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1年10月下旬中华外国哲学史学会邀请北京和华北地区部分学者举行德国古典哲学及其演变讨论会,就国内外有关德国古典哲学研究的动态及情况进行了开阔的交流与对话。现就会议中讨论的几个重要问题概述如下。 一、德国古典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与会的同志认为,深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问题,在现时代,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对于我们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有着重要作用。 有些同志认为,过去在研究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中,侧重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这是正确的,而且也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今后也需加强德国古典哲学总体和马克思主义关系的研究,立足于当代,拓宽视野,把这项研究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二、德国古典哲学的演变发展 有的同志认为,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的发展过程,是在哲学中贯彻理性原则,建构越来越庞大的理性哲学体系的过程,也是在理性旗帜下推进哲学思想,特别是  相似文献   

2.
毫无疑问,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对于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形成过程来说,具有头等重要的意义。这不仅是由于德国古典哲学家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直接先驱,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全新的世界观,就是在直接批判地继承了德国古典哲学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而且更重要的则在于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以前人  相似文献   

3.
凭借其科学的实践观,马克思实现了对旧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扬弃,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从科学实践观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整个理论体系,这中间还存在一个理论的中间环节,即马克思的现实观。作为科学实践观与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中间环节,马克思现实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理论原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观点和原则的原初形态;它既表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本体论上的创新,又规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是近年来学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在此,我们尤其需要进一步认真清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中一些未能得以深度理论分析的问题。我们看到,后康德哲学家对旁观理性与行动实践关系的解读是对康德实践理性的进一步发展,但未能达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处理旁观与行动关系中的高度。问题的根源在于,这一解读模式没有突破主客统一的哲学范式,更没有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历史观与方法论层面所实现的革命性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在主客体直接统一的基础上理解"旁观者"与"行动者"的关系,而是从历史唯物主义出发对"旁观者"与"行动者"的关系展开历史发生学的解读。这一方面终结了近代德国哲学传统从非现实历史性视角探讨旁观理性与行动实践关系的解读范式,另一方面从方法论层面提升了处理旁观理性与行动实践关系的哲学理论格局。  相似文献   

5.
<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理论界十分关注的学术前沿话题,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要地位和当代意义,如何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求解于学界同仁。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产生于德国,作为西方的主义要在中国生根,就要由西方形态变为东方形态,由欧洲  相似文献   

6.
康德哲学既是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顶峰和终点,同时又是德国资产阶级古典哲学的开端。德国古典哲学以此为起点,通过费希特、谢林,再到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众所周知,德国古典哲学以费尔巴哈为“终结”,而他又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康德学说无疑也是对以培根和笛卡儿为鼻祖的整个资产阶级古典哲学进行理论思考和总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问题做过最详尽论述的经典作家。他在《反杜林论》、《自然辩证法》、《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8.
不断追求和推动哲学观念的变革,是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最为鲜明的理论风格和最为突出的理论特色。高清海先生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是站在实现了"认识论反省"的德国古典哲学的高度来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教科书体系",孙正聿先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是从"学说""学术"和"学养"的统一来探索和构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术体系",孙利天先生的《让马克思主义哲学说中国话》是在"中西马"哲学的比较和会通中分析和说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落到实处",而贺来先生的《马克思哲学与现代哲学变革》则是立足于现代哲学的视野来挖掘和揭示马克思哲学的"现代哲学意蕴"。这四本书共同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自觉从"教科书体系"向"学术体系"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论坛荟萃     
论坛荟萃杨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中产生的“世界哲学”,其历史文化基础包括中国传统哲学,尤其是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中国传统哲学传入欧洲后对西方近代哲学,尤其是法国启蒙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在一定...  相似文献   

10.
本书除概论外,以德国古典哲学的“先驱”、“开创”、“改造”、“完成”、“终结”为题,较系统、全面地阐述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思想,并指出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真正出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同时该书吸取了近年来学术界的新成果,改正了50  相似文献   

11.
“如果不是先有德国哲学,特别是黑格尔哲学,那么德国科学社会主义,即过去从来没有过的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创立。”——恩格斯(1874年) 在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阐述的哲学共产主义,或者说原来的马克思主义(我这样称呼它),和马克思恩格斯在1848年《共产党宣言》以及其它晚期著作中所详细阐述的“科学社会主义”之间,有一条明显的鸿沟。看来,我们好象碰到了两种显然不同的马克思主义。最显著的区别在于:原来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主题“自我异化的人”,在后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2.
奥伊则尔曼是我国哲学界非常熟悉的苏联哲学家 ,在德国古典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领域成果卓著。苏联解体以后 ,他虽已 80高龄 ,仍然充满活力 ,勇于探索 ,从 1991年起发表了一系列反思马克思主义的论文 ,在俄罗斯哲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这些文章主要有 :( 1)《马克思主义与 2 0世纪的非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科学》 1991年第 7期 ) ;( 2 )《哲学学说多元化的历史命运》 (《哲学问题》 1991年第 12期 ) ;( 3)《马克思主义自我批评的原则基础》 (《自由思想》 1993年第 7期、 1994年第 11期 ) ;( 4)《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  相似文献   

13.
卞敏 《学海》2004,3(4):50-55
黑格尔哲学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恩格斯在谈及创立新世界观的工作时说 :“马克思和我 ,可以说是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中拯救了自觉的辩证法并且把它转为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唯一的人。”① 这就是说 ,马克思主义在哲学领域中进行变革的实质 ,是使辩证法与唯物论、自然观与历史观得到完整的统一 ,而“自然”与“历史”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两个核心范畴。马克思解开“历史之谜”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来看 ,马克思在吸取黑格尔辩证法以后 ,把创立新哲学的突破口选在解开“历史之谜…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自建国以来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授奖大会于1984年5月10日召开。这次共评选山241项优秀成果,其中哲学、逻辑学、美学、伦理学等共20项成果分获一至三等奖。获一等奖的有:温公颐的《先秦逻辑史》;方克立的《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房良钧的《矛盾的直接同一性的基本含义及其客观普遍性》。获二等奖的有陈晏清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纲要》;冒从虎的《略论近代德国的哲学革命——兼评德国古典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公式》;杨瑞森的《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伟大贡献》;杨柳桥的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1月19—20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和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主办,主题为“马克思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来自国内部分高校、科研院所近30名学者参加会议讨论,涉及马克思哲学与黑格尔哲学、马克思哲学与康德哲学、马克思哲学中的辩证法等议题。  相似文献   

16.
一、一个有待澄清的基本理论问题如何看待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提出的哲学基本问题及其方法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一个有争议的重大理论问题。持肯定态度的观点认为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伟大贡献。持否定态度的观点则认为哲学基本问题在以“反形而上学”为特征的现代哲学中已被抛弃,哲学基本问题分析也因而失去了意义。还有观点认为,即使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哲学基本问题分析也不应再用,因为这种做法不利于哲学的发展,也不利于哲学与自然科学的…  相似文献   

17.
扬祖陶教授积数十年从事德国古典哲学的教学和研究的结晶、精心撰写而成的《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一书,最近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要旨在于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逻辑一致的原则为指导,全面系统地分析与展现德国古典哲学从康德经过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直到费尔巴哈的思维的逻辑发展进程,揭示其内在必然规律,论证从德国古典哲学走向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历史的思维逻辑的必然性。像这样的研究著作,在国内外学术界尚属首见。该书指出,近代哲学自笛卡儿提出“我思故我在”以来,便将思(维)与(存)在的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  相似文献   

18.
20 0 0年 10月 30日至 31日 ,我国大陆、台湾和来自日本、英国、美国、匈牙利、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俄罗斯的 60余名学者聚集北京 ,参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主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与 2 1世纪”国际学术研讨会。举办这样一次旨在共同研究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2 0世纪的基本经验 ,展望它在 2 1世纪发展前景的国际性学术盛会 ,在我国尚属首次。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教授亲自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发表了题为“发展哲学事业 ,迎接伟大时代”的重要讲话。李铁映在讲话中首先高度评价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人类哲…  相似文献   

19.
民主德国哲学杂志自今年以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对象,结构、表述及任务,尤其是对哲学同自然科学之间的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地讨论。1964年《德国哲学杂志》第8期上发表了题为《哲学与生活》(提纲)的文章,对今后如何进行讨论以及哲学的任务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现将全文译出,以作参考。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在《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里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发展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两大哲学派别的根本标准。一百多年来,它象一盏明灯,照亮了哲学发展的大道,成了我们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工作的指针。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要坚持恩格斯这个科学论断。然而,在此前提下,总结百多年来人类实践的新经验,进一步概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新成果,按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