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向他人学习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样可以使我们获得不能直接获得的知识,并且能够避免代价昂贵的试错探索过程。这样的社会学习手段对各领域都是新手的儿童来说尤其重要。当然,如果信息来源不可靠,就会带来错误的信息。因此,选择合适的学习对象是获取有用和准确信息的关键。先前的研究表明,幼儿甚至婴儿在认可来自不同来源的信息时是有选择的,他们会更相信知识渊博的说话者以及说话者专门研究所提供信息的特定领域。  相似文献   

2.
人类个体对外界知识的获取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沟通, 即他人的证言。对儿童来说尤其如此。发展心理学家最近致力于研究学龄前儿童对他人证言的信任。一方面, 学龄前儿童往往会盲目地接受他人所告知的信息, 表现为轻信偏差; 另一方面, 儿童在知识学习上又会表现出高度的胜任力, 他们会借助一系列线索保证获取更为可靠的信息, 包括知识性线索和社会性线索。正如有关婴儿是否存在心理理论尚有争论, 儿童认识性信任的潜在机制也存在两种不同的取向, 涉及儿童是否理解信息者的心理状态。尽管对儿童知识性信息的研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和发现, 未来仍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在公司里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员工的工作技能很高,但却常常无法按时完成工作任务或无法与他人和睦相处,最终影响了职务提升。那么,是什么影响了他们的晋升呢?  相似文献   

4.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而这项工作既繁琐又复杂,对于我来说,班主任工作是一种挑战,那么在管理班级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一、班集体建设初期——抓 (一)抓班级建设 1.定位班级:作为班主任,要清楚地告诉学生们你会做哪些事情,需要学生们怎么配合;他们在这里要做哪些事,需要向什么方向奋斗。  相似文献   

5.
所谓他心知问题包括:我心以外是否有他心存在?如果有,如何证明?我们能否认识他心及其活动、过程、状态和事件?如能认识,是怎样认识的?其基础、根据、性质和过程是什么?等等。民众心理学把他人的行为尤其是他的言语行为,作为认识他心的途径。但是,我们只能得到关于自心的经验,对他心没有确切的知识,因此一般的概括、推知何以可能,成为他心知问题上的最大难题。围绕这一难题展开的观点有:类比论证:即根据他人行为与我的行为的类似性,类比推理出他心;行为主义论证:即认识他心等于认识他人的行为倾向;维特根斯坦的论证:只要…  相似文献   

6.
认识自己     
朋友.你认识自己吗? 人的一生,关注的事很多,在人与人之间,多数人是去了解、认识别人,甚至有的人绞尽脑汁、明枪暗剑的算计他人、针对他人,而很少有人静下心来真正的认识自己、解剖自我,我认为,在认识世界,征服自然和他人之前,先认识自己,战胜自己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爱游戏是幼儿的天性。高尔基曾说过:“儿童通过游戏,非常简单,非常容易地去认识周围的世界。”那么,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又如何发挥游戏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婷玉  刘黎  李宜霖  朱莉琪 《心理学报》2018,50(12):1390-1399
幼儿如何选择性地采信他人提供的信息、获取知识, 是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研究的重要问题。除客观的信息内容外, 信息传递者的特征也影响幼儿的选择性信任。另外, 在不确定情境下, 他人证言与幼儿已有信念可能存在冲突, 在二者冲突的情境下, 幼儿是否可以采信他人的证言, 并最终改变幼儿的已有判断是以往研究忽略的问题。本研究考察了当母亲证言与幼儿已有信念冲突时, 不同程度的冲突情境(面对不同比例的合成动物时)对幼儿选择性信任和信念修正的影响。研究采用冲突信息源范式, 向74名4~6岁幼儿呈现对不同比例合成动物(50%-50%任务 vs 75%-25%任务)命名的证言, 考察幼儿对信息提供者的询问意愿、对证言的信任情况和在证言前后对合成动物的判断(信念修正)。信息提供的一方为母亲(提供相似度低的动物名称), 另一方为陌生人(提供相似度高的动物名称)。结果发现, 幼儿的选择性信任和信念修正受到母亲证言与已有信念冲突程度的影响。在低冲突情境下, 幼儿对母亲证言的询问意愿和外显信任均高于高冲突情境。幼儿的信念修正存在年龄差异, 在低冲突情境下, 年长幼儿比年幼幼儿更倾向于改变已有信念, 在高冲突情境下, 年长的幼儿比年幼幼儿更不愿意改变已有信念。本研究结果表明, 当母亲的证言与幼儿已有信念冲突时, 中国幼儿可以区分不同程度的冲突情境, 并且可以根据冲突的程度进行选择性信任和信念修正。  相似文献   

9.
每个幼儿的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美术活动是幼儿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如何有效地培养幼儿的美术创造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陈璟  孙昕怡  李红  李秀丽 《心理学报》2009,41(10):958-966
选取148名4岁儿童, 运用实验法考察了幼儿的愿望采择发展水平对其情感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 (1) 幼儿的愿望采择水平对其情感决策具有显著影响。情境中他人愿望信息充足时, 幼儿会采择他人愿望并以此为线索为他人决策, 但对线索的利用程度受其愿望采择水平的制约。(2) 在无关于他人愿望信息提示的条件下, 4岁儿童为他人与为自己的情感决策不存在显著差异。(3) 4岁儿童能够采择他人的单一愿望, 但其冲突愿望采择能力还不成熟。  相似文献   

11.
<正>自卑、敏感、怀疑、怯懦……在某些至暗时刻,你是否曾与这些体验会面?若只是偶有发生,你可能并不在意。可若是它们经常出现呢?焦虑、抑郁、强迫、恐惧,这些不适的感受就会接踵而至了,这一切或许都和个体独特感不足有关。一、什么是个体独特感个体的独特性导致每个生命会用自己的方式建构并理解这个世界。这种建构方式的核心,是个体生命的绝对价值观。活出生命独特性对个体而言是不评判他人的生活,拥有自己的绝对价值观念,捍卫自己珍视的事物,做专属于自己的重要决定。你的每一段关系,你将来做的每一个选择,你在世界上留下的任何痕迹,都体现出是“你”而不是他人。  相似文献   

1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中明确指出:“幼儿阅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成功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一种凭借思维来理解和体验各种阅读对象的心理过程”。幼儿阅读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阅读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素材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积累阅读经验,才能够提高阅读能力。然而目前许多家长与幼儿教师虽然都很重视幼儿的阅读活动,但是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相关幼儿阅读活动的资源存在着形式单一的问题,哪些资源可以成为幼儿阅读的资源呢?在具体工作中对这些资源怎样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儿童的选择性学习是目前认知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儿童在因果知识领域内的选择性学习(即选择性因果学习)对于回答儿童如何获取知识这个经典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儿童的选择性因果学习表现在对他人解释的辨别、评估与采纳上。他们会主动向可靠的信息提供者寻求解释, 并在接收回答后表现出选择性跟进反应。对于他人的回答, 年幼儿童不仅能根据言语线索辨别出解释性陈述, 还能依据解释的结构特征选择更好的陈述加以采纳, 年长儿童甚至可以从不同模式的解释中灵活地学习更适宜的因果知识。未来研究应深入关注解释的其它特征在儿童选择性因果学习中的作用, 进一步探讨选择性因果学习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14.
孙楚  耿海燕 《心理学报》2023,55(2):224-236
为了实现流畅的社会互动,个体需要同时加工自我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并能有效地区分二者。然而个体对自我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存在共享神经表征,那么大脑是如何在同时完成自我与他人视角信息加工的前提下又不至于混淆二者的呢?本文通过创新性的、具有高时间分辨率的内隐视觉观点采择任务,发现对于自我视角和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加工存在频率约为1 Hz的行为振荡现象,并且二者存在180°左右的相位差。这一结果说明在有他人在场的社会情景中,自我视角与他人视角下的信息加工是一种具有周期性的交替优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颜色和形状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幼儿认识客观世界都是始于外部特征,如能早期掌握多种颜色和形状将会促进幼儿认识能力的发展;鲜艳的颜色对幼小儿童的视觉有强烈的吸引力,能激发儿童认识事物的兴趣,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色彩知觉与人的情感有密切的联系,认识颜色的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美的情操,陶冶他们幼小的心灵;3—6岁幼儿大都容易注意物体的色彩特征.所以我们认为对幼儿加强颜色教学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16.
<正>艺术活动因其反映世界的方式与幼儿的思维方式极为相近而深受幼儿的喜爱,它对幼儿美育教育的功能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认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水墨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积淀的瑰宝,又是典型的东方艺术代表,让幼儿从小了解并使中国画更好地传承下去,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正>儿童社会学习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人类发展至关重要。向他人学习可以让儿童高效地获取信息,但是并非所有由他人传达的信息都是准确或是值得学习的。大量研究表明,学龄前儿童是有选择地向他人学习,而不是向所有人学习。可把社会学习定义为接受他人提供的信息或互动影响的学习。社会学习在动物世界中很普遍,  相似文献   

18.
如果面对他人的批评,你会作出什么样的反应?绝大多数人会选择辩解,甚至是暴跳如雷,进行愤怒地回击。而如果你对他人提出意见和批评时,你肯定希望埘方端正态度,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对方的不理智过激反应,只能加深你对这个人的反感程度,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当然要处理好人际关系;然而,你要与社会沟通,就要与各种人士相处。此时,笔者告诫你这样一个事实:没有一个人是完美的,也没有一个人是完全不好的,这两种人都不存在这世界上。 如果我们追究一个人的各个方面,就会发现每个人都有很多缺点;相反,如果我们诚心领悟他人的生活方式,又可在这个人身上找到很多令人喜欢、令人敬佩的优点。因此,在与他人相处时,你要牢记三点:  相似文献   

20.
所谓合群性(affiliation),是指个人积极接近他人和参与他人的活动,想获得他人认同的趋势或趋向,以及被他人所接受的程度.本文中幼儿的合群性,主要是指幼儿被他人所接受,认同的程度.人是通过和他人的交往,在得到他人的认同,为他人所接受的过程中,发展着他的思想、感情和知识经验的.可以说,在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中,人与人的交往起着重要作用.而幼儿时期,是人与人交往、形成各种各样关系的开创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