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选择情感     
西奥多·罗斯福,这位据说是美国历史上最大胆的总统,原来却是个自卑、胆怯、神经质的人。他在自传里叙述自己韵性格变化时说道:“一次,我读到一本书,书中有一位英国军舰舰长告诉人们怎样才能勇敢:你可以装作不害怕的样子,时间一长,你就真的变成勇敢的人了。我相信了这种说法。那时我害怕的东西很多,从大灰熊、烈马到  相似文献   

2.
我已经是一个老者,人生旅途对我来说虽不能说已快到尽头,终究前方的路程不算太远了!人生旅途与其它路不同,我的终点对有些人来说只是中途,对有些人可能刚刚才是起点。当然,也有人已经在路旁安息了。走到我这一步已无慌忙的必要,所以我常把眼光转向前后的行者,看看别人,想想自己,希望能在旅途终结,退到路旁之前明白自己旅途中的是非。我觉得人在生命途中,许多感受并不全靠自己,更多的还来自于旅伴。旅伴中有的长期同行,有的交臂而过,不论是那一类,只要确实注视过他,你便会发现你对他的认识甚至超过他自己。这大约就是“当局…  相似文献   

3.
真诚的忏悔     
导言 自从有圣经以来,在众多宗教书籍中,《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可算是最多人阅读的一本书(或者只有《效法基督》一书是例外)。说真的,奥古斯丁可说是继圣保罗后,最具影响力的基督教思想家。他不只是在他自己的时代中最伟大的人物,其思想更笼罩了整个基督教神学有7个世纪之久。他的思想也奠定了后来的罗马天主教的神学。他也同样启  相似文献   

4.
人生的偶像     
有人问:你心目中的偶像是谁你最崇拜哪一位作家哪一本书对你影响最大每次遇到这类问题,我都是淡然一笑说,我心目中没有偶像,我不崇拜任何一位作家,说不上有哪一本书对我影响最大。我说我比较喜欢泰戈尔和沈从文,我比较尊重鲁迅,我常常看叔本华和尼采的书,仅此而已。  相似文献   

5.
刘欣 《天风》2007,(16):48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时,我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住,当我静下心来慢慢品读时,我又被作者对普遍恩典的思考深深吸引。在书中,作者叙述了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普遍恩典的处境和它在不同时代的意义。我想选取书中"他光照一切美好事物"一文谈谈我的读后感。  相似文献   

6.
陈德群 《天风》2007,(6):23-24
著者:路加医生,他是使徒保罗的同工。在使徒行传的经文中作者多处自称“我们”。表明自己是保罗旅行布道的一个同伴(16:10-17;20:5-15;21:1-18;27:1-28;28:16)。书名:使徒行传,并不是作者路加自己起名的。他称那第三卷福音书(路加福音)为“前书”(1:1),显然称本书是“后书”或“续书”。书中所载是使徒的言行和使徒建设教会的事工,并且议论与救恩有关的要事。因本书是圣灵与使徒同在同工而有的行传,故亦称本书为“圣灵行传”。另外,也有人称之为“第五福音书”,因为四福音是记载耶稣在世所行之事,后一福音是记载耶稣在天上的继续作为。  相似文献   

7.
从前,我不大读“流行书”,除了圣经,只喜欢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和世界名著,我属于“较保守”的一类。一位很好的朋友名叫周筠,她在一家出版社作编辑,向我推荐了三毛的两本书:《背影》、《送你一匹马》。这两本书改变了我的态度,流行书中不之较好的作品。 三毛的文笔十分优美,作品内容清新,鼓励人积极向上,教人“与自己向上的心合  相似文献   

8.
缺了一角     
鲍勃抱着他半岁的胖儿子,手里晃着一本书,两眼泛光地对我说:"瞧,我给他念书,他听得眼睛不眨!"我一看,是这本书啊,10多年前我曾经念给女儿听过。随手翻阅,50多页的书3分钟就看完了,因为,一页顶多一行字。看完了我吃惊,以前怎么没有想到这  相似文献   

9.
黄幸平 《天风》2012,(4):59
最近我在读一本书,一本"小书",一本"大师"写的"小书"。之所以说是"小书",意思是这本书不厚,篇幅不长,不需花太长时间就能读完。书名,《做个真门徒》;作者,神学大师斯托得。哲学家罗素有本书,书名叫《我为什么不是基督徒》,很多人受其影响就以为所有宗教都是虚假有害的。若干年后,斯托得以"我为什么是基督徒"为题讲了几场道。后来他将讲道内容编写成书,就是这  相似文献   

10.
正近段时间,我陷入事务堆里,忙得头发也因为内心的焦灼而几乎卷曲起来。我迫切地希望安静下来,可是风不止,树又怎能不摇?恰在此时,一位朋友托我帮忙网购一本书,书名竟叫《安心才是喜乐》。我说没问题,私下里却苦笑,其实我才更需要这样的书呢。我的不安心常常因为在干自己并不喜欢的事、  相似文献   

11.
这本书是我近四十年前开始写的,因为事务冗忙,时作时辍。原来计划,除现在书中的五章外,还有三章是有关中国与外国佛教关系史的,因佛教协会已有这方面资料的编辑和著作,所以不重复了。我写成第一章后,曾以《楞严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句话中提出“饮水”二字作为笔名,陆续在《现代佛学》杂志上发表。有一位朋友问我:“你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小题目?”我说:“我喜欢‘小题大做’,而不愿‘大题小作’,更害怕有题空做。”这本书名很合我的心意。几年前,一位青年僧人用日文翻译这本书,我应他的要求写《序》时,曾记下与本书有关的一件事:一九五…  相似文献   

12.
《天风》2015,(5)
<正>爱阅读,能使思想更开阔、属灵的视野更高远,生命的境界就会变得不一样。对于基督徒来说,我们属灵阅读中最重要的书就是圣经,但除此之外其他的书也是极其重要的。对于每一个渴慕真理的基督徒来说,阅读也是我们需要操练的功课。我们国内的一些信徒,有时有一种很深的反智传统,认为基督徒能够看懂圣经就够了,其他的书籍都不是神的话,没有必要去看。更有甚者,在我认识的一些传道人中也有人认为只要一本  相似文献   

13.
给自己打气     
十年前,我已经三十岁,但一事无成。虽然喜欢读书写作,但不知怎么做,才能提高自己的读书效果和写作能力。读了很多书,不知有什么用;写过许多文章,但没有勇气投出去。直到有一天,一个经常发表通讯的熟人鼓励我投稿。我说:“我又不认识编辑,投出去也不会发表。”他说:“不是那样,我在编辑部一个人都不认识,现在不也发表了 100多篇文章吗?只要你努力,以你的实力,发表文章没有什么问题。”然后,他拿出了他发表的东西给我看。他说的话对我作用并不大,但是他发表的那些作品却极大地刺激了我。因为我发现他写的那些东西自己是…  相似文献   

14.
在当代回族作家中,冯福宽先生以其渊博的学识、诚实的品格、良好的操守、丰硕的成果,而倍受人们的敬重。他是一位著述颇丰的作家、学者,更是一位为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勤奋的耕耘者、执著的求索者。一20世纪90年代初,我还是一个业余文学青年的时候,在报刊上常读到冯福宽反映回族生活的诗歌、散文、小说,备感亲切;也多次看到介绍、评论他创作情况的文章,令我肃然起敬。从那时,在我的心目中,冯福宽就是与马瑞麟、张承志、木斧、高深等一样的知名回族作家。我一直关注着他的创作,只要见到刊物上有他的文章,总是先睹为快。有人说,人与人之间有一种…  相似文献   

15.
又是一本关于异化的书?这书是给什么人写的?为什么要写?我能想象得到,“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一定会惊讶地提出这些问题。一听到“异化”这个词儿,他就觉得必须对修正主义的或反共的观点提高警惕了。这本书主要不是为“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写的;但是确实是由于马克思主义者不了解异化理论的意义与作用,我才要写这本书。这本书的主要对象是那些对异化理论深感兴趣的人,尤其是那些对这一理论本应感兴趣、本应给以正确评价的马克思主义者。我特别是写给那些政治活动家的;写给那些自觉地并公开宣称自己是根据马克思主义行动的政治家的。换句话说,这本书是研究马克思主义的,但其主要目的是政治性的。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跟一位书店创意总监聊天,聊天过程中,他突然问道,现在人们不愿意走进书店,究竟是为什么?我想,他内心想必是知道答案的,可透过他睿智却忧郁的眼神,我似乎可以读到他内心真正的焦虑——这个民族的文化归宿。书店是什么?书店是一座孤岛,它可以让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与争吵,是我们寻求内心安宁的场所。书店,不是家,却给予我们家一样的感受,让我们在油  相似文献   

17.
尹君伟中博士和我同学于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我们曾共同度过了三年愉快的时光。久未联系的他,近日送我一本新书,书的名称叫《警察伦理学导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出版)。我一开始对这本书并未引起多大兴趣,因为我曾经也浏览过几本关于警察伦理的书,感觉无非就是把伦理学的一般理论直接“运用”到警察领域而已,只要对一般伦理学理论有基本了解的人,并不需要去仔细看这样的书,就知道作者要说些什么,因此给人了无新意之感。  相似文献   

18.
渊声 《天风》2010,(7):63-63
问:我信主多年,明白一些基本要道,在主的光照中自己的价值观较过去也有了很大改变,所以我觉得自己已经重生了。但是,偶尔我也会软弱甚至犯罪,心里挺痛苦的。今天读到《约翰一书》3章9节说:"凡从神生的,就不犯罪。"我就怀疑,我是否真的是"从神生的"?重生之人还会犯罪吗?请赐教!主内姊妹:小欣  相似文献   

19.
量器     
偶尔在一本书上读到一位作者的心灵独白。有位基督徒的老师对这位作者说:“应该只嫌恶一个人的不良行为,而不应该嫌恶这个人的本身。”过了很多年,他发现真有一个人,他只讨厌他的行为而不讨厌他的本身,这个人是谁  相似文献   

20.
平凡短思     
当杜鲁门成功当选美国总统时,许多记者采访他的家人。有记者访问杜鲁门的弟弟,有何感受?他一语惊人:“我为哥哥感到骄傲,他将是美国最优秀的总统之一。但我同时也为自己感到骄傲,我是一名农夫,用自己的手养活了自己,照顾了父母。”听罢此故事,我暗暗为杜鲁门的弟弟竖起大拇指。他不愿借当总统的哥哥扬名,更没有为自己的平凡感到惭愧。他坦然地接受了平凡,而且显示出一种笃定而坦然的精神态度,何尝不值得人尊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