如此,但现实中却常有教牧忽略自己的身体健康,甚至有人错误地认为既然上帝是我们的保护者,那么就不用关顾自己的身体健康了.其实那种想法是在试探上帝,上帝不会因为我们的错误观念就废掉生命健康的法则.教牧对待自己的身体,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不顾自己,为主烧尽;二是过分强调个人健康,不愿意付代价劳苦服侍."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详细地考察了马丁·路德称义神学思考的理论背景、过程和意义,指出马丁·路德的神学突破实际上与中世纪末期称义神学构成了解蔽与遮蔽的关系。中世纪末期称义神学遮蔽了"因信称义"的圣经道理,路德受限于经院新学契约神学,发展出了谦卑神学,但是随着圣经篇章注释工作的展开,他逐渐抛弃了经院新学以及整个中世纪的称义神学框架。最终他发现了"上帝之义",恢复了《圣经》和保罗的教导,完成了称义神学上的突破,奠定了宗教改革运动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