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年幼儿童与一方家长观看视频前、观看视频中以及观看视频后的亲子互动比较,考察视频提供的互动性示范以及视频的文化适宜性对1-2岁儿童亲子互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视频丰富的互动内容对观看视频后的亲子互动可能产生积极影响, 此影响受视频的文化适宜性的制约。视频注意以及亲子互动质量的下降是观看视频中亲子互动得分减少的原因。研究最后对以婴幼儿为受众的视频内容设计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3~9岁儿童自尊结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根据对教师的开放式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构建了3~9岁儿童自尊结构的理论模型,编制了3~9岁儿童自尊教师评定问卷;通过探索性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编制的3~9岁儿童自尊教师评定闽卷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和适用性:(2)3~9岁儿童自尊结构由重要感、自我胜任感和外表感构成。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测验法和问卷法,考察了150名3~5岁儿童的情绪能力的年龄特征、发展趋势和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3~4岁幼儿的情绪理解能力有显著变化,对积极情绪的理解要高于对消极情绪的理解,女孩推测他人情绪状态的能力高于同龄男孩;(2)幼儿能够运用多种策略来应对同伴之间的冲突情境,使用频率最高的策略是建构性策略,其次是回避和情绪释放策略,最后是破坏性策略;(3)幼儿的情绪观点采择能力能够预测情绪调节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儿童2岁时情绪调节策略预测4岁时社会行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儿童情绪调节的早期发展对以后社会行为的预测。对 176名儿童进行 2年追踪 :2岁时 ,观察他们在陌生情境和延迟满足情境下的情绪调节策略。 4岁时 ,对他们在陌生同伴情境中的自由游戏活动进行观察 ,评价其社会交往能力和社会退缩性。在儿童完成分车票任务和收拾玩具过程中对其任务坚持性进行评价。通过回归分析我们发现在预测 4岁时社会行为上早期情绪调节策略的主效应显著。这表明 2岁时的情绪调节策略能显著地预测儿童 4岁时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5.
3~9岁儿童同情心与儿童气质类型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探索3~9岁儿童同情心与儿童气质类型的关系,研究表明不同气质类型儿童的同情心水平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王阳  温芳芳  佐斌 《心理学报》2023,(9):1424-1440
基于社会分类的直觉理论和群体实体性的观点,本研究建构了物质性和社会性线索类型。两个子研究结合量化和质化方法,从社会分类视角探索了3~8岁儿童对群体认知线索的偏好及其发展。研究发现, 3~8岁儿童总体上存在社会性线索偏好,但其稳定性受到了研究选取的线索样例影响。儿童的社会性线索偏好随年龄增长而提升,自5~6岁开始更为突出和稳定。上述结果既说明了物质性和社会性线索框架的有效性,又在引导儿童的积极社会互动方面具有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基本认知训练对3~4岁儿童分类能力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果元  阴国恩 《心理科学》2006,29(1):120-123
以129名3~4岁的小班儿童为实验对象,通过对儿童的基本认知能力———感知、比较、抽象概括的综合训练促进儿童依据事物表面特征分类的能力。结果表明,基本认知能力训练能够显著地促进3~4岁儿童分类能力的发展,分类材料的复杂程度影响3~4岁儿童分类活动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3~5岁儿童独立性结构的验证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邹晓燕  杨丽珠 《心理科学》2005,28(1):225-226,237
独立性包括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编制110个项目的儿童独立性问卷,进行项目筛选,保留47个项目。用47项目问卷,用另一样本验证性因素分析,用最大似然法,Amos修正,保留20个项目。再用另外两个样本验证问卷的合理性。多样本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支持了3~5岁儿童独立性包括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三维度的理论建构。  相似文献   

9.
3~5岁幼儿反事实思维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坤 《心理学探新》2007,27(1):57-60,74
该研究采用结果和前提反事实推理任务,选取58名3-5岁幼儿为被试,考察了其反事实思维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1.3岁儿童在结果反事实推理中的得分显著低于4岁和5岁儿童,而4岁和5岁儿童的得分并不存在显著差异;2.幼儿的前提反事实推理因结构和方向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年龄变化趋势;3.幼儿产生的上行和下行反事实论断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如成人一样,幼儿较少产生减法反事实。  相似文献   

10.
左雪  杨伊生 《心理科学》2007,30(5):1233-1236
采用实验法以90名3~5岁的儿童为被试,探讨其在个体和群体情境中延迟满足的特点。研究结果表明:3~5岁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存在着显著的年龄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高;3岁幼儿延迟满足能力较弱,而4、5岁的幼儿在这种能力上有了较明显的发展,但从整体上来看,幼儿阶段的延迟满足能力仍然很低;3~5岁幼儿的延迟满足能力在不同的情境、不同性别中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We investigated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f directed motion events using an imitation choice paradigm. A total of 34 children (mean age 33 months) watched a model act out an event containing a manner of motion (hopping or sliding), a motion path (up or down a ramp), and a goal (in or on a bowl). On the children’s apparatus, the locations of the goal objects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model so that the children needed to choose whether to imitate the path or the goal of the model’s event. Children’s choice of which component to imitate, therefore, reflects how they prioritize these event components. Most children showed no bias to imitate the goal of the event and, instead, preferred to imitate the model’s path at the expense of the model’s goal. However, children who spontaneously played with the goal objects during a free play session showed a diminished path preference, choosing to imitate path and goal components equally often. We suggest that children’s prioritization of information within an event depends on how that information is structured within the event itself.  相似文献   

12.
郭力平  颜婷婷 《心理科学》2006,29(3):574-579
以概念图为研究工具考察了4~6岁儿童对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概念表征。结果表明:4~6岁儿童对计算机的结构与功能已有初步认识。这种认识直接源于与周围学习环境(包括幼儿园、家庭、社会)的相互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年龄差异及性别偏好。研究还依据现象图式学对概念图的内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Sleep during early childhood is important for many developmental outcomes and shows promise as an important correlate of both obesity risk and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s. This was a cross-sectional study concerning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sleep and moderate- to – 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fat percentage in a sample of 1- to 3-year-old children (N = 50; ages 27.512 ± 10.363 months). Sleep was measured with a caregiver questionnaire. Sedentary time, light, moderate, vigorous, and moderate- to – 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were measured with Actigraph wT3x-BT accelerometers. Body fat was measured using Air Displacement Plethysmography with the BodPod Pediatric Option. Moderate- to – vigorous intensity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fat percentage both associated with sleep duration, controlling for age and accelerometer wear time. These factors combined explained 54.3 % of the variance in sleep duration present in the sample.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e presence of relationships between sleep and physical activity and body composition constructs in this sample. Sleep may be an important variable in efforts to both promote early childhood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y body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4.
先前的研究表明,在3岁或更早儿童的观念中,二维图画与其所指物之间的关系是严格的一一对应的。本实验采用两可图对这一推断进行了检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推断。实验还表明,儿童对二维图画的多重解释能力并不意味着一般意义上的心理理论的获得。数据显示,总体而言儿童对两可图的多重解释能力的形成时间稍早于完成错误信念任务能力的形成时间,但是尚不能确定两者之问是否有承继关系。  相似文献   

15.
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96名3~5儿童为被试,采用自编的儿童空间表征实验任务,在语言表征、模型表征和图画表征三种空间表征形式上,考察了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1)总体上,3~5岁儿童理解空间表征的发展水平均显著高于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水平。(2)3~5岁儿童理解和使用空间表征的发展表现出显著的年龄效应。(3)从不同的空间表证形式来看,3岁儿童理解语言表征的能力与理解模型表征的能力之间差异显著,4岁儿童使用语言表征的能力与使用模型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使用语言表征的能力与使用图画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以及使用模型表征的能力与使用图画表征的能力之间的差异都显著,其余形式的空间表征理解之间的差异或空间表征使用之间的差异在各年龄段中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3~6岁儿童图画讲述能力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图画讲述作为实验任务,对儿童讲述能力的发展进行探讨。研究对象为3~6岁儿童,按年龄分为3组,共120人。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图画讲述经历了由零散罗列、把握主要关系到围绕画面主要内容和事件进行整体讲述的发展过程。4~5岁是儿童图画讲述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转折时期。画面形象的特点与图画意义的隐含性和深刻性均对儿童图画讲述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研究设计了冲突真实信念任务,用于考察儿童对真实信念的理解;并利用区分信念、冲突真实信念和意外地点的错误信念任务,考察儿童理解信念推理基本规则、真实信念和错误信念的发展顺序。97名3~6岁儿童完成了测试。结果显示,3岁儿童能理解信念推理的基本规则,5岁儿童能理解真实信念,6岁儿童能理解错误信念。结果支持了儿童先理解真实信念,后理解错误信念的发展模式;也说明在理解信念以前儿童已能掌握信念推理的基本规则。  相似文献   

18.
幼儿箱庭基本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张日昇  寇延 《心理科学》2005,28(4):788-791
研究选取了10名幼儿(3~6岁),对他们的初次箱庭的基本特征进行研究,结果如下:给幼儿介绍箱庭时通常需要他们的父母或朋友在场,利用玩具在引导幼儿熟悉箱庭时发挥重要作用;幼儿箱庭制作时间都比较长;玩具选择以动物类为主;制作过程中频繁移动玩县;空间使用以“占满”类型为主;大多数幼儿制作时都不动沙;作品主题以“无明确主题”为主,有明确主题的主要为“动物世界类”和“家庭生活类”;制作过程中幼儿主动与见证人之间的互动频繁。  相似文献   

19.
20.
本研究认为,对假装的认识包含理解假装表征、模仿性假装和欺骗性假装。选取了86名3-5岁的学前儿童和122名3-12岁的聋童,考察他们对假装上述内容的认知情况及差异。结果表明:(1)当假装任务中涉及的事物特征不符合儿童经验时,9岁前的聋童和正常学前儿童难以理解假装表征和模仿性假装。反之若符合儿童的经验,大部分3岁正常儿童及7岁聋童就能正确理解上述内容;(2)5岁正常儿童和7岁聋童已能正确理解欺骗性假装,这比他们在同样情境下理解假装的表征和模仿性假装的年龄要迟。(3)聋童理解假装问题要比正常儿童滞后2-4年,但他们正确理解这些问题的年龄起点及达到的程度与正常儿童可能是一致的,而且发展的趋势也是相似的。(4)手语聋童理解假装问题的成绩好于口语聋童,那些父母会手语或父母是聋人的聋童的成绩好于其他聋童。本研究的结论是:低龄正常儿童和聋童还难以真正理解假装表征;聋童对假装的认识比正常儿童滞后2-4年,但发展趋势相似;聋童自身的手语水平及其父母的手语水平是影响他们理解假装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