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琳 《大众心理学》2020,(5):9-11,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渐上升,已成为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2019年底,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中央网信办、教育部、民政部等12部门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明确指出到2022年底.  相似文献   

2.
本期导读     
《心理学通讯》2019,(4):234-234
在过去的2019年里,我国发生了许多社会事件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与讨论,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内容有“阿尔茨海默病新药上市”,以及2019年12月27日,卫健委、教育部等12部委再次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的通知。当心理健康深入到人们的视野,心理科学的各个方向同样也...  相似文献   

3.
<正>疫情带来了很多不确定,不确定又让很多焦虑从隐性层面转到了显性层面。事实上,无论是疫情期还是现在疫情常态化防控的状态下,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保护学生身心健康也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2019年12月,国家教育部、卫生健康委等1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行动方案(2019—2022年)》,该文件明确规定了学校系统心理老师的配备,  相似文献   

4.
2019年7月9日,健康中国行动推进会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行动宣言中提出了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其中涉及到心理健康的有失眠,焦虑障碍以及抑郁症三项。其发布的指标中,2014年我国抑郁症患病率约在2.1%,专家预测我国抑郁症患病率将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5.
当家庭无法完成相应任务或家庭不具备良好的特征时,即为家庭功能障碍。家庭功能障碍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但两者关系存在争议。为了较为全面地理解家庭功能障碍(主观与客观)与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积极与消极)的关系,基于家庭系统理论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采用三水平元分析对两者关系进行探讨。检索和筛选2022年3月1日以前发表的文献,最终纳入97项研究,包括173个效应量和130227名被试。主效应检验发现,单亲通过损害积极心理健康状态、加剧消极心理健康状态影响儿童青少年,父母离异、父母服刑、父母物质滥用、父母患精神疾病、主观家庭功能障碍通过加剧消极心理健康状态影响儿童青少年。调节效应检验发现,单亲对男生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大;集体主义背景下,父母服刑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大。研究结果不仅支持家庭系统理论,还提示需要给予家庭功能障碍儿童青少年的积极心理健康状态更多关注,并在关注文化背景的同时,根据性别差异进行精准干预。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元分析技术探讨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关系。通过文献搜索与检查获得了27项研究和42个独立效应量,共包含25911名被试。通过随机效应模型元分析发现,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正性指标有显著的正相关(r=0.47),与心理健康负性指标有显著的负相关(r=–0.38)。调节效应分析表明,群体类型和消极结果类型会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弹性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心理弹性干预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减少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2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受访青少年群体对象中,14.8%的人存在着轻度至高度的抑郁风险,比例显著高于成年群体。书法以其自身的艺术特点在小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防御和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有特殊的优势和成效。鉴于此,探寻书法在小学生心理健康危机防御领域中的新应用,能够有效缓解小学生心理危机,促进小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一、小学生心理危机常见状况心理危机是个体在生活、  相似文献   

8.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1,17(1):63-63
本刊是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主办的心理学学术刊物 ,是国内心理科学核心刊物之一。读者对象为 :心理学工作者 ;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发展、心理健康和教育领域的研究人员、教学人员、管理人员 ,以及与这些领域有关的实际工作者。本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针 ,在重点发表儿童青少年心理与教育领域的基础研究成果的同时 ,特别重视发表与当前我国教育、社会和经济发展等现实问题联系密切的儿童心理与教育应用研究成果 ,如学校、幼儿园和家庭教育中的心理学问题 ,心理发展障碍 ,心理与行为问题 ,学习困难问题 ,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以…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17.2%,重度抑郁为7.4%。面对频发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尤其是精神类疾病,学生和家长通常会存在“病耻感”,不愿主动配合治疗,对心理诊疗、心理辅导不理解,产生抵触与反感情绪,使得心理工作较为被动。部分被医生确诊需要治疗的家庭,对于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0.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其心理问题是学校、社会、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自身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通过多元互动,即加强社区、学校、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互动,可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留守儿童是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其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较高,心理健康状况令人堪忧;其心理问题是学校、社会、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自身等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通过多元互动,即加强社区、学校、父母、监护人与留守儿童的互动,可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吴念阳  张东昀 《心理科学》2004,27(4):812-816
本文采用亲子关系测验(PCRR)与SCL-90量表评定了349名青少年的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运用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亲子关系对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80%以上的青少年家庭至少存在一种不良的亲子关系,其中最突出的类型为期待型亲子关系、溺爱型亲子关系和不安型亲子关系;青少年在强迫症、人际关系不良、焦虑和敌对等方面存在比较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亲子关系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高相关,不同类型的不良好亲子关系与青少年不同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关。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转型的背景下,孤独感作为衡量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对其动态变化趋势的探究有助于完善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干预方案。本研究采用横断历史研究的方法对2001至2019年间的79篇测查青少年孤独感的文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青少年孤独感水平在逐年上升;(2)经济状况、社会联结和社会威胁三方面的6项社会指标的变化都能显著预测青少年孤独感水平的上升;(3)与高中生相比,初中生的孤独感水平上升趋势更为明显;(4)相比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青少年的孤独感水平上升趋势较明显。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引起社会方泛关注,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对西部某省两所中学和两所小学,以4~8年级的学生作为被试,共320名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非留守儿童的健康状况好于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中占81.8%,而非留守儿童仅占心理健康问题阳性检出率的18.2%;不同类型的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问题在MHT的不同维度上都显著地高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水平上还存在着学段差异和性别差异;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得分均显著高于小学留守儿童(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留守儿童显著高于男性留守儿童(p0.05),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可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较低,留守经历对儿童心理影响具有长期效应,父母外出务工时应当尽量留下一方在家照顾子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教育干预的整合取向和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检验流动儿童心理健康的可塑性及整合性教育干预模式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后测的等组实验设计,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为期半年的整合性教育干预实验。首先对208名流动儿童(实验组108名,对照组100名)实施前测,包括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然后,对实验组实施13周的整合性教育干预训练,包括心理健康专题活动课、团体心理辅导、个别咨询辅导、家庭间接辅导和教师专门辅导;最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实施后测。结果:(1)经过整合性教育干预训练,实验组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提高;(2)整合性教育干预对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流动儿童(即心理疾患组)的干预效果更为明显;(3)整合性教育干预对流动儿童的主观幸福感的促进作用不明显。结论: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具有可塑性,对流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整合性教育干预是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概念和结构初探   总被引:20,自引:7,他引:13  
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是健康心理学中具有开创性和探索性的研究领域,因此涉及若干理论问题需要探讨。其中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结构是该研究领域首先应探讨的基本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7.
刘继同 《学海》2012,(2):50-58
2010年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年份,它既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又是中国儿童福利元年,标志中国社会进入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与社会福利时代。本文运用文献回顾、实地调研、参与式观察、政策咨询、政策研究、比较社会政策和基础理论研究等方法,首次界定中国儿童福利元年及标志性事件,分析中国儿童福利时代宏观背景,主要从国家政治智慧与政治意愿、国家政治承诺与政府行政管理实施机制、政府职能转变与公共福利财政制度框架建设、中国社会结构转型与社会需要战略性升级、家庭结构功能转型与儿童群体生活状况、困境儿童主要类型与滞后儿童福利制度、中国儿童福利制度建设历史经验、国际惯例与主要国家制度安排,尤其是儿童在国家发展与社会发展中战略地位等角度,全面论述创建"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探讨创建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的步骤与模式,描绘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的主要司局设置与职能定位,分析创设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的主要好处与优势,探讨创建国家儿童福利与家庭福利局涉及的若干重大问题与主要困难,最后提出若干国家行动战略、策略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三理"教育的依据、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青少年在伦理道德、心理健康和生理卫生等方面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加强青少年伦理教育、心理教育和生理教育是增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新举措.其中,伦理教育要抓好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文明习惯的养成及诚信教育;心理教育要加强以健康心理为内容的品质意志教育;生理教育要进行以健康生理为目的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比较中西方心理健康标准,在研究恩路、自我观念、人格观念等方面存在差异,在重视人际关系的和谐、重视对自我和现实的认识、重视对人生意义的探索等方面有相似之处。整合中西方心理健康标准应重视探讨社会群体的心理健康标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塑造具有独立性与创造性的现代社会人格。  相似文献   

20.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整体素质决定着祖国未来的发展。那么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到底如何呢?沈德立教授主编的《中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调查研究》这部专著作了明确回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