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难尊者出生于刹帝利种姓家族,属于刹帝利王室成员。刹帝利在佛陀时代是最高的种姓。刹帝利种姓的净饭王是悉达多·乔答摩(佛陀)的父亲,甘露饭王是净饭王的兄弟,阿难是甘露饭王的儿子,因此他是佛陀的堂兄弟,与佛陀同日生,都是五月的月圆日出生的。因为亲属们都说:“他的出生带来庆  相似文献   

2.
学诚 《法音》2007,(5):28-32,33-36
在座的大部分都是年轻的同学,大家发心出家有种种的因缘,都是非常的难得。《佛说出家功德经》讲述一位王子的出家因缘:毗舍离国有一位王子叫鞞罗羡那,贪着五欲享乐,佛对阿难说:“我知此人贪五欲乐者,不久命终,却后七日,当舍如是眷属快乐,决定当死。阿难,如此人若当不舍欲乐、不出家者,命终或能堕于地狱。”阿难就去告诉王子,王子说:“我当出  相似文献   

3.
一般寺庙中,释迦牟尼佛像前面左右两侧,总有一老一少的两位侍者。他们就是本文介绍的两位佛祖的高足。 佛陀诸弟子中,阿难尊者被誉为"多闻第  相似文献   

4.
“焰口”是根据《救拔焰口饿鬼陀罗尼经》 (简称《焰口经》)而举行的施食饿鬼的法事。“焰口”有时又译作“面然” ,是佛教经典中所说的鬼王的名字。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阿难在禅思静坐时 ,看到一名饿鬼形容枯槁 ,面貌丑陋 ,头发散乱 ,爪甲长利 ,腹大如山 ,喉细如针 ,面上喷火 ,阿难惊骇地问他 ,是什么因缘而得到这种果报。饿鬼告诉阿难 ,因为生前居心悭吝 ,贪婪而不知足 ,所以死后堕入饿鬼道中 ,变成这种身形 ,并且遭受到种种痛苦。饿鬼又告诉阿难 ,三日以后命当尽 ,生在饿鬼道中。阿难大惊 ,急至佛前哀求救度 ,佛陀于是为他说《焰口经》 ,嘱…  相似文献   

5.
蛇出没注意     
《佛教文化》2011,(5):127-127
在佛经里,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某日,佛陀率弟子阿难外出乞食,看见路边有一坛黄金,佛陀立刻对阿难说:“看,毒蛇。”阿难亦应声答道:“果然是毒蛇。”师徒俩的对话恰巧被附近一对农民父子听到,便怀着好奇心前来观看。  相似文献   

6.
“佛法不杀”的思想基础是佛教教义不杀生的理论,因为佛教认为,杀害生命是一种罪过,要受到惩罚,从而不能获得解脱。所以佛教是明确反对战争的。佛教的“佛法不杀”,劝人慈悲的和平思想并没有过时,仍然有其存在的历史价值,被人们重视。佛教的创始人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阿难尊者,以博闻强记,知识渊博而著名于世。摩揭陀国王和吠舍离国王都仰慕他的名声,在恒河边上派兵前来抢他。阿难为了避免两国兵戎相见,在船上自焚,以生命保卫了和平。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的阿育王曾经是一位暴君,在一次战争中滥杀无辜10万余人,后来他受到佛教徒的感化,…  相似文献   

7.
佛言祖语     
《法音》1991,(7)
佛告阿难:根尘同源,缚脱无二,识性虚妄,犹如空华。阿难,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见无性,同于交芦。是故汝今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无漏真净,云何是中更容他物?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相似文献   

8.
善导大师说:“释边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阳本愿海。”这两句话如同惊天动地的薛雷,斩断请执的金刚宝剑。众所周知,如来一代时教,说法四十九年,如云如雨。中国佛教有十宗之多,净土只是其中之一。’大师为什么这样说呢?要知世尊出兴于世,只为救度众生。在《无量寿经》里,世等苦口婆心,对多闻第一的大弟子阿难尊者说:“善哉、善哉!汝为哀怨利乐谱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意,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立佛,布施累劫活天人民,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放。……如来所以出…  相似文献   

9.
摩登伽女本是首陀罗种姓(奴隶阶级)的年轻女子。有一天,阿难从祇园精舍出来,持钵到城内乞食,回途中,见到路旁一个大水池,摩登伽女正在池边汲水,阿难因为口渴,便请她布施一钵水。摩登伽女自认为身分低贱,不敢将水呈给阿难。阿难看出她的为难,再度慈悲地向她乞求一钵水,因此感动了摩登伽女的芳心。阿难庄严的仪表,翩翩的风度,慈悲的音容,一直回荡在她的心中。回家之后,她日夜思念着阿难,茶不思,饭不想,很令母亲担忧。摩登伽女于是请求母亲设法,让她能得到阿难做自己的丈夫。  相似文献   

10.
一、梵行与正法--制戒的理想 佛陀在世时,以其崇高的精神影响力,成为僧伽的中心.佛陀在灭度前,阿难请示:此后僧团将要"以谁为师"?佛陀明确告诉阿难:"我涅槃后,所说法戒,即汝大师.""以戒为师"成为千年佛教延续发展的核心,成为无数佛教徒内修外弘的立足点.  相似文献   

11.
逆风的香     
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有一天,阿难独自在花园里静坐,突然闻到园中的花,随着黄昏吹来的风,飘过来一阵一阵的花香。平常有风吹着花香的时候,由于心绪波动,不一定能闻到花香。当心静下来的时候,又不一定有风吹来,所以也嗅不到花香。那一个黄昏,阿难的心情特别的宁静,又是春天——花朵最香的时节:正好春风飒飒,缓缓吹送。在这么多原因的配合下,阿难闻到了有生以来最美妙的花香。  相似文献   

12.
佛言祖语     
国王说:「尊者龙军,谁转生?」长老说:「大王,名色转生。」「是否此名色自己转生?」「大王,此名色自己不转生。但大王若以此名色造业,或善或恶,则因该业,另一名色转生。」「尊者,若此名色自己不转生,是否其会从恶业得解脱?」长老说:「大王,若其不转生,其得...  相似文献   

13.
本期《三个和尚新传》中说的故事,是根据《楞严经》中一段内容编的。经文说:“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应当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  相似文献   

14.
放下     
唐代,严阳尊者问赵州禅师:"我在禅修的道路上抛弃了一切,下一步还应该怎么做?"赵州禅师回答:"放下吧。"他又问:"我已经两手空空,还有什么可放下呢?"赵州禅师又回答:"如果实在没有什么可放下的了,那就拿起来。"他听后,突然有所感悟:  相似文献   

15.
粉身碎骨     
纯一 《法音》1990,(10)
佛教用语.《大品般若·菩萨陀波仑品》说,有一菩萨在求法时,"自恨无供世尊者,忽遇城中豪富长者不安,欲人骨髓合药,即时敲骨出髓,卖与长者,以所得金,买种种花香供养于佛."唐永嘉大师《证道歌》亦说:"粉骨碎身未足酬,一句了然超百亿."其意原指为求佛法而不惜身命,后  相似文献   

16.
佛言祖语     
《法音》1992,(7)
……如来举金色臂,屈五轮指,语阿难言:“汝今见否?”阿难言:“见!”佛言:“汝何所见?”阿难言:“我见如来举臂屈指,为光明拳,耀我心目。”佛言:“汝将谁见?”阿难言:“我与大众,同将眼见。”佛告阿难:“汝今答我。如来屈指为光明拳,耀汝心目,汝目可见,以何为心,当我拳耀?”阿难言:“如来现今微心所在,而我以心推穷寻逐,即能推者,我将为  相似文献   

17.
禅与俳句     
一 佛典中记载:在灵山法会上,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众皆默然,唯有佛陀的上首弟子摩诃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佛陀乃以"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付嘱摩诃迦叶尊者.  相似文献   

18.
佛教画藏     
君冈 《佛教文化》1995,(2):49-49
《佛陀十大弟子》是《佛教画藏》中的一函。一函十册,每册说一个弟子的故事。 一般读者对释迦牟尼佛的生平比较熟悉,对十大弟子了解的人恐怕要少得多。 佛在世时弟子极多,有名又有成就的是十位。他们各自都有突出的本领,概括起来四句话是:“舍智连通说富那,须空旃论迦头陀,那律天眼波离成,阿难多闻密行罗。”  相似文献   

19.
上文我们讲述了阿里王室兴佛、大译师仁钦桑布开创新译密咒等事迹,同时提到佛教在西藏复兴初期出现的诸多弊端及必须迎请阿底峡尊者入藏的特殊缘起。下面我们将略述阿底峡尊者的功德事业、迎请阿底峡尊者的经过,以及尊者与大译师仁钦桑布晚年一次重要会晤。  相似文献   

20.
纪念阿底峡尊者诞生一千周年国际讨论会,于1983年2月26日至8月4日由孟加拉国“纪念阿底峡尊者诞生一千周年委员会”主持在达卡召开。阿底峡尊者(982—1054)与我国西藏地区佛教文化有密切的关系。公元1038年,他应当时藏王的邀请到达西藏,在藏从事传教、著述、译经等活动十六年,于1054年在藏逝世,葬于拉萨附近的聂塘。1963年在北京召开“亚洲十一个国家和地区佛教徒会议”期间,周总理会见与会各国代表时,孟加拉代表维苏达难陀长老曾提出将阿底峡部分骨灰奉迎回国供养,周总理同意了他们的要求。1978年,孟加拉国派代表团来华迎回阿底峡骨灰的一部分,并在全国各地巡展,受到孟加拉人民的热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