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用"情感说"来诠释歌唱的起源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1]亦即,人类先学会了说话,用于日常生活的基本沟通.因仅仅用叙述式的语言来艺术性地宣泄人类更高级、更深厚情感的表达方式不尽人意,故而从简单的述说,升华到了歌唱.甚至有研究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歌唱要比语言文字出现得早.事实上,原始的歌唱就是有韵律化的口头语言,后来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歌唱与口头语言才分离开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艺术门类.声乐也由民间艺人的街头咏唱发展成为一门可登大雅之堂的艺术学科.  相似文献   

2.
以动力学为代表,对艺术治疗原理的解释集中在"对客体的投射和容纳"方面,这样的解释深奥晦涩,脱离了艺术的本源。艺术创造目的是对"内心现实的模仿"。"模仿"的过程贯穿了从起源到现在的艺术创造,并且结合"巫术",对个体起到了抚慰情感的作用。同时动力学的解释与"模仿"的过程有很多类似的部分,从另一方面印证了,艺术治疗的原理来自个人对"内心准确模仿"。  相似文献   

3.
《法音》1991,(10)
今年农历六月初八,普宁寺为纪念释迦牟尼“三转法轮”举办“查玛”法会。大雄宝殿前,旗幡飘动,佛乐齐鸣,庄严肃穆的米拉查玛法会隆重举行了。“查玛”是藏语,意译即跳舞,为藏传佛教格鲁派的一种佛事活动,盛行于蒙藏地区。不论大小寺庙每年都要举行规模不等的“查玛”法会。它是用舞蹈的形式来反映藏传佛教历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与重要人物,并以此教化众生,抑恶从善。法会期间除举行隆重的佛事活动外,也是当地僧俗人士的  相似文献   

4.
正一、羌姆概说"羌姆"又名"金刚舞",是在藏传佛教寺院祭祀性舞蹈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舞蹈艺术。学者通常认为,羌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中叶西藏桑耶寺落成之时演出的镇魔酬神、驱鬼辟邪的乐舞。此后经过代代传承,羌姆的内容逐步丰富,艺术形式进一步规范,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乐舞。羌姆被藏传佛教各个教派所采用,形成不同的流派,并且逐渐在很多地区流传。  相似文献   

5.
关于艺术起源问题在学术界一直是个难解之谜,设计的起源当然也不例外,至于艺术起源与设计起源这两者的关系问题,长期以来在艺术界一直争论不休,众说纷纭。事实上,设计和艺术既存在区别,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在当前艺术与设计的结合愈加紧密的大背景下,我们没有必要孤立地去讨论艺术的起源和设计的起源究竟谁先谁后。  相似文献   

6.
从凹版画的起源开始研究,而铜版画属于凹版画。在铜版画不断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国的铜版画创作中出现了"学院派",为了展现"技法"的铜版画创作。这种讨巧的铜版画创作使得当代铜版画失去了原有的"版味儿",中国铜版画的发展以及造成中国当代铜版画失去铜版画的艺术性存在哪些局限因素,通过对美柔汀铜版画艺术家绘画风格的分析和比较,进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艺术语言,从而达到艺术共鸣。  相似文献   

7.
曼德勒提出"知觉分析"理论来解释儿童概念起源.她假设概念获得是与知觉相分离的.该理论面临一些理论困难:1)知觉与概念的分离是否可能,2)一些基本概念界定模糊.尽管如此,"知觉分析"理论仍然对儿童概念获得问题做出了有效的解释.我们提倡将"知觉分析"理论和"心理理论"、"推理"和"心理模块性"等领域结合,可以克服"知觉分析"理论自身的困难,也可以对这些领域的研究提供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蕾丝的起源和发展;蕾丝的种类、特点、用途以及在不同风格服装中的运用。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蕾丝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到蕾丝装饰富有含蓄、朦胧、纯真、性感等多种联想发散、内涵臻达和审美意境。  相似文献   

9.
素描拥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单色绘画,在造型艺术中起着基础和骨架的作用。随着艺术的发展和对素描的认识,素描已经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段,而且还可以作为单独的画种来欣赏。通过梳理素描的起源、含义和造型、写实油画中的素描流派,我们可以发现素描在写实油画艺术创作中的恐惧爱呢作用及素描对写实油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考察儒家思想的起源,须联系三代以来的中国文化发展,特别是西周文化的发展。近代以来,章太炎与胡适等人分别从语言学与历史学,探讨"儒"字的起源,这并没有从根本上挖掘儒家作为一个思想体系的起源。如果从思想研究的立场上看,从天命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在天命无常的前提下,《周书》就特别强调"德"的观念。"敬德"和"保民"在西周的政治文化里已经特别突出,这是一种天民合一论,表现了一种新的天命观。从教化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前孔子时代就已经有了一种儒,其身份是表示对六艺六仪有专门的知识,用来教育教化当时的国子和民众,《周礼》包含有儒家教化思想的来源和基础。从德行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西周文化将正德放在第一位,预示着以德治国理念的萌芽,周文之德这一基本治国的理念已经树立起来。西周的礼乐文化是儒家产生的文化土壤,西周思想为孔子和早期儒家提供了重要的世界观、政治哲学、伦理德行基础。  相似文献   

11.
艺术的起源表现了原始人开始对人类自由本质的自觉和肯定,对自由的肯定意识蕴含着推动自由发展的愿望,意识和愿望的获得是令我们的动物祖先变成我们人类的基本因素。本文通过对艺术的起源和宗教意识的起源的分析,探寻人们对人类本质的自觉的思想源头。  相似文献   

12.
怀特海的艺术论是其有机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把艺术置于世界原初的创美进程中来考察其起源和性质,认为自由的生动生活的"朴素渴望"和"等级展示"造成的矛盾是艺术之所以产生的根源,而使艺术成为可能的因素是意识,并指出意识作用的两面性。他特别重视原初的身体经验的情绪性,认为感官的直接表象乃是对身体经验的符号指涉,从根本上揭示了艺术作为生命符号的中介性质。  相似文献   

13.
"门"和"窗"集中体现了人以自己为中心打量世界、认识世界的方式。卡夫卡营造的艺术世界,处处充满了"门"与"窗"等空间意象,具有存在论的功能,在探索者与他熟识的世俗世界之间起到一种间离的作用,向主人公昭示着通往存在之路。它们帮助人们摆脱事物的拥有者和生产者的身份,摆脱了人自身"此地"和"现在"的局限,让人深入到事物的深层空间,那里流露着事物本源的自由。在一切呈现的同时,人又能反观到纯净的、全部的自身。同时,卡夫卡艺术的想象与身体的自虐意识息息相关,身体的痛苦往往成为他艺术之思的起源。对艺术的执著与忠诚越迫切,对身体的痛感和不适感体会就越深。卡夫卡率先从身体性探索艺术的本质,揭示艺术对于身体性的关联,使身体与心灵、身体与社会在艺术中寻觅到了接合点。而通过对卡夫卡小说进行文本转译空间图解更,有助于更深刻地揭示其小说中的空间要素与身体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世本》云:"鲧作城郭。"《吕氏春秋》云:"夏鲧作城。"然,鲧筑城廓在哪里?本文首先对史前华族、夏族的起源及夏鲧、夏禹等诸多传说进行了评论,认为王国维、杨向奎等先生的华夏起源东方说是符合历史实际的。接着,对古兖州夏丘城及周边地带进行了考古调查,对有关"鲧筑城廓""夏鲧筑城"的历史文献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古兖州夏丘城是在鲧"治水九载"期内,在鲧的先祖和子孙生活圈内,为鲧筑造是无有悬疑的。  相似文献   

15.
我国学者对国外艺术学科的研究主要是以寻找参照系、建设我国艺术学科体系为目的来进行的。国内艺术学科的发展阶段,基本可以"艺术学"升格成门类为分界来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在相对较长的前一个阶段,对艺术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艺术学作为门类学科"的必要性,艺术学的内涵、外延、学科定位以及研究对象的论争上。在刚刚开始的后一阶段,作为统领全局的综合性理论学科,艺术学理论的学科建设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在道教义理中,"无"和"有"是一对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道门先哲研究天地万物的起源、运化及归根的一对高层次概念,是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哲理工具,应用范围极广。对宏观可以无限大,对微观可以无限小,不论有间无间,以"无""有"论之,无不中的。不断加深对"无""有"内涵的学习和领悟,对生活与修道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对"无"和"有"的体悟。  相似文献   

17.
2011年3月8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发布了《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这是我国27年来第4次更新学科目录.新目录中,原为"文学"门类下一级学科的"艺术学",独立成为我国第13个学科门类"艺术学",下设艺术学理论、音乐与舞蹈学、戏剧与影视学、美术学、设计学5个一级学科.经过多年的努力,艺术学终于自立门户,这不仅可以看出艺术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已经成为推动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力量,而且也为艺术学学科的自主性发展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艺术学就是研究关于艺术的本质、创造、欣赏、美的效果、起源、发展、作用和种类的原理和规律的科学.这是艺术学的目的,同时也是艺术学的意义."[1]在艺术学下设的五个一级学科中,艺术学原理可谓是其他艺术学科的基础.它通过打通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壁垒,探寻各门类艺术之间的关联,从而构建涵盖各门类艺术的普遍规律的宏观理论体系[2].因此,艺术学理论对于整个艺术学学术水平和研究水平的提升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大众文化素养的逐渐提高,人们对公共艺术的理解也日趋加深,公共艺术也重新成为人们热衷议论的话题。但是,人们往往对何为公共艺术,以及公共艺术的起源等问题莫衷一是,而公共艺术的建造仿佛陷入了一味地追求数量多、规格上恢弘的误区,这些问题无疑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  相似文献   

19.
皮影戏曾被人誉为"世界最古老电影",长期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皖南皮影是安徽宣城的一支颇具南方韵味的影戏,其传承有序,艺术特色鲜明,目前还经常活跃在乡间、城里和不断到高校演出。本文通过对其起源的追溯与皮影造型的分析解构,探索其内在具有的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从而加深对皖南民风民情中蕴含的艺术精神风貌与审美价值的理解。  相似文献   

20.
惠山泥塑艺术的起源和发展与惠山古镇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关。惠山古镇有着全国最大的祠堂群,背后蕴含着悠久的祠堂文化。而当地民间的风俗活动,对泥塑艺术的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探究惠山泥塑的起源和发展,对惠山泥塑未来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