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唐代诗坛上, 王维素有“诗佛”之称。在盛唐时期,他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鼎足而三。他多才多艺,既是诗人,又是画家,还通晓音乐,又是虔诚的佛教信徒。这多方面的才能、教养使得  相似文献   

2.
湛湛玉泉色悠悠浮云身闲心对定水清净两无尘手把青筇杖头戴白纶巾兴尽下山去知我是谁人题玉泉寺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是唐代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诗人。他早年积极入世,贞元十六年举进士,为翰林学士、左拾遗,后虽遭遇些许坎坷,但终生为官,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白居易一生儒、释、道思想杂糅,这在他的诗歌中均有所体现。特别是他对佛家思想情有独钟———白居易号香山居士,居士者,在家修行之佛弟子也———并且把对佛教的理解和体验运用于诗歌创作,为我国诗坛留下了宝贵的文学遗产。白居易较为宽泛地接受了佛家思想。他早年习…  相似文献   

3.
杨唯希 《四川心理科学》2014,(6):118-118,101
李白的诗歌是对其豪迈不拘之人生的真实写照,处处透露着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生命的热爱。只有读懂李白的诗歌,才能真正了解其诗歌中的人生智慧。本文从李白的诗歌入手,着重分析了他在“疯”、“癫”、“狂”、“痴”中透露出的洒脱与飘逸以及在“愁”、“乐”、“苦”、“笑”中表现出的豪放与豁达,充分展现了其借诗歌所表达出的超脱豁达的人生态度与豪放洒脱的生命智慧。  相似文献   

4.
孙坤 《四川心理科学》2014,(20):111-111
那木罕是一位生活于元明之际的少数民族遗民诗人,元亡后他隐居遁世,衷于诗歌创作,尤其偏爱如石、竹、菊之类具有坚贞意象的景物;同时,作为誓不仕明的元朝遗民,通过对贞洁之物的吟咏来传递其对故国的坚贞之情,诗歌尽显忠君爱国之色。因此,那木罕诗歌中坚贞意象与忠爱之诚并蒂显现,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5.
作为浪漫派诗人的马克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卡尔·马克思是一位诗人?一位浪漫派诗人?这是确实是个矛盾!诗歌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有何干系?我愿斗胆作答:有很大关系!的确,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的观点本质上是变形的诗歌,其无产阶级的“发现”,即科学社会主义庞大体系的关键要素,是受到马克思早期  相似文献   

6.
郭素华 《美与时代》2007,(8):112-114
李洞是唐末一位师学贾岛而有所成就的苦吟诗人,他无论是在诗歌内容、题材、语言方面,还是在生活经历和诗歌创作道路上,都具有苦吟诗人的典型特征.他刻意学习贾岛及科场屡屡受挫的经历,是形成他诗歌风格的重要原因,从中不难发现诗人心灵深层因素与晚唐诗坛苦吟风行的某种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7.
桑吉扎西  申秀逸 《法音》2008,(10):54-59
据说这首诗是佛陀弟子中最著名的诗人牟自在所写。这种以诗歌形式赞颂佛陀功德的文学传统,从古印度佛陀时期一直延伸到了雪域高原的藏族古代文学之中,并成为藏族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和叙事传统。  相似文献   

8.
提起李白,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他的诗歌本身的美学风格;提起柳宗元,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他的寓言。但同为在政治上拥有远大抱负的两位伟人,他们在政治思想方面还是有所差别的:一个是想八仕却报国无门的“仙人”,一个是少年得志却多次遭贬的“寓言家”。一首《行路难》道出两位诗人心中的无限哀愁,也显露出他们政治思想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李白道教活动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位受道教思想影响颇浓的诗人。司马承祯赞其“有仙风道骨”,贺知章称之为“滴仙人”。魏颢《金陵酬李翰林滴仙子》一诗,诗题远以“滴仙子’称之,诗中又有“滴仙游梁园”之句。杜甫《钦中八仙歌泻其“自称臣是酒中仙”,在《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诗中又写道:“昔年有狂客,号尔滴仙人。”崔成甫《赠李十二》亦云:“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人。”以上称李白为“诗仙“、“酒仙”、“谪仙人”等,这些称谓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将李白与:“仙”联起来。李白对他人给予自己的美誉深以为然,其《留别西河刘少…  相似文献   

10.
唐代诗仙李白,由于傲视权贵,愤世嫉俗,遭到当朝权臣的谗毁,结束了不到三年的“供奉翰林”的京城生活。天宝三载(公元744年)“遂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刘全自《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接着他托请北海高如贵天师为自己授“道箓”于齐州紫极宫(老子道观)。它表明李白既是一位虔诚的道士又是一位诗人。 唐代开元之后,李白看到权臣更加专横。  相似文献   

11.
曹操作为我国历史上争议较大,褒贬不一的风云人物,其一生十分精彩传奇。他在诗歌上的成就也非常高,为历代文人所称赞,并对后世许多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影响。曹操起伏跌宕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与其心怀天下的性格特点对其诗歌创作有极大影响。他继承了汉乐府诗歌"缘事而发"的特点,又对乐府诗有所发展。其诗语言质朴,注重反映现实表达自身情感,形成"悲凉沉雄""慷慨而多气"的独特诗风。  相似文献   

12.
爱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创作标志着英国诗歌“现代派”的开端,她在带有局限性的生活里创作的诗篇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为狄金森的诗执著于内心的探求,人性的表现,其单纯中的丰富、清澈中的深邃正是许多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相似文献   

13.
柏拉图一直是中西学界瞩目的焦点。他既是哲人,也是诗人;他既反诗,又引诗;既把诗人逐出美好城邦,又允许城邦容纳有德性的诗人。他的双重身份和对待诗人的矛盾态度使得“诗学问题”的讨论困难重重。这样一个令人困惑的人物在进入中国的语境时则呈现出更为复杂的局面,对他的接受和研究也几经沉浮,颇具特色。  相似文献   

14.
苏东坡被谪贬惠州(今广东境内),一次他从惠州越过小梅关来到江西南安府一带,他向别人问:“这是什么地方?”答日:“新城。”诗人暗自沉吟,成就一上联,云:新城几时旧?  相似文献   

15.
道士李白所属道派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社会中,李白的名字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因为从小学课本开始,李白的诗歌就成为少年们认字习文的范本。为什么他能够写出千古传颂的佳作?对此,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解释,但有一点却是不能回避的,这就是他的诗歌作品蕴涵着深厚的道教文化内涵。所以,研究李白与道教的关系就成为人们准确理解李白作品思想内涵的不可缺少的环节。鉴于此,学术界早已有人写出专论,例如李刚教授在《宗教学研究》1988年2-3期合刊本上发表的《李白与道士之交往》一文就是这方面的重要研究成果。此后,还有一些学者陆续发表文章探讨这个问题。从现有文章来看,学…  相似文献   

16.
叶赛宁是20世纪早期俄罗斯著名的抒情诗人,以乡村大自然为主题的诗歌在其创作中占主要的地位,因此他被称为大自然的“歌手”。自然是他心灵的故乡,创作的源泉。在他的笔下人与自然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但由于社会的变革、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和谐,他的诗歌由对乡村的赞歌变为挽歌。他认为,乡村大自然美的消失意味着诗人创作源泉的枯竭,因此他称自己为“乡村的最后一个诗人”。  相似文献   

17.
李白是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为我们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其诗想象瑰丽奇特,比喻新奇大胆,开一代浪漫主义之先河,无愧“诗仙”之称。也许少有人注意到李白的诗歌中有一个值得研究的地方,那就是大量动物意象的使用。这些意象有以下特点:其一,李白喜欢在动物前面加上色彩明丽的形容颜色的词;其二,在动物之中融入自己的主观感受及情怀,尤爱鹿、大鹏、马等动物。下文将就以上两点展开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8.
盛唐时期 ,饱含游仙思想的浪漫诗人李白阴时。明发怀二子 ,空吟招隐诗。)托人送之。  张走后 ,一连暴雨山洪冲毁道路 ,堵塞了风流生涯和逍遥人生李白的楼观轶事@啸然  相似文献   

19.
近日读到诗人痖弦先生《人生十问》的短文。有人问他“你是如何处理周围人际关系的?”他的回答是“我曾央人以子敏送林海音的祝寿语刻了一方闲章:‘这里拉人一把那里拉人一把,这里放人一马那里放人一马。’没有能力做伟大诗人,愿做伟大朋友:”也就是说,他是以“愿做伟大朋友”的心怀来处理人际关系的。读后让人心为之动,情为之热。  相似文献   

20.
工夫在诗外     
宋朝大诗人陆游在逝世的前一年写下了一首诗,向他心爱的小儿子传授他的写作“秘诀”,其中的两句是:“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陆游总结了他一生写作的经验教训,得出了决定诗歌创作成败的是“诗外工夫”的结论。因此,他要求儿子不要一味追求词藻的华富和技巧的奇绝,而要重视“诗外工夫”,着力从生活中觅求诗的真情、真境、真意。“工夫在诗外”,是陆游对自己创作经验最切要、最深刻的概括和总结。诗人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