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幼儿一般用语言进行思维,同时也运用语言把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一般来讲思维能力混乱的幼儿,语言表达也缺少条理性;思维能力强的幼儿,语言表达也顺畅自然。发展语言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小班时期正是幼儿口语发展的时候,我们必须抓住时机,加强培养幼儿学说普通话,丰富幼儿的词汇,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幼儿的口语能力。那如何让幼儿乐意说普通话并且能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呢,试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两个实验考察了他人知识状态觉知对不同语言能力幼儿名词习得的影响。参加实验的被试是来自上海市三所幼儿园的89名3~4岁幼儿。实验一发现,高语言能力幼儿在确定和不确定两种实验条件下的名词习得有显著差异,确定条件下的得分高于不确定条件。一般语言能力幼儿未表现出上述区别;实验二进一步发现高语言能力幼儿能忽视表面的语气线索所表达的迟疑,影响他们词语学习的是对他人知识状态的深层觉知。  相似文献   

3.
幼儿心理理论与情绪理解发展及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研究采用横断设计,以北京市某幼儿园大、中、小班共98名幼儿为被试,通过对其心理理论、情绪理解及语言能力的测试,考察幼儿心理理论和情绪理解的发展状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幼儿的心理理论和情绪理解在3~5岁期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5岁的时候大多数的幼儿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心理理论和情绪理解的能力,4岁是幼儿心理理论和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关键年龄;(2)幼儿的心理理论和情绪理解的相关显著,即使在控制了语言和年龄的影响后,心理理论能力仍然和情绪理解能力在总体上相关显著;(3)在排除了语言和年龄的影响后,对他人错误信念的理解能力和情绪观点采择能力的相关也仍然显著。  相似文献   

4.
1-5岁儿童运用方位句及方位介词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儿童方位句是儿童语言中运用方位介词构成的表现动作趋向、位置移动和处所变换的句子。本文考察儿童对方位介词和方位词的运用情况以及方位句的结构类型和发展过程,初步分析儿童方位的习得机制。方法我们从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幼儿园1—1;5岁儿童中随机抽取了90名被试,其中男43名,女47名,按半岁间隔分为9个年龄段,每段10人,其中男女比例  相似文献   

5.
父母教育观念类型对幼儿个性相关特质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大连地区6所幼儿园400名3 ̄6岁幼儿父母教育观念的问卷调查及教师对幼儿个性的测评,探讨了父母教育观念类型对幼儿个性相关特质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运用聚类分析法,可将幼儿父母教育观念分为三类:积极型、不协调型和低标准型;(2)各种教育观念对幼儿个性发展存在着不同的影响。积极型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不协调型与低标准型不利幼儿个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记忆在幼儿心理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幼儿知识的掌握,语言的学习,技巧的培养,以至个性的形成,都与记忆活动密切联系。国内外关于幼儿记忆的研究,主要限于有意与无意识记,机械与意义识记,形象与语词记忆等方面,很少从不同感觉道输入信息来进行比较。有的实验虽然涉及到不同感觉道的记忆,但被试者都是7岁以上的儿童,如斯梅德利(Smedley)和三岛、横尾等人的研究。为了全面了解幼儿的记忆发展水平,我们设计了关于幼儿不同感觉道记忆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对幼儿各个感觉道输入信息来全面测查幼儿的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动觉和触摸党的记忆水平,了解其发展规律及特点,以便为幼儿记忆的理论研究提供实验数据,为幼儿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自编幼儿人格发展教师评定问卷对幼儿人格进行追踪测量,探讨其年龄及性别发展特点。方法:用整群抽样法选取3~3.5岁、3.5~4岁、4~4.5岁3个年龄群组幼儿为被试,采用群组序列的追踪设计,进行为期1年半的追踪测量,结合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和多层线性模型处理数据,探讨幼儿在3~6岁间人格的发展特点。结果:(1)幼儿的智能特征、认真自控、外倾性、亲社会性、情绪稳定性5个人格维度在3~4岁发展最快,4~5岁持续增长但发展速度放缓,到5~6岁时趋于平稳;(2)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在3岁时显著高于男孩,但在3~6岁间的增长率不存在差异,即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在幼儿阶段发展水平始终高于男孩。结论:从家庭进入幼儿园的环境变迁促使了幼儿人格的进一步发展,5岁左右幼儿人格开始初步形成;女孩的认真自控和亲社会性水平在幼儿阶段始终高于男孩。  相似文献   

8.
随机选取幼儿园托儿班、小、中、大班幼儿各一个班,共130名幼儿为被试,运用从Matsumoto和Ekman编制的面部表情图片(JACFEE)中选取的36张,让3~6岁幼儿分别进行识别和标签,探讨了3~6岁幼儿面部表情识别与标签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1)幼儿最先能够较好识别高兴表情,其次是愤怒、悲伤表情;再次是恐惧、惊奇、厌恶表情。(2)3岁左右幼儿对于6种面部表情均不能正确标签。4~6岁对于高兴、愤怒、悲伤面部表情标签成绩较好,恐惧和惊奇面部表情标签成绩次之,3~6岁各年龄幼儿对于厌恶表情均不能正确标签。(3)3~6岁各年龄幼儿的面部表情识别成绩高于标签成绩,无论是表情识别还是标签3~5岁是一个迅速发展期,5岁以后逐渐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  相似文献   

9.
鼓励条件下幼儿提问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7所幼儿园的141名3~6岁儿童为被试,采用实验方法,探讨幼儿在8种新异刺激条件下提问的发展.结果表明:(1)3~6岁幼儿提问生成的数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2)幼儿在对当前刺激产生陌生感或出现认知混乱时更容易生成问题;(3)立体刺激材料和平面刺激材料在引发幼儿提问生成上不存在差异;(4)3~6岁幼儿提问元认知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3~4岁期间是提问原因元认知快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语言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托班幼儿虽处于语言快速发展的阶段,但语言的组织和连贯性较差.在学前阶段,故事是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笔者本学期通过语言故事教学的策略课题研究和学习发现,在托班实施故事教学时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3—6岁幼儿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发展特点和影响发展的因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对3—6岁幼儿在不同活动中和不同语言指示下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进行了研究。实验的结果表明:幼儿在有兴趣的活动中,容易控制自己的行为。成人给予明确具体的语言指示,或对其活动加以组织,对三岁幼儿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不起什么作用,对四岁以上幼儿才逐渐起作用,这种作用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大。成人单纯以语言来加强动机作用对各年龄组幼儿均无作用;但动机与一定的角色情境相结合,则有显著效果。由此可见,幼儿有意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是逐步发展的。因此,为提高幼儿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对不同年龄的幼儿应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在重视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全托幼儿是24小时生活在幼儿园中的,其带给孩子的生活体验和感受与日托幼儿是完全不同的。从我们多年的教育经验来看,全托的孩子往往比同年龄人更加独立自主,也更加懂事和成熟。  相似文献   

13.
幼儿心理理论和元认知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雨晴  陈英和 《心理科学》2008,31(2):319-324
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幼儿园5个班98名幼儿为被试,使用以表情为线索的社会知觉任务、经典的意外内容和意外地点任务测量了儿童的心理理论各成份,使用卡片分类、拼图任务测量了其元认知各个成份;同时,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语言分量表测量了语言能力.分析结果表明:(1)3~5岁幼儿的心理理论与元认知策略有较高的相关.(2)心理理论的社会认知成份可以预测元认知各个方面的发展.( 3)在3~5岁幼儿心理理论两成份中,社会知觉成份与元认知知识关系密切;社会认知成份与元认知监控之间的关系密切,特别是与元认知的策略知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4.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中明确指出:“幼儿阅读是幼儿语言发展的基础,成功学习的必要条件,也是一种凭借思维来理解和体验各种阅读对象的心理过程”。幼儿阅读活动必须借助一定的阅读资源,通过丰富多彩的阅读素材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帮助幼儿积累阅读经验,才能够提高阅读能力。然而目前许多家长与幼儿教师虽然都很重视幼儿的阅读活动,但是在开展阅读活动的过程中,相关幼儿阅读活动的资源存在着形式单一的问题,哪些资源可以成为幼儿阅读的资源呢?在具体工作中对这些资源怎样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15.
4—6岁幼儿空间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毕鸿燕  方格 《心理学报》2001,34(3):47-52
该研究旨在探查4、5、6岁幼儿空间上下和前后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及不同实验条件(一致、模糊、冲突)下儿童的传递性推理能力。为了尽量降低记忆对推理的影响,要求幼儿在前提呈现的条件下按前提方位关系进行传递性推理操作。被试为幼儿园4、5、6岁组儿童各24人,其中男女各半。主要结果表明:4岁幼儿开始萌发空间前后和上下方位的传递性推理能力;从4岁到6岁,“上下”方位传递性推理能力的发展优于“前后”方位;4—6岁幼儿还不能完全摆脱知觉干扰因素的影响,形成稳定的传递性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4—6岁幼儿在物质缺失条件下交往策略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自然实验法探讨4—6岁幼儿在物质缺失的条件下交往策略的特点以及他们在年龄、类型、性别维度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随年龄增长,幼儿交往策略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以5岁幼儿提高最为明显;性别特征不影响幼儿发起、协调、交换等交往策略的水平;在交换的四种类型中,按人数多少的顺序,依次为A型、C型、D型、B型。  相似文献   

17.
2.5岁至3.5岁为幼儿进入幼儿园的年龄,了解这一年龄段的儿童家庭教育倾向,有利于幼儿园的老师了解幼儿的家庭教育背景,以便巩固发展家庭中的良好教育,培养、训练家庭教育中忽视的幼儿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18.
儿童语言和认知(思维)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许政援 《心理学报》1994,27(4):347-353
在对幼儿从出生到3岁语言发展追踪研究和有关实验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比较、分析儿童语言和认知(思维)发展的各阶段及起作用的因素,探讨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的关系,提出以下几点看法:(1)儿童在1岁前(前语言期)的具体思维阶段有认知(有感知、记忆、表象和思维),但还没有真正的语言。这说明语言不是先于思维,也不是所有的思维都与语言相联系。但是,人类特有的抽象思维却与语言有着密切的联系。(2)认知(思维)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础。(3)认知(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的关系是双向的,辩证的,是复杂地交互作用的。(4)应以辩证的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语言和认知(思维)的产生。人类所以有语言,有高度抽象概括的思维,都源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9.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家长对幼儿园环境的选择越来越苛刻,因此,大环境我们老师无法改变,主题墙的环境老师可以自由做主。大家都知道,幼儿园环境是幼儿获得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是幼儿园隐形的教育课程。幼儿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其中,活动室主题墙面环境是幼儿园重要的物质环境之一,它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特点,与幼儿相互作用,影响幼儿的发展。在墙面环境创设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装饰为主,功能单一、教师为主,主体失衡、静态为主,互动缺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幼儿园这几年以《纲要》为指导,从环境育人的角度出发,开展了“与墙壁对话”创设的实践与研究,旨在突显环境创设中的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更好地发挥环境作为教育资源的潜在功能,让幼儿在与墙面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市6所幼儿园245名3~6岁儿童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头–脚–膝盖–肩膀(HTKS)任务、修订后的儿童行为评定量表(CBRS)及亚太学前儿童发展量表中的语言和前阅读分量表以及认知分量表考察执行功能、学习品质及早期语言和数学学业发展状况。结果表明:(1)执行功能对学习品质、早期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均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2)学习品质在执行功能和早期数学能力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但对执行功能和早期语言能力的关系无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