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尤其处于数字化的时代,信息更是无时无刻地涌入我们的生活。那么,在这繁多的信息当中,我们会选择相信哪些信息,又会怀疑哪些信息呢?幼儿又会怎么选择呢?幼儿期是个体智力发展和知识学习的重要时期。相对于成年人,幼儿缺少与世界相关的认识体系,他们获取知识的来源,除了自身探索观察,更多地还是依靠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从他人的言语中(外界环境的提供的信息)获取间接的知识,从而不断构建、完善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大班幼儿在游戏中运用语言能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的目的语言的应用,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语言的应用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意义:第一,是语言的功能,指人们用语言来获得信息和学习事物以及运用语言来满足需要,调节别人的行为,即具有认识功能与交际功能。第二,语言的选择与交替,即说话者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听者的实际能力来挑选一个合适的表达方式。语言跟使用者及其语言环境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同样一个词或一句话用在不可的时间和地点意思不一样;说话者在不同的情  相似文献   

3.
哲学家和语言学家普遍认为,语言能力的获得要求说话者具有语言知识。按乔姆斯基及其追随者的观点,此类知识是一套有先天内容的句法规则系统;而达米特等哲学家则认为,说话者知道戴维森式的意义理论,更准确地说,说话者对戴维森式的意义理论公理具有隐知识。此论文首先简要阐述达米特的基本思路;然后我会论证,心理化戴维森进路的核心论点存在几个方面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我们在进行三疑导学模式探究的过程中,我发现如果想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小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现在社会都是需要会合作分享的人,而且这样让学生在小团体中学会交往是很好的,长大后他们才会在社会中与人交往,这样人际关系才会得到发展,从中分享快乐。  相似文献   

5.
变通艺术     
在语言交际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突如其来的情况,对待这些突如其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如果不能随机应变,迅速作出反应,而固守常规,沿着预定的思路行事,那就会使语言交际陷入困境。要摆脱困境,顺利达到语言交际的理想目的,这就要求我们能够掌握一定的变通艺术。 所谓变通艺术,就是指说话者在语言中为排除因情境之类的突然变化引发的交际障碍,顺利完成表达任务,而改变原来的说话方式,所采取的一些富有创造性的表达手段。变通艺术是说话者具有胆略和智慧的表现。 敏捷的变通,要求说话者善于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从不同的侧面去对问…  相似文献   

6.
没有人会怀疑这样一个事实,即科学家们使用的方法能够提供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以获取物理学和生物学两个领域的新信息,或者如我常常提及的精确知识。由于科学取得了如此成功,人们也许会以为任何科学家所受训练的一个基本部分大概是学习逻辑程序,或哲学基础,学习科学方法本身。正如 P.B.梅德沃指出过的,空白可能距离真理更远。科学家们  相似文献   

7.
儿童的选择性学习是目前认知发展领域的热点问题。儿童在因果知识领域内的选择性学习(即选择性因果学习)对于回答儿童如何获取知识这个经典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儿童的选择性因果学习表现在对他人解释的辨别、评估与采纳上。他们会主动向可靠的信息提供者寻求解释, 并在接收回答后表现出选择性跟进反应。对于他人的回答, 年幼儿童不仅能根据言语线索辨别出解释性陈述, 还能依据解释的结构特征选择更好的陈述加以采纳, 年长儿童甚至可以从不同模式的解释中灵活地学习更适宜的因果知识。未来研究应深入关注解释的其它特征在儿童选择性因果学习中的作用, 进一步探讨选择性因果学习的认知机制。  相似文献   

8.
四 摆脱这种僵局的出路是什么呢?要找到这条出路,我们必须首先要问一下,是什么使我们陷入这种僵局的。简单的回答就是,我们所有困难的出现,都是因为我们倾向于对我们语言的所有句子假定一种实在论的解释,也就是说我们倾向于假设:适用于由它们所构成的陈述的真之概念,是这样一种概念,每一个这样的陈述都是确定地真或假的,而与我们的知识或认识方法无关。对于可判定的陈述,假定二值原则没有什么危害,或者根本就没有危害,因为根据假设,我们可以任意确定那些陈述的真值。正是当二值原则应用于不可判定的陈述上时,我们发现自己处在这样一种境地,即无法把认识到一个陈述什么时候已被确立为真或为假的能力,等同于有关它的真之条件的认识,因为它有可能为真,但这时我们却无法认识到它为真,或者它可能为假,而这时我们却无法认识到它为假。当我们处在这种状况时,只有具备以下条件时我们才能对认定一个说话者知道这个陈述的真之条件进行解释,这种条件就是,可以把这个陈述的真之条件描述为明确的知识,也就是说,可以以增进知识的方式阐述那种真之条件,并且可以描述说,对这个陈述的理解就在于陈述它的能力。若非如此,我们就不知道如何解释说话者关于这个陈述的真之条件的隐含的知识体现在哪里,因为很显然,仅仅根据  相似文献   

9.
领域知识与自我解释策略间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领域知识的个体差异的角度,研究领域知识与自我解释策略之间的关系,探讨自我解释在示例学习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在学习示例时,高领域知识组被试倾向于使用发现意义和建立新旧信息间联结的解释策略对示例进行认知加工;低领域知识组被试主要采用句法加工策略对示例进行加工;(2)领域知识对监控活动的制约,主要体现在被试监控到理解失败之后所采取的对策上。高领域知识组被试利用解释策略解决问题,低领域知识组被试利用句法加工策略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词汇迫选学习范式考察不同类型词汇获得情绪信息的认知机制。结果发现:(1)在迫选过程中与积极图片匹配的具体词汇喜好度显著高于与消极图片匹配的喜好度,而抽象词学习并未表现出这样的效应。(2)积极图片下被选择词汇的喜好度显著高于未被选择词汇的喜好度,而消极图片下被选择词汇与未被选择词汇的喜好度差异不显著。该结果表明具体词相较于抽象词更易获得相应情绪信息,积极情绪比消极情绪信息更易被习得。  相似文献   

11.
先前知识对初中学生学习家族相似性类别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特征—主题的类别学习范式,考察了先前知识对初中学生学习具有家族相似性结构人工类别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于先前知识的主题关系对初中学生的类别学习有显著促进;初中学生在基于已有知识的类别学习中更多地获得了知识关联特征的信息,同时也能对机械特征保持敏感。  相似文献   

12.
为了培养中学生的思维能力,须给中学生讲些逻辑知识。现在,要探讨的问题是传授哪些逻辑知识,怎样传授。我认为,中学生每天的学习生活都是逻辑思维的实践活动,我们讲逻辑知识,就要从他们的逻辑思维实践出发,把他们在各科学习中获得的片断的、零碎的逻辑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教法,才不是停留在逻辑术语上,才能使他们学懂、会用,才能真正提高思维能力。基于这种认识,笔者在本校初、  相似文献   

13.
沈琳燕 《大众心理学》2023,(1):20-21+11
<正>一、项目化学习和积极心理学概述项目化学习是一种指向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以学生高阶思维发展、学生合作与自我管理能力形成和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通过创设承载核心知识的真实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持续探究问题,形成公开产品,实现跨情景迁移的深度学习方式。地理项目化学习围绕一个或几个具体的自然的、人文的地理学习项目,选择和利用学习资源,通过实践体验、分析讨论、探索创新、成果评价等环节,获得具体知识、形成专门技能、发展个人能力。  相似文献   

14.
内隐运动技能学习中的注意需求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任杰  章建成  杨烨  金亚虹    李年红 《心理科学》2001,24(4):501-503
内隐学习是无意识地掌握某些事物变化的内在规律,同时其本人又无法将所获得的知识用语言表述出来。继Reber(1976)等人在“人工语法学习”任务中发现了内隐学习效应之后,在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研究者也发现运动技能可以内隐地获得。一般认为,个体只有专心致志才会学有所成,对对象的注意集中是人类认知加工的必要条件。而内隐学习是一种无意识的学习过程,这一过程是否需要有意识的注意呢?此类问题大多采用双重任务的方法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家教育和课程改革方案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目标在于在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良好的信息素养和环境意识等。学会学习更偏重于学习的“术”的培养;合作、生存偏重于适应社会“术”的效果追求,最终目标是对做人这一“道”的价值追求。在课程改革中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天才的见解是如何产生的?创造出《蒙娜·丽莎》和相对论的思维方式有哪些共同之处?爱因斯坦、爱迪生、达·芬奇、达尔文、毕加索、米开朗琪罗、伽利略、弗洛伊德和莫扎特这样的天才们的思维方式有哪些特点?我们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些什么?  创造性思维与复制性思维  我们的思维方式通常是复制性的,也就是说,以过去遇到的相似问题为基础。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就会这样想:“我在生活、教育及工作中学到的知识是怎样教我解决这个问题的?”然后,我们就会选择出以经验为基础的最有希望的方法,排除其他一切方法,并且沿着这个明确界定的方…  相似文献   

17.
焦岚  胡娟 《心理科学》2013,36(5):1123-1127
人工语法范式不仅是内隐学习领域广泛运用的范式,同时也是研究无意识知识的主要方法。文章通过对人工语法范式组成材料中的刺激频率、组块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不仅使人们对无意识知识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而且也有利于对内隐学习获得规则知识的假设提出更确定的回答;并通过对无意识知识的神经机制研究以及考察镜射规则学习过程的脑神经激活状况,获得了规则学习对应更为准确的脑神经活动,推动了人工语法范式下无意识知识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远行     
刘雪松 《天风》2003,(9):33-33
在我们的一生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要作出这样或那样的选择:而有的时候,我们所作出的选择,对我们的人生是具有那么重要而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详细讨论了在数学领域中认知技巧获得的过程,其中包括学生的早期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问题解决技巧的获得,指出传统的数学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1)以正统的符号操作为教育基础,忽略了儿童已有的直观知识;(2)强调将常规的手段-目的分析作为有关的学习工具,加大了学生的认知负荷,针对这些问题介绍了几个通过改进教学方法促进数学认知技巧获得的实践经验,同时分析了认知技巧获得的社会背景,包括合作学习、情景定点学习和学徒学习。  相似文献   

20.
学前儿童对“知道”和“会”的认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72名3至5岁儿童接受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任务,探查他们在获得新知识前后对自己是否“知道”和 “会”的认知和知识获取方式的认知 。结果显示,有部分学前儿童在不知道或不会的情况下报告自己“知道”或“会”,对自己的判断倾向于作出肯定回答;在学习新知识之后,学前儿童对自己是否“知道”的认识要比是否“会”的认知准确;儿童对陈述性知识的获取方式的认识好于程序性知识,3岁儿童对知识获取方式的认识存在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