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书时父亲是我的偶像,我认为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成年后父亲依然是我的偶像,在我眼里他学富五车、博古通今。自从结婚后我就没和父亲住在一起了,我住在城南,父亲住在城北。不在父亲身边的日子,无论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我第  相似文献   

2.
温馨的咳嗽     
10年前,我父亲在一个小镇做煤炭生意。父亲把煤堆在一个围墙很矮的院子里,结果经常被偷。每天夜里,父亲都要起来看一看。一天晚上,我和父亲一起巡夜时突然看到一个女人正伏在煤堆边偷煤,我想过去抓住她时,却被父亲制止了。  相似文献   

3.
父爱如山     
张华 《天风》2004,(5):42-43
童年,有香甜的棒棒糖;童年,有飞舞的红气球;童年,有无数彩色的梦想;童年,也有板着脸的父亲。 每当我得意于轻松完成作业时,父亲留给我的只是几个刺眼的红叉;每当我和母亲谈笑风生时,父亲总默默地站立在远处;每当我把妹妹惹哭时,父亲总严厉地斥责我;每当我捧回一张张奖状时,父  相似文献   

4.
张谦 《天风》2011,(6):60-61
7岁时,父亲因病撇下我们母子6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在父亲弥留之际,他那只苍白枯干的手一直向我伸着,眼睛紧紧地盯着我,嘴一张一合,我吓坏了,躲在母亲身后,无论母亲怎样推我,我都没有走到父亲身边,父亲遗憾地闭上了眼睛。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起,我幼小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这阴影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点一点地扩散,最终扩散出了一种说不出的伤悲,再没有父亲可依靠了,  相似文献   

5.
1990年2月17日21时35分,我的叔父马继高先生在北京人民医院归真了。在极端悲痛之中,许多往事涌上我的心头。听父亲说,叔父八岁时,我祖父、曾祖父先后归真。当时,我祖母一人要抚养五个子女,而最年长的我父亲,年仅十四岁。全家生活无着,父亲只有去给别人家赶牛。祖母领着我的几位姑母在家编织毛袜。  相似文献   

6.
父亲的手     
孩提时,父亲的手很大,很大,牵着我,迈出人生的第一小步.成长时,父亲的手给我鼓励;支持我,走进人生的丰富.艰难时,父亲的手会给我安慰;教导我:当努力前行.离家时,父亲的手在窗外摇摆,倾诉着,那最深最深的祝福。父亲的手,永远摇曳在我的心头……金色的六月,共念父亲恩惠。遇望天空,满眼湛蓝.天父的手,同在你我心头.十架路上,悲苦交错。天父的手,环绕着我们,喜乐,撒弃忧愁。山上山下,故里遥祝。何种境遇,铭了己一一父亲,慈爱的手。(谨以此诗表达儿女最真诚的祝福,送给所有的父亲,感谢他们爱的付出。愿上帝记念他们,保…  相似文献   

7.
我是在部队宿舍长大的少年,我父亲是个威严的军人,母亲是文工团的演员。1968年我出生时,我的上面还有两个哥哥,长得像父亲。到了我上小学时,父亲常奇怪我长得不像两个哥哥那样威猛,像个闺女似的文静。由于我长得眉清目秀,睫毛又长又浓,邻居一老先生说我“面如好女子”。  相似文献   

8.
父亲的大账     
正父亲不是个懦弱的人,但那次,明明是他占理,却被一个老女人吓得躲了起来。那件事发生在我读小学一年级时的寒假里。那天早上,我和父亲上山背柴,回来到村外坡头时,我有点累,就骗父亲说肚子疼走不动了,并夸张地在地上打滚。父亲急了,赶紧把柴靠在路边,解下绳索,背起我回家。到家里,家人们正等着我们吃饭。我狼吞虎咽地吃了两大碗,说肚子好了。母亲心疼地说,那是饿的。  相似文献   

9.
我小的时候,住在城郊的一个小村庄里,从那到城里要经过一段土路,父亲每次进城都带我去。但回来经过土路时,总让我下来自己走,“从这个电线杆到那个电线杆,就是你的任务”。父亲笑眯眯的,而我每次也蹦蹦跳跳地走完它。一次从城里回家,刚下过雨。走到土路时,父亲要放我下来“从这个电线杆到那个电线杆”。我看着泥泞的土路和天上飘着的细雨,紧抓住父亲的脖子,不肯下来。父亲严肃地说:“你是一个男子汉了,该走完你自己的路。记住,这是你的责任。”说完,放下我就大踏步走了,扔下我在后面哭喊,父亲连头也没回一下。我只好在泥路上慢慢挪动,小心地…  相似文献   

10.
父亲老了     
我想说一说我那年老的父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发现年过花甲的父亲越来越像个孩子。走路时不知道抬腿,脚蹭着地,声音很响;天凉了,他总是忘记添加衣服。每次父亲一进家门,第一句话一定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就不再多说,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就到处找,把母亲找回来了,他又没有什么事。有一次,父亲晨练回来,母亲说:“脸都没有洗干净就出去了,左腮帮上还有一点黑。”  相似文献   

11.
正父亲患了阿尔茨海默症,常常丢三落四,刚刚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很快就忘记。严重时,甚至认不出家人。我工作再忙,一般三两天也要回家看他一次。这次因单位搬家,一周没回。周末,我到家时,父亲正在睡觉。他脸朝着墙,浑身颤抖不停,手抖动着,嘴里不停地"啊啊啊"。我赶紧上去拍拍他。父亲醒了,满脸泪痕。我问,爸爸,你怎么了?  相似文献   

12.
    
正每次看电视上那个公益广告,眼睛就会潮湿起来——"儿子带着痴呆失忆的父亲与朋友一起吃饭,父亲看别人不注意,迅速抓起几个饺子藏在自己的衣兜里,儿子说,您这是干嘛啊。父亲含糊不清地喃喃着,留给我儿子吃。"这时候,我就会想起祖母来。我记事起,祖母就已老了,拄着拐杖,弓着腰,头上像落了雪。我八岁时,她的儿子、我的父亲去世了。她有六个儿子,我父亲是老三。白发人送黑发人,其伤痛可知。那时候,她在五婶  相似文献   

13.
正我是父母亲最小的孩子,从小倍受父母宠爱。我与新中国同龄,出生时,父母已过不惑之年,我记忆中的父亲永远是慈爱的、宽容的、好学的。1949年秋,父亲结束了华北革命大学的学习,举家去了京南保定。一个月后,母亲生下我。当时父亲已在保定回民小学任教,靠每月230斤小米的薪水养活全家。母亲生我后大出血,病倒在床,父亲除上班外,伺候母亲和  相似文献   

14.
勇敢的方式     
正我考上城里的重点高中时,父亲便怀揣报名费,肩扛棉被,手提生活用品,送我去报到。穿过小城最繁华、人员最复杂的河边街,我指着一家地摊上的一套文具用品,说真好看,要是自己也有一套就好了!父亲看了我一眼,又望了  相似文献   

15.
我工作的地方离老家只有一百多里路程,工作不是很忙的时候,我总要抽空回去一趟,去父亲的坟前看看,对父亲说说心里话。跪在父亲的坟前,我不知道,长眠在泥土里的父亲,一个人会不会孤单。我也不知道,当我无数次梦到父亲那清癯的面容时,他同样是不是也在土地的深处,挂念着他的亲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父亲的逝去都会促使我对生命进行无解的思考:亲人们离开了我们世俗意义上的村庄,住进了那些在贫瘠田野中,用泥土垒成的村庄里,会不会害怕,会不会想念与他们不同世界里的亲人。他们能够感知我们对他们逝去的悲伤和思念吗?  相似文献   

16.
小学六年级时,由于贪玩,我的学习成绩下降很快,期中考试竟然下滑到班里的二十名以后。父亲恨铁不成钢,狠狠地责骂了我一通,要不是祖父拦着,我甚至还会挨顿揍。正处于叛逆期的我,感到很委屈,肚子里窝着一团火。那些日子,和父亲连话也不说了。  相似文献   

17.
记事时起,母亲就爱唠叨,而父亲沉默得像一座山。但是,正是如山一般的父亲给了影响我一生的3句话。第一句话:你必须为你自己负责。上小学三年级以前,我们家就在学校里住,我养成了睡懒觉的习惯,尽管妈妈不停地唠叨,甚至掀开我的被子,我都照睡不误。父亲则保持一贯的沉默,沉思不语。  相似文献   

18.
有天早晨,太阳很好,我看到院里的槐树全绿了,仿佛是一夜之间,树上长满了新芽。我回想起那次吃了安眠药自杀没死,心里多少感到庆幸:差一点,我就再也见不到春天了。  相似文献   

19.
每夜每夜,尤其是夜深人静时,我房间的电话铃乍响起来,我的心便抽搐了,手也抖个不停,不敢去抓听筒。我知道那是母亲打来的。她要和我聊天,她又要谈起父亲。我不想聊天,但我没有理由拒绝她。 也正是四个月前,深夜里的那个电话在我的心上留下一道永远的伤疤。我最爱的父亲,他死了。我的可怜的母亲,她还不知道她最爱的丈夫死在另一个女人的臂弯里。 我想着,当父亲看见他的朋友和轻佻的女子从床上下来时,我想着,他再也不会恨恨地说道:“可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泪眼     
我和父亲的关系一直很不好。从懂事开始到上中学,父亲很少和我说话问及我的学习,我们之间与其说是父子,倒不如说是住在一间房子里的陌路人更为恰当。 中考时,我只考取了一个离家很远的普通高中。面临茫茫未知的前途,像所有的家庭一样,母亲求助于父亲,希望他通过关系为我找一所好一点的学校。而父亲的回答是:“是金子放在哪里都会闪光,朽木放在哪里也都一样!”况且他是从不求人的。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