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梵志诗和寒山诗都受了佛道两教 ,尤其是佛教的很深的影响 ,且在体裁上俱为白话诗 ,故人们一般将之视为唐代白话诗的代表 ,这的确是有道理的。但是不少论著在言及唐代白话诗时 ,更多的是说其共性 ,而少于对其间的差异作具体细致的分析 ,这显然不利于全面而深入地认识王梵志诗和寒山诗 ,甚至影响到对唐代白话诗的总体把握。可喜的是 ,最近已有学友陆永峰先生的文章在探讨王梵志和寒山诗的区别 ,但其文意容有未尽之处 ,故本文试从王梵志诗和寒山诗的世俗性与宗教性诗歌的内容以及艺术形式等方面 ,对其间的异同再作讨论  相似文献   

2.
台山牧歌     
  相似文献   

3.
4.
悟真求道谒天台,破壁高飞展素淮。崇山千仞足下始,百折向前心不徊。  相似文献   

5.
《中国宗教》2012,(9):46-48
位于东海之滨的天台山,方圆八百里,山有八重。连绵起伏的山峰,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因为顶对天上的三台星宿,所以名为"天台"。天台山南麓的桐柏山,峰崖耸立,流水潺潺,中国道教自古将  相似文献   

6.
天台山道教发展简述许尚枢本文对渐江天台山道教历史作了完整勾勒,认为:天台山与早期道派的诞生有密切关系,金丹派南宗亦肇始于此;名人辈出,道教文化艺术硕果累累;天台山道教发展历史是中国道教发展史的缩影。作者指出:东汉六朝是其开山立派时期;随唐五代是全面繁...  相似文献   

7.
伏俊琏  龚心怡 《法音》2020,(5):45-49
<正>一、《心海集》写本情况及内容《心海集》(S.3016、S.2295)是唐代流传于敦煌地区的禅诗集,也是敦煌禅宗诗偈中篇幅最为浩繁的集子。诗的主旨为劝人修道成佛,通篇语言质朴无华,写的都是如何参禅,如何精修,如何成佛。它是一部已经散佚的唐代佛教诗歌集,唐宋以来的公私书目均未著录,仅存于敦煌写本S.3016与S.2295。其作者和编纂者,亦都不可考。S.3016写本首全尾缺,双面书写,现规格为25.5×255.5cm。由六张纸粘合而成,先粘后写。正面抄写《太上元阳经第十》,有尾题,首残尾缺,正  相似文献   

8.
天台山国清寺,不久前举行了一次隆重的传戒仪式。参加受戒的是居住在国清寺、高明寺、方广寺等处的沙弥,共四十二人,其中年龄最大的五十岁,最小的十八岁。传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在春光明媚、百花盛开的季节里,日本日莲宗友好访华团一行51人,分甲、乙两班,于四月十六日和十八日先后来到天台山国清寺访问,受到国清寺住持、中国佛协常务理事、浙江佛协副会长唯觉法师和全寺僧众的热烈欢迎。日莲宗在法华迹门的法脉中列智者大师  相似文献   

10.
古人夸张地称:天台山上应台星,超然秀出,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高一万丈,周围八百里,又有飞泉,悬流千丈。传说汉明帝永平年间,剡县人刘晨、阮肇共入天台采药,迷途不知返程。他们在山中转悠了  相似文献   

11.
温金玉 《法音》2019,(4):76-77
正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浙江省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原天台山国清讲寺住持可明长老,于2019年2月19日在国清讲寺安详示寂,世寿92岁,僧腊79,戒腊73夏。可明长老的一生与古刹国清寺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说到长老一定要说到这座古寺。"台山一万重,帝割为佛国。刹院如星罗,国清最雄特。"根据地方志资料记载,隋开皇十八年(598),寺初建,名天台寺,  相似文献   

12.
五台自秦汉置滤县,迄今已二千余年,可谓历史悠久.由于地处偏僻山区,气候寒冷,地瘠民贫,再加历代封建统治阶级及五台山上层僧侣的剥削压迫,使广大人民生活无着,不断激起五台人民的反抗,历史上曾爆发过几次规模较大的农民起义。据《五代史》载:金朝天会四年(公元一二六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来到天台山国清寺时,只见这里古木参天,层林叠翠,仿佛置身于浓墨重彩的国画之中,令人留连忘返。然而,你可曾知道国清寺僧众为了管理和保护这里的山林,付出了多少辛勤的劳动啊! 远的且不说。新中国成立三十五年来,国清寺僧人在修禅研教的同时,耕种百亩稻田,经营三千六百余亩山林,发扬了我国佛教农禅并重的优良传统。为了保护好祖祖辈辈培育经营的这片汪洋林海,国清寺长年有七、八位僧人日夜巡逻在雾山云海之中。现任住持唯觉法师,早年就是一位管山的头  相似文献   

14.
五台山与天台山佛教文化交流周祝英五台山,原名紫府,为紫气仙人所居,是道教的一个道场。其在山西省东北部,为太行山之北端。山有东、西、南、北、中五座台顶。其中,东、南、西、北四台,拱立四方。而中台巍巍,独立中间,大有群臣咸服之势。五台中心区左襟右带,犹若...  相似文献   

15.
刘军 《法音》2022,(4):43-50
<正>浙江台州天台山在我国佛教界享有盛名,是佛教天台宗的祖庭,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山中佛寺历史悠久,闻名天下,一直以来都受到学界的极大关注。然而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清代及清以前的天台山佛寺,而对民国时期,则关注甚少。民国时期是中国社会的特殊转型期,从封建社会步入现代社会,兴起了寺产兴学、打倒偶像、破除迷信等运动,佛教衰微,佛寺衰弊,  相似文献   

16.
“我闻天台山,山中有琪树。欲言永攀上,莫晓石桥路”。这是唐中期著名的隐逸诗人寒山子描述天台山的一首诗。诗中出现的所谓“琪树”,是神仙道教之神话传说要素之一。“琪”,《广韵》释为“玉也”。《尔雅·释地》:“东方之美者,有医无闾之珣圩琪焉”。注曰:“玉属”。因而顾名恩义,“琪树”也就是玉树。古人认为天台山为仙山,上有“琪树”,故多以诗歌咏之,天台山在浙东沿海,其山“高一万八千丈,周围八百里,山有八重,四面如一”(陶弘景《真诰》)。人谓之“顶对三辰”或“当牛女之分,上应台宿”(《十道志》),以为“众岳之最秀者也”(顾野王《舆地志》)。天台山中多名道,多高僧,多洞天福地与寺院兰若。起于东汉魏晋时期的许多仙佛传说遍布全山,脍灸人口,而诸  相似文献   

17.
两年前,有位老学长告诉我:“你要懂得老师,要去读他的涛,而且要同参禅一样,入乎其内,出乎其外,再三来回的诵读,或许才得有几分的共鸣:诗是南师的心声,诗也最容易透露一个人的见地、思想、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天台山国清寺方丈唯觉法师于1990年  相似文献   

19.
《法音》2015,(6)
<正>纵观唐代以诗取士的科举制度,不仅在世俗世界造就了一代文学——唐诗之辉煌,而且在方外天地里也涌现出许多释子诗家和羽流骚客。他们不但为当世所重视,亦多入后代选家之法眼。在《唐人选唐诗(十种)》中,韦縠所编《才调集》选录唐代释子12人,诗20首,为其它九种书所不及。今将这20首僧诗逐一与唐、宋诸家所编《又玄集》《唐诗纪事》《万首唐人绝句》及后世有关集本比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