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类死亡学的概念与研究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人类死亡学的概念、内容和意义11人类死亡学的概念人类死亡学(HumanThanatology)是近几十年来,在众多学者的努力下,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综合相关学科知识,历史地、唯物地、科学地对濒死与死亡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所形成的一门新...  相似文献   

2.
各门科学理论的发展与其概念的完善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科学概念的明确化和具体化,这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任务,这项任务不仅有术语学上的意义,而且有方法论的意义。这对于多含义的科学概念尤其重要。“统一性”这个概念就是这种多含义的范畴之  相似文献   

3.
1.6破解人类冠心病之谜———鲍林与拉舍的重大发现(第五个发现)1990年前后,一个关于冠心病病因的新理论浮出了水面。新理论揭示,人类冠心病的根本原因是源于人类遗传缺陷的维生素C缺乏。由于意义非凡,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重大的科学发现。这个关于维生素C的第五个发现,  相似文献   

4.
<正>20世纪共产主义运动史对于人类历史发展而言无疑意义重大。它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存在方式,并重新规定了历史的未来走向,使人们看到了从资本奴役中解放出来的可能性。然而,无庸讳言,国际共运史上所频繁出现的过度暴力,尤其是夺取政权后为彻底改造整个社会而付出的巨大牺牲,使人们不得不冷静地重新反思革命及其牺牲问题。"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05页)①法国大革命以降,"武器的批判"  相似文献   

5.
1.6破解人类冠心病之谜--鲍林与拉舍的重大发现(第五个发现) 1990年前后,一个关于冠心病病因的新理论浮出了水面.新理论揭示,人类冠心病的根本原因是源于人类遗传缺陷的维生素C缺乏.由于意义非凡,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后半叶最重大的科学发现.这个关于维生素C的第五个发现,依笔者之见,再次证明了欧文·斯通博士的理论.  相似文献   

6.
科学范畴与哲学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然科学是哲学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推动哲学发展的革命力量。因此,要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有一个新发展,合乎时代的需要,就必须研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关系。由于“自然科学的成果是概念”(《列宁全集》第38卷,第290页),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科学概念与哲学概念,即科学范畴与哲学范畴及其有关的问题。研究这些问题,对发挥科学和哲学范畴的方法论功能,以及推动科学和哲学的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最近拜读了张华夏先生在《哲学研究》1991年第10期上的大作:《“五个月亮爬上来”——谈量子力学哲学问题的“实在”概念》,有些不同想法,因为确实涉及科学、哲学中的一些重大问题,所以希望提出来讨论,以求得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引言概念是思维的“细胞”。概念的产生是认识过程的质变。由于概念反映事物的本质,因而研究概念的形成,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还具有重大的应用价值。具体地说,研究概念的研成,有助于从理论上揭示思维的规律;同时,如果学校和教师能够又多又快地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概念,就能大大地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现象学不仅是在诠释最宽泛意义的理论行为时才依据意向概念,而且也可以借助于这个概念而将更多的哲学清晰性引入实践和伦理领域。”(黑尔德,第74页)在胡塞尔那里,意向性概念用于研究“意识的意向性”,而在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那里,这一概念则用于研究“此在的在世”和“身体的意向性”。本文的思考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胡塞尔“意识的意向性”概念出发,解释为什么这个概念对整个哲学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又隐含着困难——“纯粹意识的意向性”不能让我们真正面向世界,不能真正解决心物关系问题;第二部分认为,尽管海德格尔把胡塞尔的先验自我…  相似文献   

10.
这里评介的这部著作是以—篇内容丰富的引论开始的,在这篇引论中探讨了几个根本性的方法论问题:哲学史的对象,哲学史的分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与各种唯心主义的哲学史概念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中的党性原则,哲学史这门科学的意义。确定科学的对象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研究任务。确定一门科学的对象就意味着表明它的特性、范围和特点,使它与其他各门科学有所区别。“社会  相似文献   

11.
科学被分成各种门类,便于分门别类地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在历史上曾经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走向深化的标志。但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人类本身就是自然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自有人类以来,自然界便成为人类活动的广阔舞台。在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形成了“人化”的自然界.这种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更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2.
揭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思想根据,并为促进人们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提供思想力量,这是哲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理论与现实课题。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关注和思考,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议题之一。马克思通过赋予"类"概念以全新的内涵,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切的价值关怀,为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并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成提示了现实的道路。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一方面将深化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另一方面将为推动马克思哲学与当代现实生活的内在结合提供一个重要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13.
量子测量实验显示部分经典逻辑规则在量子世界中失效。标准量子逻辑进路通过特有的希尔伯特空间的格运算揭示出一种内在于微观物理学理论的概念框架结构,也即量子力学测量命题的正交补模或弱模格,解释了经典分配律的失效,它在形式化方面十分完美,但在解释方面产生了一些概念混乱。在标准量子逻辑进路之外,赖欣巴赫通过引入"不确定"的第三真值独立地提出一种不同的量子逻辑模型来解释量子实在的特征,不是分配律而是排中律失效,但是他的三值量子逻辑由于缺乏标准量子逻辑的上述优点而被认为与量子力学的概率空间所要求的潜在逻辑有很少联系。本文尝试引入一种新的三值逻辑模型来说明量子实在,它有以下优点:(1)满足卢卡西维茨创立三值逻辑的最初语义学假定;(2)克服赖欣巴赫三值量子逻辑的缺陷;(3)澄清标准量子逻辑遭遇的概念混乱;(4)充分地保留经典逻辑规则,特别是标准量子逻辑主张放弃的分配律。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新哲学的理论构成形态及其根本哲学立场是以辩证法为基础的实践哲学。实践哲学的研究界面是社会领域而非自然领域,由于唯物主义抽象的实体性的本体论立场无法处理以人的关系为中心的社会领域中的复杂理论问题,马克思大规模地吸收了德国唯心主义的哲学成就,对唯物主义进行改造和重建。实践概念的具体哲学规定是中介性,人的现实的中介性实践活动是劳动,其在资本主义时代的具体历史形式是工业和科学;在近代资本主义的工业实践和科学实践中,实践的社会性原则和中介性原则发展到极限并走向自我否定,由此显示出人类实践的历史限度。实践哲学揭示了工业和科学作为现代人实践的否定性与超越性的双重意义。从哲学史的观点看,在德国古典哲学之后,马克思实践哲学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有根基、最具根本性、因而真正具有文化领导权意义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晚年在研究俄国的社会问题时,对当时俄国农业公社的发展命运,作过客观的分析和科学的推论。联系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特别是联系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改革的实践,实事求是地研究马克思这方面的思想,无疑是具有重大的意义的。值是,近些年来,理论界一些同志在研究马克思这方面的思想时,认为马克思曾提出过一种设想,即东方社会有可能  相似文献   

16.
《哲学研究》1990年第6期刊载了钱时惕同志撰写的《熵概念有关问题的哲学分析》(以下简称“钱文”)。文章对熵概念进行了讨论,这对推动熵概念的深入研究无疑是有益的。但是钱文提出的熵就是“系统的弥散度”等观点是不合适的。鉴于熵概念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中的重要地位,对与熵有关的问题作进一步阐述应该说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亚里士多德在《动物志》(第2卷第8页)中陈述了人类语言两个不同的任务:它“说明”和“指出某物”。因此,解释学(Hermeneutik)就是说明的学说,理解的学说。解释学常常被说成解释的学说(也被称之为解释的艺术)。解释学是作为解释的总理论来用的。解释学常常同基督教教义密切相关,同时使解释学历史性的概念有意识地同天主教的传统概念对立起来。在基督教教义里,被强调的是解释学的注解作用。 1625年,J.克劳伯吉尤斯(Johannes Clau-  相似文献   

18.
王振武同志认为,“反映概念不能揭示人类认识的真实情况”,“人工智能已经完全、彻底地否定了反映概念”,而把信息的选择作为认识的本质特征《认识定义新探》,载《哲学研究》1986年第4期)。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本文想仅就反映范畴的科学证明,以及它与信息的内在联系等问题,谈点看法,以作为对王文贬斥反映概念的一种基础性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对于类概念的自觉认识是逻辑学赖以产生和建立的基础。因此,无论是亚氏逻辑还是《墨辩》逻辑都是在类概念的基石上建构的。类的同异关系是推理的基本依据。但是,尽管两者出发点相同,《墨辩》与古希腊逻辑却有着不同的发展道路。由于古希腊哲学家主要是为求知而从事学术研究,纯理论地研究逻辑,因而亚氏在建构逻辑体系时,主要研究的是撇开内容的思维形式的结构,并建立了以三段论为核心内容的演绎逻辑体系,因而使古希腊逻辑具有人类科学思维一般工具的特性。  相似文献   

20.
自从哥白尼革命之后,自然科学以其独立的姿态迅速崛起,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一股巨大动力。科学所获得的惊人成功,引起了人们对科学极大的兴趣,尤其是本世纪以来,人们从不同方面对科学进行反思,以期更加全面地了解科学,把握科学,使科学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从目前的研究情况看,西方科学哲学从认识论,方法论和逻辑学方面对科学进行了认真的反思。科学学则以科学自身的发展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的观点,综合地探讨了科学发展的规律以及科学活动的结构和动力。从科学学分化出来的另一重要分支——科学社会学则对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