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是和谐     
谢劲松 《天风》2005,(6):42-43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基本内容是可以再简化为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都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具体途径和具体表现。人与人的和谐只是人与人关系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的实质是人自身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来自人心灵深处的爱,既爱人也爱  相似文献   

2.
自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被定为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奋斗目标以来,全国人民一致拥护。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内容归纳为28个字,即“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使目标更加具体化。基督教的基本信仰中充满着“爱”与“和好”等教义,因为我们相信的福音核心内容就是人与神和好,从而人与人也能和好。倡导神学思想建设的丁光训主教文集,英文版书名是《爱是永不止息》、《神就是爱》。早在1986年,他给神学毕业生的一次讲话就以“人心向往和好”为题。他当时就指…  相似文献   

3.
生命常新     
方子 《天风》2008,(2):33-33
神就照着自己的形象造人,乃是照着他的形象造男造女。——创1:27我们是照着上帝的形象造,有尊贵的本质。所以,生命有其价值,而每个人的生命和性格都是独特的。除了重视生命,爱护生命外,我们也要尊重各人的不同,不宜纯以功利态度与人相处,尤其是与家人相处。  相似文献   

4.
家庭是人类社会交往过程中最基本的单元,一个家庭相处和谐与否的直接关系到整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特别是在中国这个注重家庭伦理道德关系的历史悠久的传统大国中,"家和万事兴"是对"小家"和谐促进"大家"发展的最好诠释。家庭中父母与子女是最基本的组成成分,从人类产生至今,亲子关系都一直是引人瞩目的问题。结合现阶段孩子与父母相处的具体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通过古今纵向对比、东西方文化差异横向对比以及地域文化差异的基础上,以四川省乐山市几大高校为切入点,进行了四川省大学生与父母相处和谐度的调查研究。在以往只针对父母与孩子如何相处、研究较少的基点上,逆向思维,翻转过来系统研究影响父母与子女相处的原因,并根据原因提出改善父母与孩子相处方式的具体策略,使父母意识到与孩子和谐相处对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深远影响以及使孩子意识到与父母相处和谐对整个形成积极向上家庭风貌的重要性。以此促进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和谐,从而使家之梦与国之梦的共同实现寻找到一个契合点。  相似文献   

5.
周兴 《天风》1997,(12)
圣经中“以马内利”是神与人同在的意思。的确,在创世之初,在伊甸乐园中,神是和人同在的;天国中,神和人和谐美好,其乐融融。可是,由于魔鬼的引诱,人类陷落在罪恶的深渊,不能自拔。人被罪玷污之后,就不能再和圣洁的神同在同行了。人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社会和谐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子和而不同的社会建设理论,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人和”。他主张在国与国之间,要和谐相处、反对侵略;在国家内部,要实现上下(君民,君臣)、左右之间有原则的和谐;在家庭内部,要实现以孝悌为本的家庭和谐;对作为“人和”基础的个体,要做到形体、心理、精神和谐。孔子和而不同的社会建设理论,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表现为“天人合一”。他首倡儒家“天人合一”之学,敬畏自然,热爱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鱼一鸟;他爱护自然资源,生活节俭,反对浪费。这些对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人与人和谐相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与祖国同行     
岁月如歌!我们的祖国即将迎来六十年华诞。光辉岁月,几多欣喜,几多感慨!中国天主教在这六十年中,几多起伏,几多变幻。六十年来,在爱国神长教友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天主教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牧灵福传事业取得较大发展,教会生活焕然一新,教会与社会各界和谐相处,爱国爱教的和谐神学思想已深深融入祖国文化血脉之中。抚今追昔,回顾中国天主教与新中国共同前进的历程,我们由衷感谢党和政府有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感谢圣母玛利亚对中国教会的眷顾,感谢天主圣神对中国教会的指引!  相似文献   

8.
主啊!和诸足神的美意,愿神成全在中国!和谐能给中国带来害烧,带来和平,带来康宁!和谐足发展中国光明的道路,求神引板中国!十三亿中国人是神儿女,五十六个民族是神栽培的花朵。求神用圣灵活水浇灌在中国,求神将慈爱、公义、宽容、怜恤成全在中国,‘让中国成为彼此相爱和谐的大中国。求神让中国天色常蓝、水长绿、草常青。哎为人与自然、人与动物非常亲近、互不伤害的楷模。啊!你份将和谐恩肠在伊句园,神也肯将和谙恩踢在中国!求主将和谐成全在中国@李义贤!河北~~  相似文献   

9.
苏志明 《天风》2009,(7):30-31
“和”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特征,也是中国古圣先贤的思想。“和合”是中华文化人文精神的精华和首要价值。圣经向我们揭示和谐是神人和好的终极目标,通过和好,万物终将回归和谐(参赛65:25;弗1:10;西1:20)。圣经教导人怎样与神和好,同时也指示人怎样走向和谐。本文主要描述基督耶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复合作为使和好成为可能,分别阐释人与神、人与人、人与受造物因着基督在十字架上的复合作为,能有合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及其当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霞 《管子学刊》2004,(2):82-85
本文阐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历史渊源,着重分析研究《管子》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思想,并着重对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观对当代的启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如何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有些哲人甚至用毕生精力也未必能勘破个中因果的大学问。多少古圣先贤穷源竟委,试图领悟和谐的人际关系,塑造出“和谐共融的社会”。然而人的罪性使人们不可能逾越“报仇”的孽根性。和谐共融的社会大环境从何而来?为人处世之道从何而得?这道离我们不远,就在《山中圣训》里。耶稣在玛窦福音5:38—48节里有许多崇议宏论,他口含天宪,句句珠玑,娓娓而谈“天国子民与人相处之道”。单“对待仇人”方面。不下于六节经训。  相似文献   

12.
艺术与各个方面息息相通,人与自热的和谐相处是艺术家们永恒的主题。从蒸汽朋克方面着手,对再生创意存在的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就推进再生创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单渭祥 《天风》2009,(2):18-20
人被造本有神之形象,应活出其价值,基督来到世上就是要更新人的生命,重新激活人里面神圣的生命意识,使神与人、人与人、人与自然都趋于和谐!因此,圣经所倡导的人文意识对构建社会和谐无疑是一种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4.
艺术设计除了满足人类对生活的追求以外,更应该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艺术设计的原则应该是"人与自然的最高和谐"。人仅仅是自然中的一部分,设计师要充分考虑到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尽可能地回归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够做出有道德的设计作品来。设计是一项社会活动,设计师需要不断地拷问自己的良心,是否坚持了设计原则,是否坚持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15.
中和之美是中国特有的美学范畴和审美形态.纵览王维的诗,我们可以发现,王维在写田园山水诗时,把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到了极致;在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时,始终采用舒缓、中和的基调;在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时,也体现了人与人的和谐相处.王维诗的中和之美,对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佛道,蕴涵着丰富的生态文明的思想智慧。儒家仁爱为本的生态思想,以成人成己、中正和谐、天人合一为追求的目标,"天地人一体同仁"充分体现出儒家"仁民而爱物"的社会伦理与生态伦理相融的人文精神。道家道教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提倡"因天地之自然",以实现"人与天合","神与道合"。"天地人一体同道"表达了与天地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和追求,形成了与儒家从人伦推及人与自然不同的思维路径与生态文化特色。中国佛教圆融慈悲的生态精神,以缘起论阐发了心与物、理与事、天地与人之间的圆融互具、相即相融的整体关系,提倡对万物众生的慈爱和悲悯,丰富发展了佛教的生态思想和哲学智慧。基于共同的价值追求,儒佛道分别从人的本性、道法自然、缘起净心出发,异辙同归地指向了天地人的同体与和谐共存。三家相异互补的生态思想,既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文化资源,也为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7.
道教从基本的自然宇宙观出发,建立了独特的"天人合一"体系,把人与自然看作有机的统一整体,强调人与自然相通、相融,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可以作为现代人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一种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崇助 《天风》2006,(10):37
使徒保罗对哥林多教会说:“因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们中间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并非保罗其它的不知道,而是对保罗来说,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是他传福音的重点。耶稣基督钉十字架就是除去和好的障碍(罪),使神人和好、人人和睦、人与万物和谐。十字架的福音是和好的福音。十字架“一竖”开通了神人之间的路。“一横”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十字架使人与神,人与人和好。神藉主耶稣在十字架上钉死,来作成这救赎的大工。“和谐”、“和睦”、“和好”是十字架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论心理 社会因素与肿瘤的相关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 传统中医学的情志所伤与肿瘤的关系传统中医学将人的心理思维活动称之为神 ,而人的一切组织器官是物质形态。“形神合一”是中医基本核心理论之一 ,也是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体现。它是在朴素的唯物主义心身观基础上产生的。我国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对“形神合一”理论阐述颇多 ,认为形与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形是神的物质基础 ,神是形的主宰。张景岳在《类经、针刺类》中说 :“形者神之体 ,神者形之用 ;无神则形不可活 ,无形则神无以生。”反应了“形神合一”是中医的生命观。形与神之间的平衡、和谐对人的健康是至关…  相似文献   

20.
城市环境长期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及身心状态,居住环境的选择体现出居住者不同的生活方式及城市面貌的精神文明的层次。居住环境也是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眭化居住环境因素涉及人文因素、居住环境中精神空间问题、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1司题等,人性化因素在居住环境中渗入程度,能体现出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