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正>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每一个决策似乎总是充满了风险,小到一次购物、大到投资项目,风险决策几乎无处不在。卡内曼和特沃斯基认为,人们在风险决策情境下往往会面对两个或两个以上不确定的结果选项,并对其进行权衡从而做出判断和抉择。在这一过程中决策者会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决策偏好。当处于不确定情境中时,这种偏好就具体表现为决策者展现出的态度和倾向。具体来说,  相似文献   

2.
张俊  邹泓 《心理学探新》2012,(4):376-383
该研究以377名中学生为被试,探讨了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的特点及其与家庭理财教育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部分符合Shim(1996)提出的二阶模型(包括质量导向、非理性导向、享乐导向和价格导向等四个二阶因子);(2)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的年级差异不显著,性别差异显著,男生在品牌导向上高于女生,在流行导向和娱乐导向上低于女生;(3)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可划分为决策随意型、决策紊乱型、决策理智型和决策实惠型;(4)父母消极的理财教育方式会导致中学生形成非理性导向或享乐导向的消费决策风格,而积极的教育引导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中学生的非理性决策风格,促进其形成质量导向的决策风格。  相似文献   

3.
决策风格是人们在决策中表现出来的习惯性或独特的行为模式, 对决策、管理等领域均有重要影响。近年兴起的决策风格理论主要基于个体信息加工策略, 如基于双加工理论和基于后悔情绪的决策风格模型等。决策风格对个体决策的影响表现在决策策略与偏差、情绪和无意识加工等方面。该领域在诸如决策风格的主要理论、测量工具和理论检验等方面亦取得积极进展, 未来研究方向应注意基于双加工理论和进化心理学建构决策风格理论。  相似文献   

4.
行为决策中的后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悔是行为决策领域中有关决策情感的最重要研究领域之一.后悔是一种基于认知的消极情感,当个体意识到或者想象出如果先前采取其他的行为,将产生更好的结果时,就会产生后悔情感.许多研究证据表明后悔将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决策.本文简要回顾了后悔的定义和影响因素,结合研究者提出的不同后悔模型,从作为效应、后悔规避和不作为惯性等方面,具体介绍了后悔对决策行为的作用,并探讨了行为决策中后悔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科学创造主体是科学家。不同的创造主体即不同的科学家有着不同的科学审美创造风格。布封曾说:“风格如人”。这句在文艺创作中广为引用的名言在科学创造中也同样适用。如若我们把科学发现的内容与得到这一发现的途径以及科学表述区分开来,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科学家所循...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3个研究探讨最优化型决策风格者更易选择超载的内在机制、以及如何缓解最优化型决策风格者选择超载。结果发现:(1)相较于满意型决策风格者,最优化型决策风格者更易选择超载;(2)选择闭合低是导致最优化型决策风格者选择超载的心理机制;(3)躯体闭合动作能够有效启动选择闭合感知,缓解最优化型决策风格者选择超载的负面作用。本研究对选择超载和最优化研究具有一定理论贡献,同时为消费者和商家提供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7.
选取82名被试,探讨在突发危急事件的逃生判断和决策中人们对不同信息源的采纳偏向,同时探讨直觉和分析两种思维倾向以及直觉和分析两种决策风格对逃生判断和决策中信息源采纳的影响。结果:(1)在模拟突发危急事件的逃生判断和决策中人们对不同信息源的采纳倾向存在明显差异,来自权威、熟悉以及具有高信任度的信息源更容易被采纳;(2)直觉性思维倾向启动条件下和分析性思维倾向启动条件下的信息源采纳倾向差异不明显;(3)直觉型决策风格对信息源的采纳倾向具有明显预测性,而分析型决策风格对信息源的采纳倾向不具有明显预测性。主要结论  相似文献   

8.
时间与金钱是影响人们消费行为决策的两种不同的重要资源。消费者在进行产品购买时, 常常会受到商家广告语和购物环境中所隐含的时间或金钱概念的影响, 从而做出不同的决策。具体而言, 时间与金钱概念会对消费者的购前决策、购中决策及购后决策三个方面产生不同的影响。从双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 产生这种不同影响背后的心理机制在于时间与金钱概念启动了个体不同的认知加工方式和思维定势, 进而影响了消费者不同的购买决策。未来的研究方向有:(1)细化时间和金钱概念启动对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不同影响; (2)考虑时间与金钱的权衡对购买决策的影响; (3)进一步探究时间和金钱概念的激活对购前决策的不同影响; (4)探讨时间概念与金钱概念对购买决策不同影响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9.
情感启发式是指在判断与决策的过程中,个体会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利用自己对任务选项的主观情感反应来做出决策。具体来说,个体头脑中物体和事件的表征会激起不同水平的情感体验,这种不同的体验会对所有的表征做出积极或消极的标记,人们根据这些被标记的体验来做出判断和决策。情感启发式是个体在决策中常用的策略。目前,关于情感启发式心理机制的解释主要有情感启发式模型和双加工理论。此外,情感启发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经验、时间压力、可评估性和计数能力等。未来的研究应主要集中在探究情感启发式的产生根源和进一步扩展情感启发式应用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笔触在一幅绘画作品中担当着重要的角色,笔触也能体现一个艺术家绘画风格及艺术情感,不同画家作品中笔触的变化会给观赏者带来不同的情感体验及感受,带给作者不同的心理映射。从梵高油画风格与油画笔触的联系,油画风格与他性格的关系,笔触在油画中的运用及艺术情感是如何在作品中体现的等方面来加以论述,通过了解梵高油画笔触如何在作品中的运用,为我们今后的油画创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采用眼动技术,以不同整体书写风格的字迹为实验材料,探讨中文字迹识别的眼动模式。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整体书写风格一致性的变化,被试识别不同书写者中文字迹的反应时、注视次数,眼跳次数,兴趣区数及落入兴趣区的比率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结论:(1)识别中文字迹依赖字迹整体书写风格;(2)中文字迹识别模式:在识别字迹时,优先采用字迹整体书写风格识别不同的字迹;(3)中文字迹识别属于图像识别加工。  相似文献   

12.
母亲敏感性对孩子的发育发展至关重要。尽管以往诸多研究已发现依恋风格会对母亲敏感性产生影响,但这些研究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依恋风格与母亲敏感性认知过程的关系,因此现有研究无法回答依恋风格为何会对母亲敏感性产生影响。母亲敏感性的社会信息加工模型整合了与母亲敏感性有关的关键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并将其认知过程分为4个阶段。基于该模型,我们回顾了依恋风格在情感感知、母亲归因、动机反应和反应选择4个阶段的个体差异及作用机制。未来研究应从时间维度深化依恋风格对母亲敏感性认知过程的影响;应拓展母亲敏感性的多种认知结构对其认知过程的共同影响;应关注情境因素在依恋风格与母亲敏感性认知过程中的作用。此外,还应进一步探讨依恋风格对母亲敏感性情绪过程和认知过程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们采访了一些大公司的决策人物,让他们预测未来四十年后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对他们的生意会产生什么影响。没准儿您能从他们的预测中得到一些灵感。MtchellGross(Mobius股份公总裁)我认为联邦储蓄委员会的角色会越来越重要,因为那时我们都将使用...  相似文献   

14.
梁超  陈晓晨  常若松 《心理科学》2014,37(4):862-866
驾驶决策是驾驶员对不同交通场景进行判断、选择,并产生驾驶行为的过程。驾驶决策的研究起源于人因工程学,并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而逐渐受到关注。驾驶决策的研究范式主要采用心理测量与实验法;并与年龄、性别、风险感知、情绪以及决策风格相关;为了有效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驾驶决策的改善逐步成为研究的新热点。今后的研究可以从认知与情绪角度综合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驾驶决策的结构与特征,以提高驾驶员的决策能力。  相似文献   

15.
张俊  邹泓 《心理科学》2012,35(2):376-383
目的:考察中学生消费价值观在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与消费决策风格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377名中学生完成了中学生消费价值观问卷、家庭理财教育方式问卷和中学生消费决策风格问卷。结果:父母积极的教育方式可通过树立合理的消费价值观来促进中学生形成理性的决策风格;父母消极的教育方式一方面通过树立不合理的消费价值观助长中学生非理性的决策风格,另一方面通过减弱合理的消费价值观来减弱其合理的决策风格。结论:中学生消费价值观在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与消费决策风格之间起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蕾丝的起源和发展;蕾丝的种类、特点、用途以及在不同风格服装中的运用。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蕾丝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到蕾丝装饰富有含蓄、朦胧、纯真、性感等多种联想发散、内涵臻达和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17.
最优化决策者追求决策的最优解,满意型决策者寻求决策的满意解.已有研究以理性模型和有限理性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两类决策风格的概念并且从两类决策者的决策特征和心理指标这两个角度详细对比了两类决策风格的差异.就纯粹的经济学效益、主观的心理学意义和现实的决策选择这三方面而言,“两类决策风格孰优孰劣”是一个因人而异,因决策目标而异的问题.未来研究可以在清晰界定两类决策风格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测量工具,从而深入探讨两类决策风格的领域特异性、与正性情绪的关系及其心理悖论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李占星  朱莉琪 《心理科学》2015,(6):1377-1383
为考察道德情绪对道德决策的影响,研究以123名13岁和16岁的青少年为被试,采用2(年龄:13岁、16岁)×2(情境类型:亲社会、反社会)×2(情绪预期:道德定向、自利定向)的混合实验设计,考察了在不同的情境中和不同定向的情绪预期下青少年的道德决策情况。结果表明,年龄和情境类型的交互效应显著,反社会情境中16岁青少年比13岁青少年更倾向于判断自己会做出道德行为,亲社会情境中两个年龄组的道德决策判断无显著差异。情境类型和情绪预期的交互作用也显著。反社会情境中,青少年在自利定向情绪预期下判断自己会做出道德行为的可能性显著大于道德定向情绪预期;亲社会情境中,两种预期下青少年的道德决策判断不存在显著差异。结果说明,道德情绪会影响青少年的道德决策,在不同的情境中对道德决策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9.
认知风格理论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1  
认知风格理论的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不同的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认知风格理论,并从单一的划分维度发展到多维度综合理论。而认知风格的应用也从教育领域扩大到了职业等其他领域,从而有了更广阔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20.
风险敏感理论由研究动物觅食行为发展而来,提出有机体在有需要的状况下会出现从风险规避到风险寻求的行为,是风险决策领域内的一种生物学理论。目前风险敏感理论所做出的预测在动物和人类身上都获得了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持,表明该理论可以解释很多领域中的风险决策。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理论做一个系统的论述,包括对其理论来源和数学模型的发展演变进行梳理;从参照点等不同的角度分析该理论与其他决策理论的区别;并且,风险敏感理论也为经济不平等和权力等外部因素下的风险转移提供了解释,对已有研究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