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问:佛陀是神吗? 答:不是的。佛陀从来就没有自称为神,或自称神的孩子。他甚至没有说自己是神的使者。佛陀是人,是完美的人。他教导我们,如果我们能够跟他一样地修行,我们也能使自己达到完美。 问:如果佛陀不是神,为什么人们还要拜他呢? 答:礼敬的方式有不同。礼敬神的时候,人们赞美神,将荣耀归于神。人们给神献上祭品,向神祈福。人们相信神会听取  相似文献   

2.
灵花一束     
《天风》2018,(7):31-31
做正确的事,并把事情做正确!——管理大师梁能如果人们必须要走路去工作,他们会一路走一路叹气抱怨。但当他们打高尔夫球时,他们对走的每一里路都会很高兴。——音乐家大卫·班诺特不要让仇敌的卑鄙行为把你拉到跟他一样的水平。一种有爱心而属神的生活形态,会使神的心转向你。  相似文献   

3.
得福的途径     
冀慎杰 《天风》2005,(10):36-37
神是我们的福分(诗119∶57),他是万有之源,万福之本。我们相信了神,他就把各样的福分赐给我们(创49∶25),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得福呢?平安之福1、要认识神圣经中提到:“你要认识神,就得平安,福气也必临到你。”(伯22∶21)我们要得平安,必须要认识神,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在教会中一直存在这样一种观点,即热爱生活是一种属世的行为。我发表一点个人浅见,供主内同工商讨。 首先,我们必须肯定属灵是基督徒所特有的生活,这是与一般不信主之人不同的。正是因为神开恩使我们认识他,知道基督道成肉身,从死人中复活的奥秘;也正因为如此,使我们的身、心、灵有了改变,使我们的生活有了新的意义。我们由此懂得我们活着不再是空占地土,乃是要荣耀神、获得永生,将来与神共享天  相似文献   

5.
郇义凤 《天风》2001,(12):51
《使徒行传》11章26节告诉我们,门徒称为基督徒,是从安提阿开始的,而雅各、彼得、约翰等使徒又是与耶稣基督三年多的朝夕相伴。耳闻目睹耶稣的教训及其行为,因此作为基督教,信徒所信奉的基础则为信仰的核心。 一个信奉基督有永生生命的基督徒,圣灵带领他就有一种寻求渴慕神话语的需要,有的甚至很迫切,不顾一切,如饥似渴地学习神的话语。反之,不信奉基督,谈不上对神话语的恋慕。不立志遵行神的旨意,  相似文献   

6.
陈华鹏 《天风》1996,(2):44-45
人凭着那微不足道的智慧和理性无法真正认识神。人必须接受神自我的启示,才能认识神,才能不至于在黑暗中跌倒。圣经就足神藉着他所拣选的人记载下来的神的道。神在圣经中主动地向人启示他自己,因些,我们必须依靠圣经来认识神。  相似文献   

7.
宇宙中有一位独一真神,他创造并掌管万有,这位神又显明为三种不同的身份(或称位格)——圣父、圣子耶稣、圣灵,但他们不是互不相干、独立的三位神,而是一位神。这就是我们常说神是三位一体的神。初信的弟兄姊妹常对这一真理感到疑惑不解。的确,这一关乎神自己的真理是超乎我们头脑所能完全了解的,是神的奥秘,但我们又是可以认识的,因为圣经给了我们许多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一) 我们不能因为会读经,就假定神一定会与我们同在,我们必须花时间认识耶稣,像马利亚一样。我们花愈多时间坐在他脚前听他说话,就愈认识他,愈认识他,也就愈爱他。 我们必须特别定出一段时间来默想圣经和祈祷 但不能让这段时间变得死板或形式化。要谨记,我们也可能像法利赛人般勤读圣经,却从来听不到神的声音(参约5:37),祈祷也可能变质,落得好像向神提出一张采购单似的  相似文献   

9.
伏永红 《天风》2003,(12):18-19
保罗在给提摩太的信中论到教会时说:“倘若我耽延日久,你也可以知道在神的家中当怎样行,这家就是永生神的教会,真理的柱石和根基。”(提前3:15)用“神的家”来比作教会是十分有意义的,人们对家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家是人长久养生栖息之地,其中有天伦之乐,也有弟兄姊妹之间的手足亲情。 教会是神的“家”,神是慈爱的父亲,我们都是神的儿女,弟兄姊妹和睦同居,彼此相爱,这是一个多么温暧多么幸福和谐的家。使徒约翰说:“你看父赐给我们是何等的慈爱,使我们得称为神的儿女;我们也真是他的儿女。”(约壹3:1)  相似文献   

10.
经济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内在关联和制度安排是经济学、伦理学所共同关注的课题。孙中山认为,经济效率与公平具有同等重要性,两者可以兼得,他曾试图设计一种将效率与公平完美统一起来的经济制度。他的经济伦理思想启迪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之中,应该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注重公平;对效率与公平的追求必须以维护人们的自由平等的经济权利为前提;效率与公平的兼得离不开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1.
我们要讲教牧问题,必须先从教牧同工的个人说起。他必须是一个合神心意的工人,是一个合乎主用的工人。不然的话,讲什么教牧学都是无用,根本不是神拣选的器皿。怎能够让神使用呢?根本不是一  相似文献   

12.
金成林 《天风》2002,(7):26-27
关于该隐和亚伯的献祭,人们有许多不同的看法和解释。不管人们怎样讲,我们只要根据圣经,就不难找出答案来。献祭是表示人对神最高的尊敬和效忠。一个人若失去了献祭的诚意,就等于失去了献祭的目的,神为什么没有悦纳,或者说神为什么悦纳了呢?根本原因在哪里呢?向来神所悦纳的就是遵行他旨意的奉献。 1、神没有悦纳和悦纳的原因 (1)该隐神没有悦纳该隐的祭物,其最主要的原因是该隐是个恶人。约翰一书3章12节说,该隐“是属那恶者,杀了他的兄弟。为什么杀了他呢?因自己的行为是恶  相似文献   

13.
单渭祥 《天风》2005,(4):22-23
祷告是神儿女的一项权利,我们可以把我们生命中的忧虑和生活中的担子放到神的手中,让他替我们解决 问题。可是不少信徒总是感到一个很大的困惑,就是神许多时候并没有听他的祈祷,这使他们十分沮丧,也严 重影响了继续祈祷的信心。不是说"祈求就得着"吗?为什么我的祈祷总是未蒙应允?关于祈祷不蒙应允,原因 当然是多种多样的,今天我们不妨从圣经的原则中找出人方面的原因有多少,从而来调整我们祈祷人的状态,使 我们的祈祷没有阻碍。  相似文献   

14.
季剑虹 《天风》2003,(7):6-7
神在这里向我们敞开了他对我们的心意,对我们的要求:一是要我们全身心地事奉他;二是叫我们察验什么是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这两条是相互牵连的,没有前面的奉献,也不可能有后一条的行动。同时也要看  相似文献   

15.
得胜的义     
华耀增 《天风》2006,(21):8-9
神救赎了我们,没有对我们有过多的要求,只要我们敬畏他,敬畏他的目的,也是要我们通过对神的敬畏而严格地约束自己。同时也要求我们要尊重人,把神的爱带给人,这才是我们应该有的义的见证。  相似文献   

16.
《天风》2006,(3)
世基联总干事发表圣诞贺词圣诞节临近,世基联总干事科比亚牧师在世基联网站上向普世教会发出了圣诞祝贺。他特别提及去年圣诞期间令千千万万的人失去生命的南亚海啸;回顾了快要结束的2005年,人们再次经历大自然的破坏:飓风频频、水灾及喀什米尔地震等。他说:这些天灾的发生再次让我们看到穷人和被边缘化者的生命的宝贵。当准备庆祝圣诞时,基督出生的故事在这些事件中以新的方式呈现了出来。他希望在圣诞节,邀请信徒更关心受苦的及被边缘化的人们,记念他们,为他们祷告,并以行动表示,希望神感动信徒成为同工。“神的工作的参与由我们生活的地方开始。为整个世界共同努力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最后他祝福每个人有平安与喜乐的圣诞节。  相似文献   

17.
《天风》2015,(1)
<正>经文:创35:1-7神对雅各说:"起来!上伯特利去,住在那里,要在那里筑一座坛给神。"新年新风尚,家家新,人人新,事事新。新年已近春天,万物在复苏,大地处处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值此佳节,作为神的儿女,我们的信仰也当有一个新的开始;我们的灵性也当有新的复兴。我们当如何使我们的灵性在新的一年里有新的复兴?雅各的经历和体验,可给我们一些启发。一、复兴,当有真神的启示伯特利是雅各信仰中的一个重要支点。二十年前,他为了逃避兄长以扫的追杀,独  相似文献   

18.
陆道骆 《天风》2006,(1):22-22
“亲爱的弟兄啊,我们应当彼此相爱,因为爱是从神来的。凡有爱心的,都是由神而生,并且认识神。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神,因为神就是爱。神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藉着他得生,神爱我们的心在此就显明了。不是我们爱神,乃是神爱我们,差他的儿子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这就是爱了。亲爱的弟兄啊,神既是这样爱我们,我们也当彼此相爱,从来没有人见过神。我们若彼此相爱,神就住在我们里面,爱他的心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了。”(约壹4:7-12)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乌克兰巴甫雷什乡村中学的校长,早已过世了。他留下了这样一则真事。校园的花房里开出了一朵  相似文献   

19.
柯国龙 《天风》2006,(4):8-9
马太福音24章45-51节是主耶稣基督讲到两种的仆人的事,从该段经文中让我们看到, 主耶稣讲到一个合主心意的仆人应当具备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要有忠心哥林多前书4章1-2节说: 人应当以我们为基督的执事,为神奥秘事的管家。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有忠心。就主人而言,对自己的仆人首要的要求当然是仆人对自己忠心不二,同样就信仰而言,神对他的信徒及所有服事主的人,首要的要求自然也是要对神忠心不二。对神要有忠心大致体现在两个方面: (1)忠于信仰,指对神对主耶稣基督的相信与信靠而言,一  相似文献   

20.
无神论者是缺乏对神的信仰的人,激进的无神论者是与神战斗的人。我们有事实和数据证明宗教是一种欺骗。无神论者在战斗中要善于移动"奥弗顿之窗",以便人们了解和认同我们。我们要明示自己的无神论者身份,以防止人们对无神论者的妖魔化。宗教合法并不意味着宗教值得尊敬,批判宗教是激进无神论者的职责,激进无神论者应该行动起来,帮助更多的人脱离宗教,成为无神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