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写不具体”可以说是小学习作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说空话、套话、假话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少生活,缺少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加强习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习作质量呢?大家看法不一、观点各异,而笔者认为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正确理解与应用语文乐园中“语文生活”这一版块。  相似文献   

2.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除创新习作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范写作用外,习作批阅的改革也是关键。“文章结构安排合理,段落清晰,层次分明,详略得当。”类似的四字批语比比皆是。本本作文批语都大同小异,语文教师兼职繁重的班主任工作,在工作重压下,作文批阅早已停留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层面,个性化的批阅不复存在。教师批得累,学生看的也麻木了,因此,习作批阅的改革势在必行,这是提升习作教学的又一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根据新课程改革精神,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挖掘学生的智力和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教师就必须注重对作文训练方法和研究和实践。笔者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生活中源头活水流淌,笔下文章就生意长流。只有善于观察生活、感悟生活,才有富有个性特色的东西可写,学生展示个性才会言之有物。教师要善于激发和激活每一个学生自己的感官和思路,发掘生活的素材,捕捉新鲜独特的感受和思绪,使每一个学生的作品都由于自己对生活的独特感悟而创造潜能得到发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习作要挖掘潜能、张扬个性。必须打破封闭的课堂教学,实施大作文教育,即要关注广阔的生活,让学生走进自然,体验大自然的风霜雨雪、日出日落。  相似文献   

4.
老师说作文难教,学生说怕写作文,人人说作文都眉头紧锁,直摇头。真难吗?笔者觉得说难不难。关键在于如何激起协作的欲望,培养习作兴趣和自信心。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三年级的学生可以说刚正式接触习作。怎样培养他们习作的兴趣,对他们今后能否写好作文至关重要。下面就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康健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04-104
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看看学生的习作就能得出结论。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习作能力就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指向写作”的全新理念,也更加强调了语文学习的目的性。二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让我有了一个认识:那就是要让学生有较强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一次,我给初一某班上心理健康教育公开课,许多家长也坐在教室后面听。我问学生:“在家庭生活中你是否感觉到幸福?”结果出乎我的意料,没有一个学生回答“幸福”。教室里异常安静,几乎所有的学生都低着头,一些学生嘴里小声嘟囔着“不幸福”。家长们很尴尬,也很困惑:吃的、穿的、玩的、学习上用的……一切都尽着孩子,父母所有的关心和疼爱已全部给了他们,怎么还不幸福?孩子们究竟要什么样的幸福?我是老师,也是母亲,我深深懂得家长们的心。孩子们从小学上到初中,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上心理上开始发生变化。学习任务加重了,奋斗目标变得越来越清…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学中,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学生怕写作文。在作文实践中,老师们也常常为学生的作文内容干瘪、词不达意、思维混乱而伤透脑筋;这些问题的存在,促使老师们必须不断地探索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以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通过几年的摸索实践,要消除学生惧怕的心理,提高习作能力,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很多学生谈作文而色变,教师对此也束手无策,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块“心病”。笔者认为,教师在中学生作文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读、说、思、练、改、评等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此,笔者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实践谈谈作文训练的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10.
纵观近几年的小学生作文竞赛,我们不难发现:同样的题目,有关于“时事”方面的习作倍受青睐。在连续几年的实验班教学中,笔者有意识地把“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理论结合到高年级作文教学实践中,尤其是“时事”作文教学,效果斐然。  相似文献   

11.
小学生的新概念作文,概括地说应是强调“新”和“真”.所谓“新”,即:1.思维新,要提倡创造性思维,让学生能无拘无束地尽情表达,打破清规戒律的束缚.2.表达新,不受题材、体裁限制,别具一格,用充满个性的语言,反对千人一面.所谓“真”,即体验真、感情真,我手写我心,反对胡编乱造,反对矫揉造作.北师大的刘锡庆教授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可见,作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作文将学生观察生活的独特性表达出来,使他们的个性自由挥洒,使他们的自我创造得到张扬和认同,从而感受创新之美.笔者认为进行新概念作文需要注重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2.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相似文献   

13.
“写话时期”是学生作文的起步阶段.但由于低年级学生缺乏观察能力,不会观察;有些学生很想把自己观察到的、美的画面说出来,但苦于不知该怎么讲,或肚中没有好的词汇来形容和表达.如何教会小学低年级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身边的事物,为小学中、高年级的习作训练打好基础?基于新课标在小学第一学段(1~2年级)“写话”教学目标中强调的要求:“对写话有兴趣”,能乐于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鼓励引导写自己的话,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能完成口头语向书面语的转换即可.在写话教学实践过程中,我认真摸索,总结出一些粗浅的教学策略和方法,现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情、趣,诱发习作热情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会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在教学习作2时,为了让学生知道要抓住自己的特点来介绍自己,我先和同学们来了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老师出示一段话,请学生根据这段话猜猜这是班里的哪位同学。学生顿时很兴奋,当许多学生猜出这个同学的名字时,我说:“你真棒!  相似文献   

15.
初中学生作文占有较大的分值,是衡量、检验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尺度,更是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体现。新课改下,如何实施作文教学,值得我们深思。鉴于此,笔者认为改进初中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四点注意:一、在“仿”上下功夫,消除畏难情绪。二、在“新”上下功夫,激发写作兴趣。三、在“读”上下功夫,积累大量素材。四、在“评”上下功夫,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一、学生假期中的心理障碍 青春期孩子在假期中所表现出的心理障碍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学校家长的关注。寒窗苦读,一朝压力解脱。对于刚刚放假的学生来说,“玩”成为这个暑期生活的主调,旅游、上网、学车、打工、狂欢,怎么放松怎么过。然而,放松的背后,一些不应发生的事情发生了:有暴饮暴食致病住院的;有沉迷网络导致精神恍惚、心理出现异常的;有心情苦闷又缺乏及时疏导而轻生的……一个又一个不和谐音在提醒着我们,学生暑期心理障碍不容小视。  相似文献   

17.
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虽然每次习作中都有几篇佳作,但是大部分的学生的作文都是空洞无物,假话连篇的。学生写作时之所以会无话可说,主要是因为所积累的写作素材太少了。要改变这种现象,当然就是要鼓励学生多阅读,将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成为写作的素材。同时,要引导学生多留意身边的人和事,多对身边的事情做思考和议论,使到这些身边的大小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的素材。  相似文献   

18.
正做任何事都讲究一个“巧”字,写作也不例外。作文能够体现一个人文化生活的积淀和综合素养,一篇优秀作文一定满足“言之有物”和“言之有文”这两大特点。物是指内容充足,文指形式丰富。小学生如何才能培养好写作创新能力,达到老师心目中的理想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对生活中的点滴进行累积、探究与感悟,善于捕捉美的瞬间并记录下来,对写作进行“巧”安排,还要在学习时注意写作技巧的掌握。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锻炼写  相似文献   

19.
我和“心理”有意识地交往了近20年。其间它给予我人生的诸般滋味,甜酸苦辣都有。我想其他人也是一样的。为了心理问题,有的人郁闷、苦恼而百思不得其解;有的人装腔作势,努力地压抑着;有的人完全放纵以求心灵的解脱;有的人畏缩“躲”着过生活;更有甚者有的人含恨而去……怎么了?心理问题到底怎么了——让人如此  相似文献   

20.
学生的心     
《三重门》、《零下一度》和《新概念》作文,是现代学生最喜欢的书,特别是其中讲学校生活的一部分,看了是不亦快哉。有的同学说:“我们喜欢,是因为那是说了我们想说而又没有说出来,或者说是不敢说的话,所以我们读起来就像好朋友诉说心结,发泄怨气一样。”也有的同学说:“读了这些书,我觉得很冷,仿佛世界真的是零下一度,所以就不想读书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