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格与智力:一种交互作用的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该文在考察人格与智力的概念本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指出了人格与智力之间可能包含的四层关系,Chamorro和Furnham(2004)提出的人格—智力关系的交互作用模型正是通过详细分析这些关系构建起来的理论模型。该模型以人格特质为中心,将主观评估智力(SAI)作为人格与IQ测试成绩之间的中介变量,深入阐述了大五人格特质与流体智力、晶体智力、主观评估智力、IQ测试成绩及其与认知操作之间的交互作用,为理解人格与智力的关系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叶宝娟  方小婷 《心理科学》2017,40(4):892-897
为考察双文化认同整合、文化适应压力在文化智力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文化智力量表、双文化认同整合量表、文化适应压力量表和幸福感指数量表对799名少数民族预科生进行调查。研究显示:(1)双文化认同整合是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2)文化适应压力是双文化认同整合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的中介变量。因此,双文化认同整合和文化适应压力在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这表明双文化认同整合和文化适应压力是影响文化智力与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之间关系的重要内因,研究结论对提高少数民族预科生主观幸福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研究证实, 情绪智力能够正向预测工作绩效, 二者关系会受到中介与调节变量的影响。现有研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原因在于不同理论模型的分歧与对立、测验工具存在问题和研究没有深入到维度水平等。未来研究应该致力于理论模型的整合、新的测验工具的编制、中介与调节变量的考察、深入到维度水平考察情绪智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陈曦  李明  叶浩生 《心理学探新》2012,32(3):267-271
以444名青年为研究对象,采用Schutte编制的《情绪智力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和Diener等人编制的《国际大学调查》为研究工具,调查青年各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并对情绪智力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青年不同群体之间存在显著的主观幸福感差异,本科生群体的主观幸福感水平最高;在控制了人口学变量和人格变量之后,情绪智力能独立预测主观幸福感各维度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中学生特质焦虑与其影响因素的模型建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研究旨在建构特质焦虑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文中提出了影响特质焦虑的三个潜变量 ,分别是人格、学业压力、环境。其中人格包括自卑倾向和内向性格两个指示变量 ,学校压力包括学业压力和人际困扰两个指示变量 ,环境包括不良社会影响、学校适应不良、身体虚弱和父母不良教养方式等指示变量。研究结果发现 ,人格和学校压力直接导致特质焦虑 ,环境通过对人格和学校压力产生影响而间接影响特质焦虑 ,同时 ,人格对学校压力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人格智力(PI)是指个体在对人格及其相关信息推理的基础上,利用这些信息提高一个人的思想、计划和生活经验的能力,包括识别人格信息、形成人格模型、引导个人选择以及系统化计划和目标等相关领域。作为一种新兴的“热智力”,PI并没有像当年情绪智力(EI)那样受人关注。文章从PI的范畴、领域及其局限性等角度分析了这一新能力遭遇“冷落”的原因,指出了PI在整合以人为中心的智力过程中存在概念宽泛、界限模糊、测量的科学性及其形成与发展等诸多值得反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考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对大学生应对方式和抑郁的影响,采用智力和人格内隐观问卷、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抑郁量表对624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如下:(1)变量中心的分析结果表明,整体上大学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仅对积极应对的预测作用显著。(2)为考察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在大学生群体中的组合类型,采用个体中心的分析思路对智力和人格内隐观得分进行潜在剖面分析,可将大学生的内隐观划分为四种类型:智力/人格固存观型、智力/人格内隐观适中型、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四类大学生在智力内隐观上的得分两两差异显著;除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与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外,四类大学生在人格内隐观上的得分也两两差异显著。(3)智力增长观/人格可塑观型大学生的积极应对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大学生,而消极应对和抑郁显著低于其他三类大学生;智力固存观/人格可塑观型大学生的消极应对和抑郁显著高于其他三类大学生。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健康、创造性人格与创造力关系的模型建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罗晓路  林崇德 《心理科学》2006,29(5):1031-1034
通过问卷法对我国八大行政区10所不同类型学校的10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从创造性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多侧面认识大学生创造力的特点,从医学模式以及人格角度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状况,在此基础上,借助现代统计技术———结构方程模型,揭示心理健康、个性和创造力之间的关系;将创造力作为内源潜变量,心理健康和创造性人格作为外源潜变量,三者构成的结构模型是可以接受的,该模型表明,大学生的创造力受其创造性人格和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9.
进化心理学和差异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两个分支。进化心理学认为智力是一种进化的适应。差异心理学中智力是个体差异变量。本文试图整合二者的观点。认为智力既是进化的适应,也是个体差异变量。这将启示进化心理学家去研究更广范围的心理特质,允许智力研究和差异心理学运用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和概念。本文还介绍了与智力进化相关的热带草原法则和Kanazawa的Savanna—IQ互动假说。  相似文献   

10.
社会准确性模型(SAM)将准确性分解为标准准确性和独特准确性,并计算这两者在判断者和目标中的随机效应,从而对人格判断的个体差异做出直接估计,是一种比传统的Cronbach方法和社会关系模型更有效的分析方法。该文介绍了SAM的概念和原理、数据分析与处理、研究设计与扩展形式,扼要综述了SAM与心理适应、喜欢及其他个体差异变量在人格判断准确性研究中的应用。未来运用SAM进行个体差异研究,应不断优化研究设计,简化建模难度,考虑更多变量及变量间的相互作用,提高研究的生态效度,并与其他模型相结合,深入探讨人格判断的个体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