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组织公正感研究进展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章先介绍了公正及公正感的概念,进而分析了组织公正感的概念。国外组织公正感的研究可分成3个阶段,首先由Adams提出分配公平,之后Thibaut、Leventhal等提出程序公正,最后Bies等提出相互作用公正。尽管国外对组织公正感研究比较广泛,但对公正感的结构及测量方法还存在分歧,有单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三因素理论和四因素理论。  相似文献   

2.
组织不公正及其效果研究述评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组织公正感的研究出发,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国外关于3种组织不公正,即分配不公、程序不公正和互动不公正研究及其效果,特别分析了组织不公正对组织的具体危害,这种危害包括隐蔽的攻击、退缩行为和公开的攻击。文章还介绍了我国学者关于分配不公平方面的研究。最后,作者指出组织不公正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即组织不公正可能本质上不同于组织公正,组织不公正研究存在操作定义狭隘和跨文化障碍,以此为基础描述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组织公正是员工对工作场所公正环境的心理感知, 研究层面有个体与群体之分。以往研究多集中在个体层面, 以致研究结果缺乏对群体现象的有效解释。进入新世纪学者们开始关注群体层面的公正氛围研究, 并在理论和实证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通过回顾相关研究可以发现:(1)在理论机制上, 公正氛围的形成可以通过社会信息加工理论、吸引-选择-磨合模型、公正传染概念和公正启发理论来解释; (2)在研究视角上, 主要存在维度视角、整体视角、感知来源视角、氛围属性视角和第三方视角; (3)在研究主题上, 主要涉及领导、团队和组织三方面对公正氛围的影响, 以及公正氛围对个体、团队和组织三个层面的影响效果。未来研究可着重从多种领导行为对不同公正氛围影响的比较、其他领导因素对公正氛围的影响、不同公正氛围对结果变量影响的比较、新视角公正氛围测量方法的尝试, 以及文化因素对公正氛围的影响研究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4.
程序公正及其心理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序公正是组织公正的重要成分。自从Thibaut和Walker(1975)提出程序公正的概念以后,程序公正被引入了很多领域的研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程序公正的内容需要整合统一。发言权效应和尊重效应讨论了影响程序公正判断的因素,个人利益模型和团体价值模型则分析了其内在的心理机制。程序公正影响了大量与工作有关的态度和行为,并与分配结果产生了交互作用,其内在机制也在文章中得到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公正的启发理论述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组织公正感包括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等重要的组成要素。尽管这些公正感的构成要素有不同的内涵和影响因素,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这些要素之间有较高的一致性。与过去注重这些要素的差异性相反,Lind看到了这些公正感要素之间的一致性,提出了试图整合这些一致性的公正理论:公正的启发理论。该文比较全面地介绍了公正的启发理论的含义,如何启发等核心概念,并对启发理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启发理论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组织公正的动态研究是在时间视角下分析组织公正的变化及其影响。根据研究中不同的时间跨度,可将该领域研究分为短期公正变化与长期公正变化研究。短期公正变化研究主要分析公正事件在日层次上的变化对组织内个体的影响。长期公正变化则分析组织内个体过往的公正经历如何影响他们当前的心理与行为。研究主要从自我调节资源的变化、长时社会交换、不确定管理及社会认知角度解释公正的动态影响。未来可从公正动态变化的特征、前因机制及其差异化影响机制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7.
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影响效果的差异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以大学生奖学金评比为例,探讨了组织公正各维度影响效果的差异。以661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2×2的完全随机设计,以情境故事法(scenarios)呈现刺激,研究了奖学金评比中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互动公正对大学生学习投入、班级荣誉感、班级归属感、与辅导员的关系的影响。结果表明,组织公正三个维度与效果变量之间存在清晰的对应影响关系:分配公正主要影响具体、以个人为参照的效果变量;程序公正主要影响与组织有关的效果变量;互动公正主要影响与上司有关的效果变量。  相似文献   

8.
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公正感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浩  龙立荣 《心理学报》2007,39(5):909-917
以428名企事业单位员工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家长式领导与组织公正感的关系,结果表明:(1)仁慈领导对组织公正感各维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德行领导对组织公正感各维度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权威领导对领导公正有显著的消极影响;(2)在分配公正、程序公正上,德行与权威领导有显著负交互效应;在领导公正、领导解释上,仁慈与权威领导有显著负交互效应。最后,对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作了探讨,并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9.
公正世界信念:概念、测量、及研究热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正世界信念是美国心理学家Lerner最先提出的一个概念,即人们需要相信他们所处的世界是一个公正有序的世界,在这样一个世界里,人们得其所应得,并且所得即应得。公正世界信念为个体提供了一种对世界的可控制感,从而使人贯注于长远目标,并遵循社会规范行事。这对个体适应复杂的物理和社会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公正世界信念的概念、测量、及当前的研究热点进行了简要介绍,并且指出,探讨公正世界信念与其他心理公正研究诸分支的区别和联系,借鉴内隐社会认知、内隐动机研究中的一些技术方法来研究公正世界信念,深入探索公正世界信念发挥作用的潜意识机制,可能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在环境公正议题研究的理论层面,至少存在四个误区,即议题名称误区、概念释义误区、原则设计误区和种际公正误区。议题名称误区是指不该将"环境公正"和"环境正义"这两个概念完全等同,消解的方法是还原这两个词的不同所指,分别用于应然之处;概念释义误区是指不该直接从环境公正出发定义环境公正概念,而是应从一般性的公正概念推出环境公正概念的定义;原则设计误区是指不该把环境公正原则设计成了用其他词汇命名的原则,消解的方法是通过回答"环境公正应为何"的问题来直接获得环境公正原则;种际公正误区是指不该弄出这一公正类型和论题,消解的方法是用"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其他生物物种"的问题取代它。这四个理论误区的存在会给环境伦理学的学术事业带来三种不利影响,需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11.
组织公平文献综述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帼儿  陈子光  钟建安 《心理科学》2006,29(4):1016-1018
文章的主要目的在于回顾组织公平自其产生至今的主要文献,并介绍Colquitt(2001)的组织公平四因素结构(即分配公平、程序公平、人际公平和信息公平)[1]。文章还讨论了组织公平的工具性和非工具性模型。最后,文章介绍了组织公平今后的几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王燕  龙立荣  周浩  祖伟 《心理学报》2007,39(2):335-342
以160名中学教师为被试,采用2×2的完全随机设计,以模拟故事(scenarios)的方法呈现刺激,研究了在职称评定中分配不公正的前提下,程序公正/不公正,互动公正/不公正对教师的退缩行为(消极怠工、拒绝帮助、离职、对校长的消极态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分配不公正条件下:(1)程序公正、互动公正均影响教师的消极怠工程度;(2)程序公正、互动公正均影响教师的拒绝帮助行为程度,而且交互作用显著;(3)互动公正影响教师对上司的消极态度,程序公正无显著影响;(4)程序公正和互动公正对离职意愿影响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The Role of Justice in Organizations: A Meta-Analysis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The correlates of distributive, procedural, and interactional justice were examined using 190 studies samples, totaling 64,757 participants. We foun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three justice types to be merited. While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and outcomes were related to the three justice types,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erceiver were, in large part, unrelated to perceived justice. Job performance and counterproductive work behaviors, considered to be outcomes of perceived justice, were mainly related to procedural justice, whereas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was similarly predicted by distributive and procedural justice. Most satisfaction measures were similarly related to all justice types. Although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and trust were mainly related to procedural justice, they were also substantially related to the other types of justice. Findings from laboratory and field studies are not always in agreement. Future research agenda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justice has always been interested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ustice and attitudes. This research often examines how different types of justice affect different attitudes, with distributive justice predicted to affect attitudes about specific events (e.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and procedural justice predicted to affect attitudes about organizations (e.g.,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However, there is mixed support for these predictions. Moreover, this approach generally ignor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ttitudes about the specific event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organization. In this study we identify three alternative models of justice and attitudes. We use customer responses to complaint handling to test these alternative conceptualizations. Results generally support a mediated model, wherein event attitudes mediate the effect of justice perceptions on system-related attitudes. The implication of these findings for organizations and justice researcher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文化背景下,针对营利性组织中人际交往中互动公正的因素结构展开研究,通过实证调研、数据分析得出互动公正的二维结构,即尊重与认可、解释和领导方式,同时提出互动公正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