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成人推理月份时间的加工模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黄巍 《心理科学》1993,16(2):84-89
以两个实验对中国成年人推理月份时间的加工模型进行了探索。在实验一中未发现词表模型的距隔效应和方向效应。实验二的结果表明有越界效应,被试解决月份时间顺序作业与解决数字顺序任务在操作特征上有很大的相似性。本研究的结果表明,数字模型能较好地解释中国成年人推理月份时间的认知加工,而Friedman 提出的表象一词表模型则难以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2.
姜涛   《心理科学进展》1993,11(1):17-22
在时间认知的研究中,时间表征是人们研究较多的一个问题。在人的记忆系统中,人们是如何表征并储存时间信息的呢?对此心理学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归结起来大约有四种理论观点:记忆组织理论;记忆强度理论、顺序编码理论和重建理论。J.F.William,把心理时间分为三种,即逻辑时间,经验时间和习俗时间。而习俗时间(诸如年、月、日等)与人们的关系最密切,他认为,人们主要有两种习俗时间的表征方式,即词表目录表征和意象表征,前者是言语编码,后者是表象编码,并且儿童习俗时间表征的发展也是从词表目录表征过渡到意象表征。  相似文献   

3.
一、研究目的、方法和被试用逻辑推理题对中学生进行测试,将测试结果作数理统计处理,可以对各年级学生、男女学生、文理科学生之间的推理水平进行比较研究;并对学生推理能力与不同格的推理形式之间关系,以及与学生的推理能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一些探索,从而探求学生思维发展的某些规律.为此,我们设计并进行了这次调查研究.采用问卷法。内容是20道直言性质三段论推理(以下简称三段论推理)题.其中包括:1、四个格的推理题,各四题,每格含推论正确和推论错误的试题各两题.如:“所有的物体都是有重量的,所有的气体都是物体,所以,所有的气体都是有重  相似文献   

4.
三、命题演算传统逻辑学,如前所述,是以概念论作为基础的,而符号逻辑学则是以判断的演算即命题演算为基础的。现代逻辑学为了把逻辑学的对象和心理学的对象即心理作用乃至心理过程相区别,把概念、判断,推理这些名称分别代之以名辞、命题、推论式(简称为推论)。名辞、命题和推论式是对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语言表达。  相似文献   

5.
开展两个实验探究证据顺序和证词可信度对学前末期(65~70月龄)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132名和127名儿童分别参与实验1和实验2。实验1发现证据顺序对儿童因果推理的影响表现为近因效应,证词可信度不影响儿童的推理结果;实验2发现如果强制要求儿童注意证词可信度信息,他们更相信可信证词而非不可信证词,证据顺序对推理结果无影响。研究结果说明学前末期儿童的因果推理受证据顺序和证词可信度的共同影响:在未被要求注意证词可信度时,受制于有限的工作记忆容量,大多数儿童依据最近接收到的证据推断因果关系;如果注意到证词可信度信息,更多儿童依据证词(可信证词条件)或观察结果(不可信证词条件)推断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回忆出一个词表的序列呈现顺序的正确率为指标考察汉语中的词长效应(Word-Length Effect)。实验材料为汉语中不同音节数目的词语。实验结果发现,在纯词表中,存在显著的词长效应。但是在混合词表中(包括长短词交替词表以及随机词表),词长效应会消失。研究结果支持词长效应的基于词表的解释,同时,项目的特异性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概率的不同表征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研究以贝叶斯推算、判断为实验任务,探讨了三种概率表征(百分比、自然频率、概率词)、三种概率规则认识水平对贝叶斯推理的影响,结果表明:1)概率词表征的贝叶斯推算实质是判断过程。2)在三种概率表征中,频率表征更适合于正确完成贝叶斯推理,但存在学科背景的差异。3)贝叶斯推理使用的策略有正确规则、错误规则、命题知识、概率简捷式、直觉和个人意愿六种。4)贝叶斯判断的正确率高于贝叶斯推算,个体在贝叶斯判断上使用的正确规则多于贝叶斯推算过程。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通过推理心理学研究中的“演绎”和“概率”两种实验范式设计对同一个班级的大学生参与者(实验一中N=57,实验二中N=43)进行先后两次有关条件推理的实验研究后,得出如下主要结果:(1)推理者在对不同的“纯形式条件命题本身的认可度”以及对由它们各自建构的同类型推理题的推理结果之间的作答反应模式之间的差异都很小且具有较高的一致性;(2)对由不同的“含具体内容的假言命题”本身的认可度之间以及由它们建构的同类型条件推理题的推理结果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异性;(3)推理者对“演绎”和“概率”两种不同实验范式分别建构的内容近似的推进题进行推理时具有大致相同的作答反应趋势。由此可以推论推理者在“概率推理实验范式”中的作答或推理结果可以被视为只是对“演绎推理实验范式”的相应推理题给出“概率解”的心理加工过程。  相似文献   

9.
对时间推理的研究主要有两种范式,习俗周期性时间推理和时间关系推理。以往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习俗周期性时间推理上,而时间关系推理研究则相对薄弱。本研究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日常生活事件的时间关系推理进行了研究。实验设计考虑了推理任务的模型数量、前提数量、无关前提以及有无肯定答案等因素,形成了六类推理任务。研究发现:推理任务的模型数量、前提数量、无关前提、是否有肯定答案以及推理者时间维度上的人格特征等都会影响个体的时间关系推理;被试一般是以呈现的前提顺序来表征推理任务的。但是,当被试意识到无关信息时,可以从整体上表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采用2X2两因素(自变量分别为“心理模型数量”和不同“内容性质”)重复测量拉丁方实验方法,在范畴三段论推理题的内在结构为“形式正确”,且“推理者已经掌握相应的形式逻辑推理规则”的前提条件下,对西方学者提出的“心理模型”与中国学者提出的“推理题和推理者的推理知识双重结构模型”这两种理论模型再次进行了实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正确形式—正确内容”和“正确形式—错误内容”两种不同结构的推理题,若按照形式逻辑规则来判定推理者“对各推理题的结论能否从两个前提中推论出来的推论结果”是否正确,则有:(1)当推理题含有错误内容的情况下,即使该推理题只是由“一个心理模型”所构成,也会使推理者降低对其结论判定为“正确”的可能性;(2)当推理题是由正确内容所构成时,即使该推理题是由三个心理模型所构成,对其结论判定为“正确”的可能性也要比“单模型——错误内容”构成的推理题的可能性更高。由此得到的比较结论是:在本实验条件下,“推理题和推理者的推理知识双重结构模型”对实验结果所做的解释要比“心理模型”理论所做的解释更为贴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