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齐 《哲学动态》2006,(3):70-73
庄子与克尔凯郭尔,他们之间何以会有、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由两位美国学者通力合作完成的《反理性主义的意义:庄子和克尔凯郭尔的宗教思想》在“反理性主义”的旗帜之下,让生活在人类历史的“轴心时期”的中国思想家庄子与19世纪的丹麦宗教思想家克尔凯郭尔彼此相遇了。他们中的一位是汉学研究家伊万霍(Philip J.Ivanhoe),另一位是克尔凯郭尔研究专家卡尔(Karen L.Carr)。作为一个以汉语思想为背景从事克尔凯郭尔研究的中国学者,我认为,该书在理解庄子和克尔凯郭尔各自的思想特征及其深层的文化和心理差异方面显示出了比较研究的若干优势…  相似文献   

2.
克尔凯郭尔在假名写作中多次或明或暗地批评黑格尔体系中缺乏伦理学,而黑格尔在其著作中却曾经详细讨论过伦理学。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理解上的偏差,其根源在于克尔凯郭尔对伦理学/哲学的理解不同于黑格尔以及其他19世纪的伦理学家/哲学家。他把伦理学/哲学视为是个体的一种生活方式,他所遵循的不是谢林和黑格尔的哲学传统,而是被称为“生活哲学”的古代哲学传统。由此克尔凯郭尔成为了一个现代哲学的反动者、一个过时的人物,这使得克尔凯郭尔在现代伦理学史/哲学史上的地位显得有些奇怪。  相似文献   

3.
王齐 《世界哲学》2001,(2):78-79
为了促进克尔凯郭尔研究在华语世界中的发展,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与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克尔凯郭尔研究中心于2000年4月达成协议,双方将联手共同推出一套十卷本的克尔凯郭尔著作中文选集。这是首次直接从丹麦文人手对克尔凯郭尔的哲学著作进行系统的翻译和介绍。该项目现已正式启动,预计将在未来的十年内完成。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基督教思想史的维度,对克尔凯郭尔著作的中心问题,即如何成为基督徒加以研究.通过对克尔凯郭尔思想中的孤独个体、信仰的跳跃、同时性、重复、带泪的盟约以及<新约>的基督教等范畴所作的阐释,来展现其独特的信仰观.文章还分析了克尔凯郭尔被称为"文化基督徒前驱"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王齐 《世界哲学》2012,(2):23-31,161
本文以互读的方法试图揭示克尔凯郭尔与尼采面对基督教信仰所采取的截然相反的态度。克尔凯郭尔坚持生存者需要一个"全知全能"的上帝,而尼采认为上帝的"全知全能"性正是上帝要被杀死的原因;克尔凯郭尔极力张扬基督教人本主义思想,而尼采则批判基督教人本主义的虚妄性和奴隶本性。尼采认为,克尔凯郭尔的基督教上帝正是形而上学式思想的残余,因此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在根本上是一种"基督教哲学";是尼采彻底颠覆了形而上学,真正使哲学的关注点落实到了人的"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6.
王齐 《哲学动态》2008,1(3):46-54
Either/Or首版于1843年,当时克尔凯郭尔刚刚步人而立之年.这部书至少涵盖了年轻的克尔凯郭尔个人情感生活以及他对哲学和人生进行思考的两种动机和线索.  相似文献   

7.
以"捆绑以撒"为主题,克尔凯郭尔为伦理与宗教二者关系的疑难提出了解决之道。首先,克尔凯郭尔突显了"捆绑以撒"叙事的生存论维度,个体需要直面作为"杀人犯"的亚伯拉罕和作为"信仰之父"的亚伯拉罕之间的冲突。其次,针对伦理的理性,克尔凯郭尔认为,宗教不能化约为伦理,个体性高于普遍性。再次,针对宗教的权威,克尔凯郭尔认为,宗教不能缺失伦理的他者之维,个体在信仰的悖论中实现了上帝之爱和他者之爱的和解。最后,本文从思想史的角度对克尔凯郭尔的独特进路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8.
书讯     
伽罗第专门研究黑格尔而出版的这本书,一下子就谈到两种极端的解释:一种是使J.瓦尔在1929年去强调黑格尔主义中的神学和克尔凯郭尔学说的一面,另一种是使G.卢卡奇在《青年黑格尔》一书中相反地把黑格尔当作一位未成形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另一面。这就是说,当伽罗第从历史与社会的那种尽可能有的关系上试图建立这部伟大的著作的时候,总的说来,他并没有重视那些在他看来从而可以产生最优秀的政党——马克思主义这一远景的因素。他着重指出,过去人们所描述的几大学说,特别是在《历史哲  相似文献   

9.
《世界哲学》2006,(3):3-3
主持人的话:在国际范围内,克尔凯郭尔研究是一门“显学”,虽然克尔凯郭尔似乎并不具备这样的必要条件———他没有担任过公职,终生靠遗产生活,所有作品一律自费出版;他写作的语言是目前世界上仅有550万人使用的丹麦语。不过,克尔凯郭尔对于这样的命运早有准备。他知道总有一天,  相似文献   

10.
此在与真理 在克尔凯郭尔的所有概念中,生存概念是当前最有作用的。克尔凯郭尔追问真理的最令人信服的地方看起来就在于,这一追问无需独断的正题,也无需思辨的反题,而是  相似文献   

11.
克尔凯郭尔的存在主义哲学是20世纪60年代之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借鉴.受其影响,部分学者在复兴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的口号下,相继完成了道德哲学与历史哲学转向.其中,既包括他们从克尔凯郭尔的"个体生存""激情选择"以及"内在自由"等概念出发,对当时被官方马克思主义遮蔽的个体性伦理责任的凸显,又涉及他们在个性伦理学基础上,通过挪用克尔凯郭尔的"瞬间生成""永恒片断"与"可能运动"等范畴,对彼时东欧社会主义实践中把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片面理解为对必然规律的批判.据此,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就在马克思的经典论断之外,以存在主义视角重构了现代性宏大叙事关于人类永恒福祉得以实现的传统路径.值得一提的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转向无疑是相关学者对战后及至斯大林主义成为官方意识形态近二十年东欧社会主义探索历程进行反思的结果.而在马克思主义与克尔凯郭尔存在主义的博弈中,他们的思想旨趣从马克思主义向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嬗变,又勾勒出东欧社会主义探索的复杂心态历程.  相似文献   

12.
象叔本华一样,克尔凯郭尔向黑格尔的科学认识论和辩证法发动了进攻。他批判黑格尔的存在与思维的同一性,但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唯心主义,而是因为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他都不喜欢思想的合理性。克尔凯郭尔把思维与存在,逻辑与辩证法,客观性与主观性相互割裂开来,抛弃前者而仅只保留后者。他思考的主题是辩证法的主观性,是特殊个体的主观辩证法。在克尔凯郭尔看来,叔本华的辩证法不是纯主观的,而是太包罗万象,因而不理解个体的真正作用、“孤独个人”和一般理性主义的真正作用。他宣称,真正的对立永远是“隐秘的”。  相似文献   

13.
相对于黑格尔把死亡当作客观的认识对象,克尔凯郭尔把死亡理解成一种主观的生存处境。克尔凯郭尔所理解的主观并非是一种情感上好恶,而是精神定性下的、个体在内向性中自己规定自己的生存行动。克尔凯郭对死亡的思考从对象转向个体的内在,通过把死亡当作自身的生存处境来看待和重新理解死亡与生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索仁·克尔凯郭尔无疑是西方思想史上极重要而又极难理解的一个人物。他的著作在生前不被任何人理解,在他身后也多半是被误解了。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咎于他的著作形式:匿名著作。而这种形式又与他的重要思想:间接传达分不开。 克尔凯郭尔把他的著作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美学著作,包括他1843年出版的三部著作:《或此或彼》、《恐惧与颤栗》、《重复》以及《焦虑的概念》(1844),《生活道路诸阶段》(1845),《致死的病》(1849)等;第二类是哲学著作,包括《哲学片断》(1844)和《最后的非科学的附言》(1846);第三类是宗教著作,包括《爱的功课》及大量“启迪性谈话”。第一类著作采取匿名形式;第二类著作仍采取匿名的形式,但克尔凯郭尔以编者的身份出现,第三类著作用的是真名。克尔凯郭尔与他的匿名著作是一种什么关系,他到底想通过匿名著作传达什么,这对研究克尔凯郭尔的思想至关重要。这个问题,西方学者一开始是忽视的,后来注意到了,却很少严肃对待,直到最近,美国学者M.Holmes Hartshorne才给予正确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王齐 《哲学动态》2007,1(8):49-52
解读克尔凯郭尔的作品常会遭遇到一种尴尬:刚刚觉得可以对他的思想进行系统化的梳理和总结的时候,一下笔就觉得不尽其然,有时甚至觉得蛮不是那么回事儿。造成上述困境的主要根源在于克尔凯郭尔作品的复调式结构及其所带来的意义的多重性,也许最能说明这种阅读困境的就是对克尔凯郭尔的成名之作E ither/Or的解读。在此我甚至无法下决心为该书的标题寻找一个完全令人满意的汉语译名,我无法在常见的译名“非此即彼”和“或此或彼”之间做出选择。E ither/Or发表于1843年,它是一部与传统的哲学著作风格迥异的作品,其内容庞杂而费解。克尔凯郭…  相似文献   

16.
英文新书目Botleher,D.,Tlie Soeial and Political Thou· ght of R.G.Collingwood.Cambridge Univ.Pr.,1989.300P. 科林伍德的社会政治思想Cavalier,R.、Vestern434P.J.,Ethies in the·History ofPhilosophy.Maemillan,1989, 西方哲学史中的伦理学Cljperen,H.J.,Language and Thought.De Gruyter,1988.267P. 语言与思想Creegan,C.L.Wittgenstein and Kierkega· ard.Lond.,Routledge,1989.158P. 维特根斯坦与克尔凯郭尔Eeeles,J.C.,Evolution of the Brain. Lond.,Routledge,1989, 282p. 脑的进化Fell;tad,J.E.et al…  相似文献   

17.
克尔凯郭尔通过牺牲基督教的全部历史的现实性分析,对充斥形而上学而使个体遭到扼杀的现代社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悲愤,认为现代社会处于人的自我异化的阴影之中。因此,在克尔凯郭尔看来,欧洲"体制"的全面崩溃,预示着基督教与哲学的分离,只有原始意义上的基督教才能拯救现代社会,即  相似文献   

18.
法国《哲学研究》(Les 6tudes philosophlques)季刊 第18年度第1期1963年1一3月 (认识论谈话的几个方面)分析哲学与语言亡.本沃尼斯特看作为翻泽的科学与哲学R.吕耶论物理和哲学当前的诸关系R‘布朗舍哲学与心理学:两者关系的三种看法R.拉克罗茹现代社会心理学中的相互作用、交换和正义的范 畴,卫.布里考 第18年度第2期1863年4一6月 (美学与哲学)哲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它.苏黎安哲学与文学M.则拉法绘画与哲学O.一P.布鲁哲学与电影人,艾弗里 第18年度第3期1863年7一9月 (克尔凯郭尔)危机和一个女演员生活中的危机5.克尔凯郭尔克尔凯郭尔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紧扣美国哲学家J.D.卡普托"激进解释学"的范式特征,深入探究"激进解释学"的核心内容。"激进解释学"谱系是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谱系的反叛者,该范式将克尔凯郭尔、尼采、海德格尔和德里达等哲学家的思想视为其谱系源泉。"激进解释学"的核心概念涵盖"流变"、"生活的困难性"、"重复"和"解构"等重要内容,它掀起了即将到来的"后形而上学"解释学潮流。  相似文献   

20.
克尔凯郭尔是以反体系的面目出现在西方哲学史上的,这一点无论是从其基于“生存”哲学而对体系哲学所作的言辞尖利的抨击的方式(参见克尔凯郭尔:《最后的非科学性的附言》),还是从其写作风格中我们都能切实地感受到这一点。克尔凯郭尔从著述生涯之初便本着倾其一生寻找他自身能“为之生、为之死”的真理的目标,为此他不惜成为一个公众心目中的“谜”而甘遭被曲解的命运。因此在写作中他基本上将自身隐匿起来而采用化名、假名,并且从不给出最终的答案,其目的在于让各种不同的思想观点竞相登场,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只属于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