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观察生活、再现生活、体验生活”等,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相似文献   

2.
不断增强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让学生迅速适应社会就业需求是当代中职教育的重要责任,对此,中职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上具有重要意义。中职语文教学应当加强提升学生以听说读写能力为核心的职业教育,辅之以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不断提升语文教学的实效性。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公文写作训练,促进他们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和用语能力的提升。同时,教师还需要实施分层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由于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各地使用的教材不同,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各个专业之间的学时不一样,这使得中职语文教学不能“照本宣科”,必须要有所取舍。但在取舍的过程中,教师随心所欲的现象普遍存在,乱象丛生。鉴于此,本文提出了中职语文教学内容取舍的立足点,并指出了具体应该取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文化课为专业服务”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然而,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现状令人担忧。本文根据中职教育的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规律,从中职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角度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罗燕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03-103
国家特级老师永正说过,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第一是兴趣,第二是兴趣,第三还是兴趣。可见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多么的重要。一贯被认为是沉闷枯燥的语文课堂更给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提出了要求:语文教师如何改变学生烦语文、讨厌语文的想法呢?十年的语文教学生涯,经验告诉我,兴趣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我们更应该让语文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寓语文教学于学生的生活中,为学生营造快乐的四十分钟。  相似文献   

6.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识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相似文献   

7.
职业学校以培养具有较高专业能力的学生为教学目标。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为了增强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中职语文课需要吸取专业课的有益养分。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专业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兴趣,不同的专业安求}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阐明了中职语文课同专业课融合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有关中职语文课同专业课融合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杨桦 《四川心理科学》2014,(23):103-104
叙事伦理通过个人经历的讲述表达具体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诉求。这为注重人文教化、道德教育的中职语文提供了另一种教学设计思路。叙事伦理从个人经历出发,引发学生的内心挣扎,帮助学生从人物的视角出发感知社会现实与课文主旨。  相似文献   

9.
我国传统教育十分重视对教材进行生活化解读,视生活为语文的源头活水。教材解读就是要引导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中,完成与教材(作者)进行跨时代、扩时空的对话。今天看来,这仍然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尊重学生,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方法,在课堂上多元化创造性地解读教材,是语文教学实现与文本对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杨振宁教授曾这样评论中美学生;“中国的留学生,学识成绩都是很好的,但是知识面不够宽;还有就是胆子太小,觉得书上的知识就是天经地义的,不能随便加以怀疑,跟美国的学生有很大的差别。”他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弊端。同时也从反面提醒我们语文教师,在唱好课堂教学重头戏的基础上,由此及彼,拓展阅读能力,沟通生活,培养语文素养,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语感训练,就是对语文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可见,语感培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因此,进一步研究语文教学如何进行语感培养意义重大。那么语感到底在语文教学中起什么作用和地位呢?在当代社会下,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课堂教学是由“教材”“教师”和“学生”构成的。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基础,是经过筛选的课程资源,也是最基本的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对语文教材进行再次开发,创造性的使用。一、灵活使用教材灵活安排教学顺序在人教版的教材中,最后两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文言文,这部分的内容相对于其他单元来说有些难,  相似文献   

13.
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生活情趣教育,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以“促进农村孩子健康发展”为出发点,以“关注学生的情趣、尊重学生的情趣、培养学生的情趣、升华学生的情趣”为侧重点,注重引导学生“尊重农村、关注生活、乐于学习、勤于思考、善于发现”,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他们的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与熏陶。  相似文献   

14.
“写不具体”可以说是小学习作教学中最为突出的问题。说空话、套话、假话现象普遍存在。主要原因在于学生缺少生活,缺少情感体验。那么,如何加强习作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习作质量呢?大家看法不一、观点各异,而笔者认为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就是正确理解与应用语文乐园中“语文生活”这一版块。  相似文献   

15.
康健 《四川心理科学》2014,(24):104-104
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看看学生的习作就能得出结论。学生的语文能力如何,习作能力就是一个重要标志。可见,习作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语文教学指向写作”的全新理念,也更加强调了语文学习的目的性。二十多年来的语文教学,让我有了一个认识:那就是要让学生有较强的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语文教学中,要求学生用自己的真实情感去深切感受作者在文中传递出来的情感,教学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融、情感流动的过程,如果在教学中机械的授课,缺乏情感的投入,学生就会缺乏对智慧的挑战,缺乏对好奇心的刺激,缺乏对事对人的爱,进而导致学生厌学,教师厌教。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加强对学生情感素质的开发和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很多学生谈作文而色变,教师对此也束手无策,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块“心病”。笔者认为,教师在中学生作文教学中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运用读、说、思、练、改、评等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作文训练,逐步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此,笔者结合自己作文教学的实践谈谈作文训练的六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吴红 《四川心理科学》2014,(21):110-110
习作,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让许多语文老师感到困惑的事。究其原因,除了写作技巧,仔细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较差;对所写内容缺乏兴趣;没有掌握习作的方法等因素之外,还与小学生紧张的心理有关。怎样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无拘无束地习作呢?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逐步摸索,找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教师最重要的职责是教会学生如何创新,将创新作为“为师之道”的核心,统领“传道、授业、解惑”的全过程,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江泽民曾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然而,怎样进行创新教育?各学科教师深感困惑和正在积极探求的问题。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思考,教学生去探索创新,是当今语文教学的紧迫任务,也是现代语文教学改革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内容的重点,也是难点.写作文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水平.由于部分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细致的观察,阅读又少,写作文兴趣淡薄,视作文为畏途.对此,在教学实践中,发挥主观能动性,有创造性地开展作文教学,摸索出一些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有效途径.笔者觉得应该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