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加坡道教总会朝圣团一行15人,在以主席林泽连为团长、副主席陈国显为副团长的率领下,于1997年4月16-17日到龙虎山天师府谒祖参访,受到天师府全体道众的热烈欢迎。16日下午2点,风和日丽。朝圣团在天师府道众夹道迎接下,在锣鼓和炮竹声中步入天师府大门。首先,来到天师殿谒祖进香,参拜了祖天师张道陵、30代天师张继先,43代天师张宇初等神像。接着,龙虎山道协会长、嗣汉天师府主持张金涛及秘书长等道协主要负责人在接待室会见了朝圣团一行并进行了座谈。龙虎山道协张青剑副会长介绍了天师府近年来的情况和即将重建"法篆局"等有关工…  相似文献   

2.
东汉末年,天师道在汉中一带兴盛发展,后曹操迁封天师部众,第四代嗣师张盛率部重返老祖天师修道炼丹旧地。从张道陵开始,天师世系已六十三代。前三代天师活动中心主要在陕西、四川的一些地方,后六十代天师的活动圣地则在贵溪龙虎山中。唐、宋以降,天师世家重新得到统治阶层的承认,并倍受尊崇。历代王朝对张天师也多有封赠,许多朝代的天师曾经官居一品,挂金印,着蟒袍。其封号有:法师、国师、先生、真君、大真人、大夫等等。并修建宫观,赐予良田。尤其是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年),朝廷以三十八代天师张与材主领三山符箓,并为正一教主。于是南方符箓道派遂合流为正一道派,与全真道派分别为  相似文献   

3.
由于系统完整的正一道天师谱系出现较晚,导致今人对早期天师的世系有所怀疑。有学者认为自第四代张盛至第二十八代张敦复的天师谱系都是后世伪造的。新出土的张敦复为人撰写的墓志结尾清清楚楚刻着“汉天师二十八代孙张敦复撰”字样,足可破学者之疑。同时,这方墓志对于锁定张敦复生卒年的大致范围也有裨助之益,因此具有多重价值。  相似文献   

4.
祖天师:张道陵东汉张陵骑鹤游,南国龙虎云锦露;山水人鸟壶天图,天师依恋宝地修。结炉炼丹修性命,三十六年至诚真;道途通达龙虎见,创教弘道功德深。 第四代天师:张盛张盛遵祖回信州,修治玄坛妙运筹;教演宗传龙虎宗,世袭千年传悠悠。龙虎天师颂@聂亮祥  相似文献   

5.
张天师四不吃的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道教,始自于东汉,但从金大定年间起,就分为“全真”和“正一”两大教派。全真派的道士,终生出家,不蓄家室,从不饮酒茹荤;而正一派的道士,张天师世家,也讲究居住庙观,但可娶妻置室,传宗接代,虽有斋戒,但在非斋之日,可以喝酒、尝荤,据闻天师世家历来传有四不吃的规矩。最近,我专门访问了现仍健在八十四岁高龄的原天师府的厨师袁晓初。袁师傅从一九四二年进府,专门为六十二代,六十三代张天师当私人厨师。据袁师傅回忆:解放前,天师府  相似文献   

6.
道教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渊源于殷商时期的鬼神崇拜,继承了战国时期的方仙道、秦汉时期的黄老道。至汉顺帝时(公元126—144年),祖天师张道陵始创教,使道教初具规模。经历代道德羽士进一步充实和发展,流传至今,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一、天师世家与道教的关系世家本是指世族而言,但汉天师世家并不同于一般世家,而是一个道教世家。自祖天师立教,历代相承。至今,已传六十三代,历经一千八百余年。这也是道教正式出现组织形式至今的历史。是任何宗教所未有的。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也只有山东孔府和龙虎山天师两大族。明胡应麟《少宝山房笔丛》卷四十二《玉壶遐览》说:“汉第一代天师张道陵为玄教宗,  相似文献   

7.
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东汉中叶,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此肇基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山因以名。”龙虎山天师府,是历代张天师生活起居和祀神之所,道教正一派祖庭。始建于北宋崇宁四年(1105年),元时因封36代天师张宗演为嗣汉天师,遂得名嗣汉天师府。10月23日至24日,来自美国、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港澳台等九个国家和地区的道教界人士及信众和嘉宾数千人汇聚江西龙虎山上清镇,庆祝嗣汉天师府建府900周年。与会道众共同诵读“护国佑民世界和平祈祷词”,祈祷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世界和平。庆典活动中,进行7道教科仪、道教音…  相似文献   

8.
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内的“天师八卦宴”在国内是颇有名气的筵席。它起源于哪朝哪代,哪一代天师,目前尚无确凿的文字佐证,但据上辈老人所传,至迟在清代中叶已十分盛行。“天师八卦宴”是历代张天师宴请贵宾或举行重大活动必备的筵席,名庖众多,制作精细,风味独特,且其中蕴含着丰富的道教文化内涵。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天师道文化得以恢复和发展,发掘和恢复“天师宴”也就成了热门的话题。1988年,当时鹰潭市的“龙山大酒店”(现为国贸商厦)有一姓黄的厨师,据称其祖父和父亲都在天师府当过厨师,熟知“天师八卦宴”的制作过程…  相似文献   

9.
<正>农历十月十三至十六,即11月24日-27日,正逢下元节期间,江西龙虎山嗣汉天师府在圆满完成"对台千人专场授箓活动"后,又迎来"乙未年对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箓活动"。本次活动经国家宗教局批准,由中国道教协会主办,嗣汉天师府承办。这也是自1991年以来,天师府承办的第26次对海外正一派道士授箓活动。授箓程序基本上以五十三代天师张洪任撰序、光绪二十八年(1902)朱鹤卿录写的《天坛玉格》为依据,结合当代实际依科进行,由天师府  相似文献   

10.
"来去不闻山鸟喧,三生石上龙蛇年"①是四十七代贞一天师的临终示化颂。在灿若群星、大才辈出的历代天师中,贞一公没有虚靖天师的精深道法,也比不上列仙之儒耆山天师的文星炳耀,相  相似文献   

11.
2003年8月25日,上海社科院教授陈耀庭应嗣汉天师府主持张金涛的邀请,专程自千里之外来到天师府,向天师府全体道职员工讲授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写的《道门十规》。陈耀庭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朴素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张宇初天师撰写《道门十规》的历史背景和明初道教组织的基本状况以及张宇初作为掌管天下道教的领袖,对全国道教徒的殷切期望。接着,又逐章逐句地讲授了《道门十规》主要思想、基本内容以及在当代继续学习《道门十规》的深刻意义。通过这次学习,嗣汉天师府道职员工进一步增强了祖庭意识,精神风貌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学…  相似文献   

12.
二仙庵自清康熙三十四年由四川按察使赵良璧创建,陈清觉在此开启了道教全真龙门派丹台碧洞宗。为了培修道观,他节衣缩食,稍有薄蓄,便拿出白镪数十两,置买枣子巷田业两大股,复以余资创建来鹤亭,塑吕洞宾、韩湘子骑白鹤塑像于其中,随后又建吕祖殿,祀吕洞宾;建斗姥殿,祀斗姥;建御书坊于来鹤亭之西,供奉康熙皇帝御书《赤龙黑虎诗》石碑于其中;建二仙殿,祀吕洞宾、韩湘子,天师张道陵及第三十代天师虚靖天师。由此而奠定了整个二仙庵的建筑格局。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二仙庵住持吴本固、甘合泰师徒重修各殿,即来鹤亭、斗姥殿、二仙殿、静室、单房…  相似文献   

13.
北宋崇宁某年的阳春三月,天师府内百花吐艳,千树竞绿,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三十代天师虚靖公起了个大早,按照日常惯例,每天必在“三省堂”打坐运气,然后漱洗用膳。这天他刚运气结束,突然听到一声巨雷掠过天空,接着电光闪闪,雷声阵阵,顿时升起一片乌云,颇有雷雨来临之势。虚靖天师步出“三省堂”,仰望天空,觉得今天有点异常,便掐指一算:唔,必有妖魔出现。正在思忖时,忽见一身穿黄衫的青年美女气喘吁吁地跪在天师面前,叩头跪拜说:“天师真人,请救救我”,边说边流着眼泪。“你是什么人?老老实实交代”。虚靖天师板着脸问。黄衫美女哆哆嗦嗦地向…  相似文献   

14.
据载 ,北京地安门外桥北火德真君庙 (简称火神庙 ) ,在历史上江西龙虎山历代嗣汉天师来京都驻跸于此。明代 ,曾被皇家敕封为“显灵宫” ,与正阳门外关帝庙朝天宫 ,朝阳门外东岳庙灵济宫 ,合称“三宫” ,由皇家道录司直接派大德高道担任住持。在现代史上 ,天师进京驻跸北京火神庙有两次。一次是清光绪二十几年 (约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朝廷为“息灾弭乱 ,永延清祚” ,曾请 6 2代天师张元旭进京在火神庙亲自主持由“三宫”联合祈建的中元法会。另一次则是民国五年(1916年 )进京住火神庙 ,在“新华宫”建醮设坛。天师入觐“北省道纲司、…  相似文献   

15.
我参加一个笔会,夜宿上清天师府。道长介绍说,一墙之隔的“留侯家庙”很值得一看。于是虔然而往。“留侯家庙”亦称天师祖庙,旧名“真懿观”,敕建于北宋崇于四年(1100)。史称,第一代天师张陵是留候张良的九世孙,这位出生于浙江天目山的神童,7岁能读《道德经》,于天文、地理、河图、洛书、谶纬之书,皆极其妙。通习坟典,所览无遗。张陵在和帝永元二年(90)时,年届对,携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部阳,登乐平零子峰,溯信江入资溪云锦山。在此学道、修道,并炼“九天神丹”,以符水为人治病。在他叨余岁时,闻蜀人多纯厚,易教化,且…  相似文献   

16.
2003年11月7日,圣地龙虎山风和日丽,嗣汉61代天师茔在仁?公仙逝100周年之际重修落成,来自内地及香港、台湾地区道友和嗣汉留侯天师世家的子孙100多人参加了落成典礼,典礼由我主持,世家家族长辈张明熹、香港飞雁洞佛道社主持刘松飞等畅谈了感受。为纪念重修,我曾撰写了一篇重修记,刚刚故去的中国道教协会会长闵智亭道长欣然以其善长的隶书亲书了这篇重修记。成为仙茔重修后一件佳作和永久的纪念。可惜的是闵会长不幸因病于2004年1月3日仙逝。在此,我们表示深切的缅怀。仁真人茔重修记:嗣汉六十一代大真人仁?公,字炳祥,号清严,生于清道光年间,…  相似文献   

17.
嗣汉天师府,是封建时代道教“天师”的起居之处,位于贵溪县上清镇中街,始建于唐玄宗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宋崇宁四年(公元1105年)改建于上清镇关门口,赐额“真人府”。元延祐六年(公元1319年)迁至长庆坊,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拨款在今址扩建,赐额“嗣汉天师府”,嗣后历代都有过修缮。天师府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头门”、“二门”、“三门”、“私节”、  相似文献   

18.
忆龚群先生     
龚群先生已然离开了我们,得知消息,不胜哀痛!目睹龚先生生前主办并题赠给我的厚厚几册《道教文化》杂志合订本,还有一封封的亲笔书信,许多往事不由自主地浮现在眼前。龚先生是我的长辈,又是江西老乡。他曾和我们的大祖父63代天师张恩浦在台湾多年相处,并皈依天师门下。还曾担任过居台嗣汉天师府秘书长,和“天师道”有着不解之缘。由于这种关系,龚老对龙虎山天师府祖庭以及我们便显得格外地关心。1988年8月,海峡两岸开始沟通不久,龚老便率先带台中慈圣宫进香团一行专程到江西龙虎山天师府进香谒祖。我从北京赶回龙虎山,和…  相似文献   

19.
有明一代正、续《道藏》编修甫成,道教曾出现“中兴”局面。祖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五十代天师张国祥相继领衔编修《道藏》,既综括各派道书,也使各道派凝合成一个文化共同体。其后未久,全真龙门派“中兴之祖”王常月公开传戒,开创出道门中兴局面。“中兴”的含义,不仅仅在于道教的文化精神重新激扬起来,而且还在于道教作为一种根源于社会生活的文化形式,经过理念的升华后重新走入生活,成为可资借鉴、可供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这也正是以公开传戒推动教务改革的真正含义。历史地看,编修《道藏》与道门中兴,似乎具有…  相似文献   

20.
玄教是符箓派的支派之一,创始于元初,流传至元末。该派直接从龙虎宗分衍而来,其创始人为元初龙虎山道士张留孙(1248~1321)。在至元十三年(1276),张留孙随三十六代天师张宗演觐见元世祖后留侍阙下,此后以祈祷有验、治病有功,为元世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